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练题1发达的古代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9042971.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59794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WPS 页数:9 大小: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练题1发达的古代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9042971.wps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练题1发达的古代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9042971.wps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练题1发达的古代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9042971.wps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练题1发达的古代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9042971.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练题1发达的古代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9042971.wps(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1)发达的古代农业 1、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黏性的叫黍,不年的称稷。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 300 多次, 稷字出 现 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 28 次和 10 次。由此,可能作出 的判断是( ) A.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 B.甲骨文是研究精耕细作农业的重要资料 C.诗经记载次数减少反映了井田制衰败 D.黍和稷是商周时期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 2、中国古代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发明创造。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 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 A.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发展 C.铁犁牛耕发展

2、的全部过程 D.农业生产播种方式的变革 3、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下列关于井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井田有公田、私田之分 B井田制瓦解与封建生产关系产生密切相关 C商鞅变法时秦国废除了井田 D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度 4、我国有如下谚语:“及时刈艾(除去杂草)仓必满溢”“施粪如用药,适度为佳”“麻黄种麦, ”“麦黄种麻深耕三尺三,”来年必丰年 。这些谚语最能说明我国古代( ) A.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B.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五谷丰登,生活舒适 D.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5、西汉后期至东汉,虽然农

3、村受到高利贷盘剥和天灾人祸等影响,农民的处境不断恶化,但 是占有一定土地的自耕农,在全国人口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当 时( ) A.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统治者 无为面治 C.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 D.商品经济的靠物发展 1 6、许多经济现象出现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下列经济现象出现在图 7 所示时期的是( ) A.铁犁牛耕在农业领域中逐步推广 B.“”丝绸之路 沟通了东西方贸易 C.已经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区域间的长途贩运成为经济特点 7、下表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农业现实生活。据表中信息推断合理的是( ) 时期 图象名称 牛耕法 耕犁 初唐 陕西三原

4、季寿墓壁画牛耕图 二牛抬杠 直辕犁 敦煌 23 窟牛耕图 一牛牵引 直辕犁 盛唐 敦煌 445 窟牛耕图 二牛抬杠 曲辕犁 晚唐 安西榆林窟 25 号牛耕图 二牛抬杠 直辕犁 A. 曲辕犁普及于盛唐 B. 西北农耕技术领先全国 C. 唐朝犁耕形式多样 D. 晚唐铁犁牛耕推广缓慢 8、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以江、淮、两浙路稍旱即水田不登,乃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 分给三路为种。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运用的方法是( ) A尊重客观规律 B引进良种 C提高地力 D精耕细作 9、纵观中国历史,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从内陆地区为中心到运河为中心,再到晚清以沿海为中 心的演变。下列对此现象的述评,准确的是(

5、) 阶段 中心 史实 结论 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农业经济较发 经济中心的 第一阶段 内陆 达 转移主要取决 大运河的开通,促进洛阳、扬州成为商业 于政治中心的 第二阶段 运河 都会 变动 2 第三阶段 沿海 受工业文明击,上海等沿海新型城市兴起 A B C D 10、明代有家训指出,“男子要以治生为急,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民家常业,”不出农商 。 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 A.宗法制度依然存在 B.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C.轻商观念已有变化 D.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11、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地区、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 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

6、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 A.经济作物的扩种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D.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12、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农具较少改进,有所创新的多是适应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的细小农具, 元代王祯农书早有记载的一些大型高效农具十分罕见。失去两汉或唐宋那种新器迭出的蓬 勃发展气象。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工商业发展的冲击 B.精耕细作不被重视 C.自耕农经济占主导 D.劳动力的密集投入 13、税收是国家机器运行的重要基石。税收制度的变化直接反映社会经济的变革;社会经济结 构的变化也会导致税收制度的变化。 材料一 中国古代赋税(役)制度的变化 时代 制度 西周

7、时期 “谷出不过籍”,井田制下,借民力助耕公田的 劳役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 “齐国实行 相地而衰征”,接照土地状况分等征 “税。鲁国 初税亩”,按照土地数量征收实物。 此后,接土地征税的制度在各诸侯国先后实行。 两汉时期 “按亩征收土地税,数量校少;按人征收 赋”,即人头,数量较多。 十六国至北朝前期 战乱背景下豪强地主拉制大量民户,豪强负责 征集所控制民户的租调,向朝廷缴纳。 北朝至唐中期 与均田制相配套的租调役制或租庸调制。租庸 3 “调以人丁为依据,所谓 有田则有租,有身则 ”有庸,有户则有调。 唐中后期 实行两税法,接土地和财产的多少,每年分夏 秋两季征税。 明清时期 明朝一条鞭法将田

