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实用基础教程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46056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61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乐实用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声乐实用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声乐实用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声乐实用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声乐实用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声乐实用基础教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乐实用基础教程PPT课件.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声乐实用基础教程,第一周 声区理论与实践,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声区概念的了解更为准确和细致。 教学重点:各个声区的特点,练习声乐时,各个声区的联系及作用。 教学难点:声音的统一,自然的应用到歌唱当中去。,一、自然声区,歌唱声音的训练都是从自然声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自然声区,就是不用任何强制力量就能唱出接近说话音高的声区。 这段音域的声音,呼吸自如,喉头稳定,声音流畅动听,最富于人生的自然色彩。 自然音域常常显露出声部类型的基本特征,有时根据自然声音的性质和色彩就可初步确定声部。 嗓音条件是决定自然声区的物质基础,不受人的主观愿望所支配。说话或歌唱习惯以及发声方法则是可以通

2、过训练改变的。自然声区是建立中声区的基础。,二、中声区和低声区,演唱中用得最多的是中声区,中音声部最为深厚、丰满且有迷人音色的是中音,中音区是发展声音的基础,无论男、女声,高中低声部,都应建立稳固而流畅的中声区,它需要长期艰苦而有耐心地练习和磨练。 中声区的声音是在自然声区的基础上,向高、低两个方向逐渐延伸和扩展而形成的。不同的声部有着不同的自然声区,其中音区的音域范围也不相同。,中声区的共鸣主要依靠喉腔、咽腔和口腔的调节而获得。这时,在声源体(喉头)稳定的状态下,张嘴打开喉咙的目的就是为了扩张可变共鸣腔体,从而获得扩大的、圆润的声音。 中声区练习阶段、还应该注意混入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的色彩,

3、这两种色彩的混入,不仅丰富了音色,而且使中声区声音具备了向上扩展高音和向下扩展低音的动力因素。,低声区的声音每个声部都不常用,但它却是表现宁静的气氛、深沉的情绪所必不可少的。 低音主要高胸腔共鸣支持,缺少胸腔共鸣的声音会显得单薄而不丰满,低声区是歌唱声音整体的组成部分。 低声区的练习是基础训练的组成部分,从自然声音开始的训练,应及时地扩展到低声区的音域,实际上是中、低声区的音域拉通进行练习的。 女声的低声区以真声为主,随着音阶上行逐渐混入较多的假声,真假声混合的比例以轻松自如、流畅圆润而动听为标准。,三、过渡声区换声区,换声区的区分,是从一个声区转换到另一个声区的技术训练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4、 每个声部都有一个换声点,换声点上面一两个半音和下面大约四五个半音构成换声区。一般说来,男女高中低声部的换声点相距一个小三度。女高音的换声区不像男高音那样明显,在同一声部中,换声点的高度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采用换声区过渡的训练方法,是使声音进入头腔获得理想的高音,并使高声区与中、低声区统一的手段。我们可以引用歌唱家周小燕教授对换声区的训练方法,四、高声区,在演唱声乐作品时,高音引长发挥之处并不多,但它却常在作品的高潮中出现,表现激昂的情绪或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场面,有着激发听众情绪、振奋人心的力量。唱好了高音,会给整个演唱增添光彩。因此,响亮的、金属色彩般的高音对歌唱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但也是非常

5、难以得到的,特别是男高音。珍贵的高音也成为训练中的一个最难点。,一些人由于发声共鸣器官的结构比例有利于唱出高音,他们甚至无须经过换声区的特别练习就能达到高声区。 成功的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通过多年的演唱和教学实践,在不断总结前辈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训练高音技术的有效方法,如“关闭唱法”、“咽音唱法”、“微声唱法”、“哼鸣练习”等等,为我们提供了获取高音技术的多种途径。 练高音时应注意几点意见:气息、喉头、放松。,第二周 练唱前的准备,一、歌唱姿势 一是站式歌唱姿势,要求歌唱者站立的状态,双脚分开如肩的宽度,也可以一脚稍向前,一脚在后,有一些斜“丁” 字形状,下巴微含,两眼睁开平视,双肩放平下放的

6、感觉,胸微挺气下沉腰腹位置,背挺直,保持歌唱支点的三点一线(颈、后背、双腿)的直立,保持积极兴奋的歌唱状态。 二是坐式歌唱姿势,上身要求和站式歌唱姿势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歌唱的重心支点有一些变化,我们知道歌唱时坐满凳子后背就有些倾斜不直了,所以为了歌唱支点的直立要求歌唱者凳子坐三分之二的或三分之一左右就可以了,那么歌唱的支点就放在了颈、后背,重心放在后腰窝臀部双腿了,歌唱时气息好象坐在凳子上一样,坐着时脚前后稍向外分开就可以了。,二、呼吸训练 歌唱的呼吸是建立在自然呼吸基础之上的,只是它的活动量和活动范围扩大了许多,而且有意识的加强了控制力量,其主要表现在利用横膈膜控制呼吸。 根据歌曲的速度和情

