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卒中护理》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54109 上传时间:2019-05-28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13.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卒中护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最新卒中护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最新卒中护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最新卒中护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最新卒中护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卒中护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卒中护理》ppt课件.ppt(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脑卒中病人的护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王爱霞 Tel:65155,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的概念,脑卒中的概念,是指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急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 脑梗死 缺血性卒中 脑栓塞 出血性卒中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识别脑卒中常见症状,(1)症状突然发生。 (2)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 笨拙、沉重或麻木。 (3)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4)说话不清或听不懂别人说话。 (5)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6)头晕或走路不稳。 (7)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8)上述症状伴意识障碍或抽搐。,识别脑中风常见症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TIA)的症状: 1、突然单眼或双眼短暂发黑或视物模糊 2、突然视物成双或伴有头晕。 3、突然一侧手、脚或面部发麻(木) 或伴有肢体无力。 4、突然吐字不清,说话不清楚。 5、突然头晕,或伴有恶心呕吐,甚至伴有心慌出汗等。 6、没有任何预感突然摔倒,或伴有短时神志不清这些症状可能持续一会然后会消失 。,早期识别最常见症状,剧烈头疼,一侧肢体麻木和/或无力,眩晕,脑卒中的特点,发病率高:我国各地年均发病率为219/100万。我国每年 有200多万人患脑血管病。 死亡率高:我国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16/10万,已跃居国民死因的首位,是欧美国家的4-5倍。(陈竺,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200

3、8) 致残率高:脑血管病经抢救存活者中,50%80%留下不同程度的致残性后遗症 。 复发率高:脑血管病经抢救治疗存活者中,在5年内约有20%47%的复发率而在 1年内复发的最多。 并发症多:感染、压疮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45岁以下的青年人发病率在逐渐上升 我国卒中现状现有700万,每年新发病例250万,每年死于卒中150万,2/3留下残疾;各种障碍; 用于脑卒中的直接费用每年约200亿元 个人、家庭、社会的负担,脑卒中的特点,医生 病史 病因诊断 鉴别诊断 制订诊治措施 护士 观察评估意识、瞳孔 生命体征 皮肤、粘膜 躯体运动;实施各项护理 潜在护理风险,脑卒中的护理尤为

4、重要!,护理要点,缺血性脑卒中 病情观察 安静卧床,避免躁动和情绪激动,减少探视。 危重病人:氧气吸入,严密观察病情,重点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变化情况。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定时翻身、拍背、变换体位,鼓励患者咳嗽排痰。 分泌物较多而无力咳出时,应给予吸痰,保持呼吸道畅通。,保证营养摄入,注意鼻饲安全 鼓励能吞咽的患者经口进食,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选择软食、半流或糊状食物,避免粗糙、干硬、辛辣食物 。 对于吞咽障碍的患者,为减少呛咳误吸的发生,应尽早应用鼻饲。鼻饲过程中需要注意鼻饲的速度和每次鼻饲量(间歇经口插管进食)。,昏迷病人 每2小时翻身1次,

5、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 协助病人翻身时,应将患者身体抬起,再挪动位置,避免拖、拉、推的动作,以防擦破皮肤。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对易受压部位要勤按摩,增进局部血液循环,以防压疮的发生。 保持大小便通畅,可服用轻泻剂,便秘患者用开塞露肛塞或肥皂水灌肠,尿潴留时可按摩膀胱,必要时留置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定时膀胱冲洗,以防泌尿道感染,运动障碍 良肢位摆放 防坠床,床铺要有保护性床栏; 防跌倒,起床活动时专人看护,确保安全。,良肢位的摆放,作用: 1.预防和减轻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痉挛模式。 2.预防出现病理性的运动模式。 方法: 1.患侧卧位 2.健侧卧位 3.仰卧位,患侧卧位(最佳体位?),头部

6、保持自然舒适位 躯干稍向后旋转,后背用枕头支撑 患侧上肢充分前伸,前臂取旋后位,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后缩,手指伸展掌心向上 患腿髋关节略后伸,膝关节略屈曲 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后面的枕头上,避免放在身前 健腿曲髋、屈膝向前,腿下放一枕头支撑,健侧卧位,患者头部垫枕,胸前放一枕头,患肩前伸,患侧肘关节伸展,腕、指关节伸展放在枕上。 患侧下肢髋、膝关节自然屈曲向前,放在身体前面另一枕上 健侧肢体自然放置,仰卧位(尽量少用),患者头部垫枕 肩胛骨下放一枕头,使肩上抬前挺,上臂外旋稍外展,肘于腕均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并分开,整个上肢放在枕头上 患侧髋下放一枕头,使髋向内旋位,臀部、大腿外侧放一枕头,其

