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设计原理1概述.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22599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PPT 页数:130 大小:16.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装饰设计原理1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建筑装饰设计原理1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建筑装饰设计原理1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建筑装饰设计原理1概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建筑装饰设计原理1概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装饰设计原理1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装饰设计原理1概述.ppt(1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 录,【引例】 北京香山饭店(图1.1)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里,漏窗、月洞门、绿色植物、山水小品以及简化的大屋顶,使人们仿佛置身于江南园林之中。是什么让这个由现代材料和技术营造的室内空间充满中国江南民居与园林的神韵呢?,图1-1 香山饭店中庭,1.1 建筑装饰设计的含义 1.1.1 建筑装饰设计的概念 建筑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为满足各种生产、生活需要而有目的营造的空间环境。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基本的生产、生活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生活需要,如赏心悦目的环境、适宜的氛围、个性的彰显等。因此,必须对建筑空间进行进

2、一步完善和美化,使其物质功能更加合理,尽可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建筑装饰设计就是通过物质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为满足人们生产、生活活动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而进行的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的创造活动。 不能把建筑装饰设计简单等同于建筑装潢或建筑装修。装潢是指器物或商品外表的修饰,建筑装潢着重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来研究建筑室内外界面的表面处理,如界面的造型处理、界面装饰材料的质感和色彩等,其中也涉及到家具、陈设的选配问题。建筑装修主要是指建筑工程完成之后对地面、墙面、顶棚、门窗、隔墙等的修饰作业,其更侧重于构造做法、施工工艺等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而建筑装饰设计不仅包括视觉艺术和工程技术两方面的问题,

3、还包括空间组织设计,声、光、热等物理环境设计,环境氛围及意境的创造,文化内涵的体现等方面的内容。,1.1.2 建筑装饰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建筑装饰设计的目的首先是以人为本,创造适宜的室内 外空间环境,以满足人们在生产、生活活动中物质与精神的 需求。在物质需求方面,使功能更加合理,改善声、光、热 等物理环境以满足人的生理要求,使生产、生活活动更加安 全、舒适、便捷、高效。其次是在精神需求方面,创造符合 现代人审美情趣的、与建筑使用性质相适宜的空间艺术氛围 ,保障人的心理健康,彰显个性,表现时代精神、历史文脉 等。,建筑装饰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通过分析建筑空间的使用功能、环境、建设标

4、准、物质技术条件等多个因素,综合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材料、设备、构造方法、施工工艺等)和艺术手段(均衡、比例、节奏、韵律等形式美的法则),创造出满足人们生产、生活活动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要求的室内外空间环境。,1.1.3 建筑装饰设计的分类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建筑装饰设计可分为室内设计和 建筑外部装饰设计两大类。 依据建筑类型的不同,建筑装饰设计可分为居住建筑装 饰设计、公共建筑装饰设计、工业建筑装饰设计、农业建筑 装饰设计(图1.2)。,图1-2 建筑装饰设计的分类,门厅 中庭 办公室 休息室 会议室 营业厅 餐饮厅 游艺厅 观众厅 候车厅 其他,农业建筑装饰设计,工业建筑装饰设计,居住建筑

5、室内设计,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建筑装饰设计,住宅 别墅 公寓 宿舍,办公建筑 文教建筑 娱乐建筑 体育建筑 商业建筑 旅馆建筑 交通建筑 展览建筑 其他,门厅 起居室 卧室 书房 餐厅 厨房 卫生间 贮藏室,依据建筑类型进行分类的目的可使设计师明确建筑空间 的使用性质,便于设计定位。不同类型的建筑,其主要功能 空间的设计要求和侧重点各不相同,如展览建筑对文化内涵 、艺术氛围等精神功能的设计要求就比较突出(图1.3); 观演建筑的表演空间则对声、光等物理环境方面的设计要求 较高;而工业、农业等生产性建筑的车间和用房,更注重生 产工艺流程以及温度、湿度等物理环境方面的设计要求。即 便是使用功能相同的

6、空间,如门厅、电梯厅、卫生间、接待 室、会议室等,其设计标准、环境气氛也应根据建筑的使用 性质不同而区别对待。,图1-3 河南省博物院中厅空间,1.2 建筑装饰设计的内容与设计要素 1.2.1 建筑装饰设计的内容 1.功能分区与空间组织 在设计过程中,依据建筑的使用功能、人们的行为模式 和活动规律等进行功能分析,合理布置、调整功能区,并通 过分隔、渗透、衔接、过渡等设计手法进行空间的组织,使 功能更趋合理、交通路线流畅、空间利用率提高、空间效果 完善。 2. 空间内含物选配 在设计过程中,依据建筑空间的功能、意境和气氛创造 的需求进行家具、陈设以及绿化、小品等内含物的选型与配,置。这里的空间内