7、绪,把演唱时的吸气与呼气归纳为缓吸缓呼、急吸缓呼、急吸急呼、缓吸急呼四种方式。,三、喉头位置与打开喉咙 喉头是人声的声源体。喉头位置在歌唱时发生时的活动状态,与呼吸的深浅、共鸣腔的调节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将会影响到声音的音质、音色、力度、音准及声部特征。 喉头位置相对稳定,是指歌唱发声时的喉头始终处于自然、自如、颈部肌肉放松、易于发出优美声音的稳定状态。正确的喉头位置形成于打开喉咙深吸气的状态之中。 打开喉咙的意义在于扩张可调节的共鸣器官,打开喉咙最充分、最自然、最适度的方法就是练习打哈欠。舌平放,舌根和后咽壁拉开形成一个空间,喉头处在深吸气的位置上。单纯练习打哈欠,对于初学者或不易体会打开

8、喉咙的人是一种矫枉过正然而又是行之有效的做法。歌唱发声时所要求的打开喉咙,实际上是处于半打哈欠的状态。,第三周 东北民歌摇篮曲,教学目标:学习并演唱东北民歌摇篮曲,熟悉掌握着歌曲的风格特点。通过练习能够在口咽腔适度打开的状态下,正确发出明亮、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增进学生对世界各民族声乐艺术的了解,感受歌曲的艺术魅力,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音乐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理解、处理和演唱各种声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东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自如的掌握各种音程的大跳及变化音。,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 1、气息支撑与发声位置协调统一的训练:稍慢 2/4。 发声时把喉咙

9、放下来,喉咙、下巴不要加任何力量,要感到每个音都唱到气上,然后往前送出去,要求喉头要非常稳定放松,保持在打哈欠的位置上很轻松的唱出来。 2、扩展音域的训练:中速 2/4 声音转换时要有富有弹性的气息支撑,稳定的喉头,发音管要靠拢、变窄,把声音往后上方唱,送进头腔。特别注意转换时,保持中声区气息的力量,过度自然。,二、演唱歌曲 1、作品简析:歌曲采用四句体单乐段结构,词曲结合中一字多音与一字一音交替进行,旋律起伏自如,表现了母亲时而歌唱、时而吟诵的情景。音乐显得细腻而柔美,结束句的哼鸣更衬托出母亲对宝贝的爱怜之情。 2、演唱要求:歌曲的前两小节娓娓道出寂静的夜里,母亲在亲切的哼唱着歌曲让自己的宝

10、贝安睡,树叶,蛐蛐,琴弦声,衬托出母亲美丽的心情;歌曲的第二段和第三段歌词表达出对宝贝的期望,最后尾声的哼鸣部分是歌曲前奏的变奏,形成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宝贝在妈妈的吟唱中静静入睡。 此歌曲是东北民歌中比较平静优美的一首,曲调中包含着浓郁的民歌风格,演唱时略带东北二人转的唱腔特点。,教学反思:,1、结合正确的发声方法与咬字吐字、层次清晰、感情充沛、完整流畅的完成作品。 2、通过学习演唱东北民歌摇篮曲,广泛搜集与本歌曲有关的历史、地理、人文资料,以便于更好的把握作品的风格特点。,第四周 连音训练,头腔共鸣,教学目的:通过发声训练,学习呼吸的保持方式,头腔共鸣的找寻。 教学重点:通过演唱在那遥远的

11、地方,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增进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难点:情绪起伏、强弱变化和歌曲韵味的把握;运用准确的发声方式演唱歌曲。,教学过程:,一、发声训练 1、连音训练:稍慢 2/4 发声时把喉咙放下来,喉咙、下巴不要加任何力量,要感到每个音都唱到气上,然后往前送出去,要求喉头要非常稳定放松,保持在打哈欠的位置上很轻松的唱出来。 2、扩展音域的训练:中速 2/4 声音转换时要有富有弹性的气息支撑,稳定的喉头,发音管要靠拢、变窄,把声音往后上方唱,送进头腔。特别注意转换时,保持中声区气息的力量,过度自然,

12、寻找放松舒适的头腔共鸣。,二、演唱歌曲 1、歌曲简析:这是一首哈萨克族民歌,“歌王”王洛宾改编歌曲。是一首上下句结构的单乐段歌曲。歌曲的上乐句两小节,下乐句三小节,结构不对称;上乐句是在高音区,曲调明亮而充满激情,下乐句是在中低声区,曲调温柔而饱含深情;上越剧调性较为模糊,下乐句调性确定。上乐句节奏舒展,强调歌唱性,下乐句节奏紧凑,注重诉说性。总的来讲,上下乐句对比较大,且形成一问一答,旋律简明,手法独特,堪称典范之作。 2、艺术处理:在演唱这首歌时,注重呼吸的使用,连贯悠长,不能挤、压,舒展、豪放且又深情。注意保持头腔共鸣,胸腔共鸣占的比例相对不高。,教学反思:,掌握民歌的特点和演唱风格,体

