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七2017080901207.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83887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WPS 页数:11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七2017080901207.wps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七2017080901207.wps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七2017080901207.wps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七2017080901207.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2017年高三语文招生考试模拟测试试题七2017080901207.wps(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三模拟测试卷( (七) ) 语 文 (满分 16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 语言文字运用(16 分) 1. 在下列句子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1) 为准备这份提案,两位人大代表走遍了整个地区,_各行各业人士的意见。 (2) 人民币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为国际储备货币,分析人士认为储备货币地位若要能 _,需要培育世界级的中国国债市场,以吸引海外投资者。 (3) “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份破坏,都遭到了相应的报复, 环境”污染的威胁不亚于第三次 世界大战,这绝不可_。 A. 征询 名不虚传 视同儿戏 B. 垂询 名不虚传 等闲视之 C

2、. 征询 名副其实 等闲视之 D. 垂询 名副其实 视同儿戏 2. 除夕那天,父亲让李明贴对联,依次贴在厨房、书房、卧室三处,下列对联对应正确且 符合贴对联要求的一组是(3 分)( ) 粒米皆从辛苦得,寸薪不是等闲来 厨中妙手调美味,只凭巧手煮清羹 汉石周 金鸿文永宝,林风山月雅兴长留 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 菱花光映纱窗晓,杨柳 春风拥画图 窗前草色侵吟席,帘外花香入睡轩 A. B. C. D.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据说秋季北京的天是最蓝的,蓝得好似澄澈的海,_那样的天亲近寂寞和 悠闲,那样的天被畸形的繁华和病态的喧嚣扼杀了。没有了那样的

3、天,北京的秋天就仅仅是一 个表现在日历牌上的季节,使生活在用空调制造出来的暧昧温度里、很少出门的人忘记了它。 但我在北京生活这些年里,几乎没有感受到上个世纪里那些文人笔下的北京的秋天里美 好的天。 那样的秋天是与蚂蚁般的车辆和高入云霄的摩天大厦为敌的。 如果天上有几朵白云,白云就像海上的白帆。 那样的秋天是依附着低矮的房舍和开阔的眼界而存在的。 如果再有一群白鸽在天上盘旋,鸽哨声声,欢快中蕴含着几丝悲凉,天也就更像传说中 1 的北京秋天的天了。 A. B. C. D. 4. 张华说话喜欢引经据典,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 A. 长江发生沉船事件,张华沉吟良久,感叹道

4、:“真可谓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木春 呀! B. 爷爷生日寿宴上,张华激情洋溢地说:“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感谢大家百忙之中 ”来参加我爷爷的古稀寿宴,让我们一起祝福我爷爷:生日快乐! C. 儿子想踢足球,张华要他学钢琴,几番争执后,张华摇摇头说:“这真是 无可奈何花 ”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啊! D. 朋友来访,张华走到小院门口迎接,说:“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欢 ”迎你到我家来做客。 5.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面漫画的寓意。(不超过 20字)(4分) _ _ 二、 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富公为人,温良宽厚,泛与人语,若无所异同者。及

5、其临大节,正色慷慨,莫之能屈。智 识深远,过人远甚,而事无巨细,皆反复熟虑,必万全无失然后行之。 宰相自唐以来谓之礼绝:百僚见者,无长幼皆拜,宰相平立,少垂手扶之;送客未尝下阶; “客坐稍久,则吏从旁唱, 宰相尊重”,客踧踖起退。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 礼,引坐语从容。送之及门,视其上马乃还。自是群公稍稍效之,自公始也。 熙宁元年,徙判汝州。诏入觐,许肩舆至殿门。神宗御内东门小殿,令其子掖以进,且命 毋拜,坐语,从容访以治道。弼知帝果于有为,对曰:“人主好恶,不可令人窥测;可测,则 奸人得以傅会。当如天之监人,善恶皆所自取,然后诛赏随之,则功罪无不得其实矣。”又问 边事,对曰:“

