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宏观经济学课件.ppt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856363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PPT 页数:199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宏观经济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9页
2019宏观经济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9页
2019宏观经济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9页
2019宏观经济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9页
2019宏观经济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宏观经济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宏观经济学课件.ppt(1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主要内容, 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1.4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5 本课程的体系安排,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研究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宏观经济变量,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宏观经济总量,可能是个量相加得到的总和,如总消费是每个消费者消费量的总和,总投资是每个厂商投资的总和。 总量也可能是个量的平均量,如价格水平是各种商品价格的平均数。 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量,投资量,储蓄率,货

2、币存量,政府预算,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等等。 利用这些表示经济活动特点方面的概况性指标(summary measures),宏观经济学家能够对宏观经济变动的大致轮廓给以描述和分析。,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内容之一:长期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因素 自然条件 资本积累 人力资本 对外开放 制度条件,美国1900-2000年人均实际GDP,长期经济增长国际比较,从人均GDP数据来看,不同国家存在很大差别。象挪威、瑞士等发达国家,按汇率计算的人均GDP比印度这样低收入国家高出几十倍。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国际差距有所缩小,但富国与穷国差距也可能达到十倍以上。 收入差异决定了人

3、民物质生活水平高低不同,表现为富国人民能够普遍享受比穷国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象每千人拥有电话和医生数量,每千人每年乘坐飞机旅行人次,电力消费等反应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指标,最穷国与最富国之间存在几十甚至上百倍差距。,长期经济增长国际比较,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内容之二:经济周期 基本概念 短期经济活动的急剧收缩和扩张。一个 国家会出现经济增长加速和增长下降甚 至出现负增长等周期性现象。,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内容之三:失业 基本概念 有劳动能力并寻求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现象。 度量方法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例。 劳动力等于就业人数加上失业人数。,美国1

4、900-2000年失业率,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内容之四:通货膨胀 基本概念 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连 续在一 段时间内普遍上涨。 产生原因 货币发行量过大、投资消费需求过旺、 工资等成本上升。,美国1900-2000年通货膨胀率,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内容之五:国际经济 封闭经济 开放经济 通货膨胀在国与国之间的传导 外贸盈余与赤字、资本流入与流出对一国 经济的影响,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内容之六:宏观经济政策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等。 财政政策:由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组成。 货币政策:主要指在中央

5、银行的控制下如何决 定和调整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2000年前,中国的经济绩效水平与古罗马帝国接近,在公元前500到1400年时要高于欧洲水平。但中国的人均收入在1400年到1950年处于停滞状态,而西方首先由于地理大发现后来由于工业革命在大踏步的前进 (麦迪逊,1995年,53页)。,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相对而言,中国在19世纪末时已经由一个最富裕、最强大、最工业化的国家变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 在1840年代以后的一个世纪,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半殖民地,与20个国家签订了放弃领土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海关收入由外国人所控制,割让土地给了英国、日本和俄国。

6、,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经济增长与波动,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历程 1950-1952年,3年经济恢复时期,国民收入从358亿元增加到589亿元,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9.3%;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8.9%;,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经济增长与波动,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历程 1958-1978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经历了多次曲折和困难,经济活动大起大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较为明显 1978-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2%,中国迎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 。,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经济增长与波动(1953 1998 年),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7、经济增长与波动,实际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 2004 2005 2006 2007 10.1 10.4 11.1 11.4,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经济增长与波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力增强 贫困的大量消除 给世界提供便宜的产品 东亚金融危机中的稳定力量 中国成为增量的大国 东亚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经济增长与波动,要素投入的增加,特别是资本 产业结构的升级 技术进步,未来增长的决定因素,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失业与通货膨胀,中国的失业问题 中国失业问题的特殊性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相对于其他经 济资源过剩。因此,导致

8、中国失业存在的原 因不完全是总有效需求不足,也不完全是劳动工 资刚性。,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失业与通货膨胀,中国的失业问题 中国失业问题的发展历程 计划经济体制下,失业问题在中国也是存在的,政 府通过行政计划手段把失业问题隐藏起来。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失业问题凸现,2003年城市 登记失业率为4.3%,企业中隐性失业人口上升,据 统计,隐性失业人口约占总劳动人口的20%左右。,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失业与通货膨胀,中国的失业问题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 农村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失业人口,截至2006年底,中国农村共有5.31亿劳动年龄人口(即16周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根据中国目前

