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作管理.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61770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PPT 页数:260 大小:6.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与运作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0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0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0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0页
生产与运作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与运作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与运作管理.ppt(2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生产与运作管理 -现场管理人员实训,导言,什么是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PM)是对企业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分析和控制。 什么是生产运作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POM)是对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各种活动的计划、协调和实施。,导言,生产型与生产经营型企业的区别 (1)管理的目标不同(完成上级下达生产计划/满足市场和顾客需求) (2)管理侧重点不同(对内的计划控制/如何谋求企业与外界的动态平衡) (3)管理运用环境不同(传统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4)管理手段不同(行政命令计划指标/一系列科学化管理手段) (5)管理结果不同(准军事化经济组织,细胞僵化/赋予活力,市场经济主体),导言,生产经营型管理

2、的特点 1.按需生产(人的思想如“水”) 2.经济生产 3.组织均衡生产(连贯) 4.JIT准时生产(信誉) 5.文明生产 6.安全生产,导 言,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讲:生产管理研究主题及国内外研究的趋向 第二讲:生产组织 第三讲:生产运作战略及转移 第四讲:生产及服务设施的选址 第五讲:产品设计、工艺选择与生产能力规划 第六讲:生产计划与控制 第七讲:技术管理 第八讲:设备管理 第九讲:库存与物资管理 第十讲:质量管理 第十一讲:MRP和MRP 第十二讲:价值工程 第十三讲:目标管理,导言,参考书目: 1. 王关义:生产管理第二版,经济管理出版社(推荐),2004年版 2.陈荣秋、马士华: 生

3、产与运作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3.威廉J 史蒂文森: 生产与运作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 4.汪星明、施礼明: 现代生产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杰伊海泽,巴里雷德: 生产作业管理教程第4版,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讲 生产管理的研究主题及 国内外研究的趋向,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讲系统地介绍生产管理的研究主题与研究对象、生产管理的研究任务、生产管理的研究方法、生产管理的职能及生产管理的一些前沿性问题。通过系统地介绍,要求学生对如上内容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留下一些初步的印象,为今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计划讲授课时 3学时,第一节 生产管理的研究主题,一、生产管理的

4、研究主题(QCD) Q质量(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C成本(企业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后盾和底线) D交货期(要求on time) 二、生产管理的研究对象 生产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分析和控制。根据研究对象包含内容的不同,分为广义和狭义。 (一)广义生产管理的研究对象 广义的生产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系统的管理。其研究对象是企业的整个生产系统,包括输入、生产制造、输出和反馈四个环节。,第一节 生产管理的研究主题,(二)狭义生产管理的研究对象 狭义生产管理的研究对象是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对企业的生产技术准备、原材料投入、工艺加工、生产过程组织直至产品完工等具体活动过

5、程的管理。它只是广义生产管理的一部分。,输入 生产要素 计划、标准等,中间转换 生产过程,输出 产品、服务、信息,反馈,反馈,激励,第一节 生产管理的研究主题,三、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企业管理的另两个组成部分是什么? (1)生产是企业一切活动的基础。 生产管理与经营决策、销售管理的关系 (2)生产战略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主要部分。例:选址战略。 注: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属于基础还是核心地位? (3)QCD都与生产管理状况密切相关。 (4)科学的生产管理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二节 生产管理的研究内容、任务与研究方法,一、生产管

6、理的研究内容 1.主流派观点 基本理论、工厂布置、生产组织、生产技术准备、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生产控制、劳动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及成本管理 2.工商管理类培训教材(90年代中后期) 生产系统的配置(生产能力决策、生产布局)、库存控制(库存管理ABC分类法、基本库存控制模型EOQ、订货点模型)、生产计划系统(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生产计划图解法、生产周期标准(期量)、生产计划编制方法、生产能力计划、生产负荷、计划分派,第二节 生产管理的研究内容、任务与研究方法,二、生产管理的研究任务 (一)组织均衡生产阶段(重视按质、按量、按品种连续、均衡地完成生产任务) (二)完成生产计

