理论知识-基础知识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21899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PPT 页数:139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论知识-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理论知识-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理论知识-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理论知识-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理论知识-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论知识-基础知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知识-基础知识PPT课件.ppt(1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内 容,大纲要求 理论知识-基础知识 总结,鉴定内容 (一)职业道德 (二)基础知识 (三)相关知识,1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2安全评价技术基础知识 3安全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 4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理论知识-基础知识,鉴定内容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1.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P276-P287 2.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 P288-P308 3.事故应急救援 P309-P335 4.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P336-P351 5.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P352-P360 6.事故报告、调查、分析与处理 P361-P371 7.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P372-P393,理论知识-基础知识,安全生产管

2、理知识,教材基础知识 第11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12章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 第13章 事故应急救援 第14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第15章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第16章 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 第17章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第11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第1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第2节 安全生产“五要素”及其关系 第3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4节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 组织保障 第5节 建设项目“三同时”,第1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一、安全生产与安全生产管理 二、安全与本质安全,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

3、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第1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知识要求】,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二、安全、本质安全 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 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第1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第11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第1节 安全生产管

4、理基本概念 第2节 安全生产“五要素”及其关系 第3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4节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 组织保障 第5节 建设项目“三同时”,第2节 安全生产“五要素”及其关系,一、安全生产“五要素” 二、安全生产“五要素”之间的关系,一、安全生产“五要素” 安全生产“五要素”是指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 二、安全生产“五要素”之间的关系 安全生产“五要素”既相对独立,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相辅相成甚至互为条件。,第2节 安全生产“五要素”及其关系【知识要求】,第11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第1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第2节 安全生产“五要素”及其关系

5、第3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4节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 组织保障 第5节 建设项目“三同时”,第3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一、建立安全责任制的目的、意义 二、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内容,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1)增强生产经营单位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感; 2)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中各级负责人员、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人员在生产安全中应履行的职责和应承担的责任。 意义:1)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及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和政策的具体要求。 2)通过明确责任使各级各类人员真正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第3

6、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知识要求】,二、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 1)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的要求。 2)与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体制协调一致。 3)要根据实际情况,既明确、具体,又具有可操作性。 4)有专门的人员与机构负责制定和落实,并实施修订。 5)应有配套的监督、检查等制度,以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落实。,第3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2)生产经营单位其他负责人 3)生产经营单位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 其工作人员 4)班组长 5)岗位工人,第3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第11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第1节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概念 第

7、2节 安全生产“五要素”及其关系 第3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4节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 组织保障 第5节 建设项目“三同时”,第4节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保障,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要求 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要求,组织保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保障;二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保障。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中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设机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在生产经营单位中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专职或兼职人员。 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有明确规定。,第4节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保障,第11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第1节 安全生

8、产管理基本概念 第2节 安全生产“五要素”及其关系 第3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4节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 组织保障 第5节 建设项目“三同时”,第5节 建设项目“三同时”,一、实施建设项目“三同时”的主要法律依据 二、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含义 三、建设项目“三同时”的主要内容,一、实施建设项目“三同时”的主要法律依据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六条 劳动法第六章第五十三条,第5节 建设项目“三同时” 【知识要求】,二、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含义 建设项目“三同时”是指生产性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确保

9、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后,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生产标准,保障从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第5节 建设项目“三同时”,三、建设项目“三同时”的主要内容 1)可行性研究 2)初步设计 3)施工 4)试生产 5)竣工验收 6)投产使用,第5节 建设项目“三同时”,第12章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第1节 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及辨识标准 第2节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第1节 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及辨识标准,一、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 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及方法 三、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一、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 1.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组成 (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3)重大危险源

10、的管理 (4)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 (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工厂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 (7)重大危险源的监察,第1节 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及辨识标准,2.我国关于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要求 (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条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 (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 (4)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 (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 决定,第1节 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及辨识标准,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及方法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 对于78种常见的危险化学品,该标准直接规定了其临界量。,第1节 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及辨