7、长度要足以支撑大腿外侧,以防下肢外旋 膝关节稍垫起使微屈并向内 足底不放任何东西,以防增加不必要的伸肌模式的反射活动,用药护理 溶栓药物:严格把握药物剂量,密切观察意识和血压的变化。观察有无皮肤及消化道出血倾向,如黑便、牙龈出血、皮肤青紫等。 对于需要降低颅压的患者,在使用甘露醇时,应快速静滴。在用药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局部有无渗出及水肿,防止引起组织坏死。另外,甘露醇有潜在肾毒性和引起电解质紊乱的可能性,应定期采集血样本,检查肾功能及电解质,以供用药参考。,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 监测病情 1. 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头痛情况。告知患者头痛原因为颅压高、血液刺激脑膜、或脑血管痉挛所致,随治疗进程

8、会逐渐好转,增强其信心。 2. 保持呼吸道通畅 详同缺血性卒中护理 3. 严防脑疝发生,用药护理 缓解脑血管痉挛药物 常用尼莫地平口服或静点。使用时会出现皮肤发红、多汗、心动过缓或过速、低血压等,静脉点滴时速度一定要慢,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降压药物:硝普钠,防止再出血 安静休息 绝对卧床4-6周,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避免声光刺激及打扰病人,治疗护理应集中进行 。 避免诱因 指导病人避免情绪紧张及激动,保持情绪稳定。积极调控血压,避免屏气、用力等。,康复护理 床上训练指导:急性脑血管病的病人大多意识障碍瘫痪在床,在抢救生命的同时,应重视肢体的功能康复。 保持良好的功能位,良肢位是防止

9、或对抗痉挛姿势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被动运动,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无进行性卒中发生,除了注意良肢位的摆放,无论神志清楚还是昏迷病人,都应早期进行被动运动。 主动运动,当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开展床上的主动训练,以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常见的主动训练方法为:Bobar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进行等,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和软弱肌群。,其他康复训练:语言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康复的原则,康复应尽早进行 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学习、锻炼、再锻炼、再学习,并要求 患者积极投入。 康复应与治疗并进 强调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预防并发症,预防肺部感染

10、: 正确鼻饲,预防误吸及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排出,如拍背、有效吸痰、超声雾化吸入等。 维持肺部功能,如床上肢体被动运动操、定时翻身、咳嗽锻炼,并鼓励清醒患者充分深呼吸。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患者应取半卧位或床头抬高30以上。,预防泌尿系感染 尿失禁患者,注意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及时清洁会阴。 尿潴留患者,先物理性刺激诱导排尿,必要时留置导尿,每日清洁尿道口,并定时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定时无菌技术更换尿管,观察尿液颜色、量、性质。(间歇导尿),皮肤护理 防烫伤、冻伤 预防压疮 床铺清洁平整 铺气垫床 定时翻身 建立翻身卡,体位摆放,坐位时每小时更换体位,每15分钟抬高身体

11、卧床时每2小时更换体位 使用翻身表:时间+体位以提醒翻身,侧卧,避免直接压迫股骨粗隆处 采用30度角斜卧位,美皮康泡沫敷料,摩擦力的预防,翻身床,正确的翻身手法,各种管道护理 深静脉置管 吸氧管 胃管 留置尿管 各种引流管 连接、标识、更换、记录 翻身时切记:各种导联线、管子放置于妥善位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流行病学调查 在亚洲,过去一直认为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病率比较低。然而最近研究发现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一直在上升。韩国和日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发病率接近欧美。 香港对近15年之患者尸检研究表明,肺栓塞的发病率已由1960年的1.1%上升到现在的2.8%.由于亚洲人的传统观念和宗教等原

12、因, 尸检率比较低,对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调查研究工作比较滞后.,深 静 脉 血 栓(DVT)是由于血液在深静脉异常凝集成块,通常发生在大腿及小腿,DVT的常见部位,左髂静脉,股静脉,股深静脉末端,位于内收肌管的腘静脉,腓肠肌肌内静脉,胫骨后 静脉,Virchow理论 血流缓慢、淤滞 血管壁损伤 血液成分改变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的平衡破坏,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血栓形成后果,少数 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 大部分 扩展至整个肢体深静脉主干不及时诊断和处理血栓形成后遗症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 少数并发肺梗塞(pulmonary embolism,PE)后果严重 甚至死亡 通常,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是一个疾病

