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53285 上传时间:2019-05-28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3.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意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形意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形意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形意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形意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形意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意拳.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形 意 拳,武汉体育体育学院 武术学院09级,目 录,形意拳介绍 形意拳概述 形意拳基本技法 形意拳理论,第2页,形意拳介绍,形意拳发源于山西太谷,出现于明末清初,为山西永济姬际可所创,传曹继武,曹继武又传山西戴龙邦和河南马学礼,由此形意拳分化为南北两大支系,北方的形意拳,和河南的心意六合拳,戴龙邦又传李洛能,李洛能在河北山西广收门徒,使形意拳得到大发展,这一时期其中代表人物是李洛能的八大弟子:山西的车永宏、宋世荣、宋世德、李广亨四人;河北的郭云深、刘奇兰、刘晓兰、贺运恒;这八大弟子各有所长,北方形意拳逐步衍化为具备地方特色的山西小架和河北大架。,第3页,形意拳概述,形意拳:是以三体式为基本姿

2、势,以劈、崩、钻、炮、横五拳为基本拳法,并吸取了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骀、鹰、熊等十二种动物的形象击法而组成的拳术。其运动特点是,动作整齐简练、严密紧凑,发力沉着,朴实明快。 形意拳也叫“心意拳”、“心意六合拳”、“六合拳”。关于形意拳的得名,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此拳要求“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外形和内意高度统一,故名“形意拳”;其二,此拳取动物的特长,象形取意,取法为拳,所以称之为“形意拳”。其内容以五行拳和十二形拳为基本拳法,拉法以三体式为基础。,第4页,形意拳概述,总体来说,形意拳的运动特点是:朴实简练、动静分明,动作严紧、手脚合顺,身正步稳、快速整齐,劲力充实、稳固沉着

3、。拳谚中所说的“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起如钢锉,落如钩竿”、“迈步如行犁,落脚若生根”、“三尖相照”、“三节相随”等都形象地反映了形意拳的技术风格特点。,第5页,形意拳基本技法,二、形意拳的基本技法,一般有以下十一点: (一)头要上顶,项要竖直:“头为周身之主”,形意拳要求头要保持中正,颈项有意识地竖直,动作尽管有起落旋转,一头部始终要向上顶劲,不可俯仰歪斜或自由摇晃。它必须在自然竖直之中含有轻微的顶劲。与顶头竖项相关的还须使嘴自然闭合,牙齿要扣好,舌尖抵上颚,神态要自然,精神须集中,不可皱眉努目、咬牙切齿,下领里收,用鼻呼吸。 (二)肩要检,肘要坠:松肩也呷沉肩”或“垂肩”。形意拳要求

4、随时注意肩关节松沉,肘关节松坠,两肩微合抱。松肩和舒胸(涵胸)结合起来,还可助气下沉;使下肢更加稳固。 打拳出拳时,臂不要完全伸直,肘略成弧形弯屈下坠。凡两臂收放,肘要紧靠两肋,使全身的力量贯注到上肢,周身完整一气。,第6页,形意拳基本技法,(三)腕要塌,掌要撑,拳要紧;在一般情况下,出掌都必须腕部下塌,掌心向前下方,既有向前的顶力,也含有向下按的力,五指微分,食指上挑,拇指外撑。使虎口形成半圆,掌心内涵,手的各部不可松软懈劲。它的出拳,则要求五指握紧,拇指压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节指骨上,食指向前突出,拳面斜形如螺状,称为“螺丝拳”,腕须直,不可向上翘起,力量要贯注到拳的最前端。 (四)背要拔,

5、胸要涵:拔背也称“紧背”、“圆背”,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第一,由于头上顶,颈部竖直,腰部下塌,就使脊背有上下拔的感觉。第二,借助于两肩的松沉,肩向前抱,胸部内涵,拳掌前伸时背阔肌尽力向左右伸展。这样,背部肌肉上下左右都维持一种张力。涵胸又称“舒胸”,是指胸部舒松含蓄。涵胸和拔背是相互联系的,做到了拔背,也就能体现出涵胸。形意拳在运动时,涵胸拔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动作的伸缩而有所变化,以助拳势。,第7页,形意拳基本技法,(五)腰要塌,脊要正:形意拳所有变换招势,左转右旋,都着重于周身的完整与协调。因此要求腰部在运动过程中始终要塌住劲,起到主宰的作用。塌腰决不是腰脊僵滞,而是松展自然有弹性,成

6、为上下动作的枢纽。脊椎的要领和腰部不可分割,只要注意塌腰和顶头,就能做到脊椎正直。在运动时,随着动作的转换,脊椎也应有所伸缩、转折,以帮助臂、腿、腰的蓄劲发力,但不能故意扭曲和摇摆。 (六)臀要敛,肛要提:要求臀部有意识地向里收敛。所谓“提肛裹胯”或“谷道内提”,都是指的敛臀提肛。收敛的方法是使肛门括约肌稍加收缩,这样就约束臀部突出,保证了腰脊和尾骨的中正,也促进了涵胸拔背、气沉丹田。所以歌诀说:“提肛收臀,气贯四梢”。,第8页,形意拳基本技法,(七)胯要收缩,膝要扣劲,脚要平稳:”形意拳动步敏捷,落脚稳健,胯、膝、脚各部紧密配合,毫不松懈。在进退中,以胯催膝,以膝催脚,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脚

7、为梢节。静止时,胯要微向里“缩劲”,膝要微向里“扣劲”,脚要平稳踏地含有“踩劲”。同时,腿的弯屈要适度,太直则僵滞,过屈则无力。 (八)姿势要正确,动作要整齐:形意拳要求每动每势处处皆守规矩。周身三节安排合体,“三节六合”配合协调,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手尖、脚尖、鼻尖“三尖相照”。讲究“心气一发,四肢皆动”,整个动作都是在同一时间起动。和完成的。,第9页,形意拳基本技法,(九)进退要和顺,起落要均衡。形意拳要求在拳法变换、进退门转中注意和顺。只有在进退门转中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路线、方向、时间、定势后的角度、位置都安排和顺,才不会发生姿势失中、动作僵硬、呼吸紧张、定势不稳等现象。形意拳迅速

8、有力,动静分明,“起势,如崩墙倒,落地如树栽根”。因而十分重视起落的均衡稳定。 (十)力量要充实,呼吸要自然:形意拳要求拳紧、步稳、脚实,发势迅猛,劲力饱满。挺胸、提腹、努气、拙力,是形意拳最忌的四大毛病。它要求松胸实腹、呼吸自然并与动作自然配合。一般情况下,总是蓄劲时吸气,发劲时呼气,以气助力,使气与力合一。,第10页,形意拳基本技法,(十一)气势要相连,内外要合一:气势相连,是一招一势均须贯串一气,须做到势断劲连,劲变意连,既有明快节奏,又有断而又连、绵绵不断的气势。内外合一,是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心气一发,四肢皆动”,“以首领身”,“以腰催胯,以胯催膝,以膝催足,以启催肘,以肘催手,以手催指”,形与意、内与外,周身上下无处不合。这样,形意拳方能“内外六合”,“形意合一”浑然一体。,第11页,形意拳基础理论,1. 两仪说 2. 三节说 3. 四梢说 4. 五行说,第12页,5. 六合说 6. 七拳说 7. 八字诀 8.十二形取意,小 结,形意拳动作简约,切于实战,顺应了武术发展的潮流,所以传播很快。此外,该拳系的历代传人较少保守性,并致力于理论研究。它与太极拳系一样,都是以其潜在的文化优势而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形意拳古朴、纯厚、富于攻击性,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武术拳种。,第1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