11、识标准,三、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 根据安全生产法,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类型如下: 储罐区(储罐) 库区(库) 生产场所 压力管道 锅炉 压力容器 煤矿(井工开采)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尾矿库,第1节 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及辨识标准,第12章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第1节 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及辨识标准 第2节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第2节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一、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二、重大危险源监控,一、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1.评价单元的划分 2.评价模型的层次结构 3.数学模型 4.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B111的评价 5.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B112的评价 及工艺物质危险性

12、相关系数的确定 6.事故严重度评价 7.危险性抵消因子 8.危险性分级与危险控制程度分级,第2节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督管理体系,建立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信息网络,实施重大危险源的宏观监控与管理,最终建立和健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和监控手段。,第2节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的监控预警系统。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原理和方法,结合自动检测与传感器技术、计算机仿真、计算机通信等现代高新技术,对危险源对象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严密监视那些可能使危险源对象的安全状态向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各种参数变化趋

13、势,及时给出预警信息或应急控制指令,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第2节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第13章 事故应急救援,第1节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第2节 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 第3节 应急预案的演练,第1节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 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三、事故应急管理的过程 四、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 1.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3)消除危害后果

14、,做好现场恢复。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第1节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知识要求】,2.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 (1)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2)应急活动的复杂性 (3)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和放大,第1节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安全生产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第1节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近年来的有关应急体系建设及预案管理的重要文件,1、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自2006年6月15日起施行) 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

15、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 3、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安监总应急200734号,自自2007年2月15日起施行) 4、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13号,自2007年2月28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69号,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6、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大纲(试行)(2007年) 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17号,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第1节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8、关于贯彻实施的通知(安监总厅应急200984号) 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

16、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 10、2009年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安监总厅应急200922号) 11、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应急办函200962号) 12、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标准(暂行)(鲁安监发201049号) 1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14、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025号文),第1节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三、事故应急管理的过程 1.预防 2.准备 3.响应 4.恢复,第1节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预防准备,应急管理过程,监测 预警,处置救援,恢复

17、 重建,第1节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四、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 1.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本构成,第1节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2.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机制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应根据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事态发展趋势和控制能力实行分级响应机制,对不同的响应级别,相应地明确事故的通报范围、应急中心的启动程度、应急力量的出动和设备、物资的调集规模、疏散的范围、应急总指挥的职位等。典型的响应级别通常可分为3级。,第1节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3.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 (1)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 (2)应急启动 (3)救援行动 (4)应急恢复 (5)应急结束,第1节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4.现场指挥系统的组织

18、结构,第1节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第13章 事故应急救援,第1节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第2节 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 第3节 应急预案的演练,第2节 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一、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何影响因素 二、应急预案的层次 三、应急预案基本结构 四、应急预案编制过程 五、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一、事故应急预案的作用及因素 1.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 1)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准备和应急管理不再是无据可依、无章可循。 2)制定应急预案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3)事故应急预案成为各类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基础。,第2节 事故应

19、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4)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上级应急部门进行协调。 5)有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2.策划应急预案时应考虑的因素 1)重大危险普查的结果。 2)地质、气象、水文等不利的自然条件 3)本地区以及国家和上级机构已制定的应急预案的情况。 4)本地区以往灾难事故的发生情况。 5)功能区布置及相互影响情况。 6)周边重大危险可能带来的影响。 7)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第2节 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层次,第2节 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三、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第2节 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四、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 5个过程:

20、 1)成立由各有关部门组成的预案编制小 组,指定负责人。 2)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 3)编制应急预案。 4)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 5)应急预案的实施。,第2节 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五、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 核心内容包括7个方面:对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及其后果的预测、辨识和评估;规定应急救援各方组织的详细职责;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应急救援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在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 全的措施;现场恢复;其他,如应急培训和演练,法律法规的要求等。,第2节 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一个完

21、善的应急预案按相应的过程可分为6个一级关键要素,包括: 方针与原则; 应急策划; 应急准备; 应急响应; 现场恢复; 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第2节 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第13章 事故应急救援,第1节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第2节 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与编制 第3节 应急预案的演练,第3节 应急预案的演练,一、应急预案演练的类型 二、应急预案演练的参加人员 三、应急预案演练的的基本过程 四、演练结果的评价,一、应急预案演练的类型 1.桌面演练 桌面演练是指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的,按照应急预案及其标准工作程序,讨论紧急情况时应采取行动的演练活动。桌面演练的特点是对演练情景进行口头演练

