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十四实验原理分析20170720339.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73586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十四实验原理分析2017072033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北京市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十四实验原理分析2017072033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北京市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十四实验原理分析2017072033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市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十四实验原理分析2017072033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案专题十四实验原理分析20170720339.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四 实验原理分析专题导语:实验原理分析题,题号:38。分值:每空1分,共约4分。题型的特点是:这类试题通常考查密闭系统体系内气压的变化和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题目往往有创新意识,形式较为新颖,可能是学生在平时练习中少有遇见过的装置组合。2016年的题目相对简单,2017年题目难度也不会增大。解题策略:圈画题干,明确问题,提取所学知识,用准确的化学语言描述化学反应的现象,尤其是气压变化引起的现象。特别注意一定表明是具体哪个环境中气压变大或变小,只说有气压差是不给分。专题教学策略:实验原理分析题涉及的内容众多,涵盖了氧气与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原理分析、燃烧与灭火条件的分析、金属活动性与防腐蚀分析

2、、酸碱盐的性质分析以及一些陌生物质的实验原理分析等等。题目属于中档偏难题,需要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才能熟能生巧。 专题复习流程:第一步,教师重点阅读专题导语和学习目标、方法突破三个模块,课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选试题,明确授课流程。第二步,指导学生填写必备知识模块,学生和老师一起回顾知识。回顾的知识点主要为物质的性质,包括氧气、二氧化碳、酸和碱、碳酸盐等。第三步,根据题型分类来指导学生做题,做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学生修正并标识,总结易错点、常考点等记录在我的记录空间,以备课后复习。第四步,选取相关练习题来强化训练,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限时训练。第五步,回顾总结,可以是做错的题目,也

3、可是常见的考点和典型题。最后留出课后作业,作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留30分钟到60分钟的题目。学习目标:掌握实验原理分析题的常见考点和解题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突破:1.常见题型填空题:实验原理分析题(简单原理和复杂原理分析)。2.解题注意事项实验原理分析题难点在于反应中可能会出现的过量问题导致的物质种类的可能性的判断和引起的其他反应,以及由此产生的气压变化。解决这类题的办法就是化学实验为载体,对比分析每个装置变化前后的气压变化,在对实验原理理解的基础上,理出解题思路,在解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实验现象的变化,通常用对比的方法和控制变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理清思路,找出

4、正确有用数据和现象,认真做好语言描述和分析。3.必备知识(课本知识)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操作,气压变化的原因(生产氧气、放热)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气压变化的原因、现象等。实验室制氢气,气压变化的原因、现象等。燃烧与灭火的条件,以及与实验室制氧气之间的组合实验,气压变化的原因、现象等。物质溶于水的吸放热情况引起的气压变化。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引起的气压变化。题型分类:题型1:简单实验原理分析例1.(2016北京)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并进行了如表实验 实验 现象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固体几乎不溶解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1)对比实验、的现象,可得

5、出的结论是 (2)设计实验、的目的是 练习1: (2016海淀区二模)化学小组同学用软塑料瓶进行了三个兴趣实验(1)向收集满氨气的瓶中注入少量浓盐酸,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由此推测的实验现象为 (2)向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瓶中加入20mL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瓶子微微变瘪,打开瓶盖,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 (3)向另一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瓶中加入20mL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瓶子变得更瘪,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4)对比实验(2)、(3),能够合理地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原因是 题型2:课本改进实验原理分析例2. (2016西城区一模)同学们用

6、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CO2与NaOH、Ca(OH)2都能发生反应分别向甲、乙两个瓶中注入少量、等体积的两种溶液,观察实验现象(1)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说明CO2能与Ca(OH)2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2)下列实验现象中,一定能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填序号)aU型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bU型管中红墨水左高右低cU型管中红墨水液面没有发生改变练习2:(2016海淀区一模)为了研究反应中压强的变化情况,利用如图进行实验(1)检查装置气密性:打开a,关闭b,在A中加入水 ,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用同样原理可以检查装置另一侧的气密性(2)在A、B中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在集气瓶内放入