7、划阶段(强调按质、按量、按期完成生产计划) (三)满足市场需求阶段 1.按照合同约定或市场需求的产品品种、质量,完成生产任务。 2.按照企业制定的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生产任务。 3.按照合同约定或市场需求的产品数量和交货期完成生产任务。,第二节 生产管理的研究内容、任务与研究方法,三、生产管理的研究方法 (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三)系统分析的方法,第三节 生产管理的职能与前沿性问题,一、生产管理的职能 (一)计划职能(PC) 通过对市场需求的预测,生产管理根据用户与市场的需求,以按品种、质量、数量、交货期完成生产任务为目的,编制各种生产计划。 (二

8、)组织功能(MC) 对参与企业生产的原材料、机器、设备、劳动力、信息等各要素、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艺阶段,各个方面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协调,进行生产工作,保证按计划完成生产任务。,第三节 生产管理的职能与前沿性问题,(三)分析功能 一方面,分析工作对生产过程进行诊断和评价,综合反映生产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完成生产计划的情况;另一方面,分析工作可以给以后的计划工作反馈信息,提供计划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同时,可以根据分析发现的生产中出现的偏差,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改进生产组织,实现优质、高效的生产。 (四)控制功能 生产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控制、库存控制、在制品控制、原材料消耗控制、能源使用控制、工

9、期控制等。,第三节 生产管理的职能与前沿性问题,二、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 1.泰勒:作业标准、时间标准;管理与操作分工;动作的标准化等。 2.福特:作业分工、大量生产原理、标准化、通用化;流水生产线。 3.行为科学:管理的重点由物转向人。 4.管理科学:优化模型、运营管理的有效性。 5.信息技术:MRPMRPERP系统,实现运营、营销、财务信息的集中管理。 6.丰田生产方式:准时制(JIT)、全面质量管理(TQC)、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CIMS)、柔性制造系统(FMS)。 7.服务质量和生产率:高质量有价值的标准化服务(麦当劳)、全面质量保证体系(TQM);供应连管理(SCM);企业过程重组(B

10、RP)。,第三节 生产管理的职能与前沿性问题,三、生产管理前沿性问题 (一)新趋势 1. 2.产品研制、开发、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 3.生产系统内部问题外部环境条件(清洁生产) 4.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 5.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在生产管理中得到综合应用 (二)新方式 1.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 是指将零件按相似工艺特征分组进行单元制造的技术。,制造业,服务业,第三节 生产管理的职能与前沿性问题,2.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 串行工程 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方法。 3.敏捷制造(Ag

11、ile Manufacturing, AM) 强调运作柔性和速度以获取竞争优势,能迅速、经济且几乎无破坏地按客户需求变化从一种设计转到另一种设计。柔性制造系统FMS 4.精细生产(Lean Production, LP) 利用技术高的工人和富于柔性的设备,使用比大量生产系统(MS)较少的资源较少的空间、库存和工人生产出同样多的产品。 组织结构呈扁平状,管理层次较少。,第三节 生产管理的职能与前沿性问题,5.准时化生产方式(JIT) a.追求现场管理的整体优化 b.“后道工序需要多少,前道工序生产多少” 推动式 拉动式 c.最大限度压缩在制品储备,工序间在制品向零进军 d.消除各种引起不合格品的

12、原因,确保产品质量向零废品 进军 e.劳动组织上多工序管理,多机床操作,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 f.以现场管理为中心,以生产工人为主体,第三节 生产管理的职能与前沿性问题,基本手段: a.适时适量生产 b.弹性配置作业人员 “多面手” c.严格质量保证 d.建立现场管理体制(问题发现、解决、消灭于现场) 6.清洁生产 7.流程再造 指一切重来,对现有流程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从而设计出新的企业流程。流程再造的核心是使现有企业流程得到重大改善。,思考题,1.什么叫生产管理?什么叫生产运作管理?二者有无区别? 2.如何认识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3.现代生产管理的特征有哪些? 4.生产管理出现