9、耕地面积和劳动生产率水平,农业生产中能够吸收的劳动力仅为1.5亿人,目前各类乡镇企业吸收劳动力1.3亿人,2000万人从事各类个体非农产业,大约有接近1.32亿人进城成为临时工人,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数千万人。中国的劳动力资源闲置问题是一个严重的宏观经济问题,我国失业统计数据,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失业与通货膨胀,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 计划经济时期的价格制度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采取有计划的固定价格体 制,无论市场供求关系如何变化,价格皆基本保 持不变。伴随微观经济领域的价格体制的改革, 宏观经济领域也开始出现通货膨胀问题。,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失业与通货膨胀,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 改革以来

10、中国通货膨胀现象 在农产品价格松动以后的1980年,发生改革以来第一次通货 膨胀,通胀率为6%; 1985年,发生了第二次通货膨胀,通胀率达到8.8%; 1988年,零售价上涨了18.5%,第三次通胀率达到二位数; 1993、1994年,通胀率分别为13%和21%; 1997年2002年,中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变动( 19782003),消费价格指数(各时期平均值) 2004 2005 2006 2007 3.9 1.8 1.5 4.8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3%。2007年12 月份的通胀率上升到了

11、6.5%,2008年1月CPI比上年同期上涨7.1%。,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对外开放, 1979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一个十分重要的变 化就是对外开放度不断扩大。 1978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只有206.4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 在世界的排名从1978年的第三十几位跃升到2005年的第3位。 从国际资本流动的角度来看,1978年以来,中国在吸引外资方 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001年中国加入WTO,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2002年进出口贸 易增长20%,2004年吸引外资606亿美元,中国成了世界上引进 外资最多的国家。,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与外商

12、直接投资额的变化,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对外开放,2007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528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19亿美元。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货物出口12180亿美元;货物进口9558亿美元。出口大于进口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748亿美元,增长13.6%。,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早期宏观经济思想 18世纪,休谟(David Hume)第一次研究了一国经济 中货币供给、国际贸易平衡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著名的货币数量公式: 即物价总水平由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决定,这一公式是 一切货币数量理论

13、的基础,也是当代货币分析的理论 基础。,PQ=MV,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古典学派 理论产生背景 当近代生产方式刚刚自封建社会脱胎而出时,经济发展的主 要阻力是封建社会中对公民权利和地位的各种限制、对生产 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束缚。现代民主制度尚未建立,人民对 统治者的权力无从约束。各国皇室往往不是穷兵黩武,就是 挥霍无度。 1776年,斯密发表国富论,强调政府应退出经济活动的舞台,由充分竞争的自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劳动分工和收入分配。,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古典学派 基本思想 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看不见的手”的思想。 即市场力量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引导经济活动达到某种最优

14、状态。,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古典学派 基本思想 这一思想的有效性依赖一个关键的假定: 经济中的各种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劳务市场必须运行良好,没有最低工资和最高利率等制约因素。即在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中,工资和价格的变化是协调人们经济行为的信号,工资和价格必须对供求失衡作出迅速反应并得到充分调整,以使每个市场都达到供求相等的均衡。,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古典学派 古典学派的政策主张 政府在自由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有限的,扮演守 夜人的角色。 政府经济政策的无效性。,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凯恩斯学派 理论背景 在19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古典经济学遇到了难以解释

15、的问题: 经济资源大量闲置,失业增加,经济活动急剧下降,市场 中价格机制根本无法使闲置的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看不 见的手”所调节的自由市场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经 济衰退。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产生。,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凯恩斯学派 基本思想 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对经济大萧条做出了解释。 他否认古典经济理论关于工资和价格能迅速调整以使得所有的市场达到均衡的假定,认为市场上的工资和价格的调整是刚性的,经济活动下降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当价格难以调整时,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凯恩斯学派 凯恩斯学派的政策

16、主张 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政府可通过扩张的经济政策对 总需求进行刺激,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当经 济处于通货膨胀的“过热”阶段,政府可通过紧缩性 的 政策来控制总需求。,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货币学派 理论背景 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滞胀现象,动 摇了人们对凯恩斯方法的信心。 以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认为,凯恩斯 提倡的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可能就是导致这种新的经济不稳定 的根源。,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货币学派 货币学派的政策主张 赞同货币政策,反对财政政策, 反对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主张单一政策规则 例如,弗里德曼就建议美国政府把每年的货币