7、一定量的大理石,将a、b都打开,用注射器加入足量稀盐酸直至液面浸没下端管口,保持注射器活塞不动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关闭b,集气瓶中持续产生气体,A中的现象是 判断A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若没有反应,写出理由;若发生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题型3:综合实验原理分析例3. (2016北京)利用表中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实验装置实验1 实验2 将盛有足量锌粒的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打开K,从长颈漏斗向瓶内加入稀盐酸,至浸没锌粒当瓶中产生大量气泡时,关闭K将盛有白磷的燃烧匙伸入瓶内,塞紧瓶塞打开K,从长颈漏斗向瓶内加入约80的热水,至浸没白磷从a口向瓶中鼓入空气,使瓶

8、中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关闭K(1)连接仪器后,关闭K,加水至长颈漏斗内液面高于瓶中液面,一段时间后,液面高度保持不变,该现象说明 (2)实验中,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步骤中,关闭K后的现象是 (3)实验2中,仅对比步骤和可知,欲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练习332.(9分)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其中C、D的分液漏斗中为足量且浓度和体积均相同的稀盐酸。(1)步骤一:关闭K2和K3,打开K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中所盛放的试剂是 。对比铁丝表面的变化,能够说明铁生锈与水有关的是装置 和 (填C、D或E,下同),能够说明铁生锈的快慢与氧气浓度有关的是装置 和 。(2)步

9、骤二:关闭K1,打开K2和K3,将装置C、D中分液漏斗内的稀盐酸同时全部注入广口瓶中,两个广口瓶中现象的不同点是: ; ,由此也可以判断铁丝生锈情况。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温度会影响铁生锈的快慢,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我的记录空间指导学生记录易错点、重难点以及规律方法、心得体会等等。核心演练:1.(2016东城区一模)35(4分)课外小组同学利用图A、图B所示装置验证碳酸钠的性质。(1)利用图A装置进行如下实验步骤一:向三口瓶内的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显红色。步骤二:将注射器1的针头向瓶内推进,使针头下端进入瓶内液面下,向外拉注射器,此时注射器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看到明显

10、现象后,将针头向上拉至图示所示位置。步骤三:验证碳酸钠是碳酸盐,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2)利用图B装置进行实验。将二氧化碳持续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发生反应为:Na2CO3 + CO2 + H2O = 2NaHCO3,产生浑浊的原因是除反应消耗水使溶剂量减少外,还有的其它原因是 (请依据下表信息回答)。物质20时溶解度/g相对分子质量Na2CO3 21.5 106NaHCO3 9.6 842.(2016东城区二模)36(4分)在化学课上,老师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的实验。已知:HCl + NH3 = NH4Cl,NH4Cl常温下为白色固体。(1)将分液漏斗1中

11、的浓硫酸缓缓放入锥形瓶中,即可产生大量的氯化氢,其原因是 。(2)制取并在B瓶中收集氯化氢,需要打开的止水夹是 (填K1、K2、K3或K4),然后在a处放置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当看到 ,证明已收集满,立即关闭分液漏斗1的活塞和已打开的止水夹。(3)在a处套一小气球后,打开K2、K3,将分液漏斗2中的浓氨水缓慢滴入锥形瓶中,即可产生大量的氨气,观察到B中产生大量白烟后,关闭分液漏斗2的活塞和K3。(4)一段时间后打开K3、K4,观察到的现象是 。3.(2016西城区二模)36.(5分)兴趣小组用下列装置研究两个问题。(1)研究燃烧条件【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步骤1:在乙、丙中分别放一小块白磷

12、,再分别放入80和20的水至没过长导管口下端,观察到乙、丙中白磷均不燃烧。步骤2:将装置按照abcd连接后,关闭K2,打开K1,将A中的液体滴入B中,观察到乙、丙中白磷均不燃烧。步骤3:立即,观察到乙中白磷燃烧。 步骤1:丙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 步骤3:使乙中白磷燃烧的操作是_。(2)研究NaOH固体的变质程度【资料】二氧化碳气体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步骤1:在B中放入5 g变质的NaOH固体样品,乙中盛满饱和NaHCO3溶液。步骤2:将装置按照连接后,打开K2,关闭K1,将A中的稀硫酸(足量)滴入B中,充分反应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测得丙中液体体积为V1。步骤3:将B中样品换成5 g

