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戏剧的兴起.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77518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戏剧的兴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国现代戏剧的兴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国现代戏剧的兴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国现代戏剧的兴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国现代戏剧的兴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戏剧的兴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戏剧的兴起.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现代话剧的兴起,第一节:中国现代戏剧在探索中形成 总体特征:中国现代戏剧是在对改良旧剧的借鉴中,对西方戏剧的学习中逐渐诞生的。早在辛亥革命之前,中国话剧的早期形态“文明新戏”就出现了。经过“五四”戏剧观争论,确立了建设西洋式新兴戏剧的目标,通过戏剧家们不断的艰难探索,在20世纪20年代,话剧在中国逐渐站稳脚跟,并且初具了形态。,一.文明新戏与“五四”戏剧观论争,文明新戏起源 1906年底,在当时日本兴盛的新派剧的影响下,一些中国留学生在东京成立了春柳社,发起人有李叔同、曾孝谷。 春柳社提出了向欧美戏剧与日本新派剧学习的宗旨。主要创作了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等戏剧作品。 特点 :这些戏剧抨击压迫、

2、宣传反抗,以百花台词为主,采用分幕制,有完整的剧本,经过排练,重视戏剧演出的艺术性。 黑奴吁天录标志着文明新戏的开端。,文明新戏高潮阶段 国内新剧运动 1.春阳社 1907年,王钟声主持的通鉴学校用“春阳社”的名义进行公演。 特点 改良京剧的色彩很浓,但采用了灯光、布景、分幕制等现代话剧形式。 2.进行团 1910年底,任天知在上海发起组织了第一个职业性新剧剧团进行团,其戏剧演出将革命宣传视为首要职责。 他们的血蓑衣、黄金赤血攻击封建统治,受到广泛欢迎。 特点: 1、采用幕表制,强调演员的即兴表演 2、实行角色分派制,将各种角色类型化,设有言论派小生, 他们 常常脱离剧情进行即席讲演。 缺点

3、: 宣教的戏剧形式破坏了艺术完整性。,文明新戏衰落阶段 辛亥革命后,随着革命形势转入低潮,文明新戏开始走向衰落。 衰落原因 大多数的剧团上演的剧目迎合小市民的低级趣味,商业化色彩很重,趋于末流。,虽然文明新戏衰落了,但是它是中国戏剧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演进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中国戏剧的发展提供了若干经验与教训。,二、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戏剧,本时期的戏剧文学以现实主义为主,同时借鉴了易卜生,王尔德,奥尼尔,斯特林堡,梅特林克等人的唯美主义,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的现代主义创作也开始出现,多元化的戏剧创作格局逐步形成。由于本时期戏剧处于出创期,许多戏剧作品还显得较稚嫩,粗糙。尽管如此,本时期仍出现了

4、田汉,郭沫若,丁西林等优秀的戏剧家。,易卜生,“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18281906)挪威伟大的剧作家。,创作分期,1、早期(18501868)浪漫主义历史剧。 过渡作品:哲理剧布朗德、培尔金特 2、中期(18681891)现实主义“社会问题剧” 3、后期(18911906)象征主义心理剧。 建筑师、小艾友夫、我们死人醒来的时候等。,“社会问题剧”,勃兰兑斯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深受易卜生赞赏,前者提出的作家应该在作品中提出社会问题来进行讨论的论点激励了易卜生的创作。 18681891年,易卜生用散文写了9部以社会和家庭问题为内容的现实主义戏剧; 这些剧本分两类:一类处理社会政治问题,如青年同

5、盟、社会支柱等;一类处理婚姻家庭问题,如玩偶之家等;,这些作品大胆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堕落、婚姻的不合理、家庭生活的虚伪、思想的庸俗偏狭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破产; “社会问题剧”以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震动了西方舞台,引起一场戏剧革命。,易卜生主义,易卜生主义,实际上是一种易卜生式的人道主义,它代表着挪威小资产阶级的开创性和独立性等思想意识,体现了“自由农民之子”的精神传统和时代要求。 易卜生式的人道主义首先表现为一种不损害他人利益的绝对的“自我主义”。易卜生十分推崇自我和独立精神,欣赏戏剧主人公与社会的对立,提倡“人的精神的反叛”。,其次,易卜生式的人道主义是一种易卜生式的精神乌托邦

6、。易卜生在剧作中到处寻找精神的出路和社会的出路,执着地寻觅人生的真谛,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但是,易卜生对精神出路和社会出路的探索,往往没有具体的目标,缺乏具体内容,所以又带有明显的乌托邦性质。 最后,易卜生式的人道主义仍是一种绝对的否定精神。它以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狂热否定社会上一切腐败的东西,包括封建制度和资产阶级的卑鄙庸俗的生活习气。易卜生提倡“整体革命”,奉行“全有或全无”哲学,要求彻底否定国家、社会、宗教的弊病和一切虚伪的口号。,玩偶之家(1879),三幕家庭悲剧玩偶之家是体现易卜生思想和艺术成就的典范作品,描写的是海尔茂夫妇的家庭关系由和睦转为决裂的故事。海尔茂的妻子娜拉是一位活泼热情、

