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没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76141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4.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没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没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没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没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没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没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没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ppt课件.ppt(1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关于毛邓三概论:,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要“更好的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头脑”。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之一。 意见对概论课提出了明确要求: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史论结合,以论为主”,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实际(革命、建设、改革、发展)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

2、义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人生如同是航行在社会这一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小舟,理想是引航的灯塔,信念是推进的风帆。失去理想与信念的小舟将随波逐流,甚至触礁沉没。,理想是靠信仰支持的。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信仰作为精神支柱才能有理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精神支柱,没有共同的信仰就没有共同的理想和凝聚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是当今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和共同信仰,资料: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先进的中国人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态度积极而虔诚

3、,学习的内容也逐步深入并且相当全面。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明派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着眼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以洪秀全、洪仁玕为代表的农民阶级革命派在太平天国后期,不仅主张办工业、开矿藏、兴银行,而且主张“请富者准予雇工”,对穷人“以令作功以受所值”,即主张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的生产关系。 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有为把向西方的学习从经济领域推进的政治领域,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启蒙思想家严复主张系统地学习西方,以开民智,并通过译介西方学术名著,在中国宣传了唯物论的经验论、进化论的思想、古典政治经济学原理和三权分立等社会政治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袖、

4、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直接参照欧美的经验,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第一次在中国提出了建立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年月,蒋介石以他个人名义发表了中国之命运一书。该书出版后,国民党动用各种媒体和渠道进行了宣传和颂扬。中央日报以中国之命运为题发表社论评价说:“这个大著已经指出了中国革命建国的南针,已经照耀了中国独立自由的大道。”三青团通过宣言,称颂中国之命运是“我们革命建国的方向,以至个人修身立业的大道。”国民党的中央月刊杂志还举办了一个中国之命运读后征文集,收集其中的多篇公开发表。国民党政府还把这本书定为国民党统治区各机关、团体、军队、学校必须通读的文件,甚至还

5、成为官员晋升职务的必考科目。,中国之命运一书,对蒋介石集团的哲学思想和现行政策都有所论述,其攻击的对象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同时也把矛头指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蒋介石指出:“个人本位的自由主义与阶级斗争的共产主义。”“不外英美思想与苏俄思想的抄袭的附会”。这种从西方“照搬照抄”而来的学说,不切于中国的国计民生,违反了中国的固有文化精神,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大隐患。这样的学说和政论,“根本上忘记了他是一个中国人”,是“以某一外国的立场为产场,以某一外国的利益为利益,甚至为帝国主义作粉饰,为侵略主义作爪牙。” 他声称三民主义是“国民革命永远不变的最高原则”。在中国只有三民主义一个主义。任

6、何思想离开了三民主义,即不能长存于民族意识之中。“没有了三民主义,中国的建国工作就失去了指导的原理,所以三民主义是国家的灵魂。”其它一切主义都可以包容在三民主义之中。他要求全体国民对他的“蒋记”三民主义应该“至诚”,“不能有一点伪言妄行”。其它党派应当放弃各自的主义,一心一意去“实践力行”三民主义。,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颇有几分舍我其谁的霸气。他信心十足地断言,“今日的中国,没有了中国国民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中国的命运完全寄托于中国国民党”。 中国之命运一书刚一出笼,就立即引起毛泽东的注意。为了对蒋介石的反共谬论展开全面批判,捍卫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专门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会,研究部署对

7、中国之命运的批判任务。根据毛泽东的意见,由陈伯达、范文澜、艾思奇、吕振羽等人组成专班人马,以解放日报为主要阵地,从不同角度撰写文章进行系统剖析和批判。毛泽东还亲自披挂上阵,以犀利的文笔,与1943年7月先后为解放日报撰写了质问国民党、,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等社论,驳斥了蒋介石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之词。他指出,中国的反共分子反对马克思主义,是因为他们害怕人民用马列主义照出他们的反动原形,害怕中国共产党用马列主义的世界观,指出中国革命的真正道路。中国共产党正告一切反共分子:“共产主义不但适用于中国,而且它经过我们党的领袖毛泽东的运用和发展,已经和中国民族的解放运动、中国人民的实际利