13、的Na2CO3固体,重复上述操作,最终测得丙中液体体积为V2。步骤2中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填接口序号)。步骤3的实验现象是_。若V2 = 5V1,5 g NaOH固体样品中未变质的NaOH的质量为_g。4.(2016海淀区二模)36(4分)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完成以下实验(加热装置已略去)。澄清石灰水IIIIII【实验1】探究CO的化学性质操作步骤: I处放入Fe2O3粉末,固定好仪器后,从II处通入CO; 对I处粉末进行高温加热,观察现象; 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待冷却至室温,停止通入气体。(1)I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步骤之前应进行装置气密性检

14、查B导管伸入试管底部有利于排出空气,使试管充满CO C步骤中继续通入气体可以防止III中液体倒吸 D本实验不需要对尾气进行处理【实验2】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操作步骤: 在I处放入木炭,从II处通入气体X; 在I处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II处通入N2。(1)气体X是 。(2)此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现象是 。5.(2016朝阳区一模)36(4分)化学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酸碱盐的性质(夹持仪器已省略)。 (1)关闭K2,打开K1和分液漏斗玻璃塞、活塞,向B装置中加入稀盐酸,使其浸没大理石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15、当B中的物质仍在反应时,关闭K1,打开K2。一段时间后C中的现象为 ;充分反应后,C中一定含有溶质NaCl的原因是 。6.(2016朝阳区二模)36(4分)某化学小组利用下图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前K1、K2均关闭。(1)用甲、乙装置证明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甲、乙装置中分别放入一小块白磷,再向甲、乙装置中分别加入后,打开K2,从a处通入氧气,观察到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甲、乙装置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乙中放一朵干燥的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小花,打开K2,从a处通入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紫色小花不变红,甲瓶中所盛的试剂是 。为达到实验目的,后续的实验操作及现象

16、是 。7.(2016丰台区二模)35.(4分)某实验小组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实验。室温时,将包有样品(足量)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装置如图。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容积150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下表:序号样品量筒起始读数/mL量筒最终读数/mL所需时间/min1g铁粉、0.2g碳和10滴水10070约1201g铁粉、0.2g碳和10滴水和少量NaCl10070约70(1)实验和说明NaCl可以 (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

17、(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3)若欲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药品有 。(4)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体积分数的计算式为 。8.(2016石景山区一模)36(4分)实验小组的同学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方案如下。注:乙醇在实验中只作为溶剂,不参与化学反应。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甲 乙 向饱和的NaOH乙醇溶液中缓慢通入CO2甲中出现胶状白色沉淀,乙中无明显现象 滴入稀盐酸甲中有气泡生成,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实验操作中,甲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甲中出现胶状白色沉淀的原因是 。(3)实验操作的目的是 。(4)如果将上述实验方案中的氢

18、氧化钠乙醇溶液换为氢氧化钠水溶液, (填“能”或“不能”)完成实验目的。9.(5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以下三个实验。 (1)若取两套该装置分别放入干燥的铁丝和潮湿的铁丝,关闭K,打开K1、K2,从K1处通入氧气,检验广口瓶中充满氧气的方法是_。当充满氧气后关闭K1、K2,一段时间后,对比观察铁丝表面的变化,说明铁生锈与_有关。 (2)若广口瓶中收集满CO2气体,分液漏斗中盛有NaOH溶液,右侧导气管伸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打开K,注入NaOH溶液后,关闭K,一段时间后,打开K2,观察到烧杯中的液体进入广口瓶中,并产生气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观察到上述现象的原因_。(3)若广口瓶中放

19、一小块白磷,证明燃烧与氧气有关的操作及现象是_。10.(5分)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以下问题。 图1 图2 (1)利用图1研究燃烧的条件水槽中放一定量热水,水面下a处放一小块白磷,观察到白磷不燃烧。在乙中放入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立即将甲倒扣在乙上,观察到甲中水面下降,白磷露出水面,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燃烧的一个条件,它是 。 (2)利用图2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反应,并检验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能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A溶液是 。 为达到上述实验目的,应进行的操作是:先打开 。通过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序号物质液体固体序号物质液体固体序号物质液体固体

20、序号物质液体固体11.(5分)某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研究铁丝燃烧实验。(1)实验装置B有一个明显的缺点是_。改进后检 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依次打开K2和K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将铁丝接通电源,预热铁丝,并未立刻观察到铁丝燃烧,可能的原因是_。(4)铁丝剧烈燃烧后,立刻关闭K1。观察铁丝燃烧的现象是_;当燃烧停止后,一段时间后,C中水流入B,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12(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1)如图1所示,让瓶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先向广口瓶中加入A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膨胀;再向广口瓶中滴加B中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又缩小,如此重