6、”陛下临御未久,当布德行惠,愿二十年口不言兵。 帝默然。至日昃乃退。欲 2 以集禧观使留之,力辞赴郡。明年二月,召拜司空兼侍中,赐甲第,悉辞之,以左仆射、门下 侍郎同平章事。 自致仕归西都十余年,常深居不出;晚年宾客请见者亦多,谢以疾。所亲问其故,公曰: “凡待人,无贵贱贤愚,礼貌当如一。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均 一之道。”若人人见之,吾衰疾不能堪也。 士大夫亦知其心,无怨也。 尝欲之老子祠,乘小轿过天津桥,会府中徙市于桥侧,市人喜公之出,随而观之,至于安 门,市为之空,其得民心也如此。及违世,士大夫无远近、识与不识,相见则以言,不相见则 以书,更相吊唁,往往垂泣,其得

7、士大夫心也又如此。呜呼!苟非事君尽忠,爱民尽仁,推恻 怛至诚之心,充于内而见于外,能如是乎? (节选自富弼等史料)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莫之能屈 屈:使屈服 B. 从容访以治道 访:询问 C. 自致仕归西都十余年 致:调任 D. 吾衰疾不能堪也 堪:承受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晚年宾客请见者亦多,谢以疾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 至日昃乃退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 而事无巨细,皆反复熟虑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D. “客坐稍久,则吏从旁唱, 宰相尊重” 项王曰:

8、“”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礼,引坐语从容。(4 分) _ _ (2) 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均一之道。(4 分) _ _ 9. “”选文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富弼的 温良宽厚、正色慷慨 ?试加以概括。(4分) _ _ 3 三、 古诗词鉴赏(10 分) 10.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桃 花 溪 张 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青 溪 王 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

9、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1) “”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 隔 字的妙处。(3 分) _ _ _ (2) 第二首诗结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怀?(2 分) _ _ _ (3) 这两首诗在描写景物时都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试作具体分析。(5 分) _ _ _ 四、 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_。(屈原离骚) (2) _,前月浮梁买茶去。(白居易琵琶行) (3) 复道行空,_?(杜牧阿房宫赋) (4) 闻道有先后,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5) 高山仰止,_。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诗

10、经) 4 (6) 贫而无怨难,_。(论语) (7) 政通人和,_。(范仲淹岳阳楼记) (8) _,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五、 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15题。 菊 花 美约翰斯坦贝克 萨利纳斯山谷笼罩在浓厚的、灰色绒布般的冬雾之中,上与天空下与世界完全隔绝了。浓 雾像扣在周围山巅上的锅盖,把偌大一个山谷变成严丝合缝的一只铁锅。萨利纳斯河这边的山 坡上有个农场,残存着庄稼茬的黄色田垄浴在薄薄的、冷冷的阳光中;但在这十二月份,阳光 是射不到谷底的。 河这边,亨利埃伦家位于丘陵上的农场里已经没什么活计了。爱丽莎埃伦正在山坡的 花园里干活。她三十五岁,脸庞瘦俏并透

11、着坚毅,一双眼睛清澈如水。她头上戴着一顶男式的 黑帽子,拉得很低,直到她的眼睛。她这会儿正用一把锋利的小剪子剪掉去年残留的菊茎,与 她那充沛的精力相比,菊茎显得纤细柔弱、太不堪一击了。她的丈夫亨利正在篱笆外面和人谈 着什么,她很好奇,又觉得有点无聊,瞧了一会儿,又接着干自己的活。 “”“又侍弄你的花儿啦, 亨利说, 它们今年长势好啊。嗨,对了,今年卖出的 30头小公 ”牛,成交的价钱和我要的差不多。 听到丈夫搭话,爱丽莎直起身,顺手把那只手套又戴上:“”对,今年长势会很好。 不管 是言语中还是脸上,她都洋溢着得意。 “”“的确有点本事, 亨利说, 真希望你去侍弄果园,也结出那么大的苹果来。”