7、含物不仅包括室内空间中的家具、器具、 艺术品、生活用品等,也包括室外空间中室外家具、建筑小 品、雕塑、绿化等。如图1.4所示,某小区院内喷泉水池、 亭子、柱列、雕塑、绿化等都是空间内含物。 图1.4 某小区外环境,3. 物理环境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对空间的光环境、声环境、热环境等方 面按空间的使用功能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并充分考虑室内水 、电、音响、弱电、空调(或通风)等设备的安装位置,使 其布局合理,并尽量改善通风采光条件,提高其保温隔热、 隔声能力,降低噪音,控制室内环境温湿度,改善室内外小 气候,以达到使用空间的物理环境指标。 4. 界面装饰与环境氛围创造 无论室内或室外空间,都需要一个适

8、宜的环境氛围。在 设计过程中,通过地面、侧界面(墙面或柱面)、顶棚等界 面的装饰造型设计,材料及构造做法的选择,充分利用界面,材料和内含物的色彩及肌理特性,结合不同照明方式所带来 的光影效果,创造良好的视觉艺术效果和适宜的环境气氛。 图1-5 某西餐厅室内空间环境,1.2.2 建筑装饰的设计要素 建筑装饰的设计要素主要有空间、光影、色彩、陈设、 技术等,它们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 1.空间要素 空间是建筑装饰设计的主导要素。空间由点、线、面、 体等基本要素构成,通过界面进行构筑和限定,从而表现出 一定的空间形态、容积、尺度、比例和相互关系。在装饰设 计中,通过对室内外空间进行组织、调整和再创

9、造,使其功 能更完善,使用更方便,环境更适宜。 2.光影要素 光照包括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两部分,人工照明是对天,然采光的有效补充。光是人们通过视觉感知外界的前提条件 ,而且,光照所带来的丰富的光影、光色、亮度及灯具造型 的变化,更能有效地烘托环境气氛,成为现代建筑装饰设计 中一个重要因素。如图1.6所示,某餐馆室内利用人工照明 营造出生动的光影效果。 3.色彩要素 色彩是在装饰设计中最为生动、最为活跃的因素。它最 具视觉冲击力,人们通过视觉感受而产生生理和心理方面 感知效应,进而形成丰富的联想、深刻的寓意和象征。色彩 存在的基本条件有光源、物体、人的眼睛及视觉系统。有了 光才有色彩,光和色是密

10、不可分的;而且色彩还必须依附于 界面、家具、陈设、绿化等物体。,4.陈设要素 在建筑空间中,陈设品用量大、内容丰富,与人的活 动息息相关,甚至经常“亲密”接触,如家具、灯具、电器 、玩具、生活器具、艺术品、工艺品等。陈设品造型多变、 风格突出、装饰性极强,易引起视觉关注,在烘托环境气氛 、强化设计风格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见图1.7。 5.技术要素 日新月异的装饰材料及相应的构造方法与施工工艺,不 断发展的采暖、通风、温湿调节、消防、通信、视听、吸声 降噪、节能等技术措施与设备,为改善空间物理环境、创造 安全、舒适、健康的空间环境提供技术保障,成为建筑装饰 的设计要素之一。,图1-6 某餐

11、馆室内光环境,图1-7 淮海战役纪念馆室内,1.3 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 1.3.1 建筑装饰设计发展概述 1.中国古代建筑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木构架结构体系、卓越的建筑 群组合布局著称于世,同时也创造了特征鲜明的外观形象和 建筑装饰方法。 图1.8 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屋遗址平面上古时代,原始人类因地制宜地创造出木 骨泥墙建筑和干阑式建筑两种居住方式。这时的建筑已有简 单的空间分隔,如龙山文化时期出现的两间相连的“吕”字 形房屋(图1.8),内外两室分工明确,反映出以家庭为单 位的生活方式;地面已采用白灰抹面,光洁明亮又防潮;墙 面上绘有图案,应是中国最早的建筑装饰。 自夏商周至春秋

12、时期,木构架形式已略具雏形,瓦的发 明使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高一级阶段;建筑装饰 和色彩也有很大发展,据论语所载“山节藻棁”和春 秋榖梁传注疏所载“礼楹,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苍, 士黄”,可见当时的建筑已施彩,而且在用色方面有了严格 的等级制度。,战国至秦汉时期,木构架体系基本形成,斗拱普遍使 用,屋顶形式也多样化,古建筑的主要特征都已具备;从出 土的瓦当、器皿等实物以及画像石、画像砖中描绘的窗棂、 栏杆图案来看,当时的建筑装饰相当精细和华丽(图1.9) ;室内家具已相当丰富,床、榻、席、屏风、几案、箱柜等 普遍使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使室内家具发生了很大 变化,高坐式家

