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201708080373.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69643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仪征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20170808037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仪征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20170808037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仪征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20170808037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仪征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20170808037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仪征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201708080373.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仪征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历史上,一个家族累世同居被朝廷旌表,称之“义门”。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 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其合众生活的热闹场景足足延续了十五世。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2下图为“许”姓图腾,“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克商后,封伯夷的后人文叔于许国,称为许文叔。与许姓起源有关的制度是A宗法制 B分封制C礼乐制 D行省制3钱穆先生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

2、能变动适应。”据此,下列“现实”与“制度变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西周灭亡秦朝郡县制 B秦朝灭亡汉初郡国并行制C藩镇割据唐朝三省六部制 D丞相擅权明朝内阁制4钱穆在论述中国古代某朝时说:“用此制度来统治中国,是不放心把政权交给地方,也不放心把政权分散。所以连地方政事,也由中央政府最高领袖来亲自统治”。“某朝”指A西周 B西汉 C唐朝 D元朝5.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在这里,作者认为自秦以下传统政治的特点是: A皇帝地位高而大权独揽 B体现一定的分权原则C

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君臣共治,皇权削弱6. 通志载:“汉郡国每岁贡士,皆拜为郎。分居三署,储才待诏,无有常职。”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A.世官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7.“(明朝)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责是 A.执行诏令 B.审核政令 C.协理奏章 D.决策军务8雍正七年(1729年),正值清军在西北与准噶尔部作战,为了能及时处置军情,遂在内廷设军需房,直接转达前线军情及皇帝旨意,这样既可以省去内阁的复杂手续,而且不易泄

4、密。下列关于军需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皇帝提供军事顾问 B有很强的保密性C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 D是中央决策机构9. 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令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军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的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一现象应该发生在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10.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

5、朝统治者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B.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 D.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11.1853年,法国外交官夏尔拉沃莱写道:“这肯定算是19世纪最令人不忘的行动之一。一个人口达3万之众的民族,被一小撮欧罗巴人打败,亚洲最大的帝国向西方贸易与文明开放,这便是现代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这场战争斗争的结果。”“这场斗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下图是关于中国近代某时期政治形势的漫画,这一局面的出现始自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3.右侧图片来自崩溃的帝国

6、:明信片中的晚清。图片反映的这场战役A.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B.刺激中国开展洋务运动C.致使日军取得黄海制海权D.成为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14.英国泰晤士报曾报道:“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公使夫人的手,好几分钟没有放开。她浑身颤抖,抽泣哽咽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这一报道出现于下列哪一战争后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5.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维新变法 D.

7、辛亥革命16. “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一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这一条款应出自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7.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18世纪以来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时期:尊敬时期、轻视时期、乐善好施时期、赞赏时期、清醒时期和敌对时期。其中,“赞赏时期”的看法最有可能是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建国初期18. 2017年1月11日新华社报道,教育部要求,20l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

8、十四年抗战”。 “十四年抗战”新提法主要基于A.突出东北抗战的重要性 B.中共抗战的历史功绩C.抗战的民族性和完整性 D.中国抗战的长久悲壮19.下图为1937年5月9日出版的申报周刊封面。封面上拍自延安的照片显示,城墙上赫然刷有“和平统一 团结御侮”字样的标语。这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国民政府抗战决心坚定C.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 D.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战的总后方20.下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19321941年秋三军阵亡将士统计表中关于1军的部分内容(选自张正隆著作雪冷血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重大牺牲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战

9、即已开始粉碎了日军发动全面侵华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折射出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日寇后方抗战的悲壮艰苦A B 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21.(16分)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存在着强化君主专制与官僚群体分权制约、强化中央集权与分权弱化地方自主权的矛盾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体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材料二 唐朝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

10、新方面做得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材料三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在制度建设上有哪些举措?(3分)结合秦朝中央官制,你如何理解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4分)(2)材料二中所涉及的唐代政治运行机制指的是什么?(2分)“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3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其专在下”、“其

