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电图基础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63406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PPT 页数:171 大小:5.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心电图基础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临床心电图基础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临床心电图基础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1页
临床心电图基础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1页
临床心电图基础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心电图基础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心电图基础ppt课件.ppt(1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临床心电图基础,人民医院心电图室,概 论,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EKG 概念(体表心电图)用心电图仪在体 表放大并记录心脏电活动所形成的连续心电曲线。,属于心脏电生理检查范畴,包括各种体表及体内创伤性心电检查,如:单导联或多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负荷心电图、心电向量图、高频心电图、频谱心电图、心室晚电位、食道心电图、体表电位图、有创或无创心电生理检测等。,心电系列检查:,心电图临床应用 1、具有明确诊断价值的疾病: (1)急性心肌梗死:ECG是明确诊断的条件之一,可定位诊断,监测病变进展,指导临床治疗。 (2)心律失常:是明确诊断的唯一依据。,2,有重要的协

2、助诊断价值的疾病: (1)心肌缺血,尤其是一过性、急性心肌缺血。 (2)心脏肥大: (3)心肌损害: (4)心包疾患: (5)电解质紊乱 (6)某些药物作用及毒性作用的监测。,3,其他应用:广泛用于内外科临床及非疾病情况,第一节 心电图导联系统及各波段组成,一、心电图的导联系统,导联(Lead):在体表不同的两个部位放置电极,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的电流表相连所形成的电路。,临床常用导联系统: 1.常规12导联系统(Einthoven Lead System):国际通用; 2.备选导联:右胸、后壁等导联及其他; 3.Franck 导联系统:正交导联,心向量检查用。,常规导联系统-12导联系统,肢

3、体导联(Limb Leads):6个 标准双极导联:I、II、III 单极加压导联:aVR、aVL、aVF; 胸导联(Chest Leads):6个单极导联 V1、V2、V3、V4、V5、V6,常规导联系统-12导联系统连接方法,二,心电图的构成及命名,按时间顺序一个心动周期的波段依次为:,P波(P Wave) 左、右心房除极波; P-R段(P-R Segment)心房除极结束到心室除极开始,包括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初始的电活动。 P-R间期(P-R Interval) 自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除极开始,包括P波和P-R段。 QRS波(QRS Wave) 左、右心室除极波;,S-T段(S-T Se

4、gment) 左、右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T波(T Wave) 左、右心室快速复极过程; Q-T间期(Q-T Interval) 心室除极和复极的全过程; U波(U Wave) 发生机理不明,可能是心室复极后的舒张期振荡电位。,第二节 心电图的记录、测量、正常值,一、心电图的记录: 记录纸:坐标纸,最小格子1mm2 连续记录; 走纸速度:25mm/s,即0.04s/mm 标定电压:10mm/mv,即输入1mv电压, 记录10mm的振幅,0.1mv/mm,二、心电图的测量: 1,心率测量:次/分 (1)心律齐时: HR= 60(s)/ P-P间期或R-R间期(s) HR=1500(小格)/ P-P

5、间期或R-R间期(小格) (2)心律不齐时: HR = 6秒钟内心搏数 * 10 HR = 10秒钟内心搏数*6,2、波形及波段的测量: (1)振幅(电压):mv,以基线为准。 正向波:测高度,从基线上缘测到波形顶端。 负向波:测深度,从基线下缘测到波形底端。,(2)时限(时间、宽度):s,从波形(或波段)起点的内侧缘测至终点的内侧缘,传统的单导联心电图的时限测量 P波:选择P波最宽大的导联测量P波起点到 终点。 QRS波:选择QRS波最宽大的导联测量QRS波 起点到终点。 P-R间期:选择P波起点到QRS波起点最长的 导联测量。 Q-T间期:选择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最长的 导联测量。,12