13、具如椅子、方凳、圆凳等,由西域传入中原 ;佛教的传入也带来了许多新的装饰纹样,装饰风格由粗犷 、稚嫩趋向雄浑刚劲而秀丽柔和。,图1-9 汉代的瓦当、画像石与明器,唐代是木构建筑的成熟期。从现存的唐代佛教建筑( 图1.10)来看,这时期的建筑气魄宏伟、舒展开朗、色彩明 快端庄、门窗朴实无华,但艺术加工真实,达到力与美的统 一。室内常以帷幔、帘幕分隔空间,家具仍以低坐式家具为 主,但垂足而坐渐成风尚,高坐式家具类型增多。至五代, 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成为主流(图1.11)。 图1.10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图1.11五代周文矩宫中图卷 中的圈椅和圆凳宋辽金时期,手工艺水平的提高促使建筑 装饰与色彩有了很大

14、发展。格子门、格子窗开始普遍使用, 门窗格子有球纹、古钱纹等多种式样,既丰富了装饰效果, 又改善了室内采光。建筑木架部分开始采用华丽的彩画,加 上琉璃瓦的使用,使建筑外观形象趋于柔和秀丽。室内空间,分隔多采用木装修,高坐式家具的普及使室内空间高度增加 ,室内陈设也日益精美和多样化。图1.12所示为宋画十八 学士图,图中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家具及陈设。 明清时期,木构架建筑重新定型,形象趋于严谨稳重。 官式建筑的装饰日趋定型化,如彩画、门窗、天花等都已基 本定型,建筑色彩因运用琉璃瓦、红墙、汉白玉台基、青绿 点金彩画等鲜明色调而产生了强烈对比和极为富丽的效果( 图1.13、图1.14、图1.15)

15、。以造型简洁秀美著称的明代 家具成为中国家具的杰出代表。,图1-10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图1-11 五代周文矩宫中图卷中的圈椅和圆凳,图1-12 宋画十八学士图,图1-13 北京故宫角楼,图1-14 隔扇门及檐下彩画,图1-15平綦天花与藻井,2.西方古代建筑装饰 古希腊建筑装饰艺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神庙建筑的发 展促使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三种柱式的发展和定型。这 些性格鲜明、比例恰当、结构严谨的柱式和山花部位的精美 雕刻成为主要的建筑外部装饰,如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 以多立克柱式形成围廊,使整个建筑庄严雄伟;其内部装饰 也极为精彩,正殿内的多立克柱廊采用了双层叠柱式,不仅 使空间比较开敞

16、,而且将殿内耸立的雅典娜塑像衬托得更加 高大。,图1-16 古希腊柱式 A多立克柱式 b 爱奥尼柱式 c科林斯柱式,图1-17 帕提农神庙,罗马万神庙内景古罗马建筑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建筑, 建筑类型增多,建筑及装饰的形式和手法相当丰富。如古罗 马万神庙以单纯有力的空间形体,严谨有序的构图,精巧的 细部装饰,圣洁庄严的环境气氛,成为集中式空间造型最卓 越的典范。另外,从庞贝城遗址中贵族宅邸的内墙面壁画、 大理石地面、金属和大理石家具等来看,当时的室内装饰已 相当成熟。尤其是壁画,已呈现多种风格,有的在墙、柱面 上用石膏仿造彩色大理石板镶拼的效果;有的用色彩描绘具 有立体感的建筑形象,从而获得扩大

17、空间的效果;有的则强 调平面感和纯净的装饰。这些成为当时室内装饰的主要特点。,图1-18 古罗马万神庙内景,图1-19 哥特式教堂的彩色玻璃窗,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繁荣,建筑装饰的成就主要表现 在教堂建筑上。拜占庭建筑以华丽的彩色大理石贴面和玻璃 马赛克顶画、粉画作为主要室内装饰,创造出色彩斑斓、灿 烂夺目的装饰效果。罗马风建筑以典型的罗马拱券结构为基 础,创造了高直、狭长的教堂内部空间,强化了空间的宗教 氛围。哥特式建筑大量运用尖券、尖拱和尖塔,形成了动感 强烈、直插云霄的外部形象。中厅空间狭长高耸,嶙峋峻峭 的骨架结构营造出强烈的向上的动势,体现了神圣的基督精 神;色彩斑斓的彩色玻璃窗,又

18、增添了一分庄严与艳丽。 文艺复兴建筑在装饰上最明显的特征是重新采用体现着 和谐与理性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并将人 体雕塑、大型壁画、线型图案的铸铁饰件等用于室内装饰,,几何造型成为主要的室内装饰母题。 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衰退,巴洛克风格以热情奔放、追 求动感、装饰华丽的特点风靡欧洲。在室内装饰上主要表现 为强调空间层次,追求变化与动感,打破建筑、雕刻、绘画 之间的界限,使它们互相渗透,并使用鲜艳的色彩,以金银 、宝石等贵重材料为装饰,营造出奢华的风格和欢快的气氛, 如图1.20 所示。 18世纪初,更加纤巧、华丽的洛可可风格在法国兴起, 其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如图1.21),在

