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36243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7.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高层民用建筑定义: 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修订版) 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高层建筑及其裙房: l 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 l 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 规范不适用于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24m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共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中的人民防空地下室。,台北101大厦高508m,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492m,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

2、防工作方针,针对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从全局出发,结合实际情况,立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障消防安全。,第一节 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一、火势蔓延快,二、疏散困难,三、扑救难度大,四、火险隐患多,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针对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从全局出发,结合实际情况,立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障消防安全。,第二节 高层民用建筑的分类 和耐火等级,根据各种高层民用建筑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易程度等将高层民用建筑分为两类,见下表。 分

3、类目的 针对不同高层建筑类别在耐火等级、防火间距、防火分区、安全疏散、消防给水、防烟、排烟等方面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以达到既保障各种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又能节约投资目的。,建筑分类,?,?,所谓高级旅馆,指建筑标准高、功能复杂,火灾危险性较大和设有空气调节系统,具体说,凡具备星级条件的且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旅馆。,重要的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是指性质重要,建筑装修标准高,设备、资料贵重,火灾危险性大、发生火灾后损失大、影响大的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评定重要的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总的原则是: 性质重要有关国防、国计民生的重要科研、贵重物品存放楼等、 建筑装修标准高与普通建筑相比,造价相差悬

4、殊 设备、资料贵重主要指高、精、尖的设备, 重要资料主要是指机密性大、价值高的资料。,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应分为一、二两级 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裙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高层建筑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下表规定,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高层建筑内存放可燃物的平均重量超过200kg/m2的房间,当不设自动灭火系统时,其柱、梁、楼板和墙的耐火极限应按规范的规定提高0.50h。,第三节 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一、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在进行总平面设计时,应根据城市规划,合理确定高层建筑的位置、防火

5、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 高层建筑不宜布置在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厂(库)房,甲、乙、丙类液体和可燃气体储罐以及可燃材料堆场附近。 消防控制室宜设在高层建筑的首层或地下一层,且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应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一般规定,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 高层建筑内的歌舞厅、卡拉OK厅(含具有卡拉OK功能的餐厅)、夜总会、录像厅、放映厅、桑拿浴室(除洗浴部分外)、游艺厅(含电子游艺厅)、网吧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以下简称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宜靠外墙设置,不应布置

6、在袋形走道的两侧和尽端。 托儿所、幼儿园、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不应设置在高层建筑内,当必须设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二、三层,并应设置单独出入口。,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在发生火灾时,消防车辆要迅速靠近起火建筑,消防人员要尽快到达着火层(火场),一般是通过直通室外的楼梯间或出入口,从楼梯间进入起火层开展对该层及其上、下层的扑救作业。 登高消防车功能试验证明,高度在5m,进深在4m的附属建筑,不会影响扑救作业,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

7、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防火间距,高层建筑之间及高层建筑与其它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注: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当外墙有突出可燃构件时,应从其突出的部分外缘算起。,满足消防扑救需要 防止火势蔓延 节约用地,高层建筑与小型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 气体储罐和化学易燃物品库房的防火间距 表4.2.5,注: 储罐的防火间距应从距建筑物最近的储罐外壁算起; 当甲、乙、丙类液体储罐直埋时,本表的防火间距可减少50%。,高层建筑与厂(库)房、煤气

8、调压站、液化石油气气化站、混气站和城市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瓶库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下表 规定,且液化石油气气化站、混气站储罐的单罐容积不宜超过10m3。,消防车道,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当高层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 高层建筑的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24m时宜设有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高层建筑应设有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80m。 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00m。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00m,消防车道上空4.00m以

9、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0m。,防火分区的作用在于发生火灾时,可将火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有利于消防扑救、减少火灾损失。,二、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防火分区的划分,既要从限制火势蔓延,减少损失方面考虑,又要顾及到便于平时使用管理,以节省投资。,注: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按本表增加1.00倍;当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0倍计算。 一类建筑的电信楼,其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按本表增加50%。,当上下层设有走廊、自动扶梯、传送带等开口部位时或高层建筑中设有中厅时,

10、应将相连通的各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考虑,各层面积计算不允许超过限制面积要求。 当高层建筑与其裙房之间设有防火墙等防火分隔设施时,其裙房的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500m2,当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1.00倍。,防火分区包括水平防火分区和垂直防火分区两部分 水平防火分区,就是用防火墙或防火门、防火卷帘等将各楼层在水平方向分隔为两个或几个防火分区 垂直防火分区,就是将具有15h或10h的耐火极限的楼板和窗间墙(两上、下窗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2m)将上下层隔开。,三、安全疏散,(一)安全出口的数量和位置,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少于两个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

11、一个安全出口: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的数量,塔式住宅布置的主要特点是,以疏散楼梯为中心,向各个方向布置住户,因此其疏散路线较相同面积的通廊式住宅要短,疏散路线也较简捷。,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 超过十八层,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十八层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楼梯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屋顶可以不连通),十八层及十八层以