13、的新变化有哪些? 5.简述生产管理的职能。,第二讲 生产组织,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生产过程组织,是指通过对各种生产要素和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环节、工序的合理安排,使其在空间上、时间上结成一个协调的系统。通过本讲的教学,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生产过程的构成,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生产类型、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以及生产线、流水线等具体组织形式。 二、计划讲授课时 6学时,第一节 生产过程组织,一、生产过程及其组成 生产过程,是指从准备生产某种产品开始,直到生产出该 种产品的全部过程。企业的生产过程,一方面,是原材料、燃料、动力、劳动、技术的不断投入过程;另一方面,是工业产品的不断输出过程

14、。,第一节 生产过程组织,根据生产产品所需要劳动的性质及其对产品所起作用的不同,一般可以将生产过程划分为: 1.生产准备过程,是指产品正式投入生产之前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总和。 2.基本生产过程,是指直接为完成所要生产的产品而进行的各种生产活动。(主要生产活动) 3.辅助生产过程,是指为了保证基本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而提供辅助劳动和辅助劳务的生产过程。 4.生产服务过程,是指为基本生产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服务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第一节 生产过程组织,按照工艺的特点和生产组织要求,基本生产过程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工艺阶段。在每一个工艺阶段,又可以按劳动分工和使用的设备、工具划分

15、为若干个工序。 工序,是指一个或几个工人在同一工作地上,对一个或几个劳动对象所进行的相同的生产加工活动。根据组织工序时,移动的是劳动对象还是工人,工序有两种表现形式:(1)工人固定的工序,(2)对象固定的工序。 基本生产过程中的工序,按照其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工艺工序、检验工序和运输工序。 工艺工序,是指利用劳动工具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大小、成分,使其成为工业产品的工序。,第一节 生产过程组织,检验工序,是指对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性能进行检验的工序。 运输工序,是指在工艺工序之间,工艺工序与检验工序之间运送劳动对象的工序。 二、生产过程组织的客观要求 (一)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

16、二)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三)生产过程的节奏性 (四)生产过程的适应性,第一节 生产过程组织,三、生产类型 生产类型,是指根据生产方法、专业化程度、接受生产任务方式、生产规模设备、条件等标志,对企业生产所进行的分类。 (一)按接受生产任务的方式划分 1.订货式生产(MaketoOrder,MTO),即根据企业与用户签订的订货合同或协议的要求,生产品种、质量、数量、交货期都符合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产品。 2.存货式生产(MaketoStock,MTS),即企业产品的生产不是依据客户的要求,而是建立在市场调查和预测基础上的,产品有库存。,第一节 生产过程组织,3.订单装配式生产(AssembletoOr

17、der,ATO),即零部件是事先制作的,在接到订单之后,将有关的零部件装配成顾客所需的产品。 (二)按生产方法划分 1.合成型。将不同的原材料或零配件合成或装配成一种产品的活动。如汽车制造厂、家电厂等。 2.分解型。将原材料经加工处理后加工成多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例石油化工厂。 3.提取型。从地下、海洋中提取材料和能源的生产活动。如采矿业、制盐业等。 4.调制型。通过改变加工对象的形状或性能而制成产品的生产活动。如冶炼厂、橡胶厂等。,第一节 生产过程组织,(三)按生产任务的重复程度和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划分 1.单件生产,是指工作地经常变动地完成很不固定的工作的生产,同一产品只生产一件或数件,工作地

18、专业化程度很低。 2.成批生产,是指工作地轮换地加工成批零件,一批相同的零件加工完以后,调整设备,再加工另一批零件。 3.大量生产,是指工作地固定地完成一道或几道工序,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很高。,第二节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是指要合理地确定企业内部各生产单位和各生产阶段的设置和运输路线以及劳动者、劳动资料相互结合的方式。 一、工艺专业化形式 工艺专业化形式,是指按照生产工艺性质的不同来设置生产单位的一种产品生产空间组织形式。 优点: 1.适应性强 2.设备利用率高 3.便于技术管理 缺点: 1.运输量大 2.资金占用多 3.协调困难,第二节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二、对象专业化形