19、室内排斥一切建 筑母体,使用千变万化的舒卷着纠缠着的草叶、贝壳、棕榈 等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装饰题材,喜欢娇艳的色彩和闪烁的 光泽。,图1-21 德国波茨坦无忧宫室内装饰,图1-20 法国凡尔赛宫镜厅,18世纪中叶,复古思潮再次兴起,新古典主义重新采用 古典柱式,提倡自然的简洁和理性的规则,几何造型再次成 为主要的装饰形式,并开始寻求功能的合理性。浪漫主义追 求中世纪的艺术形式和异国情调,尤以复兴哥特式建筑为突 出表现。折中主义没有固定程式,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 格,或自由组合,但讲究比例、追求纯形式的美。如图1-22 为巴黎歌剧院室内装饰效果。,图1-22 巴黎歌剧院室内 装饰效果,3.近现

20、代建筑装饰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建筑与装 饰设计领域进入了崭新的时代。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 等一系列设计创新运动,在净化造型、注重功能和经济、适 应工业化生产等方面开拓创新,如图1-23为工艺美术运动的 代表作莫里斯红屋的室内装饰,图1-24所示为新艺术运动代 表人物霍塔设计的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楼梯间装饰。20 世纪初,表现主义、风格派等一些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也对 建筑装饰艺术的变革产生了激发作用。到20年代后期,设计 思想和创作活动的活跃,设计教育的发展,促使现代主义建 筑艺术走向成熟,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设计潮流。,图1-23 莫里斯红屋室内,图1-24 布鲁塞

21、尔都灵 路12号住宅,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空间的主体地位 得到肯定,使用功能受到重视,成为设计的出发点,从内到 外的设计方法被推广,新的设计理念和处理手法不断涌现 以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赖 特等为代表的现代建筑大师,在建筑和室内设计领域以及家 具设计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创新(图1-25 、图 1-26和图1-27 )。 20世纪后期,现代设计不断发展创新,新的思想理论、 新的风格流派层出不穷,建筑装饰明显表现出多元化发展态 势。,图1-25 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图1-26 密斯凡德罗设计的西柏林国家美术馆,图1-27 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玛利亚别墅,1.3.

22、2 建筑装饰设计的风格流派 建筑装饰设计的风格流派一般总是与建筑及家具的风格 流派紧密联系。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所表现的艺术特点分析 ,也有多种风格流派,主要有新古典主义、新地方主义、高 技派、后现代主义、光亮派、白色派、超现实主义、孟菲斯 派等。 1.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在设计中运用传统美学法则,使用现代材料 与结构,追求规整、端庄、典雅、高贵的空间效果,反映了 现代人的怀旧情绪和传统情结。新古典主义讲求风格,常用 现代材料和加工技术去表现简化了的传统历史样式,追求神,似;注重装饰效果,往往照搬古代家具设施及陈设艺术品来 增强历史文脉,烘托室内氛围(如图1-28) 。 2.地方主义 新地方主

23、义是一种强调地方特色或民俗风格的设计创作 倾向,强调乡土味和民族化。新地方主义没有严格的、一成 不变的设计规则和模式,以反映某个地区的风格样式以及艺 术特色为要旨。注重建筑、室内与当地风土环境的融合,往 往从传统的建筑和民居中吸收营养,尽量使用地方材料与做 法,表现出因地制宜的设计特色,室内陈设品亦强调地方特 色和民俗特色。如图1-29所示,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 北京香山饭店,具有中国江南园林和民居的典型特征,是新 地方主义的代表作品。,图1-28 夏宫中餐厅门厅,图1-29 香山饭店中庭,3.高技派 高技派又称重技派,突出工业化技术成就,崇尚“机械 美”,强调运用新技术手段反映建筑和室内

24、环境的工业化风 格,创造出一种富有时代感和个性的美学效果。高技派常将 内部构造外翻,以暴露、展示内部构造和管道线路,注重过 程和程序的表现,强调透明和半透明的空间效果,着意表现 新型框架及构件的轻巧,以及工业技术特征和现代感。代 作有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香港汇丰银行 (图1-30)等。,图1-30 香港汇丰银行内景,4.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的造型特点趋向繁琐和复杂,强调 象征隐喻的形体特征和空间关系。常常利用新的手法重组传 统建筑装饰元件或将其与新的元件混合、叠加,最终表现出 设计语言的双重译码和含混的特点,并大胆运用图案装饰和 色彩,往往采用夸张、变形、断裂、折射、错