12、下部分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除地下室外,相邻两个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时,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表6.1.1规定的公共建筑。,塔式住宅,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墙分隔; 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两个防火分区之和允许最大建筑面积 表6.1.1,注:上述相邻两个防火分区设有

1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之和仍应符合本表的规定。,公共建筑中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面积不超过60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90m。公共建筑中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面积不超过75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m。,一个房间的安全出口的数量,23股人流顺利疏散,能够满足实际的疏散要求。,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二)疏散用走道、楼梯和外门宽度,在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中,应该按照百人宽度指标计算疏散用走道、楼梯和外门宽度。,高层建筑内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高

14、层建筑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每100个不小于1.00m计算。 每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各层人数不相等时,其总宽度可分段计算,下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 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 1.00m计算,但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单面布置房间的住宅,其走道出垛处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最小宽度要求,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最小值(m),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高层建筑内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其疏散走道、出口等应符合下列规定:,厅内的疏散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

15、00人不小于0.80m计算,且不宜小于1.00m;边走道的最小净宽不宜小于0.80m。 厅的疏散出口和厅外疏散走道的总宽度,平坡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65m计算,阶梯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80m计算。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均不应小于1.40m。 疏散出口的门内、门外1.40m范围内不应设踏步,且门必须向外开,并不应设置门槛。 观众厅座位的布置,横走道之间的排数不宜超过20排,纵走道之间每排座位不宜超过22个;当前后排座位的排距不小于0.90m时,每排座位可为44个;只一侧有纵走道时,其座位数应减半。 观众厅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16、观众厅的疏散外门,应采用推闩式外开门。,(三)安全疏散距离,房门或住宅户门到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安全疏散距离,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 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 跃廊式住宅的安全疏散距离,应从户门算起,小楼梯的一段距离按其1.50倍水平投影计算,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门或住宅户门的疏散距离,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区,且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设有防火门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分别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房间面积不超过50m2,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

17、5人的房间,可设一个门。 人员密集的厅、室疏散出口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高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安全疏散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楼梯间的设置,四、疏散楼梯和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最好, 封闭楼梯间次之, 敞开楼梯间最差。,楼梯间阻挡烟火的效果,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其疏散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

18、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范围,封闭楼梯间的设置,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个启。 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应符合下列规定:,楼梯间及防烟

19、楼梯间前室的内墙上,除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和规范规定的户门外,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居住建筑内的煤气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当必须局部水平穿过楼梯间时,应穿钢套管保护,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 疏散楼梯和走道上的阶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但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不超过10,且每级离扶手0.25m处的踏步宽度超过0.22m时,可不受此限。 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

20、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的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二)防烟楼梯间的形式和要求,建筑布局,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设置前室的作用: (1)可作为着火时的临时避难场所: (2)阻挡烟气直接进入防烟楼梯间或消防电梯井;(3)作为消防队员到达着火层进行扑救工作的起始点和安全区; (4)降低建筑本身由热压差产生的所谓“烟囱效应”。,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2

21、,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楼梯间与前室应自然通风、自然排烟,否则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无论其能否自然通风,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均应设置机械防烟与排烟设施。,楼梯间及前室的防、排烟设计,利用建筑的阳台、凹廊或在外墙上设置便于开启的外窗或排烟窗进行无组织的自然排烟,设置防、排烟设施的方式,自然排烟,1.利用建筑的阳

22、台、凹廊或在外墙上设置便于开启的外窗或排烟窗 进行无组织的自然排烟宜优先采用,对于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两者合用前室设置防烟或排烟设施的方式很多,下面分别介绍几种:,优点:不需要专门的排烟设备;火灾时不受电源中断的影响;构造简单、经济;平时可兼作换气用。 不足之处:因受室外风向、风速和建筑本身的密封性或热压作用的影响,排烟效果不太稳定。,2.竖井排烟:很少被采用 在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内设置专用的排烟竖井,依靠室内火灾时产生的热压和室外空气的风压形成“烟囱效应”,进行有组织的自然排烟。 这种排烟当着火层所处的高度与烟气排放口的高度差越大,其排烟效果越好,反之越差

23、。这种排烟的优点是不需要能源,设备简单,仅用排烟竖井(各层还应设有自动或手动控制的排烟口),缺点是竖井占地面积大。,机械排烟,2.机械加压送风推广采用 此方式是通过通风机所产生的气体流动和压力差来控制烟气的流动,即要求烟气不侵入的地区增加该地区的压力。,综合上述,结合目前国内外防、排烟技术发展情况,规定对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和两者合用前室设置的防、排烟设施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或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措施。除此之外,其它防、排烟方式均不宜采用。,1.机械排烟与自然进风或机械进风很少被采用 此方式是按照通风气流组织的理论,把侵入前室的烟气通过排烟风机和某种形式的进风(自然进风或机械进