19、式 对象专业化形式,又称产品专业化形式。它是按照产品(零部件)的不同来设置生产单位的。 优点: 1.运输量小 2.节约流动资金 3.便于协调 缺点: 1.适应能力差 2.设备利用率低 三、综合形式 产品设计比较成熟,生产的专业方向已确定,生产类型接近于大量大批生产,设备比较齐全,同类设备较多,设备负荷高度情况下,采用对象专业化组织是有利的。,第二节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相反,生产规模不大,生产的专业化水平较低,产品品种较多 ,生产类型接近于单件小批生产的,则组织工艺专业化更为有利。 工艺专业化和对象专业化相结合进行空间组织的形式就是综合形式的空间生产组织。,第三节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生产过程

20、的时间组织,就是劳动对象在各车间、各工序之间的移动方式。加强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可以提高设备、工人和工作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在制品占用,缩短生产周期,减少资金占用,对于加强企业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生产周期,是指产品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到产成品验收入库所需要的全部时间。 产品加工的三种移动方式: 一、顺序移动方式 是指一批零件或产品在上道工序的加工全部完成以后,才从上道工序转入下道工序加工。顺序移动方式的最大特点是零件或产品在其加工的各个工序之间是整批移动的。,第三节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优点:组织和计划工作比较简单,有利于提高工效。 缺点:在制品占用多,生产周期长。 设一批零件总共有n个,要经

21、过m道工序的加工,每道工序的加工时间分别为ti,则在顺序移动方式下,产品生产周期的一般公式为:,第三节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例:设有一批零件总共有四个,n=4,要经过四道工序的加工,m=4,每道工序的加工时间分别为:10分钟,5分钟,15分钟,10分钟。求T顺。,t1,t2,t3,t4,T顺=4x(10+5+15+10)=160(分钟),顺序移动方式,第三节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二、平行移动方式 是指每个零件在上道工序的加工结束以后,立即转入下一道工序进行加工。平行移动方式的最大特点是零件在各道工序之间是逐个或逐批运送的。 优点:在制品占用最少,生产周期最短。 缺点:运输工作量大大增加,存在设

22、备等待或零件等待的情况。 设有一批零件,零件数量、供需数量和加工时间同上例,则在平行移动方式下: 其中: 各工序中最长的工序加工时间,第三节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例:同上例,求T平。,t1,t2,t3,t4,T平=(10+5+15+10)+(4-1)x15=85(分钟),第三节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三、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是指一批零件在一道工序上尚未完全加工完毕,就将已加工好的一部分零件转入下道工序加工,以恰好能使下道工序连续地全部加工完该批零件为条件。平行顺序移动方式是平行移动方式和顺序移动方式的结合,它最大的特点是加工零件的每道工序,其设备在开机后,连续地加工完全部零件但又使生产周期最短。

23、优点:能保证工序的连续加工,生产周期较短,零件运送量较小,是一种较理想的时间组织形式。 缺点:管理工作复杂。,第三节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平行顺序移动生产方式下,产品生产周期为: 其中: 加工时间比前、后两道工序的加工时间都长的工序加工时间 加工时间比前、后两道工序的加工时间都短的工序加工时间,第三节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例:同上例,求T平顺。,t1,t2,t3,t4,T平顺=(10+5+15+10)+(4-1)x(10+15-5)=100(分钟),第三节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第三节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在选择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形式时,除了要考虑生产周期、零件或产品的搬运量和生产的连续性外,还

24、要考虑其他一些因素: 1.生产单位的专业化形式。 2.生产类型。 3.零件的重量和工序劳动量的大小情况。 4.设备调整所需时间的长短。 5.接受订货的紧急程度。,第四节 生产过程组织的形式,一、生产线 是指按对象专业化原则组织起来的多品种的生产组织形式。它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特别适合于品种、规格复杂多样,产量又不大的企业。 一般来说,企业要组织一条良好的生产线,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进行组织生产线的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 (二)按照零部件的工艺特点和结构特点进行分类,对加工工艺相近的零部件进行集中生产或加工 (三)确定生产线上设备的数量 (四)生产线的平面布置,第四节 生产过程组织的形式,二