25、位、扭曲、矛 盾共处等构图手法,家具、陈设往往突出其象征意义。如汉 斯霍莱因设计的维也纳奥地利旅行社中庭空间,中庭的天 花是拱形的发光天棚,天棚仅由一根从古典柱式的残断处挺 然升起的不锈钢柱支撑,钢柱的周围散布着九棵金属制成的 棕榈树,透过棕榈树叶可以望见具有浓郁印度风格的休息亭,,当人们从休息亭回头眺望时,会看到一堵金字塔形的倾斜 墙面,业务区上空展翅翱翔的雄鹰以及横搭在问询处上部 布匹创造了一个梦幻般、跨越时空的室内空间环境与气 氛。 5.光亮派 光亮派也称银色派,追求丰富、夸张、富于戏剧性变化 的室内气氛和光彩夺目、豪华绚丽、人动景移、交相辉映的 效果。在设计中夸耀新型材料及现代加工工艺

26、的精密细致及 光亮效果,往往在室内大量采用镜面及玻璃、不锈钢、磨光 石材或光滑的复合材料等装饰面材,注重室内的光环境效果 ,惯用反射光以增加室内空间的灯光气氛,形成光彩照人、 绚丽夺目的室内环境(图1-31)。,图1-31 东京新宿某大厦电梯厅,6.白色派 白色派在设计中大量运用白色。白色给人纯净的感觉, 又增加了室内亮度,再配以装饰和纹样,产生出明快的室内 效果。白色派注重空间和光线的设计,墙面和天花一般均为 白色材质,或在白色中隐约带一点色彩倾向,显露材料的肌 理效果,配置简洁、精美和色彩鲜艳的现代艺术品等陈设以 取得生动的效果(图1-32)。 7.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追求所谓超越现实的

27、纯艺术效果,力求在建 筑所限定的“有限空间”内运用不同的设计手法以扩大空间 感觉,来创造所谓“无限空间”。超现实主义在设计中常采 用奇形怪状的令人难以捉摸的室内空间形式,浓重、强烈的,色彩,追求五光十色、变幻莫测的光影效果,配置造型奇特 的家具与设施,有时还以现代绘画或雕塑来烘托超现实的室 内环境气氛,在空间造型上运用流动的线条及抽象的图案 (图1-33) 。 8.孟菲斯派 1981年以索特萨斯为首的一批设计师在米兰结成了孟菲 斯集团。他们反对单调冷峻的现代主义,提倡装饰,强调手 工艺的制作方法,以现代艺术和传统民间艺术为参考,努力 把设计变成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在室内设计上,空间布局不 拘一格

28、,具有任意性和展示性;常常对室内界面进行表面涂 饰,具有舞台布景般的非恒久性特点;常用新型材料、明亮,的色彩和富有新意的图案来改造一些传世的经典家具;在构 图上运用波形曲线、曲面与直线、平面的组合来取得意外的 空间效果。 孟菲斯派对现代工业产品设计、视觉传递设计、商品包 装、服装设计等方面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图1-33 超现实主义室内空间,图1-32 白色派室内空间,1.3.3 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装饰设计表现 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建筑装饰设计作为独立学科,其相对独立性日益增强 ;同时,其与多学科交叉、结合的趋势也日益明显。 (2)继续多元化发

29、展道路。受当今社会意识形态、文化、 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发展的影响,建筑装饰设计更具有多层次 、多风格的发展趋势。 (3)艺术与技术结合得更加紧密,设计、施工、材料、设 施、设备之间的协调和配套关系加强,且愈趋规范化。 (4)动态发展趋势。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建筑装饰工程 往往需要周期性更新,且更新周期较短,甚至改变建筑的使,用性质。因此,未来装饰工程中,将对设计、构造、施工方 面优先采用标准化构件、拆装方便的构造做法和装配式施工 、干作业施工等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5)可持续发展趋势。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走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是当今世界共同的主题。建筑装饰设计应优先采 用绿色环保的装饰材料,

30、改善物理环境,降低能耗,为减少 污染、节约能源做出贡献。,1.4 建筑装饰设计的依据 建筑装饰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独立学科,其设计方法 已不再局限于经验的、感性的、纯艺术范畴的阶段。随着现 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等学科 建立与研究,建筑装饰设计已确立起科学的设计方法和依据 。主要有以下各项依据: 1.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空间范围 建筑装饰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满足人和人的活动需 要是设计的核心,因此,人体的基本尺度和人体活动空间范 围成为建筑装饰设计的主要依据之一,如室内门洞尺寸、通 道宽度、栏杆扶手尺寸、室内最小净高尺寸、家具的尺寸等,都是以人体尺度为基本依据确定的。同时