21、复操作,气球可以反复膨胀和缩小。则:分液漏斗A中可能是_溶液, 图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分液漏斗B中可能是_溶液。(2)如图2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有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中的物质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A甲:浓硫酸,:水;乙:稀硫酸,:碳酸钠B甲:水,:氯化钠;乙:稀盐酸,:铁C甲:水,:氢氧化钠;乙:稀硫酸,:锌D甲:水,:生石灰;乙:稀盐酸,:氢氧化钠图2 13(5分)利用右图装置进行有关物质性质的实验。(1)证明CO2与NaOH反应:I中充满CO2气体,II中加适量澄清石灰水,连接装置导管b_(

22、填字母序号)。打开a、b处止水夹,通过分液漏斗A加入足量NaOH溶液后,关闭a、b处止水夹,轻轻振荡,充分反应后打开b处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有:II中溶液倒吸入I中、 。倒吸后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研究双吸剂(主要成分是铁粉)的变质情况:I中放置适量使用过一段时间的双吸剂,II中放置足量锌粒,连接装置导管ad。打开a、b处止水夹,通过分液漏斗A加入适量稀硫酸后,关闭a处止水夹。观察到I中冒气泡,溶液变为黄色并通过导管流入II中;II中也产生气泡,锌粒表面逐渐有灰黑色固体生成。已知:Fe2(SO4)3 + Zn 2FeSO4 + ZnSO4结合实验现象推断: 实验中的双吸剂 (填

23、“未变质”、“部分变质”或“完全变质”)。 I、II中发生的所有置换反应的反应物组合为:Fe和H2SO4、 。14(5分)为研究NaOH与盐酸的反应,同学们用以下试剂设计不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试剂:镁条、蒸馏水、稀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等(1)小明取少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滴加稀盐酸,振荡,红色褪去,可推断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小刚取体积相同的稀盐酸分别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向甲中先加1 mL水,充分混合后再放入镁条,向乙中先加入1 mL NaOH溶液,充分混合后再放入镁条。观察到_,可推断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3)小华利用

24、溶液导电性进行实验。分别测定几种试剂的导电性,获得相关数据:实验序号ABCD试剂蒸馏水稀盐酸NaOH溶液NaCl溶液电流强度/mA约为00.090.090.09查阅资料:I. 溶液中若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通电时就会发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了电流。II. 相同电压下,等体积溶液中,所含离子数目越多,电流就越大。 对比实验A、C的数据,可推知NaOH溶液中除水分子外还含有自由移动的 和 (填化学符号)。实验B、D中电流强度相等,说明等体积的稀盐酸和NaCl溶液中所含Cl-的数目_(填写“相等”或“不相等”)。各取10 mL NaOH溶液于两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10 mL NaCl溶液和10 mL稀盐

25、酸(所得混合溶液体积均约为20 mL),测两种混合溶液的导电性,电流示数依次为I1和I2。根据I1_ I2(填“”、“”或“=”),也可推断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a分液漏斗b甲 乙15(5分)化学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相关实验。 (1)若甲中放入块状大理石,乙中放入澄清石灰水,打开b,将分液漏斗中过量的盐酸注入,关闭a,此时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一段时间后,关闭b,观察到乙中液体变澄清,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2)若甲中放入氢氧化钠固体,乙中放入水,关闭b,将分液 漏斗中的盐酸注入,关闭a。观察到甲中导管内液面上升至 一定高度,一段时间后液面下降且最终高于烧瓶中的液面。 甲中反应的化

26、学方程式是 。同学们解释“甲中导管内液面上升” 的原因有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 等。16.(4分)下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利用其进行相关实验。(1) 检查装置气密性:关闭止水夹,从a处通入空气,观察到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 除杂:打开止水夹,从a处缓慢通入O2和CO2的混合气,瓶中液体无明显变化,在c处得到较纯的O2。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3) 获得稳定气流:打开止水夹,从a处通入不稳定的氧气流,在c处获得较为稳定的气流,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4) 防止爆炸:气囊中有遇明火能爆炸的H2和O2混合气。将气囊与a处相连,在c处连接尖嘴管,打开止水夹,通入混合气,在尖嘴处点燃气体