17、供给增加固定在某一水准上,以配合经济增长的需要,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新古典学派 理论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凯恩斯主 义经济理论有两大缺陷: 在实践方面难以解释“滞胀现象”,无法解决国家干预政策 所引致的大量财政赤字问题,受到货币主义的诘难。 理论方面缺乏完整的逻辑体系,尤其缺少微观经济基础。,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新古典学派 基本思想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凯恩斯理论没有把公众对政府 政策以及其他经济信息的反应考虑在内,因而政策 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在无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市场力量有能力实现供需 平衡和生产性资源的充分利用。,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新古

18、典学派 政策主张 彻底否定凯恩斯主义调控宏观经济的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的作用,主张回复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 济传统。,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新凯恩斯学派 新凯恩斯学派的观点和政策主张 对市场出清持怀疑态度,认为即使在个人追逐自 身利益时,市场也不会出清。长期劳动契约、隐含契约、效率工资、菜单成本等因素的存在使价格和工资呈刚性,造成宏观经济波动。 坚持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为凯恩斯主义的宏观 经济政策补充微观基础。,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总结 自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产生以来,宏观经济 学在凯恩斯主义和新旧古典主义的争论中求得发 展。 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关系并不是水火不相

19、容的关系,两者在争论中不断修正自己不合时宜 的成分,吸取对方合理的成分.,1.4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市场综合 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商品和服务市场以及劳动力 市场;把经济行为主体综合成三类:家庭、企业和政府; 研究三类经济行为主体如何在上述三类市场中发生行为 并相互作用。,1.4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个体行为分析基 础上。如果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解释与微观经济个体理 性行为不相一致,则就缺乏其微观经济学基础 第三,宏观经济学在观察现实经济现象的基础上,加 上必要的假设,建立起理论模型,然后再用现实世界 中的数据来检验理

20、论模型。,1.4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检验宏观经济的理论模型是否是好的理论模型, 考虑以下几个标准: 假定是否合理和具有现实性。 对于理解和研究现实问题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模型暗含结论是否可以用经验数据来进行检验。 结论与现实经济中的数据能否一致。,1.4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 均衡分析方法 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1.5 本课程的体系安排,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2000年前,中国的经济绩效水平与古罗马帝国接近,在公元前500到1400年时要高于欧洲水平。但中国的人均收入在1400年到1950年处于停滞状态,而西方首先由于地理大发现后来由于工业革命在大踏步的前进

21、(麦迪逊,1995年,53页)。,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相对而言,中国在19世纪末时已经由一个最富裕、最强大、最工业化的国家变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 在1840年代以后的一个世纪,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半殖民地,与20个国家签订了放弃领土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海关收入由外国人所控制,割让土地给了英国、日本和俄国。,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经济增长与波动,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历程 1950-1952年,3年经济恢复时期,国民收入从358亿元增加到589亿元,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9.3%;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民收入平均增长率8.9%;,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经济增长与波动,

22、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历程 1958-1978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经历了多次曲折和困难,经济活动大起大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较为明显 1978-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2%,中国迎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 。,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经济增长与波动(1953 1998 年),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经济增长与波动,实际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 2004 2005 2006 2007 10.1 10.4 11.1 11.4,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经济增长与波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力增强 贫困的大量消除 给世界提供便宜的产品 东亚金融危机中的稳定力量 中

23、国成为增量的大国 东亚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经济增长与波动,要素投入的增加,特别是资本 产业结构的升级 技术进步,未来增长的决定因素,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失业与通货膨胀,中国的失业问题 中国失业问题的特殊性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相对于其他经 济资源过剩。因此,导致中国失业存在的原 因不完全是总有效需求不足,也不完全是劳动工 资刚性。,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失业与通货膨胀,中国的失业问题 中国失业问题的发展历程 计划经济体制下,失业问题在中国也是存在的,政 府通过行政计划手段把失业问题隐藏起来。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失业问题凸现,2003年城市

24、登记失业率为4.3%,企业中隐性失业人口上升,据 统计,隐性失业人口约占总劳动人口的20%左右。,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失业与通货膨胀,中国的失业问题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 农村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失业人口,截至2006年底,中国农村共有5.31亿劳动年龄人口(即16周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根据中国目前耕地面积和劳动生产率水平,农业生产中能够吸收的劳动力仅为1.5亿人,目前各类乡镇企业吸收劳动力1.3亿人,2000万人从事各类个体非农产业,大约有接近1.32亿人进城成为临时工人,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数千万人。中国的劳动力资源闲置问题是一个严重的宏观经济问题,我国失业统计数据,1.2 中国宏观