31、,还要充分考虑到 在不同性质的空间环境中,人们的不同心理感受,对个人领 域、人际距离等因素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还要考虑满足 人们心理感受需求的最佳空间范围。 2.家具设备尺寸及其使用空间范围 建筑空间内,除了人的活动外,占据空间的主要是家具 、设备、陈设等内含物。对于家具、设备,除其本身的尺寸 外,还应考虑安装、使用这些家具设备时所需的空间范围, 这样才能发挥家具、设备的使用功能,而且使人使用方便、 舒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3.建筑结构、构造形式及设备条件 建筑装饰设计是对新建建筑或已经过使用的建筑空间进 行再创造,因此,建筑的结构体系、构造方式和设备状况等 条件必然成为建筑装饰设计的重要

32、依据。如房屋的结构形式 、楼层的板厚梁高、水电暖通等管线的布局情况等,都是进 行装饰设计必须了解和考虑的因素。其中有些内容,如水、 电管线的铺设,在与有关工种的协调下可作适当调整。而有 些内容则是不能更改的,如结构形式、梁的位置与高度、电 梯、楼梯位置等在设计中只能适应它。当然,建筑物的总体 布局和建筑设计总体构思也是装饰设计时需要考虑的设计依 据之一。,4.现行设计标准、规范等 现行国家及行业的相关设计标准、设计规范及地方法规 等也是建筑装饰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如商业建筑设计规 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等。 5.已确定的投资限额和建设标准、设计任务要求的工程 施工期限 由于建筑装饰材料、

33、施工工艺、灯具等种类繁多、千差 万别,因此,同一建筑空间,不同的设计方案,其工程造价 可以相差几倍甚至十多倍。所以,投资限额与建设标准是建 筑装饰设计重要的依据因素。同时,工程施工工期的限制, 也会影响设计中对空间界面处理方法、装饰材料和施工工艺 的选择。,1.5 建筑装饰设计方法与程序 1.5.1 建筑装饰设计的方法 1.建筑装饰设计的思维方法 设计的本质在于创造,创造的过程必然通过人脑的思维 来实现。人脑的思维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形象思维和抽象思 维。形象思维亦称具象思维,是借助具体的形象,运用联想 、想象进行思维活动。抽象思维亦称逻辑思维,是通过分析 、综合,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思

34、维,以揭示事物 的本质、规律和内部联系。 在装饰设计中,常常利用形象联想和概念联想来构思创 造。形象联想即以某种关联形象为联想的出发点,从某一特,征可能的发展与变化展开跳跃式联想,并以此类推,最终形 成新的派生形象。概念联想则是由一个抽象的概念出发,运 用类推、转化等抽象思维方法,从而产生一个全新的概念。 2.图形思维技巧 建筑装饰设计属于一种图形创意设计,设计者必然要通 过图形语言进行设计意图的交流与表达。图形语言也是设计 者自我交流、激发思维的一种方式。掌握和运用图形分析的 思维方法是设计者构思、推敲、表达设计思维的最佳方法。 设计中常用的图形分析思维方法有: (1)几何图形分析思维法,多

35、用于空间的功能关系和 局分析,具体又可以分为矩阵分析法、树形结构分析法(图 1-34)、圆方图形分析法等。,图1-34 树形结构分析法,(2)空间界面图形分析,主要用于空间平、立面的形状、 比例尺度、构图关系、细部造型等设计要素的推敲论证,通 常进行多个界面草图的反复比较,促使设计师深化、扩展、 完善设计思维(如图1-35 空间界面图形分析 )。,图1-35 空间界面图形分析,(3)透视图空间效果分析,主要用于设计师面对非专业 人士,直观地表达设计意图,呈现最终空间效果,也用于设 计师在设计中推敲空间关系(如图1-36 透视图空间效果分 析 )。,图1-36 透视图空间效果分析,3.建筑装饰设

36、计的方法 (1)重在立意 立意即设计的总体构思,一项设计没有立意就等于没有 “灵魂”,设计的难度也往往在于要有一个好的立意。因此 ,在具体设计时,首先要确立一个总体构思,最好是构思比 较成熟后再动笔。时间紧迫时,也可以边动笔边构思。但随 着设计的深入,应使立意逐步明确,不能随便否定最初立意 (2)围绕立意组织设计要素 在立意的基础上,围绕各设计要素收集、组织相关素材 ,如空间的组织形式、界面造型、材料质感与色彩表达、家 具陈设选配等,并经过反复推敲比较,取舍、裁剪相关设计 素材,形成初步方案。,(3)方案比较与优化 在装饰设计过程中,方案的最终形成,常常伴随着多种 设计方案的比较分析、取长补短

37、,经过反复推敲、优化整合 以后,形成一个全新的设计方案。 (4)设计的表达 设计构思最终要以图纸的形式进行表达,在设计的不同 阶段,设计的表达形式也有所不同。在方案设计阶段,通常 以方案图的形式表达;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则以施工图进行 表达。,1.5.2 建筑装饰设计的一般程序 根据建筑装饰设计的进程,建筑装饰设计通常可以分为 四个阶段,即设计准备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 段以及设计的实施阶段(图1-37 )。 1.设计准备阶段 设计准备阶段主要是接受委托任务书,签订合同,或根 据标书要求参加投标;明确设计意图、内容、期限并制定设 计计划。 明确、分析设计任务,包括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如