27、,没有爆炸,原因是:集气瓶中的水能降温和阻断燃烧;_。17(4分)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均已关闭。内容 装置【实验1】制备气体【实验2】测定气体含量打开,用注射器向盛有锌粒的A中注入稀硫酸,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在上方导管口收集气体A(容积)中为用排空气法收集的,B中装满水。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15mL NaOH溶液(足量),充分反应打开和(1)检查装置气密性:保持关闭,打开、,向B中加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用手捂住A瓶外壁,说明装置在左侧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 ;用同样原理可以检查装置另一侧的气密性。(2)实验1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气体收集完毕后,在不拆卸装置的情况下,使

28、A中未反应的稀硫酸大部分转移到B中的操作是 。(3)实验2中,当B中液面不再变化时,测得B中减少了160mL水,则A中的体积分数约为 %。实战中考:1.(2016石景山区二模)36(4分)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并对反应后的成分进行分析。实验步骤: 按图连好装置,放入药品(K1、K2、K3 均处于关闭状态)。 打开K1注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关闭K1。 轻轻振荡,一段时间后,打开K3。 一段时间后,关闭K3、打开K2。(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现象是 。(3)关闭K3、打开K2,观察到A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打开K

29、2时流入锥形瓶中的溶液成分为 ;A的溶液为 。2.(2016顺义区一模)33(5分)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做了一个兴趣实验,证明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产物中有碳酸钠生成。他们的实验步骤如下:在玻璃管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钙,关闭K1、K3,打开K4,从 分液漏斗放入稀盐酸并收集二氧化碳 打开K1 ,使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入烧杯,并用清水冲洗关闭K1,从分液漏斗向玻璃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关闭K3,打开K4,从分液漏斗放入稀盐酸打开K1 ,使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入烧杯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步骤 的具体操作是_。(3)

30、整个过程中注射器的作用是_。 (4)在步骤中,甲乙两组观察到了不同的现象。甲组发现烧杯中液体变浑浊;乙组发现烧杯中产生了大量气泡。两组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_。3.(2016顺义区二模)34(5分)用右图所示装置分离CO和CO2 的混合气体,回答下列问题(提示:实验所用试剂均为足量):(1)试剂瓶B中盛有浓硫酸,其作用是_。在气球1中首先收集到的气体是_。(2)整个实验过程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要收集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应进行的操作(装置中各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是_。4.(2016通州区一模)36.(5分)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资料:S+O2SO2)A(1)打开K1、K2、K

31、4,关闭K3,向装置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当观察到_,则证明该装置内的空气已经排净。关闭K1,点燃酒精灯,加热硫粉,观察到硫粉并不燃烧。以上操作都需要打开K4,原因是_。(2)待冷却后,打开K1,向装置中通入氧气,证明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已经排净的方法和现象是_。(3)打开_,关闭_,点燃酒精灯,加热硫粉,观察到硫粉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该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是消除了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5.(2016通州区二模)35(4分)某实验小组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图中部分固定装置省略)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含量,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注:鼓风球的旋钮拧紧时,气体能从鼓风球流入抽滤瓶,而不能从抽

32、滤机流入鼓风球)浓硫酸NaOHNaOHA B C(1)向多孔塑料瓶内放入一定量大理石,再向抽滤瓶内注入稀盐酸,装好装置,并连接好A、B、C装置,关闭气体连通管上方的活塞,并拧紧鼓风球的旋钮,挤压鼓风球,空气被压入抽滤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2)当A装置中的反应结束时,打开气体连通管的活塞,看到的现象是;之后不断挤压鼓风球,使空气源源不断地进入抽滤瓶,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再准确称量装置C的质量,此时装置C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6.(2016怀柔区一模)35(4分)依据右图所示(夹持仪器略去,K1、K2均关闭)回答问题:(1)打开K1,待液体全部流下,立即关闭K1,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 ,