13、会民歌的表现形式,感受民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声乐的热爱,并写出体会。,第五周 学习歌曲二月里来,教学目标:学习并演唱歌曲二月里来,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歌唱姿势、积极的歌唱状态、正确的呼吸方法、正确的咬字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感受歌曲抒情秀美的田园风格,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歌曲具有语言朴实的江南风味与特点,并蕴涵着中国人民群众支前与抗日救国的激情与决心。尽可能完整的理解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注意连贯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吐字力求清晰,演唱力求完整。,教学过程:,一、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

14、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2、U母音及带a母音的训练 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3、母音训练 目的与要求:练习母音的准确与统一,做到气息支持、喉咙状态、声音位置稳定不变

15、。在积极的歌唱状态下,将母音轻轻地叹在气息支持上发出,选择最顺畅、容易的母音开始,再逐个带唱出其它较难唱好的母音。,二、演唱歌曲 1、作品简析:冼星海作曲,作于1939年3月。这是冼星海到延安后写的第一首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中的一首歌曲,后来常作为独唱歌曲广泛演唱。它的旋律舒展流畅,线条柔婉,感情细腻,具有清新的民歌风格;装饰音的作用,更增添了曲调秀美的抒情色彩。全曲是典型的起承转合四句体乐段结构,但各句节奏安排均不相同。前两句以共同的落音(徵音),构成起承呼应关系;第三句以两个连续的模进的切分节奏,上行的旋律,以及不同的落音(角音)起着鲜明的转折作用;最后一句以再现的商音和转句的切分节奏,以及到

16、达宫音等,起着合的作用,使全曲完美地结束。听起来沁人心脾,使人仿佛可以闻到解放区泥土的芳香和新鲜的空气。,2、艺术处理: a、演唱要结合延安大生产运动场景来唱,充分表现出家家户户在风和日丽的播种中“恬静、安适”的情绪。b、前两句情绪要抒情明朗、春意盎然,第三句要自然转折,由抒情中产生振奋感,最后一句要自然婉转。 3、演唱要求: a、演唱者首先要对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我延安解放区军民的抗日决心与激昂斗志、乐观的精神有所了解(可查阅资料),以更好的驾驭作品。 b、注意保持旋律线条的优美,装饰音要唱得清晰,切分音要唱得准确而自然,吐字、行腔、归韵要考究而且具有民族风味,唱最后两段歌词时可适当加快速度以

17、表现“加紧生产”“努力苦干”“胜利就在眼前”的气氛。,教学反思:,对学生的演唱作出评价,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好的完成作品。 课后结合学习的发声知识,查阅相关的资料,体会歌曲的表现,第六周 渔光曲的欣赏与学唱,教学目标:欣赏与学习歌曲渔光曲,指导学生掌握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指导学生结合发声训练较好地将连贯的呼吸运用到歌曲中,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歌曲的内容、歌曲的情绪,更好地去感受、去表现歌者内心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注意连贯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吐字力求清晰,演唱力求完整。,教学过程:,一、发声训练 1、U母音及a母音的训练 练

18、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2、连音训练 训练声音连贯统一。注意呼吸、发声的协调配合,每条练习都一口气唱完,音量不宜过大,力求使乐句的线条优美连贯,富有流动感,结尾的长音要用弱-强-弱来收音,防止声音直白和僵硬。,二、演唱歌曲 1、作品简析: 渔光曲是同名影片的主题歌,作于1934年。 安娥(19051976)是我国近代现代音乐史上一位优秀的女歌词作家,原名张式源。河北省获鹿县人。1925年秋肄业于北京美术专门学校,加入了共青团和中国共产党。1927年至19

19、29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3年至1937年在上海参加进步文艺运动,曾任百代唱片公司歌曲部主任。1949年出席了全国文代会,相继在北京人艺,中央实验歌剧院,中国戏剧家协会任创作员,兼任歌曲月刊的歌词顾问和编委。在“四人帮”横行的时期,因爱人田汉同志而遭受株连,于1976年不幸去世。主要作品有诗剧高粱红了战地之春洪波曲等,创作了卖报歌三个姑娘节日的晚上新凤阳歌等多首著名歌词。,任光(19001941)浙江嵊县人。从小喜爱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乐器。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当过钢琴修理工,同时学习音乐。1927年回国后,参加左翼剧联音乐小组及歌曲作者协会。1934年创作了这首渔光曲,以后又创

