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与振动.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47292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62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噪音与振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噪音与振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噪音与振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噪音与振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噪音与振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噪音与振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噪音与振动.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5噪音與振動,耳朵的構造,耳廓:這是可以看到的部份,主要的功能是收集聲波並協助聲波可以進入外耳道。 外耳道:外耳道內會產生耳垢,而耳垢可保護和維謢外耳道清潔的功能。 鼓膜:正如其名鼓膜的功能就像是鼓皮一樣,當聲波碰觸到鼓膜時會產生振動。,中耳是個空腔,有三個聽小骨,連結鼓膜與卵圓窗。聲波藉由聽小骨鏈的槓桿效應會使強度提升 耳咽管:它連接中耳和咽喉,並且平衡中耳腔的內外壓力,當壓力不平衡時,耳朵會覺得脹脹閟閟的,如搭乘飛機時,一旦耳咽管打開後,壓力平衡後耳朵就會覺得正常。,半規管:主司平衡,故內耳也是一個平衡器官。半規管內有感覺細胞,可以監測頭部運動和姿勢 耳蝸:形如其名,被人體最硬的骨頭顳骨所

2、包圍。其構造和功能非常複雜神奇。耳蝸旋繞成.圈,為充滿液體的腔室。,噪音與振動對健康的影響,噪音是指我們不想要的聲音,它是非常主觀的。 噪音危害: 聽覺性效應-即聽力損失,所謂聽力損失是指人耳朵所能聽見聲音最小值的敏感度降低(即聽力閾值的提高) 。 非聽覺性效應-是指因噪音而引起身體其他器官系統的失調或異常,其主要是透過對自主神經系統,網狀神經系統及大腦皮質的刺激引起。,聽力損失: 感音性聽力損失 (a)暫時性聽力損失 (b)永久性聽力損失 (c)老年性聽力損失 傳音性聽力損失-中外耳受損所致,噪音與振動對健康的影響,振動危害: 振動的健康危害,一般要區分為全身振動及局部振動兩方面來探討,局部

3、振動又稱之為手-手臂振動,常因使用動力手工具(如電鋸、對岩機等)所引起。 常見危害症狀: 白指症(又名雷諾氏症或外傷性血管痙攣疾病) 界於振動頻率8至1000Hz最劇 伴隨低溫暴露更易引起 中樞及末梢神經障礙及肌肉與骨骼病,噪音與振動對健康的影響,噪音與振動產生的傳播之原理,聲音屬一種縱波的機械波,需靠空氣或其他介質傳播,故真空中聲音無法傳遞。 聲音使空氣分子震盪的速率稱為頻率,通常以赫茲(Hz)表示。 每週波所行徑的距離稱為波長,音速為波長與頻率之乘積,室溫下為340m/sec左右。 正常人耳能聽到的聲音頻率範圍在20Hz - 20000Hz之間。 我們說話的頻率大多在500Hz2000Hz

4、之間 人耳較敏感的聲音頻率範圍在1000Hz-6000Hz左右。,噪音與振動產生的傳播之原理,振動體就是聲音產生來源。 大表面音源比小的更易產生放射聲音。 物體振動愈久則空間的聲音能量也愈大。 降低振動量是噪音控制最主要的方法。 質量大且快速運動者比小而且慢者產生更大噪音。 笨重的物體其振動比輕者還慢。 質量大、剛性小的物體比質量小、剛性大者愈不容易產生振動。 質量大者較易振動產生低頻音,反之則易產生高頻音。 氣體擾流是產生噪音的來源,擾流產生時佔有的空間愈大,則噪音量也愈大。 吸音材料及阻尼物質可減少共振現象並避免表面振動。,噪音與振動產生的傳播之原理,要避免噪音傳播至結構體。 如果聲音透過

5、阻抗大的物體其能量轉換非常少。 振動的傳遞在剛硬物體比柔軟者容易。 儘量避免噪音藉由空氣分子傳送至人耳朵。 噪音量隨距離加大而減小。 在吸音材料中,噪音會以熱量的形式消失,通常高頻音比低頻音更容易被吸收。 低頻音較易產生繞射現象,容易透過經過小洞及開口。 比聲音波長大的物體較易引起反射音,同時也較易產生聲音掩蔽情形。 振幅相同,相位相反的聲音會造成聲音強度衰減。 高頻音比低頻音更易引起厭煩或聽力損失。,何謂遮蔽現象?,噪音危害控制,噪音源方面控制 隔音 吸音 振動隔離 振動阻尼 傳遞路徑方面控制 可利用距離衰減原理,增大音源與接受者的距離或將天花板、牆、地板等進行適當的吸音處理。 接受者方面控制 防音防護具之配戴 主動性噪音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