13、的 两个方面,肺栓塞(PE),大面积肺栓塞一小时内死亡率高达95%,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的四大死因之一。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814例最初存活的肺栓塞患者中,第一周内死亡7%,第一个月内死亡13%,到三个月时死亡18%。,沉默的杀手,发病急,后果严重 临床症状不典型难以诊断 国内医护人员预防意识严重不足,物理预防(一) 弹力袜 抗血栓压力泵,通过加速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促进淤 血静脉排空,由于为周期性加压、减 压的机械作用产生博动性的血流通过 远端肢体的深静脉系统,从而促进下 肢血液循环,预防凝血因子的聚集及 对血管内膜的粘附,防止血栓形成,物理预防(二),增加纤溶系统的活性,无论正常人或 有静脉血

14、栓的患者,使用后即能刺激内 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其机制可能是 由于减少了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素抑制 因子使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活化素的活 性增加所致,心理护理,脑卒中病人因病程长,发病迅速; 致残率高以至于引起病人忧郁,紧张,焦虑,烦躁,甚至轻生 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的给与病人心理疏导,安慰病人,消除不良情绪刺激。,重在预防,2006年 世界卒中日宣言 卒中是一个可预防和治疗的灾难性疾病 每年一个主题 10月29日 2008年 小卒中,大忧患 2009年 卒中,我们能做什么 2010年主题 one in six 2011年 关注卒中,立即行动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控基地 中国卒中教育日 每年11月

15、20日,重在预防,一级预防 对高危致病因素积极干预,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二级预防 对已经发生一次或多次卒中的患者,通过寻找卒中发生的原因,治疗可逆病因,纠正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以达到预防卒中再发的全部过程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不可干预的 危险因素: 年龄 性别 家族史 种族,可干预的 危险因素: 高血压 血脂异常 糖尿病 房颤 其他心脏病 脑供血动脉狭窄 不良的生活习惯: 吸烟、嗜酒、高盐高脂饮食 运动过少、肥胖及打呼噜 服用避孕药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其他,二级预防的目的,已患脑卒中的病人 预防或降低再次发生卒中的危险,如何进行二级预防,针对可干预危险因素积极 抗栓治疗 控制血压 调整血

16、脂 控制血糖 戒烟 限酒,非心源性患者的抗栓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抗栓治疗,抗栓治疗,1.缺血性脑卒中/TlA患者,为减少卒中复发,建议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而不能用其他任何药物替代 2.缺血性卒中/TIA后应尽早启动抗血小板治疗。 3.如没有禁忌证,应该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抗栓治疗-专家共识,1.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75150mg/d)均可作为首选的抗血小板药物。 2.若既往有脑梗死病史、冠心病、糖尿病或周围血管病者优先考虑氯吡格雷(75 mg/d)。 3.依据各种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的获益、相应风险及费用进行个体化治疗。,规范使用阿司匹林更安全有效,最佳剂量,最佳疗程,最佳剂型

17、,75-150mg/d,长期服用,精确肠溶剂型,高血压,血压与中风,收缩压每增加10mmHg,卒中发病危险增加49%; 舒张压每增加5mmHg,卒中发病危险增加46% 。,脑中风患者的降压获益 SBP每降低1012mmHg或DBP每降低5-6mmHg,Advances in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2004 No.1 P.32-34,风险降低(),致死/非致死性 卒中,-52,-38,-21,-16,心衰,CVD 死亡,致死/非致死性 心血管事件,-60,-50,-40,-30,-20,-10,0,17个大型随机对

18、照临床试验, 47000多例高血压患者,经过35年治疗,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缺血性卒中与TIA防治指南 美国缺血性卒中与TIA防治指南 欧洲缺血性卒中与TIA防治指南,二级预防定期监测血压,积极降压 急性期后,血压正常人群也需降压治疗 血压达标值:130/80 mmHg 推荐应用长作用制剂,每日服用一次,这样可以减少血压的波动、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危险,并提高用药的依从性。,因此,卒中患者需降压,且平稳降压,高血压和脑中风二级预防,(1)卒中/TIA的患者在急性期以后建议进行抗高血压治疗以降低卒中复发的风险。在没有相对禁忌症的情况下,目标血压130/80 mm Hg。 (2)降压

19、治疗预防卒中/TIA复发主要来自于降压本身,某些降压药物可能存在降压之外的获益。具体药物的选择和联合方案应个体化。,利尿剂 吲达帕胺等,受体阻滞剂 Beta-Blocker,钙拮抗剂 硝苯地平,ACEI 卡托普利 ARB 氯沙坦,复方制剂,关于好猫标准的讨论,降压药物的选择?,降压药物种类,1) 噻嗪类利尿剂(如吲达帕胺)降低收缩压的作用优于舒张压,更适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者或有心衰表现的患者,应用中要注意避免血钾过低,如果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风,避免使用。 2) 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适用于高血压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快速心律失常、青光眼和怀孕的患者,但如有哮喘或周围血管病则不要使用该