11、专在上”各指什么。(2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的认识。(2分) 22. (11分)“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成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材料二 (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

12、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4分)(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6分)(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1分)23.(11分)阅下列材

13、料,并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 政,而人士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一一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材料二 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开明分子,面对世界性的现代化潮流和民族危亡而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地现代化变革尝试。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这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应有

14、的地位,不能因其结果的失败而抹杀。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材料三 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而为人所弱,或分乱久矣。全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英国之政,是自然积化,非仿效而得。病症不同,不能用一方。康有为遗稿材料四 凡万国政俗之初更,志士学人阅历必浅,既寡书传,又未亲游,但愤于积弊,耻于国弱,发愤太过,张脉怒兴,故未及深思,轻为举发。故皆先行破坏而后徐图建设之功。忧虑强邻四逼,不能容我从容图治也破坏甚易,建设甚难,大火随风不知所底,其

15、不至亡国者幸耳。 康有为遗稿(1)依据材料一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又有哪些保留? (3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法在文化上进行了哪些“现代化变革尝试”。(3分)(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康有为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3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改革成效的因素有哪些?(2分)24.(11分)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古代东西方先哲,面对社会的动荡与衰败,都设计了治世良方,以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

16、而食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材料二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其创作的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理想国是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的一个完整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构成了以后各种作为社会政治理想而提出的乌托邦方案的开端。材料三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

17、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主张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分析孔子提出这一主张的社会背景。(3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家方案是什么?为什么说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个“乌托邦方案”?(4分)(3)材料三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建立有序社会秩序的途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设计的社会秩序在本质上有何相同之处?(4分)25.(11分)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总统制的国家,乔治华盛顿在开创与完善美国民主政治制度方面贡献突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根据英国的设计,总督

18、的权力是绝对凌驾于议会之上的,他不仅握有行政全权,而且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可以提出立法建议,可以否决法案。但是,总督在与议会尤其是与议会下院的权力斗争中节节败退,逐渐处于下风。然而总督的权力及地位的某些方面却被后来的总统制继承。独立战争开始后,开国元勋们看到了重建行政权的必要,起码在州一级的政府中是如此。尽管开国元勋憎恶这些行政权力,但他们对于那些为独立战争做出重大贡献的强州的州长仍怀有敬意。毫无疑问,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制宪者将纽约和马萨诸塞的强州州长制作为新宪法的模版。李秀红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材料二 宪法对行政权的规定含糊不清,这使得第一任总统在权力的运用上缺乏明确的引导。实

19、际上之所以会如此,可能是因为华盛顿是制宪者心目中总统的不二人选。他们认为华盛顿会恰当使用总统权力在他就任后不久,他开始就重大问题向自己的部长咨询;最初是个别征求部长们的意见,1793年后逐渐改为会议形式集体咨询,会议由总统主持。这一会议就成为历届总统执政的一个重要工具“内阁”。摘编自美西德尼米尔奇斯美国总统制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影响美国总统制的主要因素。(4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成为总统“不二人选”的原因,并概括他在括他在完善美国总统制方面的贡献。(7分)20162017年高二第二学期历史月考试卷 时间:4月15日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历史上,一个家族累世同居被朝廷旌表,称之“义门”。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 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其合众生活的热闹场景足足延续了十五世。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2下图为“许”姓图腾,“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克商后,封伯夷的后人文叔于许国,称为许文叔。与许姓起源有关的制度是A宗法制 B分封制C礼乐制 D行省制3钱穆先生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据此,下列“现实”与“制度变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西周灭亡秦朝郡县制 B秦朝灭亡汉初郡国并