3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充分反应后,打开K1和K2,使液体全部流入锥形瓶。 若锥形瓶中出现浑浊现象,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若锥形瓶中无现象,则其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 。HClAKBA烧瓶图1 图27.(2016怀柔区二模)35(4分)右图中的图1和图2是在打开K状态下的两种不同现象。(氯化氢易溶于水)(1)图2进行了用冷毛巾捂住烧瓶的操作,该操作的作用是 。(2)当改变A的成分,可实现不同的实验目的。 当A为水时,此实验的目的是 。若A为含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证明该反应发生的实验现象是 。AK1K2B8.(2016房山区一模)36(4分)用右图所示装置

34、进行实验。A的容积为350 mL,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K1、K2均已关闭。(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A中预先放入30mL的水,B中盛有水。用凸透镜引燃燃烧匙中的白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待冷却后打开K2,观察到B中的水减少了64 mL,则A中O2的体积分数计算式为 。(2)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A中盛有二氧化碳,分液漏斗中盛放氢氧化钠浓溶液,B中盛放稀盐酸。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实验操作是:打开K1,待液体流下,关闭K1;一段时间后,打开K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NaOH溶液A B9.(2016房山区二模)36.(4分)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做兴

35、趣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a、b、c均已关闭)。(1)在A装置的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连接A、B装置,打开a、c,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2)关闭a、c,打开b,用冷毛巾捂住B中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装置中的现象是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0.(2016平谷区一模)36.(4分) 实验室利用下图装置测量久置于空气中NaOH样品的纯度。取2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在量程范围内,气体的密度为1.95 g/L) 请回答下列问题。友情提示:CO2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也不与之反应。(1)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 。(2

36、)写出Na2CO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如果样品的质量是准确的,但实际测得样品中NaOH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是 。(4)若气体测量装置部分改为右图甲、乙管的装置,要保证容器内气压与大气压一致的操作是 。11.(2016门头沟区一模)36.(4分)利用下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进行如下实验(甲、乙试剂瓶的体积均为250mL)。实验一:若乙中盛有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的纸花,关闭K1,打开K2,通入潮湿的CO2气体,紫色纸花不变色,则甲中所盛试剂可能是 。关闭K2,打开K1,通入潮湿的CO2气体,紫色纸花变红,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纸花变红的原因 。 实验二:若甲中盛有100mL

37、NaOH溶液,乙中盛有100mLCa(OH)2溶液。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12.(2016延庆区一模)36.(4分)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探究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水的沸点与气体压强有关,气体压强小,沸点低;气体压强大,沸点高。【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步骤:如图所示,锥形瓶A盛满CO2气体,锥形瓶B盛有96以上但未沸腾的热水,烧杯中加入同样温度的热水(起保持锥形瓶B中水温恒定的作用)步骤:取2支注射器,一支抽取20mL水,另一支抽取20mL浓N

38、aOH溶液步骤:将注射器中20mL水注入锥形瓶A中,振荡后观察,锥形瓶B中的热水没有沸腾。步骤:取下盛水的注射器,再将盛20mL浓NaOH溶液的注射器迅速连接到锥形瓶A上,注入该溶液并振荡,观察到明显的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开始前,依上图连接好装置(锥形瓶A、B和烧杯均未盛装物质),将一支空注射器连接到锥形瓶A上,并将其活塞缓慢向上拉,几秒钟后松手,观察活塞是否复位,这个操作的目的是 。(2)锥形瓶A中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步骤锥形瓶B中产生的明显现象是 ;产生明显现象的原因是 。13.(2016燕山一模)34(4分)草酸晶体(H2C2O4xH2O)在常温下

39、是一种无色透明晶体。草酸晶体受热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xH2O(x+1)H2O+CO2+CO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该信息以及所学的知识设计并开展实验,测定草酸晶体分子中X的值。(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A、B中的试剂足量,注射器量程足够)测量装置A、B的质量,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连接装置;测量并记录装置A增加的质量为a,装置B增加的质量为b,装置C读数为V;甲乙两位同学想利用上述所得数据计算求X。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盛放的液体是 ;装置C的作用之一是测量 的体积。(2)甲同学依据装置A测量结果,列出计算草酸晶体分子(H2C2O4xH2O)中X为 (用含题中相关字母的代数式表示)。(3)乙同学对甲同学的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反思与评价,认为反应后装置A中残留的气体会使计算结果 (填“偏小”或“偏大”)。14.(5分)某同学利用右图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1)若关闭K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