20、类药物。同时该类药物还会影响糖脂代谢,可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 3) ACEI 、ARB类药物(如卡托普利、氯沙坦”)更适于有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左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的患者,同时, ACEI、ARB有利于防止肾病进展,但不可用于孕妇。 4) 长效CCB(如“拜新同”、尼福达)有较好的防止脑卒中、血管性痴呆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糖脂及电解质代谢无影响。 5)复方制剂,确定好猫的标准:逮住老鼠,Cool!,降压药减少卒中 发生/复发/死亡 主要与降压作用 本身有关!,血压越低越好吗?,1.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者血压太低加重卒中风险,有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血压不能降太低。 2.根

21、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的降压标准,可优先给予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长效CCB。,调整血脂,调整血脂的重要性,总胆固醇(TC)水平每增加1 mmol/L(38.5 mg/dl),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增加25。 研究表明随着LDL水平的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减少。,Amarenco P et al. Stroke. 2004;35:2902-2909.,危险性比率,LDL-C降低幅度 (%),LDL-C每降低10%, 卒中的危险性降低15.6%,他汀试验荟萃: 降低LDL-C水平,卒中风险降低,调整血脂的方法,降低胆固醇水平主要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和使用他汀类药物。 文献报道只有他汀类 可以降低卒中

22、的危险, 使二级卒中预防的危 险下降26。,糖代谢异常,糖尿病脑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死于脑血管病的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4倍; 糖尿病对卒中的预后也有显著的不良影响,可使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如何控制血糖,饮食控制 适当运动 降糖药物 血糖监测 科学教育,糖代谢异常如何处理,(1)糖代谢异常是卒中证据充分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卒中/TIA患者发现空腹血糖高(FBG 6.17.0 mmol/L)时应常规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以明确糖代谢异常的类型。 (2)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靶目标为HbA1c6.5%,但对于高危2型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HbA1c6.0%,可能带来危害(增加死亡率

23、)。 (3)糖尿病患者同时采取多种强化治疗措施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预防卒中复发。严格控制血压在130/80 mm Hg以下,降血压药物以ACEI、ARB类在预防心脑血管病获益明显。联合他汀类调脂药亦可有效地降低卒中的风险。,吸烟,吸烟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分析发现,吸烟可使缺血性卒中的相对危险增加90,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增加近2倍。吸烟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吸烟女性被动吸烟和卒中的发生有肯定的联系。吸烟者的配偶由于被动吸烟,其卒中风险较不吸烟者的配偶增加近1倍,建议,(1)坚决劝告吸烟的卒中患者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2)采用综合性控烟措施,对吸烟者干预包括:心理辅导、尼古丁替代

24、疗法、口服戒烟药物等。,饮酒,酗酒增加卒中风险,与不饮酒者相比,饮酒5杯者卒中风险增高69,建议,(1)过量饮酒增加卒中的风险。应戒酒或减少饮酒量,可以考虑轻到中度饮酒即男性:2030克/天,女性1220克/天。 (2)少量的饮酒对于卒中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对于不饮酒者不提倡用少量饮酒方法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肥胖,肥胖增加卒中风险,腰围每增加1cm,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2%;腰围/臀围每增加0.01,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5%,建议,(1)所有超重的卒中/TIA患者应该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体力活动等措施减轻体重。 (2)中国成人BMI标准建议维持在男性20-25,女性1923.9,

25、女性腰围80cm,男性腰围85cm。 BMI=体重(kg)身高(m2),适当运动有益健康,体力活动,体力活动,作为一项保护性因素,以降低卒中的风险性。 体力活动可改善卒中预后,无论是在卒中 发生前的积极体力活动,还是卒中发生后期的康复活动都有利于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建议,(1)对于能进行体力活动的缺血性卒中或 TIA患者,尽可能每日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锻炼,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 (2)对于遗留功能残疾的缺血性卒中患者, 建议早期开始体力活动,个体化指导,以预防及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打呼噜(OSAHS),打呼噜(OSAHS),OSAH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既是卒中

26、的危险因素,也是卒中的结果,同时与远期转归不佳有关,增加了远期卒中死亡率。,打呼噜(OSAHS),(1)对卒中患者伴有心律失常、腹型肥胖、血压控制不良、打鼾、白天嗜睡,均建议行多导睡眠监测( PSG)检查,以及早纠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OSAHS),以预防和减少血管事件; (2)建议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睡眠障碍性呼吸,例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干预治疗,降血脂 抗血小板聚集 控制血压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 颅外颅内血管吻合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明高同型半胱氨酸 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每日给予VitB6、VitB12和叶酸口服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6 umol/L )。,让我们一起携手,为降低脑卒中的复发而努力!,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