8、赋、徭役、杂税等合并,折 成银两,按人丁和田亩收税。清朝摊丁入亩, 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以来,西方各国政府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推出“取富济贫”的政策,构建 社会福利制度和征收高额累进的个人收入所得税。然而,20 世纪 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政府 推行向资本倾斜的税收和福利政策,减少对富人征税。例如,1981 年美国对收入最高的公民征 收的所得税可达 75%,而 1989年则降到 33%。降低税率、削减福利成了里根政府的关键词。由 于削减福利,在美国常年有 4000万贫穷人,工资极其低廉,没有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随 时会被解雇。他们朝不保夕的处境换来了里根时

9、期的经济繁荣 摘编自胡连生等当代资本主义双重发展趋势研究 材料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国家和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主要是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 为规范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20 世纪 80年代,开始把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款, “实行 利改税”。企业在纳税后,自负盈亏。国有企业的利润中,先征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和 地方税,税后利润再在国家和企业之间分配。改革财税体制,是用经济手段实行宏观调控的重 要措施。 从 1994年起,国家进行财税、金融等方面的重大改革。至 1997 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形成。国家建立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和以增值 税为主体

10、的税收体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财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变化,国家实行减税降费政策。2018 年全年减 少税费 1.3万亿元。2019 年,继续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总体减税费将达到 2 万亿元,有 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稳定市场预期。从长远看,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 有利于稳增长、保就业,为改革发展注入新动能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等 (1)结合所学,从表格中任选两个变化的时段,分别分析其赋税(役)制度的变化和历史影 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西方国家税收和福利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指出西方国家福 4 利政策的实质

11、。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解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变化历程。 14、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 材料二: 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业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 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 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 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 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亚当斯密 国富论(1776 年)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 (2)材料二的图中

12、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3)材料三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 停滞于静止状态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请说明理由。 答案 1.D 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根据题意,主要说记载中作物提及的次数多,说 明其在当时的重要性.故选 D 项。A“由材料不能得出 最早”。B“精耕细作”不能得出。且据史 实自周用石器耕作,是精耕细作萌芽期。C“不合史实,如 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 ”遂及我私 反映了衰败,但幽风.七月不能反映 2.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石器、耒耜、铁犁还是曲辕犁都属于农业耕作的工具,且随着时代和生 产力发展水平的提

13、高,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在不断变革,故选 A 项。 3.D 5 4.A 5.C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小农经济,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 能力。自耕农这个阶层,一般来说,他们自己拥有小块土地,从事个体生产,劳动所得归自己 支配,他们只承担国家的租赋徭役,而不向地主交纳地租,因此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西汉后 期至东汉,自耕农的发展首先与铁犁牛耕的推广有关,铁犁牛耕使农民有可能用剩余劳动力来 开垦荒地,从而获得小块土地,其次,与剧烈的社会变革有关,当时处于社会的转型或政权更 替的过程中,大规模的政治、阶级斗争冲击着原有的生产关系,使部分土地转化到农民的手中, 使无地农民变成自耕

14、农,三是与政府的重农政策有关,其中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 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故选C 项,排除A项;统治者的“”无为而治 易造成土地兼并,从而使自 耕农的数量日益减少,故排除B 项;商品经济的发展会造成自耕农数量的减少,故排除D项。 6.A 7.C 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在唐朝仍然以直辕犁为主,故 A 表述错误,排除 A; 通过材料无法看出西北农耕技术领先全国,排除 B; 通过材料看出,唐代有一牛牵引,有二牛抬杠,有曲辕犁,有直辕犁,说明唐朝犁耕形式多样, 故 C 正确; 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唐朝犁耕形式的推广情况,排除 D。 故选:C。 8.B 9.A 10.C 解析:宗法制度在材料中