25、、流水线 是流水生产线的简称,是指劳动对象按照一定的工艺过程,顺序地经过各个工序的加工,并按统一的节拍完成工序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 优点: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生产过程节奏性强,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好。 缺点:生产适应性差,基层工段的管理难度大。 (一)生产线的分类 1.按流水线上移动主体的不同分为固定流水线和移动流水线。 2.按生产过程的连续程度分为间断流水线和连续流水线。 3.按节奏性的强弱程度不同分为强制节拍流水线和自由节拍流水线。,第四节 生产过程组织的形式,4.按生产对象的多少可分为单一对象的流水线和多对象的流水线。 (二)流水线的组织 1.进行组织流水线的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 2.计算

26、流水线的节拍。流水线的节拍是指顺序生产两件相同制品之间的时间间隔,它表明流水线生产效率的高低,是衡量流水线工作水平的重要参数。 节拍=计划期的有效工作时间/计划期的产品出产量 计划期的有效工作时间,是指流水线实际用于生产产品的时间。计算中,用制度规定的工作时间减去大修理时间、生产准备时间、工人休息时间等的剩余。,第四节 生产过程组织的形式,例:某产品流水线计划日产量为200件,采用三班制生产,每班有20分钟休息时间,废品率为5%,则流水线的节拍是: 节拍= =6.6(分钟) 另一概念是节奏。当流水线上生产的产品体积、重量很小,节拍很短,不宜采用单件运输时,在上道工序生产出一批产品后,才送入下一

27、道工序,这前后两批产品间的时间间隔称为节奏。 3.组织工序同期化。工序同期化,是指使各工序的加工时间和工序的节拍相等或成整数倍关系的工作。,第四节 生产过程组织的形式,4.确定工作地和设备的合理数量,计算设备的负荷系数。 5.选择流水线运输工具,进行流水线平面布置。 三、自动线 是指技术上更为先进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它是在生产线和流水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由自动化机器设备实现产品工艺加工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 自动线具有降低工资成本、加速流动资金周转、缩短生产周期、稳定产品质量的优点。但是,自动线投资数额巨大,回收期长,自动线任一地方出现小故障,都会造成自动线生产的中断。,思考题: 1.工业

28、企业生产过程由哪几部分组成? 2.生产过程组织的要求有哪些? 3.影响生产过程时间组织形式的因素有哪些? 4.简述流水线的分类。,第三讲 生产运作战略及转移,企业战略是企业为求得生存与发展,对较长时间内生产经营活动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关系全局问题的重大谋划。生产运作战略是在企业战略指导下制定的职能性战略,它是企业总体战略成功的保证。 第一节 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企业环境是指对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和外在因素。从范围上来讲,企业环境可以由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构成;从经营要素上讲,企业环境可以由投资环境、劳动力环境、资金环境、技术环境、信息环境、市场环境等方面构成;从企业的社会联系来讲,

29、企业环境可以由投资者、消费者、供应者、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方面构成。,第一节 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企业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既有经济因素,又有自然资源、技术、文化等因素,还有政治、社会的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综合地对企业发生影响。 一、现代企业在产品竞争方面的特点 1.产品生命周期明显缩短。 2.产品品种日益增多。 3.产品成本结构发生了变化。 4.产品交货期缩短。,第一节 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二、基于时间的竞争(Time-based competition) 决定制造企业竞争力的五大要素是品种、质量、价格、时间和服务。然而,这五大要素在不同时期对竞争力的作用是不