6、导联同步心电图的时限测量: 12导联中最早出现的波形或波段起点的内侧缘测至12导联中最晚结束终点的内侧缘。 P波:12个导联中出现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到12导联中最晚结束的P波终点。 QRS波:12个导联中出现最早的QRS波起点测量到12导联中最晚结束的QRS波终点。 P-R间期:12导联中出现最早P波起点测量到12导联中最晚出现的QRS波起点。 Q-T间期:12导联中最早出现的QRS波起点测量到12导联中最晚结束的T波终点。,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测量方法,3、平均心电轴的测量: 概念:一般指QRS波 在额面的平均心电 轴。即两心室除极 过程中产生的全部 瞬间心电向量综合 而成的最终综合心 电向量

7、,在额面投 影形成的。,(2)测量方法-3种 目测法、坐标法、查表法 目测法(Visual Method): 以I、III导联QRS波的主波方向为准。 * 主波方向-指波形中占主导地位的最大波所指的方向。,以I导联的正极为0,逆钟向旋转以“-”表示,顺钟向旋转用“+”表示。,(3)临床意义: +30 +90 不偏。正常人 0 +30 轻度左偏。正常人 0 -30 中度左偏,部分正常人; 异常:左束支阻滞,左室大 -30 -90 重度左偏。异常:左前分支阻滞,左束支阻滞。 +90 +120 轻度右偏。部分正常年轻人; 异常:肺气肿,肺心病,右束支阻滞,右室大; +120 显著右偏。部分正常婴幼儿

8、; 异常:(同上),左后分支阻滞,三、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成人),1、P波:(正常窦性P波) 意义:代表两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方向:P、V4、V5、V6直立,PaVR倒置。 形态:钝圆形,可有小切迹,其峰距0.04s。 时间(时限、宽度):0.12s 振幅(电压、高度):肢体导联,P0.25mv 胸导联,PO.20mv,2、P-R间期:P波起点至QRS波起点。 意义: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时间(长度):0.120.20s,随年龄、身材、心率变化。年龄增长、身材高大、心率减慢等,P-R延长,最长0.22s。,3、QRS波群: 意义:代表两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时间

9、(时限、宽度): * QRS时限: 0.060.10s, 形态: * QRS波命名原则: * QRS波形态特点: 左室导联,右室导联,过渡导联,Q波等。,QRS波的命名原则,Q波(q波) -起始向下的波; R波(r波) -第一个向上的波; S波(s波) -继R波后向下的波; R波(r波)-继S波后向上的波; S波(s波)-继R波后向下的波; QS波 -QRS波全部向下。,QRS波形态特点 、左室导联(、V5、V6)主波向上,R/S1。如:qRs型、Rs型、R型、qR型。,、右室导联(aVR、V1、V2)主波向下,R/S1,如:rS型、QS型等,aVR可呈Qr型。 、过渡导联(V3、V4)呈双向

10、波,RS型,R/S=1。,、在胸导联上可出现R/S逐渐增大的趋势,R/S1, rS型RS型Rs型。,、q波: V1、V2无Q波,其他导联可有波。 一般胸导联q波自V3-V5可依次增大。 aVR可有Q波或呈QS型,III导联有时可有 Q波,吸屏后减小 正常q波符合以下条件 (1) V1、V2无Q波。 (2) 时间:0.04s (3) 振幅(深度): 同导联中R波的1/4,振幅: R 1.5mv , R、 、aVF2.0mv, RaVR 0.5mv, RaVL 1.2mv, RV1 1.0mv, RV5、V6 2.5mv , 左室综合电压: RV5+SV14.0mv(男), 3.5mv(女) 右室

11、综合电压: RV1+SV51.051.2mv,高电压:任一导联电压高于正常值。 低电压: 各肢体导联QRS波振幅(正 向波与负向波的绝对值相加) 0.5mv, 或各胸导联QRS波振 幅0.8mv。,4、S-T段:QRS波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段。 意义: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位置:一般在等电位上缓慢向上移行与T波前肢相连。 正常人可有轻微向上或向下移位, * 向上移位(抬高)0.1mv,V1-V2 0.3mv,V30.5mv。 * 向下移位(压低)0.05mv。,5、T波: 意义:代表心室的快速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形态:圆钝高大,前后双肢不对称,前肢长、 缓升,后肢短、陡降。 振幅:一般在R波