25、经济现象 失业与通货膨胀,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 计划经济时期的价格制度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采取有计划的固定价格体 制,无论市场供求关系如何变化,价格皆基本保 持不变。伴随微观经济领域的价格体制的改革, 宏观经济领域也开始出现通货膨胀问题。,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失业与通货膨胀,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 改革以来中国通货膨胀现象 在农产品价格松动以后的1980年,发生改革以来第一次通货 膨胀,通胀率为6%; 1985年,发生了第二次通货膨胀,通胀率达到8.8%; 1988年,零售价上涨了18.5%,第三次通胀率达到二位数; 1993、1994年,通胀率分别为13%和21%; 1997年2002年,

26、中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变动( 19782003),消费价格指数(各时期平均值) 2004 2005 2006 2007 3.9 1.8 1.5 4.8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3%。2007年12 月份的通胀率上升到了6.5%,2008年1月CPI比上年同期上涨7.1%。,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对外开放, 1979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一个十分重要的变 化就是对外开放度不断扩大。 1978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只有206.4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 在世界的排名从1978年的第三十几位跃升到2005年的第3

27、位。 从国际资本流动的角度来看,1978年以来,中国在吸引外资方 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001年中国加入WTO,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2002年进出口贸 易增长20%,2004年吸引外资606亿美元,中国成了世界上引进 外资最多的国家。,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与外商直接投资额的变化,1.2 中国宏观经济现象 对外开放,2007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528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19亿美元。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货物出口12180亿美元;货物进口9558亿美元。出口大于进口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

28、元。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748亿美元,增长13.6%。,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早期宏观经济思想 18世纪,休谟(David Hume)第一次研究了一国经济 中货币供给、国际贸易平衡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著名的货币数量公式: 即物价总水平由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决定,这一公式是 一切货币数量理论的基础,也是当代货币分析的理论 基础。,PQ=MV,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古典学派 理论产生背景 当近代生产方式刚刚自封建社会脱胎而出时,经济发展的主 要阻力是封建社会中对公民权利和地位的各种限制、对生产 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束缚。现代民主制度尚未建立,人民对 统治者的权力无从约束。

29、各国皇室往往不是穷兵黩武,就是 挥霍无度。 1776年,斯密发表国富论,强调政府应退出经济活动的舞台,由充分竞争的自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劳动分工和收入分配。,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古典学派 基本思想 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看不见的手”的思想。 即市场力量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引导经济活动达到某种最优状态。,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古典学派 基本思想 这一思想的有效性依赖一个关键的假定: 经济中的各种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劳务市场必须运行良好,没有最低工资和最高利率等制约因素。即在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中,工资和价格的变化是协调人们经济行为的信号,工资和价格必须对供求失衡

30、作出迅速反应并得到充分调整,以使每个市场都达到供求相等的均衡。,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古典学派 古典学派的政策主张 政府在自由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有限的,扮演守 夜人的角色。 政府经济政策的无效性。,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凯恩斯学派 理论背景 在19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古典经济学遇到了难以解释的问题: 经济资源大量闲置,失业增加,经济活动急剧下降,市场 中价格机制根本无法使闲置的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看不 见的手”所调节的自由市场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经 济衰退。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产生。,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凯恩斯学派 基本思想 1936年,凯恩

31、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对经济大萧条做出了解释。 他否认古典经济理论关于工资和价格能迅速调整以使得所有的市场达到均衡的假定,认为市场上的工资和价格的调整是刚性的,经济活动下降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当价格难以调整时,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凯恩斯学派 凯恩斯学派的政策主张 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政府可通过扩张的经济政策对 总需求进行刺激,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当经 济处于通货膨胀的“过热”阶段,政府可通过紧缩性 的 政策来控制总需求。,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货币学派 理论背景 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滞胀现象,动 摇了人们对凯

32、恩斯方法的信心。 以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认为,凯恩斯 提倡的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可能就是导致这种新的经济不稳定 的根源。,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货币学派 货币学派的政策主张 赞同货币政策,反对财政政策, 反对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主张单一政策规则 例如,弗里德曼就建议美国政府把每年的货币供给增加固定在某一水准上,以配合经济增长的需要,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新古典学派 理论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凯恩斯主 义经济理论有两大缺陷: 在实践方面难以解释“滞胀现象”,无法解决国家干预政策 所引致的大量财政赤字问题,受到货币主义的诘难。 理论方面缺乏完整