38、: 设计任务的使用性质、功能特点、设计规模、等级标准、总 造价和所需创造的环境氛围、艺术风格等。,图1.37 装饰设计的一般流程,收集必要的资料和信息。如:熟悉相关的设计规范、定 额标准;到现场调查踏勘;参观同类型建筑装饰工程实例等 。 2.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是在设计准备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 、分析、运用与设计任务有关的资料与信息,进行设计创意 、方案构思,通过多方案比较和优化选择,确定一个初步设 计方案,通过方案的调整和深入,完成初步设计方案,提供 设计文件。 初步方案设计的文件通常包括: 平面图(包括家具布置),常用比例150、1100。, 立面图和剖面图,常用比例120、15

39、0。 顶棚镜像平面图或仰视图,常用比例150、1100。 效果图(彩色效果,表现手法不限、比例不限)。 室内装饰材料样板。 设计说明和造价概算。 初步设计方案需经审定后,方可进行施工图设计。 3.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既是设计意图最直接的表达,又是指导工程施工 的必要依据,是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及概预算、订购材料及设 备、进行工程验收及竣工核算的依据。因此,施工图设计就 是进一步修改、完善初步设计,与水、电、暖、通等专业协,调,并深化设计图纸。要求注明尺寸、标高、材料、做法等 ,还应补充构造节点详图、细部大样图以及水、电、暖、通 等设备管线图,并编制施工说明和造价预算。 4.设计实施阶段 在工程的

40、施工阶段,施工前设计人员应向施工单位进行 设计意图说明及图纸的技术交底;工程施工期间需按图纸要 求核对施工实况,有时还需根据现场实况提出对图纸的局部 修改或补充;施工结束时,应会同质检部门和建设单位进行 工程验收。工程投入使用后,还应进行回访,了解使用情况 和用户意见。,1.6 人体工程学与建筑装饰设计 1.6.1 概述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关系的技术学科。研究 内容主要有生理学、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人体测量学等方 面。由于研究方向的不同,又称为人类功效学、人类工程学 、工程心理学、工力学等。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说只要人迹所至,就 存在人体工程学的应用问题。早在上古时期,原

41、始人用石器 、木棒、弓箭等狩猎,就已经存在人和工具的关系问题,只 不过是一种自觉的、潜意识的应用。真正促使人体工程学发 展成一门独立学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军事科技上,开始研究和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战后,各国迅速 把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空间技术、工业生产、建筑 设计等领域。 从建筑装饰设计的角度来说,人体工程学是依据以人为 本的原则,运用人体测量、生理计测、心理计测等方法,研 究人的体能结构、心理、力学等方面与空间环境之间的协调 关系,以适应人的身心活动需求,获得安全、健康、舒适、 高效的工作生活环境。,1.6.2 人体尺度与空间环境 一般来说,人的身体健康、舒适程度、工作

42、效能在很大 程度上与人体和设施、环境之间的配合有关,其主要影响因 素就是人体尺寸、人体的活动范围以及家具设备尺寸。因此 ,人体尺寸和人体活动空间是确定室内空间尺度的重要依据 之一。 1.人体尺寸 人体尺寸包括构造尺寸和功能尺寸两大类。构造尺寸是 指静态的人体尺寸,是人体处于固定的标准状态下测量的。 人体基本构造尺寸如图1-38所示。功能尺寸是指动态的人体,尺寸,是人在进行某种功能活动时肢体所能达到的空间范 围,是在运动的状态下测得的。功能尺寸比较复杂。 人体尺寸在个人之间和群体之间存在很多差异,影响人 体尺寸的因素主要有种族、地区、年龄、性别、职业、环境 等。,图1-38 人体基本构造尺寸,2

43、.常用人体尺寸 在装饰设计中使用最多的人体构造尺寸有身高、坐高、 臀部至膝盖长度、臀部的宽度、膝盖高度、膝弯高度、大腿 厚度、臀部至膝弯长度、肘间宽度等(图1-39 )。 3.百分位的应用 于人体尺寸有很大的变化,它不是某一确定的值,而是 分布在一定的范围内。通常人体测量数据是按百分位表达的 ,即把某一人体尺寸项目如身高、肩宽的测量数值从小到大 顺序排列,然后分成一百个等份,每一个截止点即为一个百 分位。统计学表明,任意一组特定对象的人体尺寸分布均符 合正态分布规律,即大部分属于中间值,只有小部分属于小 或过大的值。,图1-39 常用人体尺寸,择测量数据时要注意根据设计内容和性质来选择合适 百