24、风)把烟气排出和形成透明的“避难气流”。排烟口设在前室的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进风口设在靠近地面的墙面上。 这种方式是在烟气或热空气已经侵入疏散通道的被动情况下再将它排除,没有从根本上达到疏散通道内无烟的目的,给疏散人员造成不安全感。设备投资、系统形式也比较复杂。 当前室处在人员拥挤的情况下,理想的气流组织受到破坏,使排烟效果受到影响。,带开敞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阳台作为开敞前室自然排烟,这两种布置方式,都要通过阳台和两道防火门才能进入楼梯间。事实证明,这两种楼梯间,自然风力可将流入阳台的大量烟气很快吹走,并且不受风向的影响,因而排烟效果较好。,用凹廊作为开敞前室自然排烟,要通过两道防火门

25、才能进入楼梯间,其排烟效果较好,防烟楼梯与消防电梯合用一个较长凹廊为前室,也要通过凹廊和两道防火门,才能进入楼梯间,其排烟效果与其他用凹廊作为开敞前室基本相同,但由于两者共用一个凹廊作为敞开前室,而且相距较近,火灾时可能出现人员疏散与消防人员扑救的疏散流线交叉和相互干扰。因此,宜将两者的前室分开布置或采取适当分隔措施。,防烟楼梯间前室靠外墙(可以开窗)自然排烟,带封闭前室的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在外墙开窗进行自然排烟,其开窗面积应符合要求。

26、 这样处理不需要专门设排烟装置,投资省,不受火灾时电源中断的影响,比较安全可靠,防烟楼梯间前室靠外墙(不可以开窗) 防烟楼梯间前室不靠外墙,必须采用机械防、排烟设施,加压送风量需计算确定。,必须经过两道防火门进入楼梯间。 平面布置灵活性大,既可靠外墙布置,也可在建筑物内部布置。 但布置在建筑物内部时,往往不能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火灾时当烟雾灌到楼梯间内及其前室而不能迅速排出,因此,必须采取机械防排烟设施。,全开敞的室外疏散楼梯,室外楼梯可作为辅助的防烟楼梯,其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当倾斜角度不大于450,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小于1.10m时,室外楼梯宽度可计入疏散楼梯总宽度内;室外楼梯和每层

27、出口处平台,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在楼梯周围2.00m内的墙面上,除设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梯段。,为了方便疏散,室外疏散楼梯宜设在建筑物疏散走道的端部。 优点:火灾时不会受到烟火的威胁,是一种较好的辅助性的防烟楼梯。它既可供楼内人员紧急疏散用,又可供消防人员扑救火灾使用;同时,它不占用室内建筑面积,结构比较简单,比较经济。,五、消防电梯,一类公共建筑;塔式住宅;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或通廊式住宅;高度超过32m的其它二类公共建筑应设消防电梯。 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m2时,应设1台。当大于1500m

28、2但不大于4500m2时,应设2台。当大于4500m2时,应设3台。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普通电梯的平面布置,一般都敞开在走道或电梯厅。火灾时因电源切断而停止使用。因此,普通电梯无法供消防队员扑救火灾。若消防队员攀登楼梯扑救火灾,消防队员徒步登高能力有限。经测试,有50的消防队员,带着水带、枪攀八层、九层还可以,对扑灭高层建筑火灾,这很不够。因此,高层建筑应设消防电梯,消防电梯的设置范围,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l 消防电梯宜分别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 l 消防电梯间应设前室,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2。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

29、前室时,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0m2;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m2。 l 消防电梯间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l 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合用前室的门不得使用卷帘。 l 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 l 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其它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 l 消防电梯的行驶速度,应按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60s计算确定。 l 消防电梯轿厢的内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l 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应采取防水措施。 l 消防

30、电梯轿厢内应设专用电话;并应在首层设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 l 消防电梯间前室门口宜设挡水设施。 l 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排水设施,排水井容量不应小于2.00m3,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10L/s。,消防电梯设计要求,六、避难层,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避难层的设置,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高度100m以上的建筑物,一旦遇有火灾,要将建筑内的人员完全疏散到室外比较困难。,可用云梯车将人员疏散下来 目前国内云梯车高度可达50多米,大约十五层楼高,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0人/m2计算。,进入避难层的入口,如没有必要的引导标志,发生了火灾,处于极度紧张不安的人员,不容易找到避难层。因此提出,集聚在避难层的人员密度是要大一些,但又不致于过分地拥挤。考虑到我国人员的体型情况,就席地而座来讲,平均每平方米容纳五个人还是可以的。,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 避难层应设消防电梯出口。 避难层应设消防专线电话,并应设有消火栓和消防卷盘。 封闭式避难层应设独立的防烟设施。 避难层应设有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00h,照度不应低于1.00l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