22、,一般是在会议室内举行。其主要目的是锻炼参演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应急组织相互协作和职责划分的问题。,第3节 应急预案的演练【知识要求】,2.功能演练 功能演练是指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行动举行的演练活动,主要目的是针对应急响应功能,检验应急人员以及应急体系的策划和响应能力。例如,指挥和控制功能的演练,其目的是检测、评价多个政府部门在紧急状态下实现集权式的运行和响应能力,演练地点主要集中在若干个应急指挥中心或现场指挥部,并开展有限的现场活动,调用有限的外部资源。,第3节 应急预案的演练,3.全面演练 全面演练指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

23、运行能力的演练活动。全面演练一般要求持续几个小时,采取交互式方式进行,演练过程要求尽量真实,调用更多的应急人员和资源,并开展人员、设备及其他资源的实战性演练,以检验相互协调的应急响应能力。与功能演练类似,演练完成后,除采取口头评论、书面汇报外,还应提交正式的书面报告。,第3节 应急预案的演练,二、应急预案演练的参与人员 1.参演人员 参演人员是指在应急组织中承担具体任务,并在演练过程中尽可能对演练情景或模拟事件做出真实情景下可能采取的响应行动的人员,相当于通常所说的演员。 2.控制人员 控制人员是指根据演练情景,控制演练时间进度的人员。,第3节 应急预案的演练,3.模拟人员 模拟人员是指演练过

24、程中扮演、代替某些应急组织和服务部门,或模拟紧急事件、事态发展的人员。 4.评价人员 评价人员是指负责观察演练进展情况并予以记录的人员。 5.观摩人员 观摩人员是指来自有关部门、外部机构以及旁观演练过程的观众。,第3节 应急预案的演练,三、应急演练实施的基本过程 综合性应急演练的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 1)演练准备 2)演练实施 3)演练总结,第3节 应急预案的演练,四、演练结果的评价 应急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的效果做出评价,并提交演练报告,详细说明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不足项 2)整改项 3)改进项,第3节 应急预案的演练,第14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第1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

25、 运行模式与要素 第2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 的步骤与方法 第3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 与认证,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运行模式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第1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基本运行模式与要素,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与运行模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建立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关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集。,第1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基本运行模式与要素,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 从总体上来讲,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一级要素5个,二级要素17个,这些基本要素一般被包括在以下几个方面: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26、组织管理、计划与实施、检查与评价、改进措施等方面。,第1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基本运行模式与要素,第14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第1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 运行模式与要素 第2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 的步骤与方法 第3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 与认证,第2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 步骤与方法,一、学习与培训 二、初始评审 三、体系策划 四、文件编写 五、体系试运行 六、评审完善,一、学习与培训 培训的对象主要分为3个层次:管理层培训、内审员培训和全体从业人员的培训。 二、初始评审 初始评审的目的是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提供基础,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持

27、续改进建立绩效基准。,第2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 步骤与方法,三、体系策划 1)确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 2)制定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目标、指标及其管理方案。 3)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职能分配和结构职责分工。 4)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和各层次文件清单。 5)为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准备必要的资源。,第2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 步骤与方法,四、文件编写 多数情况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结构是采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的型式所组成。 五、体系试运行 六、评审完善,第2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 步骤与方法,第14章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28、体系,第1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 运行模式与要素 第2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 的步骤与方法 第3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 与认证,第3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类型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第3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类型 内部审核又称为第一方审核,外部审核又分为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 1)第一方审核:指由组织的成员或其他人员以组织的名义进行的审核。 2)第二方审核:在某种合同要求的情况下,由与组织(受审核方)有某种利益关系的相关方或由其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实施的审核。,第3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29、审核【知识要求】,3)第三方审核:由与某组织无经济利益关系的第三方机构依据特定的审核准则,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受审核方进行的审核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认证机构依据规定的标准及程序,对受审核方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审核,确认其符合标准要求并授予其证书的活动。,第3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实施程序: 1.认证的申请与受理 2.审核策划及审核准备 3.审核的实施 4.纠正措施的跟踪与验证 5.审批发证及认证后的监督与复评,第3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第15章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第1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第2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30、,第1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方式与内容,第1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1.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 2.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 3.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 4.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 1)权威性 2)强制性 3)普遍约束性,第1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知识要求】,5.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 1)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的原则。 2)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3)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4)坚持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监察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6)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第1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二、