44、分数据,可参考以下几点原则: (1)够得着的距离,一般选用第5百分位的尺寸,如设 计吊柜高度等; (2)容得下的间距,一般选用第95百分位的尺寸,如设计通行间距等; (3)最佳范围,一般选用第50百分位的尺寸,如门铃、 电灯开关、门把手等; (4)可调节尺寸,如升降椅或可调节隔板等,调节幅度 一般以尽可能极端的百分数的值为依据,如第1百分位,第 99百分位。,4.人体动作域和活动空间 人们工作时由于姿态不同,其动作域也不同。人经常采 取的姿态归纳起来有四种:站、坐、跪、卧。常见的各种姿 态的作业域见图1-40 。手脚作业域是手脚在一定范围内进 行各种活动所形成的包括左右水平面和上下垂直面的动作

45、域 (图1-41 、图1-42 )。,图1- 40 各种姿态的作业域,图1-41 手脚的作业域,图1-42 水平作业域与垂直作业域,但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静止的,总是会不断变换姿态 ,并随活动的需要移动位置,这种姿态的变换和人体移动所 占用的空间构成了人体活动空间。人体的活动大体上可分为 手足的活动、姿态的变换、人体的移动,同时要考虑活动中 人与物的关系。 人体在立、坐、跪、卧每一种姿态下手足活动时所占用 的空间大小如图1-43所示。,图1-43 手足活动所占用的空间大小,姿态的变换所占用的空间并不一定等于变换前的姿态与 变换后的姿态占用空间的简单叠加,因为人体在进行姿态变 换时,基于力的平衡

46、需要,会伴随其他的肢体活动,因而实 际所占用空间可能大于上述空间的叠加。常见的人体姿态变 换所占用空间如图1-44所示。 人体移动占用的空间不仅包括人体本身所占空间,还应 考虑连续运动过程中肢体摆动或身体回旋所需的空间(图 1-45)。,图1-44 常见姿态变换时的活动空间,图1-45 人体移动占用空间示例,在活动中,人体还会与用具、家具、设备、建筑构件等 发生联系,人与物占用的空间要视其活动方式及相互的影响 方式决定。如人在使用家具或设备时,由于操作动作或家具 与设备部件的移动会产生额外的空间需求(图1-46);或由 于使用方式的原因,如视听音响设备的使用等,必须占用一 定的使用空间(图1-

47、47)。,图1-46 家具与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操作动作或家具与 设备部件的移动产生额外的空间需求示例,图1-47 由于使用方式原因产生的除人 体与家具设备之外的空间需求,人的视觉具有一定的视力和视野范围,能感觉到光的光 强度,具有良好的色彩分辨能力、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会 产生眩光、影像残留、闪烁和视错觉。这些对室内展示设计 和光环境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眩光的出现与光源 的亮度过高、光源位置、周围环境与光源处亮度反差过大等 有关,会造成视觉疲劳、分散注意力、视力下降等危害,因 此,可采取降低光源亮度、合理布置光源(图1-48)、使光 线散射、适当提高环境亮度等措施防止和控制眩光。 听觉

48、有两个基本的机能,一是传递声音信息,二是引起 警觉。听觉环境的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方面是听得更清晰, 效果更好,如音响、音质效果等;另一方面是噪声控制,噪,声是干扰声音,会造成警觉干扰、睡眠干扰、心率加快、血 压升高、引起厌烦情绪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因此,要做 好室内环境的吸声降噪工作,而且有研究表明恰当的背景音 乐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人的触觉包括温度感、压感、痛感等。人体通过触觉接 受外界冷热、干湿等信息,会产生相应的生理调节来适应环 境。通过对触觉问题的研究,以确定最佳的温、湿度条件, 指导空间环境的供暖、送冷等问题,并为空间界面、家具、 陈设等材料质地的选择设定相关依据(图1-49)。

49、,图1-48 光源布局图,图1-49 脚掌和地面装饰 材料之间的温度 下降曲线,1.6.4 人的心理、行为与空间环境 以往,不少建筑师以为建筑将决定人的行为,而很少考 虑到底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随着人体工 程学等学科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步明确了人与环境之间“以 人为本”的原则,并尝试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探讨人 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寻最符合人们心愿的环境,即环境心 理学。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 的新兴的学科,它也属于人体工程学的研究范畴。 人的每一个具体的所作所为均包含了心理和行为两方面 ,人的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心理活动的内容来源于 客观存在的空间环境,人的心理和行为与空间环境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人在空间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 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 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设计 的基础。 1.人的心理特征 (1)个人空间与领域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它是围绕个人存在的有限 空间。它具有看不见的边界,可以随着人移动;它具有相对 稳定性,同时又可以根据环境变化灵活伸缩。它在人际交往 时才表现出它的存在,人与人的密切程度就反映在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