12、“爱丽莎目光锐利地望着他。 也许我能,我确实有一套本事。” “这时,从公路那边传来了车轮的吱嘎声和马蹄的声响。一个男人赶着大篷车走来,对她说: 我 ”是补锅磨刀的,我一天没找到活干,今晚多半吃不上晚饭了。 “”“对不起, 她急躁地说, 我没东西让你修。” “他的目光离开她的脸落在地上,四处张望,最后看见她刚刚修整过的花床。 这是些什么 ”花?菊花吗?公路那边的一个太太要我替她讨些良种菊花 爱丽莎听到这句话,十分兴奋,她立刻在花床边的土地上跪下,手套也忘了带,直接用手 指挖出一些沙土,捧进花盆里,然后捏起她刚才掘起的菊苗。强有力的手指把菊苗栽进沙土里, 用指关节把菊苗周围的松土捣实。她朝他递过花

13、盆,轻轻地放到他的怀里。又来到后院破罐头 5 堆里扒出两只变了形的平底铝锅,交给他。 “锅很快修好了。爱丽莎从屋里拿来五角硬币放在他手心上。 说不定有一天我也要出去, ”我也会磨剪刀、敲平锅底,我可以让你相信这些事女人也能做。 她高声说。 “爱丽莎站在铁丝网前注视着缓缓离去驶向城里的篷车,她的唇动了几下,无声地说: 再 见再见!”“接着她低语道, 那边真亮,那儿有发光的东西!”低语声把她自己都吓了一 跳。她甩了甩头,使自己清醒过来,然后朝四周看看是否有人听见。 回到屋里,爱丽莎仔细地梳好头发,画了眉,涂上口红,穿上最漂亮的衣裙,在家里等亨 利带她去城里看电影、下馆子。亨利回来后,匆匆拾掇,抬头

14、看到爱丽莎后,一下子站住,盯 “”“着她看, 嘿嘿,爱丽莎,你真漂亮! 爱丽莎自豪地说: 我的确身强力壮,以前我从没发 ”现自己这么身强力壮! 那辆双人敞篷小汽车颠簸在沿河边,奔向城里。不一会儿,爱丽莎看见路前方远处有一个 小黑点,她知道那是什么。他只带走了花盆,扔掉了她精心挑选的菊苗。 汽车转了一个弯,她看见篷车就在前面了。为了使汽车走过时不看见那篷车和牲口,她把 整个身子扭过去,转向她的丈夫。她把大衣领子竖起来,为的是不让他看见她正像老妇人那样 虚弱地哀哀哭泣。 刹那间,汽车驶过去了,一切都结束了。她没有回头。 (选自人与鼠,上海译文出版社,张澍智译,有删改) 12. 小说开头描写的环境有

15、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 分) _ _ _ 13. 爱丽莎这一人物形象有着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4 分) _ _ _ 14. 爱丽莎在文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历程?试结合全文作简要概括。(4 分) _ _ _ 15. “”请结合全文,探究文中 菊花 这一意象的丰富意蕴。(6 分) 6 _ _ _ 六、 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8题。 历史是否有逻辑 陈乐民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走经世致用的路线,中国的传统文化,无论多么博大精深,最终离不 开当时的为世所用。中国人写史,离不了记言记事,到今天还是这样,脱不出以史为鉴。稍微 有些哲学意味的史论几乎没有。 历史哲学是

16、欧洲的特产,主要是因为欧洲的哲学比较发达。先也是从叙事开始,到近代 便有了对历史的理性批判,把人文因素融进历史。伏尔泰、赫尔德、康德、费希特、黑格尔、 马克思,这是几大家。他们的历史观,无论是唯心唯物,都是理性历史。 然而,大历史是理性的,人们经验的历史却不是理性的。理性批判的历史,是“宿命 的”,似乎历史是按照人的理想意图安排的,所以是理想主义的。现实的历史却相反,它经常 是不合逻辑的。例如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这是理性的;要以新代旧 便难免发生革命,则革命是理性的。但历史是人表演的,革命是人干的;人是理性的动物,是 说他有按理性行事的能力,但并不能由此说人天然就是理性的