12、为主的导联上,T波应大于R 波的1/10。,方向: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T波与QRS波主波方向一致。 T、V4、V5、V6直立,TaVR倒置。 TV1、V2、V3可以直立或倒置,如TV1直立, TV2、V3直立;如TV1倒置,TV2、V3可以倒置。,6、Q-T间期: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 意义:代表心室复极全过程的时间。 时间:随心率改变,心率快时Q-T缩短。 Q-Tc正常值0.44s。,7、u波:T波后0.020.04s出现的小波。 意义:产生机制不明,多认为是心室舒张期 膜电位震荡的后继电位。 方向:一般与同导联T波方向一致。 振幅:低于同导联T波。,第三节 异常心电图,*心脏肥大 *心肌

13、缺血及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电解质紊乱 *药物影响,一、心脏肥大,ECG仅有辅助检查的价值,有一定局限性,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ECG反映的是综合电量的相对变化。 影响因素多,(一) 心房肥大,心房除极改变 P波改变,右房肥大(Right Atrial Hypertroph, RAH): ECG:P波高尖,振幅正常,P波时限常。 * 、aVF最明显,常称“肺型P波”; * V1、V2导联最高大,常称“先心P波”。 * PV1直立时,振幅0.15mv, * PVI双向时, 振幅的算术和0.20mv。,左房肥大(Left Atrial Hypertroph, LAH): “二尖瓣型P波” 1、

14、P波增宽,时限0.12s 2、P波常呈双峰型,峰距0.04s 3、PV1呈正负双向时,PtfV1-0.04mms。 (P波终末电势) * PtfV1 = PV1负向波深度(mm) * 时间(s),双心房肥大 ECG:1. P波宽大,时间0.12s, 振幅0.25mv。 2. V1导联P波常呈正负双向,增大。 临床意义: * 肺型P波主要见于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导致的右房肥大、不完全性房内阻滞、交感神经兴奋等。 * 二尖瓣型P波可见于任何原因引起的左房增大(尤其是二尖瓣疾患)、不完全性房内阻滞等。,(二)心室肥大,心室除极改变 QRS波改变,左心室肥大( LVH ,Left Ventri

15、cular Hypertrophy ) 1.左室高电压:以下任一条件 R1.5mv, RaVL1.2mv, R、aVF2.0mv RV5、V62.5mv , R+S2.5mv RV5+SV14.0mv(男),3.5mv(女) 2.可有心电轴左偏,一般-30. 3.QRS波时限延长,0.10-0.11s. 4.ST-T变化:左室导联ST压低,T波低平倒置。,注意:,左室肥大的ECG诊断一定要结合临床,有相应心脏病者诊断可靠性大。 左室高电压是必备条件,再加上其他条件1个或1个以上,可以提示或直接诊断左室大。 有ST-T改变者,可诊断左室肥大伴劳损。,右室肥大( RVH ,Right Ventri

16、cular Hypertrophy ) 1. 右室优势图形: (1)V1导联可出现Q波,qR型。 (2)右室导联变成主波向上(如:aVR 导联R/Q1, V1、V2导联R/S1), (3)左室导联变成主波向下,如:、V5、V6导联R/S1。,2. 右室电压增高: RaVR 0.5mv, RV1 1.0mv, RV1+SV5 1.05-1.20mv 3. 可有心电轴右偏, +90. 4. 右室导联ST-T变化。 注意:ECG对右室肥大诊断敏感性低,准确性较高。不要轻易放过可疑征象,一定要结合临床判断。,(3)II、III、aVF、V1-V3导联T波倒置; 诊断:右心室肥大伴劳损,* 顺钟向转位:

17、V3-V6的S波均加深。 轻度顺钟向转位:V5、V6呈RS型,R/S1。 中度顺钟向转位:V5、V6的R/S=1。 重度顺钟向转位:V5、V6的R/S1。 常见于右室大、肺气肿等。 * 逆钟向转位:V4-V1导联的R波增高。 如V3、V4导联呈Rs型,V1、V2导联呈RS型。 常见于左室大。,低电压,极度顺钟向转位。,双室肥大:可有3种表现 1.大致正常心电图 2.以单侧心室肥大为主,另一侧心室肥大被掩盖或显露个别征象。 3.同时显示双侧肥大的表现。,二、心肌缺血和ST-T改变,心肌缺血是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所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所以,有一定分布范围。 心肌缺血首先引起心肌的复极过程改变,即S

18、T-T改变。 缺血的ECG改变类型,与缺血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部位有关。,(一)心肌缺血 的ECG表现,典型缺血型ST段压低 近似缺血型ST段压低 J点压低型ST段变化 损伤型ST段抬高 缺血型T波变化,1、典型缺血型ST段改变: 水平型、下垂型、下斜型压低 0.05mv。,2、近似缺血型ST段改变: -近似水平型ST段压低,3、J点压低型ST改变:J点压低,迅速回升至基线。也可见于正常人。,4、损伤型ST段改变:ST段弓背抬高,与直立T波形成向上的单向曲线。 可能是心外膜损伤形成向外的ST向量。 常见于变异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5、缺血型T波改变: 冠状T:倒置的、双肢对称的T波。可能

19、是心外膜缺血导致复极顺序改变,由心内膜先复极,向心外膜推进,产生与正常相反的心电向量。 直立“冠状T”:高大直立的、双肢对称的T波。可能是心内膜缺血时复极延缓,致心外膜复极电量更占优势。,(二)ST-T改变的临床意义,1、心肌缺血可导致各种类型的ST-T改变。伴有临床症状(如:胸痛)的一过性ST-T改变,是诊断一过性急性心肌缺血的有力依据。 2、ST-T改变可为一过性的,或持续性的。可由心肌缺血及各种非缺血性病变引起。 对ECG上ST-T改变临床意义的判断,一定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三、急性心肌梗死(AMI)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心肌梗死导致心室复极改变

20、(ST-T)和除极改变(QRS波)。 ECG的特征性改变及其演变规律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确诊依据,也是反映心肌梗死部位、范围、严重程度、病程进展及推测预后的主要依据。,(一)AMI基本图形 1、“缺血型”T波:“冠状T” 正对病变区导联的图形: 心内膜缺血:高大直立的T波,“直立 的冠状T”。 心外膜缺血:“冠状T”。,2、“损伤型”ST段: (1)面对损伤区的导联或心外膜损伤:弓 背向上的ST段抬高,形成单向曲线。 (2)相对于损伤面的导联或心内膜损伤:ST段压低。,3、“坏死型”Q波:仅在透壁性梗死时面对梗死区的导联出现。满足于下列任一条 (1)Q波时间0.04s; (2)Q波深度本导联R

21、波1/4。 (3)其他:Q波出现切迹;V1出现Q波等。,ECG反映的是心肌梗塞后各种心电变化的综合电位变化,根据梗塞部位、程度、电极位置等不同而不同。,临床意义: 1、三种特征性图形改变,单独哪一种改变都不能明确诊断心梗,如三种图形同时出现在同一个ECG上,诊断基本可以成立,但分期要根据临床、心肌酶以及ECG的动态变化。 2、某些非心梗病变,也可引起冠状T、ST段抬高、异常Q波等改变。 诊断急性心肌梗塞不能靠一次ECG检查结果确定,需动态观察。,(二)AMI的ECG动态演变,(三)AMI的ECG定位诊断,心律失常,概念:心脏激动的起源异常和/或传导异常,统称心律失常。最多表现为心率和节律异常。