20、作了月光光新莲花落大地行军曲等电影插曲。他创作的救亡歌曲有打回老家去高粱红了别了皖南等,此外,还写过歌剧台儿庄洪波曲等音乐。1940年在新四军军部工作,皖南事变中牺牲。,渔光曲这部影片通过一个穷苦渔民家庭的破产,以及他们流浪和死亡的悲惨遭遇,揭露了旧社会渔业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压迫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掠夺。渔光曲这首主题歌,以凄婉的曲调描写了当时渔民的沉重劳动和被剥削的贫困生活,表达出他们内心的悲愤。这首歌在影片中反复出现,有力的烘托了影片的主题,产生了动人的艺术力量。聂耳曾评价这首歌:“渔光曲一曲,其轰动的影响甚至成了后来影片要配上音乐才能卖座的一个潮流”。它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侥幸”,而是由于“内

21、容的现实,节奏的哀愁,曲调的组织化”和“配合这影片的现实题材”。,这首歌采用三段体的曲式,想象鲜明。虽然各段音调有所变化,由于节奏型的统一和用同一乐句写成的引子和间奏,使各段之间联系得以加强;徐缓的速度和贯穿全曲的特定节奏,描绘出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颠簸起伏的形象;虽然曲调采用了宫调式五声音阶,却没有一般大调明朗的色彩,而在旷远中露出压抑和哀愁,这些都使这首歌曲具有特殊的魅力。 这首歌旋律抒情,流畅,节奏从容舒缓,第一乐段平静自然,仿佛远远看到蔚蓝的大海上渔船在海浪中微微颠簸。第二乐段,描写风起浪涌,渔船由远而近,轻撒网,紧拉绳,渔民在风浪中捕鱼的情景。第三乐段,词曲作者进一步描写了渔民苦难的生活

22、和悲惨的命运,音乐舒缓而忧伤。 渔光曲已流传了近半个世纪,由于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本质,激动了人们的共鸣,至今仍然是一手富有艺术生命力的抒情歌曲。,2、艺术处理: 第一乐段,演唱情绪要平静自然,仿佛远远看到蔚蓝的大海上渔船在海浪中微微颠簸。“云儿飘在海空”一句中,四五度及八度音程的大跳,应注意音乐连线,托住呼吸,声音平稳,位置统一。演唱“早晨太阳里晒渔网”这句前,要充分换气并用气均匀,使气息能够支持到最后一个音。 第二乐段,描写风起云涌,渔船由远而近,轻撒网,紧拉绳,渔民在风浪中捕鱼的情景。演唱时节奏要紧凑,速度稍快,表现出渔民在紧张劳动时的场面。最后一句速度要渐慢,使音乐很好的过渡到第三乐段。

23、第三乐段,词曲作者进一步描写了渔民苦难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音乐舒缓而忧伤。演唱时心情应是沉重的,在咬字、吐字上要特别讲究字头清晰,每一个吐字和运腔都建立在呼吸的支持上,使声音气韵生动,表达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3、演唱要求: 演唱者首先要基本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歌曲的内容、歌曲的情绪。以便随着情感的变化去演唱,切忌用一种声音去唱各种感情。演唱时必须要有良好的呼吸支持和声音的连接,咬字、吐字应徐缓而有控制,字与字之间气脉要贯通,力求声音平稳流畅而富有力度。,教学反思:,对学生的演唱提出优缺点,指出与以往歌曲的不同点与相通点,使学生更好的完成作品。 理解掌握歌曲的特点和演唱风格,体会如何更好地表现

24、歌者内心感情的变化,准确地把握歌曲的基调。,第七周 高音区的训练,教学目标:通过发声训练,练习呼吸的保持能力,建立良好的中声区基础,练习高声区的咬字与共鸣方式。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映山红,体会歌曲的情感,增强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准确的呼吸、咬字方式和高音区共鸣演唱歌曲,完整表达歌曲的真正内涵。,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 1、气息支撑与发声位置协调统一的训练: 稍慢 2/4 目的与要求:发声时把喉咙放下来,喉咙、下巴不要加任何力量,要感到每个音都唱到气上,然后往前送出去,要求喉头要非常稳定放松,保持在打哈欠的位置上很轻松的唱出来。声音浑厚、明亮。 2、跳音与吐音的训练过渡高

25、音: 中速 3/4 目的与要求:气息支撑坚实有力,发声位置统一稳定;吐字、咬字清晰、富有弹性,颗粒性强。,二、演唱歌曲 1、作品简析: 此曲为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陈国柱作词,原国家音协主席傅庚辰作曲。 词曲的基本结构四句体乐段加补充再补充构成。每乐句结构基本相同,第四乐句是全曲的第一个高潮,第五、六乐句是补充乐句,情绪上更进一步推进高潮,然后再补充。旋律时常进行调式色彩的变化。倚音与衬词的运用是本曲的一个特色。,2、艺术处理: 此曲开始的第一乐句需柔声进入,第二乐句好比是第一乐句的演化,逐渐走入低声区,第三乐句慢慢地随旋律转入起伏变化的情绪当中,第四乐句虽重复上句歌词,但歌曲的旋律进入高潮部分

