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精品课件:22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80378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精品课件:22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精品课件:22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精品课件:22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精品课件:22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精品课件:22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精品课件:22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精品课件:22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3节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 纲 解 读 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所使用的各种手法表达技巧大体可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构思技巧等 鉴赏表达技巧的主要考查方式有: 1.判断技巧名称 2.分析表达技巧的用法 3.比较表达技巧的异同 4.评价表达技巧的效果,题型技巧 题型一修辞手法 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衬托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几种常考的修辞手法,其作用如下:,解题指津 修辞手法是为表达主旨服务的答题时,不仅要考虑修辞手法对体现

2、句意的作用,还要特别关注其对作品情感意趣等表现的促进作用,答题步骤 (1)确定所用的修辞手法; (2)简要阐述该修辞手法在诗中的具体体现; (3)指出该修辞手法在表达主旨和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误区警示 1.注意,有些题目虽只笼统地用“表达特色”“艺术手法”之类的属概念提问,考查的却是“修饰手法” 2.几组容易混淆的概念 比与兴:“比”是比喻,是打比方,即“以彼物比此物也”“兴”是寄托,是一种托事于物,把诗人的思想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中,或通过描写引发联想和感慨的手法,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当然,两者又常会同时出现在同一句子中,比喻与象征:比喻是修辞手法,往往一句或几句即可完成;象征是表现

3、手法,需要整段甚至整篇文章才能完成比喻要求双方是具有相似点的非同类事物;象征只要求双方具有某种相关之处比喻旨在形象生动或通俗易懂;象征旨在委婉含蓄或强烈深刻 借喻与借代:借喻的作用是“比喻”,往往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两者之间具有某种特定的关联,【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 江 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

4、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点落实在修 辞手法上第一问要求找出领起对比的语句作者采用的是 今昔对比,因此不难找出关键字第二问明确了词句,要求辨别 修辞手法“万岁山”是地名,“前”表方位,“绕”是人和物都可以 发出的动作,所以修辞手法只能落实在“珠翠”二字上,结合后句 “蓬壶殿里笙歌作”和词下注释“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 宫殿”可知,“珠翠”代指佩戴珠翠的女子,答案:想当年到而今借代,【例2】阅读下面这

5、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 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解析:本题以李白的诗歌登金陵凤凰台为背景材料,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大意,并且很好地掌握和正确使用文学鉴赏的专业术语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喻哪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他们使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为统治者所重用,答案: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

6、,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题型二抒情手法 常见的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后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解题指津 1.设问方式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某联(句) (2)本诗某句抒情方式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4)指出这首诗(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5)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比作简要分析,2.答题步骤,经典例题 【例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7、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表亲,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_,答案: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 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点落实在抒情方法上这首诗是作者因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从全诗看,前四句和后四句一悲一喜,但总倾向却统一于悲,所以题中虽着“喜”字,背后却是写不尽的“悲”秋风落叶,历来被用以塑造悲的气氛,立足全诗,“雨中黄叶树”自然也烘托了悲的情绪,【例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

8、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年) _,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_,解析:本题以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第二年的诗歌为背景材料,体现出一种暂得安居的悠闲之乐主要考查对古典诗词表达技巧的鉴赏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本题应注意知人论世杜甫是大家熟知的诗人,诗后的注释尤其重要,让我们了解杜甫此时诗歌的主旋律,从而帮助我们尽快读懂诗歌的主题:表现作者暂得安居时的一种淡淡的喜悦然后,结合题干分析 诗歌的表达技巧,如抒情方式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烘托衬托正面侧面细节描写等最后,抓住主要几点,高度概括或者分点列举一定要注意切中题干,少说

9、废话;要点全面,保证得分点;抓住关键词,如借景抒情细节描写等,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步骤一)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步骤二)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步骤三)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好像也知道欺负人的感慨(步骤一二),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步骤三)(言之成理即可),题型三描写手法 古代诗歌中的描写方法主要包

10、括渲染衬托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渲染,就是从正面着意描绘,以营造氛围,凸显特征衬托,就是从侧面着意描绘,包括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就是从相同或相似的角度衬托,反衬就是从相反的角度衬托白描,就是不加渲染和衬托,寥寥数语简洁勾勒情景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虚实结合,“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哪些虚无和空灵的境界;“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和实境虚实结合往往与联想和想象密不可分有时还要从描写的感官角度考虑听觉描写视觉描写嗅觉描写等方法在刻画人物的作品中,还要从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的角度去考虑,解题指津 解答赏析描写方法类