17、。否则古今中外就没有坏人、败 类,没有疯子了。 “”历史是任人 装扮 的;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视角。道德学家从中看出道德律;崇尚格致 之学者从中看出器物奇技的代代翻新;尚武者从中看到的是连绵不断的兵燹征战;博学深思者 从中看出精神的升华和沉沦;唯理主义者说历史是理性的、有序的;经验论者说历史充斥了非 理性,是无序的;乐观派说历史总是随着文明的脚步向好处发展的;悲观派说否!文明的每一 “次 进步”,都伴随负面的、无法克服的后果。19 世纪的欧洲历史学家大多认为历史是沿着自 由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路前进的;20 世纪的史学家们则认为历史根本没有定向施宾格勒在 世纪初就曾问道:历史是否有逻辑? 20世纪的欧

18、洲史学家们自有他们自己的特殊的时代经验人们还是相信经验胜过理 智他们向 19世纪的理性批判史学发难:你们太过相信人类的理智,你们的头脑清醒得把 一切不符合理想的混浊的秽物都滤掉了,历史绝没有那么透体通明。理智、理性,这些崇高无 比的概念,可以作为一种人世间的理念,或者叫作目标;也可以适用于某人某时某事,如说某 7 人在某时某事上是很理智的,但不可能说某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事上都是理智的。更何况, “”理智会异化,异化到它的反面,变成非理智、反理智;当把理智神圣化的时候, 理智 尤其 会转为非理智,直到变为疯癫。 或许仍是东坡居士有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看不清 20 世纪的真

19、 面目,是因为身在其中;等到下个世纪或再下个世纪可能就比较客观了。然而也不尽然;因为 人既是理性的动物,又是有愿望、有情感、有利害关系缠身的动物,所以纯客观是没有的。于 是在看历史问题时不免戴上今天利害关系的眼镜,历史终于还是客观不了。 有一种说法,说历史从来不是如黑格尔说的“精神的历史”,而是不折不扣的“行动的 历史”“实践的历史”。诚然,实践是离不开精神的,但对历史进行判断的根据又总是人的行 为。 16. 阅读第段,简要说说 20世纪的史学家为什么要向 19 世纪理性批判史学发难。(6 分) _ _ _ 17.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段的论述思路。(6 分) _ _ _ 18. 作者认为,历史常

20、常是没有逻辑的,试结合全文概括其理由。(6 分) _ _ _ 七、 作文(70 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需要弄清了一切的生活奥秘,生活才有意义;也有人说,对于生活的真相,不 知,不尽知,生活才有滋味。 要求: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 800 字。 8 ( (七) ) 1.1. C 垂询:敬辞,表示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征询:征求意见。名不虚 传: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不是空有虚名;名副其实:名声或称号与实际一致、相符合。 视同儿戏:把事情看成小孩子做游戏,比喻极不严肃,极不认真;等闲视之:看成平常的事, 不重视 2.2

21、.D (是写厨房,但上下联不对仗。不是写书房的对联,是用在客厅的对联。是写卧 室的,但上下联不对仗) 3.3. D (第一处填,对应前文的“海”,第二处填,句式相同,同时句子里出现了 “再”,第三处与前文形成转折,应填,第四处填,对应后文的“那样的天亲近寂寞和悠 闲”“”,第五处填,对应 那样的天被畸形的繁华和病态的喧嚣扼杀了 ) 4.4. D (A“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指”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与语境不合B 。项“花 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指人 60岁,与语意矛盾。C 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指 不要因为失去而伤心,要珍惜得到的东西,前后内容不对应。D“项 花径不曾缘客