21、行制C藩镇割据唐朝三省六部制 D丞相擅权明朝内阁制4钱穆在论述中国古代某朝时说:“用此制度来统治中国,是不放心把政权交给地方,也不放心把政权分散。所以连地方政事,也由中央政府最高领袖来亲自统治”。“某朝”指A西周 B西汉 C唐朝 D元朝5.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在这里,作者认为自秦以下传统政治的特点是: A皇帝地位高而大权独揽 B体现一定的分权原则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君臣共治,皇权削弱6. 通志载:“汉郡国每岁贡士,皆拜为郎。分居三署,储才待诏,

22、无有常职。”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A.世官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7.“(明朝)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责是 A.执行诏令 B.审核政令 C.协理奏章 D.决策军务8雍正七年(1729年),正值清军在西北与准噶尔部作战,为了能及时处置军情,遂在内廷设军需房,直接转达前线军情及皇帝旨意,这样既可以省去内阁的复杂手续,而且不易泄密。下列关于军需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皇帝提供军事顾问 B有很强的保密性C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 D是中央

23、决策机构9. 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令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军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的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一现象应该发生在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10.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B.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 D.近代国家

24、主权意识淡薄11.1853年,法国外交官夏尔拉沃莱写道:“这肯定算是19世纪最令人不忘的行动之一。一个人口达3万之众的民族,被一小撮欧罗巴人打败,亚洲最大的帝国向西方贸易与文明开放,这便是现代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这场战争斗争的结果。”“这场斗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下图是关于中国近代某时期政治形势的漫画,这一局面的出现始自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3.右侧图片来自崩溃的帝国:明信片中的晚清。图片反映的这场战役A.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B.刺激中国开展洋务运动C.致使日军取得黄海

25、制海权D.成为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14.英国泰晤士报曾报道:“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公使夫人的手,好几分钟没有放开。她浑身颤抖,抽泣哽咽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这一报道出现于下列哪一战争后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5.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16. “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一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

26、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这一条款应出自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7.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18世纪以来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时期:尊敬时期、轻视时期、乐善好施时期、赞赏时期、清醒时期和敌对时期。其中,“赞赏时期”的看法最有可能是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建国初期18. 2017年1月11日新华社报道,教育部要求,20l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 “十四年抗战”新提法主要基于A.突出东北抗战的重要性 B.中共抗战的历史功绩C.抗战的民

27、族性和完整性 D.中国抗战的长久悲壮19.下图为1937年5月9日出版的申报周刊封面。封面上拍自延安的照片显示,城墙上赫然刷有“和平统一 团结御侮”字样的标语。这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国民政府抗战决心坚定C.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 D.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战的总后方20.下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19321941年秋三军阵亡将士统计表中关于1军的部分内容(选自张正隆著作雪冷血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重大牺牲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战即已开始粉碎了日军发动全面侵华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折射出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日寇后方抗战的悲壮艰苦A B

28、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21.(16分)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存在着强化君主专制与官僚群体分权制约、强化中央集权与分权弱化地方自主权的矛盾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体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材料二 唐朝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做得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29、。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材料三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在制度建设上有哪些举措?(3分)结合秦朝中央官制,你如何理解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4分)举措: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3分)理解: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1分)御史大夫负责监察,(1分)太尉掌管军务,(1分)共同对皇帝负责。(1分)(2)材料二中所涉及的唐代政治运行机制指的是什么?(2分)“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3分)

30、三省六部制(2分)理解: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工合作、相互制约,提高行政效率。(3分)(如回答“分散相权,加强了皇权”也可得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2分)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的认识。(2分) “其专在下”:地方权势过大。(1分) “其专在上” :君主专制。(1分)认识:正确处理好君主与臣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2分)22. (11分)“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

31、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成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材料二 (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松

32、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4分)特征:自上而下推行;(1分)涉及范围广泛;(1分)国民竞相效仿;(1分)学习西方表面化。(1分)(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6分)变化: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2分)前因: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2分)后因: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2分)(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1分)实质:片面理解西方文明(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23.(11分)阅下列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材

33、料一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 政,而人士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一一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材料二 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开明分子,面对世界性的现代化潮流和民族危亡而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地现代化变革尝试。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这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地位,不能因其结果