26、,在高音部分回旋后迅速转到自然声区,平静的反复完成歌曲的补充。 在演唱这首歌曲时注重气息的连续性和声区音色的统一,高音区在演唱时要注意咬字方式,切勿大声喊上去,避免将音色偏离歌曲的真实情感。在统一呼吸的基础上练唱高音,这样才能把歌曲的情感表达的充分,淋漓尽致。,教学反思:,结合正确的发声方法与咬字吐字、层次清晰、感情充沛、完整流畅的完成作品。 通过演唱歌曲映山红,把握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和特点,感受歌曲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声乐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并写出体会。,第八周 学习歌曲幸福在哪里,教学目标:学习演唱歌曲幸福在哪里,熟悉掌握着歌曲的风格特点。通过练习能够在口咽腔适度打开的状态下,正确发

27、出宽厚、明亮、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理解、处理和演唱各种声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演唱歌曲,使学生开阔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中低音区稳定的发声位置与混合共鸣的有机结合。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演唱层次清晰,完整流畅。,一、发声训练: 1、气息支撑与发声位置协调统一的训练: 稍慢 2/4 发声时把喉咙放下来,喉咙、下巴不要加任何力量,要感到每个音都唱到气上,然后往前送出去,要求喉头要非常稳定、放松,保持在打哈欠的位置上很轻松的唱出来。声音浑厚、明亮。 2、跳音与吐音的训练: 中速 3/4 气息支撑坚实有力,发声位置统一稳定;吐字、咬字清晰

28、、富有弹性,颗粒性强。,二、演唱歌曲 1、歌曲简析: 歌曲由二段式加补充构成。两乐段均以歌曲的第一乐句节奏为基础贯穿及变化发展而成。第一乐段在中低音区,用朋友间商讨的语气,音乐十分亲切;第二乐段在中高音区,坚定的回答,音乐明朗而富于激情,表现出人们对幸福观的正确解释。 2、演唱要求: 此首歌曲速度稍快,第一乐句在自然声区,第二乐句转入低声区,在演唱时注重各音区的音色统一。第三乐句是歌曲的高潮,注意a母音的演唱方式,口型竖向开放,避免把“她”字唱散。最后的补充乐句点明歌曲的中心主题,幸福的获得是通过辛勤的劳动和无穷的智慧。,教学反思:,结合正确的发声方法与咬字吐字,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层次清晰、

29、感情充沛、完整流畅的完成作品。 把握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和特点,感受歌曲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声乐的热爱。,第九周 欣赏歌曲难忘今宵,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歌曲难忘今宵,使学生增进对创作音乐的了解,感受歌曲的魅力,开阔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能够在口咽腔适度打开的状态下,正确发出明亮、自然优美的声音,能够较好完成歌曲的演唱。提高学生理解、处理和演唱各种声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演唱层次清晰,完整流畅。 对歌曲有更深入地了解。,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 1、气息支撑与发声位置协调统一的训练: 稍慢 4/4 目的与要求:发

30、声时把喉咙放下来,喉咙、下巴不要加任何力量,要感到每个音都唱到气上,然后往前送出去,要求喉头要非常稳定、放松,保持在打哈欠的位置上很轻松的唱出来。 2、换声区的训练 稍慢 3/4 目的与要求:声音转换时要有富有弹性的气息支撑,稳定的喉头,发音管要靠拢、变窄,把声音往后上方唱,送进头腔。特别注意转换时,保持中声区气息的力量,过度自然流畅。,二、欣赏歌曲 1、作品分析: 歌曲以四句体乐段为基本结构,加补充而成。全区大量采用一字多音的词曲结合,使曲调十分婉转曲折,充满无限深情,抒发了天涯海角神州同胞的共同祝愿之情。补充部分采用模进的手法,更进一步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难忘今宵这首饱含

31、情感的歌曲,是1984年春晚剧组邀请了著名词作家乔羽和曲作家王酩联手创作,并邀请李谷一来演唱。从1984年到2011年,唱响了二十几年的春晚。最初几年都是李谷一一个人唱,后来就成为群星演绎。,2、歌曲简析: 难忘今宵是为春晚所写“那是在1984年,央视要搞春晚,总导演黄一鹤考虑要为晚会写首结束曲,就请了著名词作家乔羽和著名曲作家王酩联手专门为春节联欢晚会创作,黄导指定由我来唱,王酩便根据我的演唱风格谱写旋律,然后进棚录音,也就两次,就录成了,当时觉得很简单,并不复杂,所以说能够流传的,总有通俗易懂这样的要素。”李谷一说起当年的情景,还是压抑不住兴奋的情绪。“只是这么一唱,就唱了二十多年,虽然我