3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方式与内容 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程序 (1)对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程序 1)监督检查前的准备。召开有关会议,通知生产经营单位等。 2)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情况。检查有关许可证的持证情况,有关会议记录,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配合情况,安全投入,安全费用提取等。 3)作业现场检查。 4)提出意见或建议。检查完后,与被检查单位交换意见,说明查出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第1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3)作业现场检查。 4)提出意见或建议。检查完后,与被检查单位交换意见,说明查出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5)发出整改指令书处罚决定书。 (2)颁发管理有关安

32、全生产事项许可的程序 1)申请; 2)受理; 3)征求意见; 4)审查和调查; 5)做出决定; 6)送达。,第1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方式 (1)事前监督管理 (2)事中监督管理 (3)事后监督管理,第1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容 (1)安全管理和技术 (2)机构和安全教育培训 (3)隐患治理 (4)伤亡事故 (5)职业危害 (6)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7)行政许可,第1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第15章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第1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第2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第2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 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33、的方式与内容,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 1.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和安全监 察机构 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专项安全监察体制。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我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中央是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方是指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质量技术监督局。,第2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知识要求】,目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内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内设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各地市设安全监察科,工业发达的县或县级市设安全股。各地建立压力容器检验所和特种设备检验所。 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方面的规章

34、和规范性文件,基本形成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技术法规相关标准及技术规定”5个层次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体系结构。,第2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3.安全监察制度 按照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及进出口等环节,对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安全实施全过程一体化的安全监察。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第2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与内容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 (1)行政许可制度 (2)监督检查制度 (3)事故应对和调查处理,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内容 1)特种设备的

35、设计、制造、安装、检验、修理、使用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有关规定的情况。 2)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其他相应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 3)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情况。 4)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充装、检验、修理、改造、使用、维修保养、化学清洗是否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5)参加或进行特种设备的事故调查。,第2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第16章 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第1节 事故报告 第2节 事故调查 第3节 事故处理,第16章 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第1节 事故报告,一、事故等级划分的规定 二、事故报告的规定 三、事故报告的类型,第1节 事故报告,一、事故等级划分的规定 根据

36、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第1节 事故报告【知识要求】,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7、.,第1节 事故报告,二、事故报告的规定 1)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2)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3)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第1节 事故报告,三、事故的报告 1.事故快报 (1)事故快报的范围 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火灾、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铁路交通、民航飞行、农用机械和渔业船舶伤亡事故

38、及其他社会影响重大的事故和重特大未遂伤亡事故。 (2)事故快报的时限 1)一次死亡(遇险)10人以上(含10人)或社会影响重大的各类事故发生后要在6小时内逐级报告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调度统计机构;,第1节 事故报告,2)一次死亡(遇险)3-9人各类事故发生后要在12小时内逐级报告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调度统计机构; 3)一次死亡l-2人的各类事故发生后要在24小时内逐级报告至省(区、市)安全监管部门调度统计机构; 4)煤矿一次死亡l-2人事故发生后要在24小时内逐级报告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调度统计机构。 (3)事故快报的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年、月、日、时、分);,第1节

39、事故报告,2)事故发生地的行政区划; 3)事故发生的地点、区域; 4)发生事故单位全称,经济类型,生产经营规模; 5)发生事故的车辆、船舶、飞行器、容器牌号、名称及核载、实载情况; 6)事故类型; 7)发生事故单位的安全评估等级和持证情况; 8)事故现场总人数和伤亡人数; 9)事故简要情况; 10)事故抢救和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赶赴现场组织事故抢救的有关情况。,第1节 事故报告,(4)事故快报的方式 1)一次死亡(遇险)10人以下事故使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的网络传输软件报送,尚不具备网络传输条件的可使用传真报送; 2)一次死亡(遇险)10人以上(含10人)事故、社会影响重大事故和重特大