8、益结合起来,而成为在中国土地上生根的共产主义了。谁要想来摇撼它,谁就会自趋死亡”。后来,毛泽东在进一步总结了近代中国革命历史的基础上,得出马克思主义是拯救中国命运的强大思想武器的结论。毛泽东说:“我们党走过二十八年了,大家知道,不是和平地走过的,而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走过的,我们要和国内外党内外的敌人作战。谢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他们给了我们以武器。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资料:千年伟人马克思,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早已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 其后,英国广播公司(BBC)又以同一命题,

9、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后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2002年,英国路透社又邀请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结果是马克思以一分之差略逊于爱因斯坦。但这并不影响马克思作为“千年伟人”的地位。 2005年7月14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第四频道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万多名听众,结果是:共产主义理论奠基人卡尔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居于第二位的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得票率仅为12.6%,远远落在其后。西方著名的思想家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更是望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进入前20名,思考:马克思被评选为千

10、年伟人对我们有何启示?,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明确显示出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就像自然科学需要爱因斯坦的理论一样。当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入研究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选择,一、马克思主义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身内在要求。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具体实际的客观需要。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11、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1)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理论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科学发展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

1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现实需要: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的发展,需要新的理论(旧的理论不管用),物质条件: 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文化来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时代背景: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问题一:十月革命究竟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第一,社会主义可以解决资本主义的弊病。 在资本主义国家,“全国的教育、舆论、选举,都操纵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表面上是共和政治,实际上是金

13、力政治,所以共和的自由幸福多数人是没有份的。主张实际的多数幸福,只有社会主义的政治。” -陈独秀国庆纪念的价值,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第17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资本主义虽然在欧洲、美洲、日本也能够发达教育及工业,同时却把欧、美、日本之社会弄成贪鄙、欺诈、刻薄、没有良心了;而且过去的大战争及将来的经济的大革命都是资本主义之产物,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幸而我们中国此时才创造教育工业,在资本制度还未发达的时候,正好用社会主义来发展教育及工业,免得走欧、美、日本的错路。” - 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陈独秀著作选第二卷,第206-20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二,苏俄平等外交政策

14、震撼国人。 1923年12月17日在纪念北大建校二十五周年而举行的有工、商、学、政、军、警各界824人参加的民意测验中,有497人认为俄国是中国的朋友(占总数的59%),107人认为美国是中国的朋友(占总数的13%),262人认为俄美均非中国之友,12人认为俄美均为中国之友。中国人民从苏俄不同于西方列强的外交政策中认识到谁是中国人民的真正朋友,对社会主义的感情油然而生。 第三,中国走俄国道路的可能性。 十月革命以前的俄国在国情方面与中国有一些相似之处,如土地辽阔,经济落后,专制主义盛行等,俄国革命的成功,证明“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之进行。” 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給我们送来了马克

15、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论人民民主专政,问题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吸引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1)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失望 旧民主主义革命屡起屡仆表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能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从一八四零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了,抵不住,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

16、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问题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吸引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2)马克思主义已经引导俄国十月革命成功 1919年,李大钊在Bolshevism的胜利一文中指出 “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Bolshevism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Bolshevism的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全集第三卷,第110页,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17、年版,(3)马克思主义学说具有真理性和普遍性 在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视野中,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剩余价值理论、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和劳农专政四个方面。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首先接受的是唯物史观。 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已经比较清晰的概括和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即唯物史观、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并且指出,在这三个方面,阶级斗争像一条金线,把它们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李大钊指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为,既往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4)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虽然新文化运动宣传的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个人主义,但是: 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

18、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 新文化运动在思想界极大地破除了封建主义的束缚;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2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毛泽东思想萌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和发展的开始。 萌芽的时间: 党的创建时期和国民革命时期(1921.7月1927.7月) 代 表 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思想的萌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的初步结合,表现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基本思想:,a.比较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基本分清了革命斗争中的敌我

19、友问题;,b.对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明确指出区分革命性质的关键是领导权问题,无产阶级应当担负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责任;,c.对中国农民阶级作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认定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提出了工农联盟的思想;,d.对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妥协性特点作了初步分析,开始提出了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方针。,(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指毛泽东思想已经具有基本的形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a.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理论部分,b.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主要内容基本确立。,形成的时间: 土地革命战争前期(19