32、还有其它很多歌曲,但观众总是要我每场必唱难忘今宵,算下来,二十多年我唱了起码近千遍了”。她说,当年她的唱法还是有不少人质疑的,如果不是黄导的坚持,也许就不会有这个作品了.,知识拓展:,历年春晚难忘今宵演唱者: 1984、1990、1992、1996年 难忘今宵演唱:李谷一 1985、1986、1991、1993、1994、1997年难忘今宵结束曲 1998、1999、2000年 难忘今宵合唱 1995年 难忘今宵演唱:杨澜、费翔、奚秀兰、张明敏 2001年 难忘今宵演唱:幺红、满文军、杭天琪、韦嘉 2002年 难忘今宵演唱:彭丽媛、赵本山、王宏伟、谭晶、姜昆 2003年 难忘今宵演唱:殷秀梅、

33、郁钧剑 2004年 难忘今宵演唱:魏瑛侠、陈霜、王莉、杨小琳、王菲、曹怡然 2005年 难忘今宵演唱:刘斌、殷秀梅 2006年 难忘今宵演唱:关牧村、 廖昌永、 王莹、 莫华伦 2007年 难忘今宵演唱:袁晨野、王霞、钟丽燕、 范竞马 2008年 难忘今宵演唱:佟铁鑫 、王霞、王莉、王莹、霍勇、钟丽燕 2009年 难忘今宵演唱:刘斌、雷佳、吴娜、王丽达、李晖 2010年 难忘今宵演唱:关牧村、佟铁鑫 2011年 难忘今宵演唱:李谷一、王莉、张大伟、张妮、薛皓垠,教学反思:,结合正确的发声方法与咬字吐字、层次清晰、感情充沛、完整流畅的完成作品。 注重电影电视媒体上的新作,学习经典的歌曲,传承优秀

34、的民族文化;学习和欣赏的脚步跟紧时代的发展,把握当今的优秀作品。,第十周 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教学目标:通过小跳音程连音唱法发声训练,帮助学生练习打开喉咙。并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使学生满怀激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能够细致完整把握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歌曲的几处大跳的气息支持、喉咙打开、声音连贯、乐句完整。,教学过程:,一、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

35、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连音训练 训练声音连贯统一。注意呼吸、发声的协调配合,每条练习都一口气唱完,音量不宜过大,力求使乐句的线条优美连贯,富有流动感,结尾的长音要用弱-强-弱来收音,防止声音直白和僵硬。,二、演唱歌曲 1、作品简析: 是电影系列片共和国之恋的主题曲。歌曲以独唱的形式颂扬了一批身居海外的知识分子,热爱自己祖国的心情。描写了华侨在新中国成立后,满怀激情扑进祖国的怀抱,生死相依恋着自己的祖国,要为国家的富

36、强贡献力量。 歌曲为带再现的二段式结构。第一段为四乐句复乐段,从容平缓的节奏,级进为主的旋律,表达了海外赤子对祖国的爱恋和深情。第二段开始部分音调上扬,大跳,充满激情的歌颂了海外华侨对祖国的赤诚,后半部分在现第一段结束的音调,与之呼应,进一步表达了海外赤子对祖国的无限深情。,2、艺术处理: 在准确把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的基础上,歌曲整体采用连音唱法,在气息的支持下,满怀深情地用连贯、宽广、厚实、圆润的音色唱出,每一句的句头、句尾, 要交代清楚切不可有气无力、断断续续支解乐句。 3、演唱要求: 此曲中六度和八度上下跳进的乐句,演唱时要下放喉头,打开喉咙,使气息通畅,否则会形成歌声的阻塞。,教学反思

37、:,课后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准确的呼吸方法,认真体会歌曲的含意,准确诠释表达作品。,第十一周 和声小调歌曲的学习与鉴赏,教学目标:学习歌曲在路旁,学会分析和理解歌曲的方法和能力,和声小调的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教学难点:通过发声训练,适当扩展音域,要求做到声区基本统一,发声连贯、流畅、圆润。歌曲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能够细致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发声训练 1、气息与声音的统一协调训练 训练气息的控制能力,体会歌唱时气息与声音的关系,呼吸要自然,不要太浅,声音深叹在气息支持上发出,保持连贯、均匀统一。保持声音位置、气息支持、喉头状