22、 激动起源异常:(1)窦房结发放激动的频率或节律异常;(2)起源点改变:异位心搏或异位心律。 激动传导异常:(1)传导速度异常; (2)传导途径异常;(3)意外传导。,心律失常分类,一、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窦 性 停 搏,二、异位心律失常: 非窦性,(一)期前收缩(premature beat):早搏,异位的提前激动。 产生机制:折返、触发、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增高等。 分类: # 根据起源部位分为:室早、房早、交界性 # 根据起源点数目分为:单源性、多源性,# 根据早搏数量分为:偶发性、频发性早搏。 # 根据早搏临床意义分为: 良性、恶性(复杂性、高危性)早搏; 功能性、器质性; 生理性、病

23、理性等。,常用的ECG诊断术语: # 联律间期(coupling interval:提前的异位搏动与其前面窦性心搏之间的时距。,代偿间期(compensatory pause):提前的异位搏动前面和后面的窦性心搏之间时距。 完全性代偿间期(complete compensatory pause):代偿间期=2倍窦性周期; 不完全性代偿间期(incomplete compensato-ry pause):代偿间期2倍窦性周期。,二联律(bigeminy):窦性心搏和提前的异位心搏交替出现,连续3对以上形成的心律。,三联律(trigeminy):2个窦性心搏和1个早搏交替出现,连续3次以上形成的心

24、律。,单源性早搏:源于一个异位起搏点。 ECG 上同一导联的早搏形态相同,联律间期常常相等。 多源性早搏: 2个或2个以上异位起搏点引起的早搏。 ECG上表现为同一导联的早搏形态不一、联律不等。 多形性早搏:源于一个异位起搏点,但室内传导途径不同。 ECG上在同一导联早搏形态不一、联律相等。,1、室性早搏,2、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的梯形图解,二、异位心动过速,概念:提前的异位心搏连续发生3个或3个以上所形成的快速异位心律。 分类:繁多,主要有: # 按异位点位置分类:房性、室性、交界性 # 按异位心律的频率分类: (1)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率140150次/分以上。 (2)加速性异位自主节律:

25、 心率120130次/分。 (过去称为: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按持续时间分类: (1)持续性: (2)短阵性(短暂性): # 按发作机制分类: (1)折返性:两条径路,循环运动; (2)自律性: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增高; (3)触发活动:膜电位震荡。 # 按QRS波形态分类: (1)窄QRS型; (2)宽QRS型。,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SVT):由房早或交界性早搏连续发生形成的心动过速。 临床特征: 突然发生、突然终止;心率快而血液动力学改变小;反复发作、预后良好。 发生机制:折返性心动过速最多见,90%,

26、ECG:(1)突然发生的连续、快速的异位QRS波,形态正常。频率140-250 bpm。 (2)节律规则。 (3)因心率快不易发现P波, 统称为PSVT。 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 P波,直立,P-R间期0.12s。 交界性心动过速(junctional tachycardia) P波逆行, P-R间期0.12s, 或R-P间期0.20s,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PVT):,ECG:(1)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 提前的宽大畸形QRS波,心室 率常在140-200次分; (2

27、)节律略有不齐; (3)可有干扰性房室分离、心室夺获、心室融合波等。,干扰性房室分离(interference atrio-ventricular dissociation):P波和QRS波无关,P波频率0.08s。,室速, 干扰性房室脱节, 心室夺获, 室性融合波,三、扑动和颤动,1、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 心房内大折返引起。,ECG:(1)P波消失,代之以扑动波(F波),为一系列连续锯齿状的、大小形状规则的波形,频率多为250-350次/分,等电位线消失。 (2)根据房室传导比例(F:R)不同,心室率可以整齐或不齐。如F:R是固定的、同比例的(2:1,3:1),