20、27.7月1935.1月) 代 表 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1930年初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际上确立了“要以乡村为中心”的观念,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 1930年5月的反对本本主义,首次明确地反对教条主义,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提供了理论根据。,(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 间 : 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1935.1月1945.8月) 代表作: 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七大,成熟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内容,a.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完整体系,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

21、论,科学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系统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领导、动力和前途等根本问题,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理论,深刻地论述了统一战线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中的重大意义,正确地制定了建立、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策略,从理论和政策上完善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思想; c.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科学地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论述了建设人民军队和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总结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 d.党的建设的理论,阐明了加强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紧紧围绕党的政

22、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并创造了整风运动的建党经验; e.哲学思想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中国共产党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4)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时 间 :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国初期及后来(1945.8月1976年) 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中得到重大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主要思想有:,a.关于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方针; b.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c.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和建设和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d.关于社会主义

23、民主政治和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e.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f.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主要表现在,a.提出了针锋相对,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的无产阶级革命策略;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b.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理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和战略进攻学说;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c.对敌斗争和统一战线的理论; d.党的纪律和党的作风方面的新思想; e.革命转变论、不断革命论和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a.关于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

24、好转的方针; b.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c.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和建设和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e.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f.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g.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和主要内容,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经验对毛泽东思想的内涵作了科学表述:,a.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25、 c.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六个原理,一个活 的灵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理论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党的建设的理论,群众路线(途径与方法) 实事求是(核心与精髓) 独立自主(可靠立足点),(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和指导意义,1、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正确看待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第一个历史功绩,是开创了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建

26、立了人民民主共和国。他的第二个历史贡献,是开辟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毛泽东犯的两个错误,一是在政治领域把阶级斗争扩大化;一是在经济建设中争于求成或是急于跨越; 3、毛泽东的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4、注意两种错误倾向:肯定一切的教条主义;否定一切的历史虚无主义 5、必须将毛泽晚年所犯的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国际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

27、方面的经验,现实依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主观条件:坚定的理想信念,丰富的革命经验,优秀的个人品质,卓越的智慧才能,1)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邓小平理论产生的,“ 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 恩格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 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许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大跃进”时代的经典宣传口号 :,“无煤也炼焦,无焦也炼铁” “掀起一二五十(即日产一万吨铁、二万吨焦、五万吨矿石、十万吨煤)运动” “两年内建成一个像样的共产主义”

28、“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 “吃饭不要钱就是共产主义” “公共食堂万岁” “倾家荡产大搞钢铁” “全省七天实现煤气化,三天实现超声波化” “贯彻指示不过夜,推广经验不过宿”,高指标 瞎指挥 浮夸风 共产风,大跃进运动的后果及教训:,后果: 违背客观规律,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打乱正常生产秩序 ,造成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 、积累和消费之间比例严重失调。经济工作中急躁冒进的“左”倾错误,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挫折,人民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从1961年起,国家不得不用5年时间进行经济调整

29、。 教训: 发展国民经济要有计划、按比例,力戒急躁情绪,虚心学习和研究国内外经济建设中一切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不能把革命战争年代的经验当作教条,照搬套用到经济建设中去;必须从自身客观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坚持调查研究和一切经过试点的原则;要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坚持而不能违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坚持而不能违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必须尊重而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须继承而不能丢弃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必须正视错误而不能回避矛盾。,“ 二十年的经验尤其是 文化大革命 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不行。”

30、,1967年4月10日,清华大学红卫兵召开批斗王光美大会,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在反击“二月逆流”的运动中首当其冲, 这是“专门”为他召开的批斗大会,黑龙江省委书记处的书记集体被批斗,“革命群众”批斗刘少奇,“文化大革命”口号标语:,一、崇拜类: 让我们共同敬祝:全世界人民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我们最最最最敬爱的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 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 生为毛主席而生,死为毛主席而死 / 把对毛主席的忠诚,融化在血液中,铭刻在脑海里,落实在行动上 / 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恩想,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 对毛主席要无限热爱、