38、态三不变,使声音圆润、通畅、统一。 2、扩展音域训练 用闭口音mi带出高位置的发声,便于进入头腔共鸣,声音要象一个箭头穿透前额,引起鼻腔、头腔的充分共振,并在mi的位置换开口音ma,在气息的支持下ma就在mi的箭头尖上发出,上行至高八度时,把声音打开,如登山临顶充分抖开,气息形成对抗,支撑点要稳定,下行时又要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但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下面的支持点,两点之间似有一个反向弹力对抗。,二、演唱歌曲 1、歌曲简析: 歌曲为四句体的单乐段结构。全曲以歌曲的第一乐句节奏贯穿,节奏单一,风格较为统一。质朴的旋律起伏虽然较大,但十分流畅,小调的色彩使歌曲略带伤感的气氛,唱出了一位青年对住在路旁树

39、林中姑娘的爱慕和思念之情。 2、演唱要求: 歌曲中的特色音程很多,在演唱时注重音准。和声小调的特色音程要重点把握,全曲对气息的要求很严格,高音不能太炸,低音区要婉转悠长。,教学反思:,理解掌握歌曲的特点和演唱风格,体会如何更好地表现歌者内心感情的变化,准确地把握歌曲的基调。,第十二周 夏天最后一朵玫瑰,教学目的:学习演唱歌曲夏天最后一朵玫瑰,熟悉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通过练习能够在口咽腔适度打开的状态下,正确发出宽厚、明亮、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理解、处理和演唱各种声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六度音程的跳进发声位置要稳定协调、过度自然流畅;附点音符和切分音要唱的轻巧自然富有弹性。 教

40、学难点: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演唱层次清晰,完整流畅。,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 1、气息支撑与发声位置协调统一的训练: 稍慢 2/4 目的与要求:发声时把喉咙放下来,喉咙、下巴不要加任何力量,要感到每个音都唱到气上,然后往前送出去,要求喉头要非常稳定、放松,保持在打哈欠的位置上很轻松的唱出来。 2、换声区的训练 慢速 3/4 目的与要求: 声音转换时要有富有弹性的气息支撑,稳定的喉头,发音管要靠拢、变窄,把声音往后上方唱,送进头腔。特别注意转换时,保持中声区气息的力量,过度自然流畅。,二、演唱歌曲 1、作品简析: 这首抒情委婉而略带哀愁的爱尔兰歌曲,是世界上许多女高音歌唱家最爱唱的曲目之一。歌

41、词作者和曲调改编者托马斯穆尔(Thomas Moore,17791852)是十九世纪杰出的爱尔兰诗人和歌唱家,著名的爱尔兰歌曲集的作者。他热爱祖国的民间诗歌和音乐,在自己的创作中不仅利用了诗歌中的形象,同时还利用了它的曲调和节奏,它的每一首爱尔兰歌曲都是按照某一著名歌曲布莱尼的丛林的曲调改写而成的。布莱妮的丛林又源于自一支久远的民歌年轻人的梦。这支优美动人的旋律激起了作曲家们的灵感,贝多芬曾加以改编,收在爱尔兰歌曲二十首中,门德尔松也用它写过一首钢琴幻想曲(作品15)。特别是在德国作曲家弗洛托将他用进歌剧玛尔塔中之后,它就流传的更加广泛了。,2、艺术处理: 整首歌曲旋律洒脱优美,情绪上略带一点

42、忧伤感,要有良好的气息支撑,声音飘逸明亮,给人以轻松感。 3、演唱要求: 第一段小六度音程跳进发声位置要稳定,声区转换要协调自然,声音平缓流畅。第二段,临时变化音要演唱的准确自然,自由延长的最高音位置要站得稳,给人轻松飘逸的感觉,接下来由强到弱的连接要自然流畅。,教学反思:,结合正确的发声方法与咬字吐字、层次清晰、感情充沛、完整流畅的完成作品。 通过学习演唱歌曲夏天最后一朵玫瑰,广泛搜集与本歌曲有关的历史、地理、人文资料,以便于更好的把握作品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善于广泛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学习习惯,并写出体会,第十三周 学习歌曲我亲爱的,教学目标:学习演唱歌曲我亲爱的,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

43、析歌曲的能力。通过发声训练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教学重点:通过发声训练,适当扩展音域,要求做到声区基本统一,发声连贯、流畅、圆润。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我亲爱的,体验歌曲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歌曲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能够细致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 1、气息与声音的统一协调训练 目的与要求:训练气息的控制能力,体会歌唱时气息与声音的关系,呼吸要自然,不要太浅,声音深叹在气息支持上发出,保持连贯、均匀、统一。保持声音位置、气息支持、喉头状态三不变,使声音圆润、通畅、统一。 2、扩展音域训练 目的与要求:用闭口音mi带出高位置的发声,便于