33、的逻辑体系,尤其缺少微观经济基础。,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新古典学派 基本思想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凯恩斯理论没有把公众对政府 政策以及其他经济信息的反应考虑在内,因而政策 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在无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市场力量有能力实现供需 平衡和生产性资源的充分利用。,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新古典学派 政策主张 彻底否定凯恩斯主义调控宏观经济的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的作用,主张回复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 济传统。,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新凯恩斯学派 新凯恩斯学派的观点和政策主张 对市场出清持怀疑态度,认为即使在个人追逐自 身利益时,市场也不会出清。长期劳动契约、隐含契约、效率工

34、资、菜单成本等因素的存在使价格和工资呈刚性,造成宏观经济波动。 坚持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为凯恩斯主义的宏观 经济政策补充微观基础。,1.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总结 自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产生以来,宏观经济 学在凯恩斯主义和新旧古典主义的争论中求得发 展。 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关系并不是水火不相 容的关系,两者在争论中不断修正自己不合时宜 的成分,吸取对方合理的成分.,1.4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市场综合 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商品和服务市场以及劳动力 市场;把经济行为主体综合成三类:家庭、企业和政府; 研究三类经济行为主体如何在上述三类市

35、场中发生行为 并相互作用。,1.4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个体行为分析基 础上。如果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解释与微观经济个体理 性行为不相一致,则就缺乏其微观经济学基础 第三,宏观经济学在观察现实经济现象的基础上,加 上必要的假设,建立起理论模型,然后再用现实世界 中的数据来检验理论模型。,1.4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检验宏观经济的理论模型是否是好的理论模型, 考虑以下几个标准: 假定是否合理和具有现实性。 对于理解和研究现实问题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模型暗含结论是否可以用经验数据来进行检验。 结论与现实经济中的数据能否一致。,1.4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

36、分析方法 均衡分析方法 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1.5 本课程的体系安排,第 2 章 宏观经济学度量衡:,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主要内容, 2.1 GDP和GNP 2.2 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 2.3 NI、PI和DPI 2.4 物质产品平衡体系与国民帐户体系 2.5 存量与流量 2.6 价格指数 2.7 国民收入流量循环,国民收入帐户:产生背景,国民经济帐户和GDP度量作为20世纪最重要发明之一。 本身是历史需要的产物。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行整体情况信息的需求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国民经济帐户和GDP度量体系应运而生; 随后二战期间政府控制经济需要上升,推

37、动了有关统计体系进一步发展; 后来由于政府、专家、企业界和公众的合作和不断努力,国民收入帐户统计不断改进和丰富。,2.1 GDP和GNP,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在一个国家领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生产主体:“国土”原则 统计时间:“年度”(或季度、月度)GDP 现在生产和销售 统计标的: “市场”价值(非市场活动) 统计标准: “最终”商品和服务,2.1 GDP和GNP,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和劳务(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作为整个生产的结果而产出的物品及服务,直接进入使用过程 中间产品和劳务(int

38、ermediate products) 在同一时期生产和提供的但在其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产品及服务,从种植小麦到零售面包,国民生产总值(GNP) 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利用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2.1 GDP和GNP,区别 GDP 国土原则:凡在本国领土上所创造的收入,不管是 否本国国民创造。 GNP 国民原则:凡是本国国民(指常住居民,包括本国 公民以及常住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 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是否在 国内。,2.1 GDP和GNP,联系 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 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付给 国

39、外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2.1 GDP和GNP,GDP(GNP)是一个正确反映国民福利水平的指标吗? GDP(GNP)没有考虑非市场活动 人均GDP(GNP)无法考察价格水平不同情况下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 人均GDP (GNP)不反映一国的收入分配状况 GDP (GNP)不反映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拥有状况及环境保护,2.1 GDP和GNP,GDP(GNP)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动和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完全反映一国经济福利及生活质量的唯一指标和完全准确的指标。,2.1 GDP和GNP,对GDP修正的努力 提出经济净福利物质生活质量指标等计算方法和 指标。 采用“扩充国民收入帐户”来修正GDP衡