31、无限敬仰、无限崇拜、无限忠诚 / 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林彪语) / 服从毛主席要服从到盲从的地步,相信毛主席要相信到迷信的地步(柯庆施语) / 毛主席著作,一天不读问题多,两天不读走下坡,三天不读没法活 二、仇恨类: 谁敢反对毛主席,就全国共讨之,全党共诛之(林彪语) 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三、对人民的要求类: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最高指示) / 一不为名,二不为利(最高指示)/ 要斗私批修 / 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 / 狠斗

32、私字一闪念,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林彪语) / 公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3)邓小平理论产生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4)主观条件,邓小平作为一代伟人,之所以创造出改变和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光辉业绩和科学理论,与他的革命生涯密切相关,更与他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无私无畏的品德、坚忍不拔的意志、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及历史的观点和世界的视野密切相联。,“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二大 ,邓小平第一次 明确提出了 “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二大,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 “

3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三大,党的十四大,党的十四大, 第一次使用了,“ 邓小平同志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 十四大,党的十五大以来,党的十五大,第一次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理论成果命名为,“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逻辑起点;它以发展道路论、发展阶段论、根本任务论、发展动力论、外部条件论、政治保证论、战略步骤论、领导依靠论、祖国统一论为主要内容;它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它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行动纲领;它是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战、党建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二、邓小平理

34、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内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都必须以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改革开放;经济特区; “猫论”与“摸论”,三、 邓小平理论的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 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 江泽民,1、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 主义的,第一次 思想大解放,第二次 思想大解放,邓小平南方谈话,第三次 思想大解放,2、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

35、认识提高到了,3、邓小平理论对当今时代特征 和国际形势作出了,外交战略指导方针:,冷 静 观 察 稳 住 阵 脚 沉 着 应 付 韬 光 养 晦 善 于 藏 拙 决 不 当 头 有 所 作 为,4、邓小平理论形成了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的科学理论体系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前提要素:历史课题的重大性; 核心要素: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形式要素:概念观点的系统性; 时效要素:实践验证上的正确性; 价值要素:根本立场上的人民性。,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第四节 “三个代表

36、”重要思想,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 当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一球两制 西强东弱 资强社弱 北强南弱,第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以微电子等信息科技、核能等新能源科技、人造卫星等空间科技、超导等新材料科技、基因工程等生物科技以及海洋科技六大科技群体的崛起为标志,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到全面突破、综合创新的阶段。科技信息化使我们面临着新的问题:即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还未完成,又面临着信息化的任务。,第二、经济全球化及其二重性,科技信息化必然大大加快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

37、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资产阶级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由于交通工具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到文明中来了。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导致全球循环的物质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长久地孤立于世界之外。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资本流遍全球,利润大多流向西方。联合国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鸿沟。目前,发达国家和30个最穷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发展中

38、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又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安全。,第三、政治格局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苏联解体后,美国极力促使世界向单极化方向发展,谋求建立以其为领导的世界秩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政治意识形态、经济领域和军事战略等方面对一切与其价值观不同的国家展开了咄咄逼人的全面攻势。 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将面临长期的国际压力,中国共产党如何将人民紧密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保持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如何在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中站稳脚跟、发展自己,成为党面临的严峻课题。 另一方面,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径也受到俄、中及欧盟国家的制约。各大国出于维护自身利益和战略考虑,纷纷建立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彼此间在解决新旧矛盾和

39、历史恩怨中注重对话和协调,避免冲突和对抗,从而进一步稳定了国际关系。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第四、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世界文化的相互激荡, 一方面有利于各民族的思想文化相互学习、交流和借鉴,也有利于先进的思想文化在比较和吸收各种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自己;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遗余力地宣扬他们的意识形态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一些腐朽的思想文化也大量渗透我国,严重地冲击我国的思想文化阵地,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造成消极影响。,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第一、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

40、变。当代中国的经济市场化、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改革浓缩在同一时空中进行。必然带来新的问题。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认为,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是世界性和世纪性的难题。 第二、经济成分、社会阶层和思想文化的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在工业总产值中占38%,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62%。我国已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局面;社会生活出现了多样化趋势,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并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如何看待这6种新的社会阶层,尤其是私营企业主?如何看待民间资本? 第三、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世纪末年,我国已达到小康水平,但是低水平的、不