30、同的,不同时期决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不同的。 1.工业化初期,竞争主要靠价格。 2.随着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质量和服务就成为影响竞争力的关键。(日本TQM运动) 3.20世纪80年代以来,竞争优势逐渐转移到时间和品种上。 可见,企业竞争和经营环境的变化,促使竞争模式从依靠产品价格向依靠质量、服务转移,最终转移到基于时间的竞争。,第一节 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一)缩短加工时间 并行工程(CE) (二)减少设备调整时间 泰勒的时间和动作研究 (三)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 业务过程重组(BPR) (四)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 敏捷制造(AM) (五)基于时间竞争的需要 丰

31、田的“三分钟换模” 三、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 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AMT)的应用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由现代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各种设备、技术、系统的总称。,第一节 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AMT由三个部分构成: 1.AMT硬件组成。 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M)是AMT硬件的核心部分。它具体包括:数控(NC)机床、计算机数控(CNC)、直接数控(DNC)、工业机器人、自动导向车(Automatically guided vehicle,AGV)和自动化物料传送系

32、统(Automatically material handling,AMH)等由设备为主体构成的先进制造技术。AMT的硬件完成了现代制造技术中工艺加工、物料输送、过程监控的功能,形成了自动化工作站的基本单位。,第一节 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2.AMT软件组成。 它主要由支持制造系统运作的辅助部分所组成,其中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CAE)、计算机辅助工艺编制(Computeraided process planning,CAPP)、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s requ

33、irements planning,MRP)、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MRP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等,它们在不同程度上直接参与生产系统的运行,并在其中担当着指挥、控制、协调、调度等方面的作用。它们与AMT的硬件构成了AMT系统。,第一节 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3.AMT的集成系统。 AMT具有三个层次上的集成系统,即加工中心或制造单元(Manufacturing center,MC)、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和计算机

34、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 柔性制造系统是20世纪60年后期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由计算机控制的以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为基础的,适应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制造系统。它综合运用现代数控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物料传送技术,由计算机控制,使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实现了自动化。它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在不降低生产效率的条件下,仍然具有较高的适应性。,第一节 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计算机集成制造的概念是1974年首先由约瑟夫.哈林顿博士在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一书中提出的。他的

35、基本观点是: 1.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即从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到售后服务的全部生产过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紧密连接,统一考虑。 2.企业生产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数据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最终形成的产品可以看作是数据的物质表现。 先进制造技术在企业生产以及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率,使企业在市场需求多样化和不确定的经营环境面前呈现了很强的柔性,使快速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成为可能。,第二节 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一、企业战略的制定 制定企业战略要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要分析本企业与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提供标新立异的产品和服务,以满

36、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 (一)外部条件 外部条件包括政治条件、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社会条件和市场条件。 1.政治条件 政治条件包括国际形势、国家政治的稳定性、法令、关税政策、国家预算、就业政策、环境政策、国家经济政策等。 2.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包括国民消费水平、收入分配、投资水平、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家庭数量和结构、经济周期、就业水平、储蓄率、利率等。,第二节 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3.技术条件 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严重的威胁。 4.社会条件 社会条件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人口数和年龄结构、妇女和少数民族的地位,双职工家庭和单亲家族

37、增加、外出吃饭人数的增加、独生子女政策以及平均寿命增加等。 5.市场条件 市场条件包括顾客和潜在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原材料供应,协作厂家,销售渠道,当前的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对手的数量、优势和不足,他们的战略,进入市场的障碍,产品的价格结构,市场对价格的敏感性,产品生命周期的潜在销售量和盈利性等。另外,新产品也会对现存产品造成潜在威胁。 (二)内部条件(略),第二节 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二、三种市场竞争战略及其对生产运作战略的要求 (一)三种市场竞争战略 Michael Porter 认为有三种市场竞争战略。成本领先、独具一格(差异性)和集聚战略。 1.成本领先 运用成本领先战略一般需要采用高效专