7、天真可爱的少妇,她热爱丈夫,也爱护家庭。海尔茂一次得了重病,无钱治疗,为了治愈丈夫的疾病,娜拉不惜伪造父亲的签字向人借债。,海尔茂病好后,发现娜拉伪造签字有损名声,对她大发脾气,甚至要剥夺她教育儿女的权利。娜拉这时如梦初醒,认识到跟自己结婚8年、已有3个孩子的丈夫海尔茂原来是一个伪君子,自己只不过是家庭中的一个玩偶。她在冷静的思考和激烈的争辩之后,勇敢地离开了这个“玩偶之家“。,玩偶之家探讨揭示的问题:,在资产阶级家庭中,妇女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对资产阶级自私、虚伪的揭露。 妇女的出路问题。,妇女的地位问题,( 1 )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娜娜没有经济来源,在家庭中靠丈夫养活,没有财权,在经济上

8、是丈夫的附庸。 ( 2 )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娜娜没有工作,在社会上毫无地位,她的人生舞台局限于家庭,出走之后很难把握自己的命运。 ( 3 )没有独立的人格:事发之前,作为幸福宝贝的娜娜,在情感、人格上完全依附于海尔茂。海尔茂是神,娜娜只是拜神者。,妇女的出路问题,娜拉出走家庭,“呼!“地一声关上了房门,为世界人民留下了悬而未决的答案:娜拉走后怎样?她将怎样生活?她是否还要回到玩偶之家?,基于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人们会作出种种不同的猜测。西方评论界一般认为,出身于自由农民之家和没有遭受奴役的娜拉,一旦走出家庭就意味着自由和解放,无须作出解答。 在我国,鲁迅和郭沫若则分别指出了娜拉的不同出路:要么

9、堕落和回来,要么走向革命。这是针对中国的国情作出的回答。在这出戏剧中,尽管娜拉的出路众说纷纭,但社会批判意识是显而易见的。,易卜生通过娜拉的逐渐觉醒过程,明确提出了妇女解放的重大社会问题。易卜生对娜拉的出走予以肯定,这在当时挪威的社会中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怎样才能使妇女获得真正解放,易卜生并不清楚,也没有作出回答。 但是,他塑造的娜拉却为当今勃兴的女权主义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典型。,玩偶之家艺术特点:,( 1 )对传统爱情题材的突破:传统爱情题材往往把冲突集中在恋爱障碍上,或表现世俗力量对美好爱情的摧残,如罗米欧与朱丽叶;或表现一方负心带来的心灵创伤和人生悲剧,如美狄亚。 玩偶之家却描写了新时代的

10、家庭矛盾:妇女为自己争取平等自主的地位。,( 2 )“回顾式”结构:“回顾式”结构源远流长,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在俄狄浦斯王中首创这一结构模式。 玩偶之家典范地运用了这一模式,以娜娜伪造签字事发引起的夫妻矛盾这一情节高潮开头,把结婚八年的生活通过娜娜的回顾一一展示,使结构更紧凑,冲突更集中、更剧烈、更扣人心弦。 (3)巧用伏笔,构思精巧,情节完整,前后呼应是玩偶之家的又一特点。,对中国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初正是“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盛行的时候,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口号。,现代话剧诸体式的尝试,南开新剧团新村正 胡适终身大事 汪仲

11、贤好儿子 欧阳予倩泼妇潘金莲 洪深赵阎王 田汉获虎之夜,田汉 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原名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汉族,湖南省长沙县人。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批评家,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多才多艺,著作等身。原籍湖南长沙。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他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文化大革命中,被左的社会势力迫害死于狱中。,1916年得易象之助,东渡日本,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在东京加入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

12、中国学会,开始发表诗歌和评论。翌年,创作了剧本环珴璘与蔷薇、咖啡店之一夜。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倡导新文学,且是三叶集的作者之一。1922年回国,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1923年 ,田汉与妻子易漱谕创办南国半月刊,开始了“南国”戏剧运动,发表 独幕悲剧获虎之 夜, 上海各学校竞相上 演。,郭沫若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汉族,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

13、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先在岗山第六高等学校读书,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科。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丁西林 丁西林(18931974)中国剧作家、物理

14、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丁燮林,字巽甫。1893年9月29日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191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 (上海交通大学前身),1914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1920年归国,历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 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留学期间阅读了大量欧洲戏剧、小说名著。归国后从事业余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致力于喜剧创作的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丁西林发表的剧作共10部:一只马蜂(1923)、亲爱的丈夫(1924)、酒后(根据凌叔华同名小说改编,1925)、压迫(1926)、瞎了一只眼(1927)、北京的空气(1930)、独幕喜剧三块钱国币(19

15、39)、四幕喜剧等太太回来的时候(1939)、妙峰山(1940)、孟丽君 (1961)。其中7部是独幕剧。丁西林生前未发表的干杯和智取生辰纲已一并收入1985年中国戏剧出版杜出版的丁西林戏剧集。 丁西林的戏剧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和等太太归来中。,第二节:政治语境下曲折发展的中国现代戏剧,历史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前一时期多元化的戏剧格局被迅速消解,从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戏剧,“国防戏剧”,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战戏剧,到建国初期的公式化歌颂型戏剧,直至“文革时期”的“革命样板戏”,中国的喜剧发展始终被强劲的政治框架左右,其强烈的束缚了中国现代戏剧的审美追求,妨碍了中国现代戏剧取得更高的成就。,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戏剧,“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0年成立。 在左翼戏剧运动影响与推动下,本时期了梅雨,顾正红之死,1932的月光曲(田汉)同住的三家人(欧阳予倩),叶之颤动等大量反应工人,农民及其他下层人民苦难生活,具有强烈阶级意识的剧作。,曹禺 雷雨,夏衍,上海屋檐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