41、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个目标。这四个目标的落脚点,即“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人民安居乐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3)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第一、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变化: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新的时代对党的执政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人民对党的要求提高了。 第二、党员数量和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二十年来

42、,全国党员的数量由3500多万人发展到6600多万人。党员队伍的构成出现了新特点,一些非工农职业的劳动者、企业管理人员甚至一些以资本参与分配的人也开始加入党组织。 第三、党的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新老交替,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党的干部总体是好的,但一部分人也存在着思想僵化、信念动摇、组织涣散、生活腐败等现象。,4)是对党的全部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深入思考世界上一些政党兴衰的思想结晶,总结我党80年的历史经验,党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当好“三个代表”。 最近十几年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老党、大党纷纷下台,失掉政权。一些虽然在野,但十分兴盛的政党也纷纷衰落下去,像法国和日本的共产党

43、、台湾的国民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前苏联、东欧共产党执政的失败。,江泽民指出: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自身建设,取决于能不能与时俱进,取决于能否始终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取决于能否不断繁荣和发展先进的思想文化,取决于人心向背,能否始终赢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阶段(2002.112003.7),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完整阐述阶段(2001.72003.6),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内容的最初提出阶段(2000.22000.5),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酝酿和准

44、备阶段 (19892000年),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集中概括为: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关键: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执 政 为 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1、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党的奋斗目标没有变 2)党的思想路线没有变 3)党的基本原则没有变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5、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 1)理论背景(当代发展观的历史演变),发展观演化的阶段划分,第一阶段始于20世纪40年代,由政治学家提出,由发展经济学(法兰克福学派)形成的“工业文明观”(经济增长论)。因受“二战”影响,视军力为国力,视GDP增长为发展。 “发展 = 工业+经济” 第二阶段1969-1973年,由罗马俱乐部的未来学派提出的“增长极限论”,批判“经济中心主义”,提出资源、生态的极限论点。 “发展 = 经济+

46、自然” 第三阶段20世纪70-80年代,欧美一些经济学家组成的“新经济学研究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 “,发展观演化的阶段划分,“经济 + 自然 + 社会 = 发展” 第四阶段20世纪80-90年代,多学科介入发展观研究,产生了“综合发展观”。这一发展观虽然加进了“人”,但并没有十分突出“人”的发展。 “经济 + 自然 + 社会 + 人 = 发展” 第五阶段以1995年哥本哈根世界人口与发展会议为重要标志,着重提出了“以人为中心”、“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全体人民”的口号,即“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 “人 + 经济 + 自然 + 社会 = 发展” 第六阶段2003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

47、出了“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中国经验”基础上的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 “人本 + 全面 + 协调 + 持续 = 发展”,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观,(1)时间: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60代中期。 (2)背景:二战结束后西方工业国家大多物质匮乏。 (3)理论主张:以美国的威廉.刘易斯的巨著为代表。把发展基本等同于经济增长. (4)衡量标准:国民生产总值(即GNP)及GNP增长率。GN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价值和劳务价值总和。 (5)缺陷:一是忽视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价值;二是只把GNP作为评判发展的首要标准。而GNP对经济发展的反映是不全面的,更不能反映社会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

48、题是:高增长下的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因此,也被称为“有增长无发展”或“无发展的增长”。,增长的极限表达的发展观增长极限论,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罗马俱乐部”梅多斯等人提出了“增长极限论”。 中心论点人口增长、粮食生产、投资增长、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具有按指数增长的性质,如果按这个趋势继续下去,我们这个星球上的经济增长在今后100年内的某个时期将达到极限,原因在于地球是有限的,人类生活的空间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吸纳消化污染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成果警示人们:世界经济增长已临近自然生态极限,人类应制止增长和技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看待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不能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人类要注意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应考虑资源环境的最终极限对人类发展和人类行为的影响。 问题过于悲观并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以“增长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将人置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忽视了人类把握自己命运和行为的能动作用,忽视了技术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支撑和促进作用。,综合发展观,(1)时间: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2)背景:经济增长并没有给人们带来所期望的福祉,相反却出现了高增长下的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社会腐败、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甚至局部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