38、用设备和设施;在组织生产的过程中,要提高设备利用率;要对物料库存进行严密控制;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采用低工资率并降低间接费用。成本领先战略一般用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产品和服务。 2.独具一格 创造一种使人们感到是独一无二的产品或服务的态势。 3.集聚战略 为特定的狭窄目标市场顾客的特殊需求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服务。,第二节 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二)市场竞争战略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1.品种 企业能够提供的产品品种数越多,就越能满足顾客多方面的需求;服务业能提供的服务越多,就越能满足顾客多方面的需求。 2.质量 产品质量包括其使用性能、可靠性、安全性、节能性和外观质量。使顾客满意是最终的质量标准。

39、3.价格 包括产品的售价和使用成本。 4.可获性 指顾客能按需要的时间或地点方便地买到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5.服务 需要按顾客的要求提供额外的服务。,第二节 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三)产品和服务对生产系统的要求 要满足品种、质量、价格、可获性和服务等方面的要求,必然要对生产系统提出相应的要求。归纳起来,对生产系统的要求有以下几个指标: 1.成本效率(Cost efficiency) 衡量低成本、高效率地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 2.质量(Quality) 衡量能提供比竞争对手质量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3.可靠性(Dependability) 衡量按时提交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4.柔性(Fl

40、exibility) 衡量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很快地从生产一种产品或提供一种服务转向生产另一种产品或提供另一种服务的能力。,第三节 生产运作战略的内容,生产运作战略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2)产品或服务的选择、设计与开发;(3)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 一、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 生产运作的总体战略包括五种常用的生产运作战略。 1.自制或购买 首先要决定的问题。 2.低成本和大批量 需要选择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需要高的投资来购买专用高效设备,用于需求量很大的产品或服务。 3.多品种和小批量 针对顾客化的产品。 4.高质量 5.混合策略 将上述几种策略综合运用,实现多品种、低成本、

41、高质量、可以取得竞争优势。,第三节 生产运作战略的内容,二、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开发和设计 企业进行生产运作,先要确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这就是产品或服务选择或决策问题。产品或服务确定以后,就要对产品或服务进行设计,确定其功能、型号、规格和结构;接着要对如何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工艺进行选择,对工艺过程进行设计。 (一)产品或服务的选择 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2.外部需求与内部能力之间的关系 3.原材料、外购件的供应 4.企业内部各部门工作目标上的差别,第三节 生产运作战略的内容,(二)产品或服务的开发与设计策略 1.作跟随者还是领导者 作领导者就需要不断创新,需要在研究

42、和开发方面做出大量投入,因而风险大,但在竞争中可以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做跟随着风险小、花费少,但得到的不一定是先进的技术。 2.自己设计还是请外单位设计 涉及到独到技术必须自己做。 3.花钱买技术或专利 利用大学和研究所的成果可以节约研究和开发的费用。 4.作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的时间较长,而且能否转化为产品的风险很大。但是,一旦基础研究的成果可以得到应用,对企业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三、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第四节 生产运作战略的转移,一、生产运作战略的定义 生产运作战略是指事关企业全局性、长远性、影响重大的生产与运作问题的谋划。例生产方向的转变、生产技术的重大革

43、新、产品或服务的区域性转移等等。 生产战略的管理,它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在初步确立了生产战略之后,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对其可能带来的影响而做出相应的调整,特别是在高度竞争、高度创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有时不得不做出生产战略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生产战略的转移是一个主动适应的过程,通过转移促进了企业的进一步成长和壮大,很多知名的大型跨国公司就是通过成功的生产战略转移而取得巨大成功的。,第四节 生产运作战略的转移,例如摩托罗拉公司是依赖汽车音响和电视机起家,后来断然放弃这两项业务,转变为一家产销微处理器、无线电话、双向无线电与呼叫器的公司,一举成为震惊世界的“移动电话之王”、“BP机霸主”。芬

44、兰的诺基亚过去是森林产品和橡胶工业的巨头,主要生产火柴和胶鞋。1992年,他们开始在旧金山一间很小的办公室里开发高技术设备,并获得巨大成功。现在,它已成为世界上生产移动电话和高级电脑监督程序的主要公司。 二、生产运作战略转移的动因 (一)外部因素: 1.国内外政治法律环境的变化 2.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第四节 生产运作战略的转移,3.市场需求及竞争状况的变化 4.技术进步 5.供应市场的变化 (二)内部因素: 1.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转移 2.企业能力的变化 3.产品线及竞争地位的变化 4.财务状况的变化,第四节 生产运作战略的转移,三、生产战略转移的形式及应注意的问题 1.彻底放弃原有生