11、的题目,不仅要明确“是什么”,即描写方法的名称;还要分析“怎么样”和“为什么”,即该方法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和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答题步骤 (1)明确答出描写方法的名称; (2)具体分析该描写方法在作品中是如何运用的; (3)指出运用该描写方法所起的作用,经典例题 【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_,(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_ _ _,解

12、析:两道题目均考查了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点落实在描写方法上第(1)题指明了方法,要求找出对应的诗句暗写,即侧面描写明白这一点,读懂诗歌,调动知识积累,应该不难得到正确答案第(2)题指定诗句,要求分析其写景方法从“见”和“闻”二字出发,可以分别得出视觉和听觉的分析角度;联系第一联,还可以分析出此诗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答案: (1)“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 “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例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

13、问题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豹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堵:座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轩举:意气飞扬,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_,解析:词的标题为“咏鹰”,上片没有正面描写鹰搏击苍穹猛扑狐兔的娴熟本领,而是从“寒山”“中原路”“秋空”等写起,这些场所都是鹰的活动之地出没之处,易于激发读者对鹰的矫健雄姿的联想,对鹰起到了衬托作用,答案:主要运用衬托(答“烘托”也算对)的手法(步骤一)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步骤二三),题型四

14、表现手法 1.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达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两种,3.象征 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 4.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某

15、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解题指津 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明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 第三步,阐明此种手法的表达效果,经典例题 【例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斋即事 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局:指棋盘,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_,解析:通过题干可看出,本诗是一首感物抒怀诗作者写“琴” “棋”

16、二物,托物言志借琴的“直”棋局的“方”,来表现自己的 “直方”之志,抒发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步骤一)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步骤二)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寄寓了作者对世事讥讽的情怀(步骤三),题型五 古代诗歌非常讲究构思技巧我们学过的古代诗歌,其体制往往都比较短小,构思特点也比较容易看出来,由此入手了解其整体意义,进而把握它的主旨,鉴赏才能有牢固的基础对诗歌构思技巧的鉴赏,不能止于段与段片与片之间的关系,还要分析其

17、结构艺术前后照应线索设置卒章显志曲笔入题小中见大联想想象抑扬安排(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等等从这些角度命题,往往可以检验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经典例题 【例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 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_,解析:第一句从正面着笔,“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汉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可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次句概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

18、所谓“夜半虚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末句紧承“可怜”与“虚”,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虚妄问题!诗人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词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慨极深沉,于抑扬褒贬之间显出尺水兴波之妙,答案:“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不真正重视人才,只摆出一副“圣贤”的架式的讽刺与批判在结

19、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课堂反馈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由页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片和下片作简要分析 _ _,答案:(1)空惆怅:作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

20、,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对屈原及自己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2)手法:对比 上片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片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解析:(1)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惆怅”意思是伤感愁闷失意联系全词,词人惆怅的原因,既有对世人忙于喜庆而不理解端午的内涵的慨叹,又有对屈原的怀念“无人解”,在这里是没有人理解我们要分析的是词人的什么情感情怀世人不理解看到忙碌的世人在端午这个特别的节日里并没有关注或不知道关注屈原而

21、感到特别伤心,而这种伤感又无人理解,落寞之情涌上心头,同时也反映了世人对屈原的不理解,(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重点考查表现手法中的对比手法解答此题要细读全词,分析构成对比的双方一是世人的喜庆和词人的惆怅的对比,一是世人对屈原的不理解和诗人读离骚的伤感的对比,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_ _ _,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

22、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解析: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色调本来是比较明丽的,但由于是在夜间,在迷蒙雨色朦胧夜色的笼罩下,色调便不免显得黯淡模糊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里,这“阶下青苔与红树”似乎也在默默相对中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的意境,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天净沙春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这首曲子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_ 答案: 有关的景物排列起来,组成一幅幅画面,由静态描写转向动态描写,从不同的空间和层次展现了春日的美好。,2阅读下面的诗,然后