44、进入头腔共鸣,声音要象一个箭头穿透前额,引起鼻腔、头腔的充分共振,并在mi的位置换开口音ma,在气息的支持下ma就在mi的箭头尖上发出,上行至高八度时,把声音打开,如登山临顶充分抖开,气息形成对抗,支撑点要稳定,下行时又要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但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下面的支持点,两点之间似有一个反向弹力对抗。,二、演唱歌曲 1、作品简析: 意大利古典歌曲。曲作者乔尔达尼(Giuseppe Giordani,17531798)生前除了活跃在第勒尼安海岸的那坡里等地外,还曾到英国伦敦进行过音乐活动。他的一生写过不少那坡里风格的歌剧和清唱剧,教堂音乐,器乐曲等,但都没有传世。只有这首名为我亲爱的的小咏叹

45、调,却一直流传至今,成为每一个声乐学生的必唱曲目,和深有造诣的歌唱家的演出节目。由4/4节拍的三拍上起唱的旋律委婉感人,流畅率直,加上安静,平稳的节奏,使这首短歌具有女性柔美的性格。,2、艺术处理: 歌曲为单三部曲式A+B+A,A段四句,演唱时要敢于把这四句的不同口气唱出来,如同起承转合一样,第三句的声调要扬起来,强调出来。B段的前两拍是进一步诉说感情,因此要再积极些,任何一个音的进行都是有感情的,念字也要有感情的色彩。最后A段的结束句可以用渐慢的速度拉宽节奏,按拍子的比例,不要故意去做,不要拉的太宽。 3、演唱要求: 歌曲要唱得有弹性,该弱的地方再弱些,要在自身内调节出强弱的对比,按照歌曲的

46、内容来安排强弱的比例。歌曲中“P”或“PPP”的地方,在声音上弱,但感情上不要弱。另外,每个乐句的起音,要一张嘴就唱出应有的音高,切记滑到音上。总之,整体演唱时要做到呼吸柔和稳定,喉咙充分打开,以便取得良好的头腔共鸣和声音的圆润流畅。,教学反思:,理解掌握歌曲的特点和演唱风格,体会如何更好地表现歌者内心感情的变化,准确地把握歌曲的基调。,第十四周 欣赏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教学目的:通过欣赏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熟悉掌握着歌曲的风格特点。通过练习能够在口咽腔适度打开的状态下,正确发出明亮、自然优美的声音,能够较好完成歌曲的演唱。提高学生理解、处理和演唱各种声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增进对地

47、方戏曲音乐的了解,感受戏曲音乐的魅力,开阔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大跨度音程的跳进发声位置要稳定协调、过度自然流畅;附点音符和切分音要唱的轻巧自然富有弹性。,教学过程:,一、发声训练 1、气息支撑与发声位置协调统一的训练: 稍慢 4/4 目的与要求:发声时把喉咙放下来,喉咙、下巴不要加任何力量,要感到每个音都唱到气上,然后往前送出去,要求喉头要非常稳定、放松,保持在打哈欠的位置上很轻松的唱出来。 2、换声区的训练 稍慢 3/4 目的与要求:声音转换时要有富有弹性的气息支撑,稳定的喉头,发音管要靠拢、变窄,把声音往后上方唱,送进头腔。特别注意转换时

48、,保持中声区气息的力量,过度自然流畅。,二、歌曲赏析 1、作品简析: 词曲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张棣昌(19181990),广东梅县人,1939年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曾任音协广东分会主席,中国音协第三,四届常务理事,中国文化交流中心广东分会理事。作有歌曲缅桂花开十里香,大联唱铁树开花,秧歌剧音乐全家光荣,电影音乐赵一曼,红孩子甲午风云等。 人说山西好风光是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的插曲。歌曲的旋律优美动人,他吸取了山西民歌,山西梆子的音乐素材,使歌曲富有独特的山西分风味,好像一幅色彩斑斓,风景秀丽的画卷。 作品有六个乐句组成。在富有田园风味的抒情前奏后,呼应出委婉,甜美的歌声。一二乐句是对

49、称乐句,但他们又相互呼应,都是从后半拍起。旋律中的四,五度进行和向下进行,典型的体现了山西戏曲音乐的旋律进行特点。这两个乐句,前句结束在下属音上,后句结束在主音上,构成了完整的变格呼应形式。,第三,四乐句上连接紧密,旋律中的八度大跳生气勃勃,雄壮豪迈,其中休止符的点缀使旋律更增色彩。 第五乐句仍然为四小节,节奏和三四乐句基本相似,而旋律则是第一乐句的变化。最后一个乐句是全曲的高潮,他扩充为7个小节,“你看那份河的水呀”一句富有特色的拖腔,体现了山西戏曲唱腔音调的风味。 整个歌曲赞美了山西的好风光,歌颂了勤劳勇敢的山西人民。,2、艺术处理及演唱要求: 这首歌曲一、二乐句即对称又相互呼应,演唱时要气息舒缓如涓涓细流,声音不能撑得太大,声音及口咽腔的着力点要稍靠前,音色要甜美婉转、声音要连贯流畅,充满着对家乡的热爱和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