45、产方向,转向全新生产领域。 风险“大” 2.通过内部生产结构的调整,逐步舍弃原有的生产方向,迈向新的生产领域。 3.生产区域的战略转移 应注意的问题: 1.能否可退出退出障碍? 2.能否克服进入新领域的技术? 3.转移后有否足够的发展空间? 4.生产战略前后的衔接问题? 5.减少风险,降低成本。 “两只脚不应同时试探水域的深浅”,思考题: 1.现代企业在产品竞争方面有哪些特点? 2.什么是基于时间的竞争?基于时间的竞争对生产运作管理有什么要求? 3.市场竞争战略对产品和服务有哪些要求?产品和服务对生产运作系统有哪些要求? 4.生产运作总体战略包含哪些内容? 5.产品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6.

46、在产品或服务的开发和设计方面有哪些策略? 7.生产运作系统设计有哪些重要决策? 8.生产运作战略转移的动因有哪些?,第四讲 生产及服务设施选址,设施选址(Facility Location)就是确定在何处建厂或建立服务设施。它不仅关系到设施建设的投资和建设的速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和经济效益。特别是服务设施选址,直接关系到营业额的多少。 选址研究由来已久,人类祖先对居住的洞穴的选择问题以及中国古代的对风水问题的研究,其本质都是选址问题。德国经济学家Weber是第一个研究制造活动选址问题的学者。到了20世纪80和90年代,特别是随着经济全

47、球化的发展,全球化范围的选址问题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制造活动从集中式到分布式的转变,人们面对的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工厂选址的问题,而是为由不同的零部件厂、装配厂以及市场构成的制造网络选值得问题。与单一工厂的选址问题相比,网络选址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不同地方、乃至世界各地的资源与能力优势。,第一节 选址的重要性和难度,一、选址的重要性 (一)投资 建设新工厂或新的服务设施需要一大笔投资。在不同的地点建厂对投资多少有很大的影响,在不同的地方建立服务设施的投资也大不一样。 (二)成本 不同的选址会影响到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从而影响到价格和竞争力。 (三)职工 不同的选址会影响到职工的

48、生活和积极性。例如不同的风俗习惯、气候条件、生活标准、教育水平、子女入学等。 (四)改变困难,作用深远 选址建厂是一件巨大的永久性投资。,第一节 选址的重要性和难度,二、选址的难度 1.选址因素相互矛盾。选址关系到很多因素,而这些因素常常是相互矛盾的。 2.不同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很难确定和度量。 因素评分法 3.不同决策部门利益不同,所追求的目标不同 4.判别的标准随时间变化,现在认为是好的选址,过几年可能就不一定是好的了。 在做选址决策时,必须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如原材料、产品、销售渠道、运输工具等的总体了解,然后就其所处的客观环境,提出数个备选方案,逐个调查分析,权衡利弊,再决定取舍。,

49、第二节 影响选址的因素和选址的一般步骤,一、影响选址的因素 应该从系统的观点来考虑选址问题,因为整个生产活动是一个整体,每个企业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一个企业的输出是另一个企业的输入。从采矿到冶金,从冶金到毛坯制造、到零件加工和产品装配,从产品发送到批发、到零售,最后到达顾客手中,一系列的输入和输出,一环扣一环,形成了一条生产分配链。因此,任何企业选址既要考虑供应厂商,又要考虑顾客,还要考虑产品分配。从系统观点来看,选址决策应该使得整个生产分配链的成本最低;从一个企业看,选址决策应该使得它所能控制的那段生产分配链的成本最低。从实际情况考虑,企业的选址决策受到很多约束,但是经常只有一个或几个最重要的因素对该决策起决定作用。,第二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