23、回答问题。 槟榔屿督署秋风独坐杂作 康有为 忧患弥天塞太空,树声争战起长风。 楼台寂寂无人到,廊外藤花开小红。 注槟榔屿:新加坡。自1900年7月至1901年10月康有为移居新加坡,寓于英国新加坡总督署中。,本诗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_ 答案: 前两句诗人写自己的忧患充塞于天地之间,秋风吹树,落叶纷飞,令人想起战争的风云,此可谓诗人心中之象。后两句诗人笔峰陡转,由充塞天地的壮伟景象转到自己所处的幽寂环境上来,此为眼前之景。虚实相生,更烘托出诗人极端苦闷矛盾的情绪,也可见诗人艺术上的独具匠心。,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月陂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

24、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 答:_ 答案: 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_ 答案: 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

25、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虚”,什么是“实”。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如诗歌中的“舟船”“鸥鹭”等;“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像和空灵的境界,如诗歌中蕴涵的作者希望国家统一的愿望。,5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

26、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_ 答案: “满林残照见归鸦”句似写乌鸦归巢之景,实则运用的是反衬手法,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 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_ 答案: 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

27、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_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_,答案:(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屋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词写出了荷花池雨后优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

28、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8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试分析这首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 _ 答案: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使景物富有层

29、次感?试作分析。 _ 答案:本诗运用了动静结合、远近组合的描写技巧使景物富有层次感。诗的第一、二句写远景,描写苍茫开阔的原野景色;第三、四句写近景,描写眼前的风雨潮涨。第一、三句写静景,草色青青,春阴迷离,夜泊孤舟;第二、四句写动景,幽花树明,满川风雨,春潮乍起。整首诗视角忽远忽近,有点有面,交换交叉,富有立体感。,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 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

30、明。 _ 答案: 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解析:上片写离别之苦,前三句写聚,写饯别时对旧日郊游的回忆。“泛菊杯深”写在重阳佳节,共饮菊花酒,以排遣思乡之苦;“吹梅角远”写在春天他们携手郊游,欣赏梅花,聆听笛声;“同在京城”交代了聚会地点。后三句写“散”,写饯行时惜别。“聚散匆匆”承上启下,后边用了两个比喻说明他们到处漂泊。下片写别后之思,先用设问句式加以强调,然后用“魂飞梦惊”四字,说他如何伤情。最后三句,写他想象中追随旅人远去的情形。,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

31、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_ 答案: 对偶(对仗)。“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解析:说到古典诗歌的修辞方法,首先想到的是对偶的修辞,对偶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词性相对,简单说明即可。,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_ 答案: “望”字起到对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解析:湖州歌是南宋诗人汪元量在

32、元灭南宋时,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诗人北望燕云,顿生茫茫之感,此次北去前途渺茫,未知来日如何。眼前江水东流,仍然是悠悠不断,象征南宋的国运一去不复返了。放眼一看,西坠的夕阳下,只剩下一片寒鸦,而寒鸦飞过的空间一望无限,这辽阔的空间,不正是南宋统治下的“四百州”吗?诗人望“断”了“四百州”,情感是十分沉痛的。四句只写了一个“望”字,向北边“望”着自己将被押往的燕云,不知命运如何;向眼前“望”着大江东去,江水“悠悠”无力挽回颓势;向整个东南的“四百州”一望,不胜依恋之情。,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归 周 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上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

33、:筇:此代指竹杖。,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_ 答案: 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1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34、”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好在何处? _ 答案: 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物喻情,用春草喻离愁别恨生动而贴切,意蕴丰富,充分传情。 春草一望无际,如同离愁之绵远、春草之细密,如同离愁之盘曲郁结。,1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正宫黑漆弩村居遣兴 刘敏中 长巾阔领深村住,不识我唤作伧父。掩白沙翠竹柴门,听彻秋来夜雨。 闲将得失思量,往事水流东去。便宜教画却凌烟,甚是功名了处。 注便宜教:即便、即使。画却凌烟:被画到凌烟阁。凌烟,即凌烟阁,唐太宗建国后,为表彰功臣建高阁,阁中绘24位功臣图像。,画线的三、四句在写作技巧上有什么特点,结合诗句简析。并说说其在全曲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_ 答案:借景抒情。白沙清江,翠绿疏竹,随风摇曳,然而诗人此刻无心观赏。一个“掩”字,突出他紧闭柴扉的幽独心境。绵绵秋雨,响在耳鼓,滴在心头,更易触发他那无边的愁绪。(从视觉、听觉角度也对)结构上引起下文对往事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