28、则心室律是规则的。如F:R不固定或不同比例, 则心室律不齐。,心房颤动,三、传导异常: 1、传导速度异常:干扰、阻滞 2、传导途径异常:旁路 3、意外传导:超常现象等 等引起的心律失常。,2、房内阻滞(Intra-atrail Block ,IAB ): 不完全性房内阻滞: “二尖瓣型P波” (2) 完全性房内阻滞(心房分离): 2 种不相关的P波,按各自的频率和节律出现在同一导联中。,不完全性房内阻滞,3、房室传导阻滞(AVB,Atrioventricular Block):,二度AVB(second degree AVB):部分P波受阻。 二度型AVB(second degree type

29、 I AVB、Wenckebach AVB、Mobitz type I AVB) 二度型AVB(second degree type II AVB、Mobitz type II AVB),二度型房室传导阻滞,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 (莫氏型),高度AVB(high grade AVB):连续2次或2次以上QRS波脱漏。 如3:1、4:1.房室传导的AVB。,几乎完全性AVB:绝大部分QRS波脱漏,偶有P波下传。,三度(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third degree AVB、complete AVB): 所有P波不能下传,心房与心室由两个起搏点分别控制。 ECG:(1) P波规则出现,QRS波

30、规则出现,P与QRS波无关;(房室分离、房室脱节) (2) P波频率QRS波频率; (3) QRS波可以正常或宽大畸形: # 如QRS波正常, 频率40-60次/分, 为交界性逸博心律。 # 如QRS波宽大畸形, 频率40次/分, 为室性逸博心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交界性逸博心律,4、室内传导阻滞(intra-ventricular block):发生于心室内希氏束分叉以下的束支、分支等部位。 当一侧束支传导延缓或完全阻滞时,激动通过另一侧束支传导,并通过室间隔肌肉缓慢传导至对侧心室。 按阻滞程度可分:不完全性、完全性 按阻滞传导束数目可分:单支阻滞、双支阻滞、三支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

31、滞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 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LAFB、left anterior fascicular block):,(4)左后分支传导阻滞(LPFB、left posterior fascicular block):很少见,诊断时要排除其他可引起电轴右偏的情况。,(二)传导途径异常:旁路传导,预激综合征。,1、WPW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经典型预激综合征、classical preexcitation syndroms): 一般是经Kent束传导引起的显性预激综合征。 ECG:(1) P-R间期缩短,0.12s ;

32、 (2) QRS波增宽, 0.12s, 起始部有 预激波(波); (3) P-J间期正常; (4) 继发性ST-T变化。,根据预激向量方向可粗略判断旁路的定位,如V1-V6导联波正向, 且R波为主,为左室房室旁路,左室后底部预激( A型)。,如 V1导联以S波为主, V5、V6 导联波正向 。为右侧房室旁路,预激向量指向左侧上或下( B型)。,2、变异型预激综合征 (variant preexcitation syndrome): (1)L-G-L综合征(Lown-Ganong-Levine sydrome):P-R间期缩短综合征。 由房结旁路传导引起。 ECG:# P-R间期缩短,0.12s

33、; # QRS波正常,无预激波。,(2)Mahaim型预激综合征:Mahaim束传导引起的。 ECG:# P-R间期正常; # QRS波宽大畸形,0.12s。,预激综合征引起的房室折返性宽QRS波心动过速 (经旁路前传,房室结逆传),电解质紊乱,1、高血钾:随血钾浓度升高,ECG变化为: * Q-T间期缩短,T波高尖呈“帐篷样”改变; * QRS波增宽,P-R间期和Q-T间期延长,ST压低,T波高尖; * P-QRS波群减低,再增宽,甚至P波消失,呈“窦室传导”。 * 可出现室速、室扑、室颤、心室停博等。,高血钾症的心电图改变,2、低血钾: ECG:* ST段压低,T波增宽、低平、倒置,U波明显增高,UT,T-U融合,Q-T间期延长等。 * 常引起异位心动过速,尤其是扭转性室速。,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