34、的失败而抹杀。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材料三 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而为人所弱,或分乱久矣。全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英国之政,是自然积化,非仿效而得。病症不同,不能用一方。康有为遗稿材料四 凡万国政俗之初更,志士学人阅历必浅,既寡书传,又未亲游,但愤于积弊,耻于国弱,发愤太过,张脉怒兴,故未及深思,轻为举发。故皆先行破坏而后徐图建设之功。忧虑强邻四逼,不能容我从容图治也破坏甚易,建设甚难,大火随风不知所底,其不至亡国者幸耳。 康

35、有为遗稿(1)依据材料一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又有哪些保留? (3分)创新:实行立宪政治(君主立宪制);(1分)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1分)保留:保留了君主的权力和地位。(1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法在文化上进行了哪些“现代化变革尝试”。(3分)历史影响:拉开了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序幕。(1分)尝试:废八股、改革科举制度;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选派留学生等。(2分,写出2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康有为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3分)原因:不顾国情照搬西方政体;低估改革的困难,盲目乐观;缺乏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急功

36、近利,急于求成。(任答一点得1分,共3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改革成效的因素有哪些?(2分)因素:改革者的胆识、勇气;改革的策略;改革措施是否彻底;稳定的环境、国情等(2分,答对两点即得2分)24.(11分)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古代东西方先哲,面对社会的动荡与衰败,都设计了治世良方,以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材料二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古

37、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其创作的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理想国是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的一个完整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构成了以后各种作为社会政治理想而提出的乌托邦方案的开端。材料三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主张

38、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分析孔子提出这一主张的社会背景。(3分)主张: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2分)社会背景: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1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家方案是什么?为什么说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个“乌托邦方案”?(4分)方案:社会秩序:国家由统治者、护卫者和劳动者构成,(1分)三个等级各安其位,各司其职;(1分)“哲学家王”。(1分)原因:违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脱离社会现实)。(1分)(3)材料三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建立有序社会秩序的途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设计的社会秩序在本质上有何相同之处?(4分)途径:制定法律;实施法治

39、;追求正义(公平)(任答2点得2分)。相同:建立奴隶制的统治秩序。(2分)25.(11分)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总统制的国家,乔治华盛顿在开创与完善美国民主政治制度方面贡献突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根据英国的设计,总督的权力是绝对凌驾于议会之上的,他不仅握有行政全权,而且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可以提出立法建议,可以否决法案。但是,总督在与议会尤其是与议会下院的权力斗争中节节败退,逐渐处于下风。然而总督的权力及地位的某些方面却被后来的总统制继承。独立战争开始后,开国元勋们看到了重建行政权的必要,起码在州一级的政府中是如此。尽管开国元勋憎恶这些行政权力,但他们对于那些为独立战争做出重大贡献的强州的州

40、长仍怀有敬意。毫无疑问,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制宪者将纽约和马萨诸塞的强州州长制作为新宪法的模版。李秀红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材料二 宪法对行政权的规定含糊不清,这使得第一任总统在权力的运用上缺乏明确的引导。实际上之所以会如此,可能是因为华盛顿是制宪者心目中总统的不二人选。他们认为华盛顿会恰当使用总统权力在他就任后不久,他开始就重大问题向自己的部长咨询;最初是个别征求部长们的意见,1793年后逐渐改为会议形式集体咨询,会议由总统主持。这一会议就成为历届总统执政的一个重要工具“内阁”。摘编自美西德尼米尔奇斯美国总统制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影响美国总统制的主要因素。(4分)因素:英国总督制的影响;强州行政权的示范作用;制约议会的需要。(任意2点4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成为总统“不二人选”的原因,并概括他在括他在完善美国总统制方面的贡献。(7分)原因:领导独立战争胜利;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心系国家,不恋权位。(任答一点得2分,共4分)贡献:设立内阁;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树立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范例。(3分)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