15、未体现,故 A 项错误,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近代才开始瓦 解,故 B“”项错误。家训中认为男子可以在 工商贾之间 执业,寻常家事离不开农商,说明明清 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轻商观念已有所变化,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男尊女卑”的信 息,故 D 项错误。 11.D 解析:结合题干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农业生产区域化的态势明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粮食作 物主要指玉米、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经济作物主要指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由此可知 A 项错 误;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 项错误;C项说法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正确答案为 D。 6 12.D 解析:在整个封建社会,政府一直采用重农抑

16、商政策,工商业没有得到很快的发展,故 A 项错误; 在古代中国,农业一直采用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故 B 项错误;在古代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 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不是自耕农经济,故 C 项错误;由于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发展较快,人口数 量有了较快的增长,导致从事农业的人口增加,再加上政府一直倡导重农抑商,所以出现农具的 改进速度较慢的现象,故 D 项正确。 13.选答一时段:从西周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变化:从劳役地租制度向按土地征税的制度转变。 影响:增加了各国的赋税收入;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推动了春秋战国 时期的社会变革。 选答二时段:从十六国(十六国至北朝前期)到唐中

17、期(北朝至唐中期) 变化:从宗主豪强包揽税务到租庸调制。 影响:打击豪强地主势力,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 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选答三时段:从两汉时期至唐中后期(或明清时期) 变化: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依据到以土地和财产为依据。 影响:有利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税收负担;有利于税务负担的合理 分配;减轻了官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选答四时段:从唐中后期到明清时期变化:征收赋税由实物转向货币。由赋役分开到合并赋役。 影响:促进了农业商品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简化了税收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增加了政府的财 政收入;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其他的选答

18、时段,时段划分合理,与所划分的时段相对应的变化和影响分析正确,亦可得分。 2. 变化:对富人的高额税收减少,对工人的福利政策也大幅度削减。 原因:20 世纪 80 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的局面;福利政策使得政府财政支出过大。 实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3. 本题按照思维水平层次赋分: 水平四:能够从三个阶段进行论述,把握阶段特征,总结归纳准确完整;史论结合,逻辑紧密;史实 准确无误;语言表达准确。 水平三:能够从两个阶段进行论述,总结归纳较准确;史论结合较紧密,逻辑较清晰;语言表达较 准确。 水平二:只能从一个阶段进行论述;史论结合较紧密,逻辑较清晰;语言表达较准确。 7

19、 水平一:简单论述,没有逻辑,或只罗列史实,语言表达不准确。 解析:第(1)问,“选择时段一 从西周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变化 依据材料得出:从劳役地 “”租制度向按土地征税的制度转变。 历史影响 ,依据所学知识从增加赋税收入、加速井田制 的瓦解、推动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等角度分析。 “选择时段二 从十六国(十六国至北朝前期)到唐中期(北朝至唐中期)”, “变化”,依据材料得 出:“从宗主豪强包揽税务到租庸调制。 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打击豪强地主势力、一定程度 上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 “选择时段三 从两汉时期至唐中后期(或明清时期)”

20、, “变化”,依据材料信息得出:征税标准 “”由以人丁为依据到以土地和财产为依据。 影响 ,依据所学知识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减 轻农民的税收负担、减轻官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等角度分析。 “”选择时段四 从唐中后期到明清时期 ,“”变化 ,依据材料信息得出:征收赋税由实物转向货 币;“由赋役分开到合并赋役。 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促进农业商品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提 高了行政效率、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人口的增长等角度分析。 2.第(2)问,“”变化 ,“依据材料二信息 20世纪 80 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政府推行向资本倾斜的 税收和福利政策,减少对富人征税由于削减福利,在美国常年有4000 万贫

21、穷工人,工资极其 低廉,没有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随时会被解雇”得出:对富人的高额税收减少,对工人的福利政 “”策也大幅度削减。 原因 ,依据所学知识从西方国家经济滞胀、政府财政支出过大等角度分 “”析。 实质 ,依据所学知识从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角度回答。 3.第(3)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三,并提取信息;然后 结合所学进行归纳总结;再次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读即可。 14.(1)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特点: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 足。 (2)信息:国家税收呈上升趋势,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杂税逐步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特征:当时小农经济占主体,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3)“”同意。理由: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对外闭关锁国,实行 海禁 ,轻视技术等, 明清时期经济发展陷于停滞状态。 不同意。理由:中国自宋朝以来经济一直在发展;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 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注:只表明观点,不阐述理由不得分。) 8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