40、未遂伤亡事故发生后,使用网络传输软件和电话同时报告,不具备网络传输条件的使用传真和电话同时报告。 2.事故统计月报 报告部门 、报告时限 、报告内容 、报告方式,第1节 事故报告,3.有关统计规定解释 l)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含非法生产经营单位)的伤亡事故均应进行统计(公安机关列为刑事案件的除外)。 2)工矿商贸企业事故、火灾事故、道路交通事故、铁路交通、农业机械、水上交通事故按事故发生地进行统计(船舶在境外和公海海域发生事故按户籍港统计);民航飞行事故按飞行器注册地进行统计;渔业船舶事故按渔船户籍港进行统计。 3)轻伤。 4)重伤。 5)死亡和失踪。,第1节 事故报告,第16章 事故报告、调查

41、与处理,第1节 事故报告 第2节 事故调查 第3节 事故处理,第16章 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第2节 事故调查,一、事故调查的分级原则 二、调查组成员的组成 三、调查组的职责 四、调查报告的内容,第2节 事故调查,一、事故调查分级原则 1.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 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的调查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第2节 事故调查【知识要求】,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

42、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3. 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的调查 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4.其他 上级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调查由下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第2节 事故调查,二、调查组成员的组成 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

43、指定。事故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第2节 事故调查,三、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工作中应当诚信公正、恪尽职守,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的秘密。 未经事故调查组组长允许,事故调查组成员不得擅自发布有关事故的信息。 1)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3)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第2节 事故调查,四、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事故调查的有关资料应当归档保存。 1)事故

44、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事故责任认定及对事故责任者处理建议;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第2节 事故调查,第16章 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第1节 事故报告 第2节 事故调查 第3节 事故处理,第16章 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第3节 事故处理,一、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 二、事故调查处理的依据 三、事故调查处理的目的 四、事故调查与处理的关系 五、事故调查报告的批复期限 六、事故责任追究 七、法律责任,第3节 事故处理,一、事故调查处理原则 1)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2)“四不放过”原则 3)公

45、正、公开的原则 4)分级管辖原则 二、事故调查处理的依据 安全生产法第七十三条、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 。,第3节 事故处理【知识要求】,三、事故调查处理的目的 通过对事故的调查,查清事故发生的经过,科学分析事故原因,找出发生事故的内外关系,总结事故发生的教训和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度发生,以警示后人。 四、事故调查与处理的关系 事故调查是事故处理的前提和基础,事故处理是事故调查目的的实现和落实。事故调查处理,是事故预防工作的延伸。,第3节 事故处理,五、事故调查报告的批复期限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

46、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六、事故责任追究 有关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第3节 事故处理,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的批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法律责任 对事故发生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中介机构及其有关人员,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47、及其有关人员,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中的违法行为以及未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等行为,都要有惩处措施,包括行政处罚、处分以及刑事责任等。,第3节 事故处理,第17章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第1节 概述 第2节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 治理内容,第1节 概述,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总体思路 二、工作目标 三、排查范围 四、生产经营单位职责,第1节 概述,一、总体思路 指导原则:“安全发展” ; 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 总体要求:“排查要认真、整治要坚决、成 果要巩固、杜绝新隐患”。,第1节 概述【知识要求】,二、工作目标 深化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对查处的隐患彻底

48、整改,遏制新的安全隐患产生,形成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三、排查范围 1)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冶金、有色、石油、化工、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电力等工矿企业及其生产、储运等各类设备设施。 2)道路交通、水运、铁路、民航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单位、站点、场所及设施。,第1节 概述,3)渔业、农机、水利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单位、场所及设施。 4)商(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含水上游览场所)、旅游景点、学校、医院、宾馆、饭店、网吧、公园、劳动密集型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 5)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场)内机

49、动车辆等特种设备。 6)易受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水、暴雪、雷电、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的企业、单位和场所。 7)近年来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单位。,第1节 概述,四、生产经营单位职责 1)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事故隐患。 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 5)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第1节 概述,6)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7)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 8)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