40、量的缺陷。 其中加项为地下经济,减项为环境的破坏。 联合国创建绿色GDP,试图将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 某些影响结合起来核算GDP。,2.2 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生产法(部门法) 支出法 收入法,2.2 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生产法测算GDP 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 所生产的所有产出和服务的价值减去生产过程 中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获得GDP指 标。 用这种方法统计出来的价值综合反映的是一个 国家在这一时期所有新创造的价值。,2.2 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生产法测算GDP 特点 市场价值 有用但不经过市场交换的产品和服务无法记入。 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41、 最终产品和服务 中间产品和服务:在同一时期生产和提供的但在其他产 品的生产和服务中消耗的产品和服务。 最终产品和服务:作为整个生产的结果而产出的产品和 服务。,2.2 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支出法测算GDP 定义 从支出的角度出发, 因为所有这些产出和 服务都是提供给市场的, 市场上的需求者 (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购买者)购买这 些产出时都会有支出, 因此我们可以从总 支出的角度测算GDP。,2.2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支出法 四大类支出 消费支出(C) 投资支出(I) 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G) 净出口(NX),GDP=C+I+G+(XM),2.2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支出

42、法 四大支出消费支出(C) 本国居民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购买。 家庭消费支出可以进一步划分为: 耐用消费品支出 非耐用消费品支出 服务支出,2.2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支出法 四大支出投资支出(I) 投资支出分为:购买新资本品 固定资产投资 商业固定资产投资 住宅投资 企业存货投资,2.2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支出法 四大支出政府支出(G) 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政府支出可以进一步划分为: 基础设施建设 国防支出 转移支付: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社会福利 等开支 向政府工作人员支付的薪金。,2.2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支出法 四大支出净出口(NX) 一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

43、间的差额。 出口:一国产品和服务输出到国外,由国外的消费者、 生产者或政府对这些产品或服务进行购买。 进口:本国居民、企业或政府对外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 的购买。,2.2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支出法测算GDP,美国2000年 GDP及其支出部分,2.2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2.2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 收入法(income approach),又称要素支付法(factor payment approach)。 这一方法从收入角度来计算GNP,即把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租金加总得到国民收入,然后在国民收入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统计调整得到GDP。,

44、2.2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收入法测算GDP 国民收入(NI),NI=劳动者收入+所有者收入+个人的租金收入+公司利润+利息净额,2.2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收入法测算GDP,国民收入劳动者收入,劳动者工资 来自雇主的其他补贴 雇主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的社会保障金,2.2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收入法测算GDP,国民收入所有者(自雇者)收入 所有者:不受他人雇用的独立生产者 所有者收入包括:资本收入和劳动收入,国民收入个人租金收入 个人在出租土地等资财时的租金收入,2.2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收入法测算GDP 国民收入公司利润 公司利润:公司销售收入扣除工资、利息、 租金以及其他成

45、本项目后获得 的净剩余。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利润除上缴公司税 和用作公司股东的红利 之外剩余的部分。,2.2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收入法测算GDP,国民收入利息净额 指个人从企业获得的因资金借贷所产生的利息,它不包括个人之间因借贷关系而发生的利息和由国家公债支付的利息。,2.2三种不同的方式计算GDP,收入法测算GDP,NI加上企业间接税就得到了国民生产净值(NNP,Net National Product ) NNP=NI+间接税,企业间接税指企业缴纳的营业税、货物税等。 企业间接税不同于公司利润税,没有出现在五大收入项目 中但却构成政府收入。,国民生产净值(NNP),2.2三种不同的

46、方式计算GDP,收入法测算GDP GNP=NNP +折旧 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因经济活动而引起的固定资本消耗的补偿。 从GNP过渡到GDP必须减去国外要素净支付 GDP=GNP-NFP,2.3 NI、PI和DPI,基本术语回顾 GDP:国内生产总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 NNP:国民生产净值 NI:国民收入 NFP:国外要素净支付 PI:个人收入 DPI:个人可支配收入,2.3 NI、PI和DPI,个人收入(PI) 定义 一国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收入。 公式. PI = 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 -社会保险税(费)+政府转移支付,2.3 NI、PI和D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定义 缴纳个人所得税后留下的可为个人所支配的收入。 公式 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 DPI = 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收性支付,国民收入指标体系及相互关系,2.4物质产品平衡体系与国民帐户体系,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 指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以前普遍采用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由前苏联首创,认为只有物质产品的生产才是生产的核算体系。 国民帐户体系(SNA) 指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统计范围既包括物质生产领域,又包括非物质生产领域。,2.4物质产品平衡体系与国民帐户体系,我国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实践 从建国到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