22、扫,蓬门今 ”始为君开 指人热情地欢迎来访的朋友) 5.5. 习惯(或惯性)决定(或影响)了人(物)的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 (“答到 习惯”或“惯 性”得 1 分,答到“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得 1 分,讲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得满分,其他 合理的酌情赋分) 6.6. C (致:辞去) 9 7.7. D (A 项用/因。B 项才/竟然。C 项表转折,但是/表递进,更何况。D 项均表示承接, 就) 8.8. (1) 等到富弼做宰相,即使是小官或平民拜见他,都和他行对等的礼节,延请就坐,说 话和颜悦色。(“”“”“”“”虽抗礼引从容 各 1 分) (2) 我家许多代人居住在洛阳,亲戚故旧大概成百

23、上千,如果有的见有的不见,这不是同 等对待的做法。(“累”“盖”“是”“”均一 各 1 分) 9.9. 位高不骄,礼待下属;诚恳谏上,献计献策;礼待宾客,不论贵贱;深得民心,备受爱 戴。(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10.10. (1) “隔”字使飞桥和野烟交相映衬,形成一个完整画面。 暗示出诗人是在 远观。 写出了隔着野烟看桥的朦胧美。(每点 1 分) (2) 对青溪的喜爱,(1 分)自甘淡泊、有所寄托的情怀。(1分) (3) 动静结合。(1 分)桃花溪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缥缈,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 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2 分)青溪第三联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于意境美; “”

24、“”第四联 漾漾 绘水动貌, 澄澄 状水静貌,一动一静,极为传神。(2分)(举一例即可。答 其他手法如移步换景等,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1.11. (1)又重之以修能 (2)商人重利轻别离 (3)不霁何虹 (4)术业有专攻 (5)景行 行止 (6) 富而无骄易 (7) 百废具兴 (8) 起舞弄清影 12.12. 封闭冷寂、毫无生机;(2分)渲染阴沉郁闷的氛围;(1分)暗示现实令人感到压抑;(1 分)为后文写爱丽莎向往自由、渴望走出农场做铺垫。(2分) 13.13. 勤劳能干。如精心打理花园,操持家务。 爱美、有情趣。如平时养花,也打扮自 己。 自信好强,追求平等。如坚信自己会像男人一样能干。

25、渴望自我价值的认同。如修锅 者要良种菊花时,她很兴奋;菊花被弃伤心。 向往文明、憧憬自由。勇敢走出农场奔向城 里。(每点 1 分,答对四点即可) 14.14. 爱丽莎先是对现实感到孤寂压抑;接着有了追求平等、向往美好、走出农场的渴望; 再接着又因自我价值不被认可而痛苦;最后走向内心坚强、重新认识自我。(每点 1 分,意思 对即可) 15.15. 借菊花衬托出爱丽莎的外表美和勤劳美,赋予其生活乐趣和活力。 菊花既是爱 丽莎追求美好的情感寄托,也是其内在精神的象征,她正是在种植、赠送菊花的过程中得到快 乐、自信,内心也走向成熟与坚强。 菊花不被认可,被抛弃,暗示女主人公的价值不为现实 所认同。(每

26、点 2 分) 16.16. 20世纪的史学家认为: 不要太相信人类的理智,理想的标准筛除了不理性的历史。 理智理性适用于某人某时某事,但个人并非任何时候、任何事上都理智。 理智有时会异 化,会转化为不理智。(每点 2 分) 17.17. 引用苏轼的诗句,说明人因为身在其中,所以看不清 20 世纪的真面目;进而论证无论 何时,因没有纯客观的人(或人时有理性时无理性),所以历史也客观不了,进一步突出历史常 常并没有逻辑性的观点,引出结论。(每点 3 分,酌情给分) 18.18. 人们经验的历史不是理性的。 不同的人看历史有不同的视角。 20 世纪史学家 有相信经验胜过理智的特殊的时代经验。 人不免

27、依据今天的利害关系看历史问题。(每点 2 分,答对三点即可) 19.19. 略。 【参考译文】 富弼为人宽厚,温和善良,通常与他人交谈,好像没有执于己见的。可等到他面临重大事 情时,他就表情严肃,义正词严,没有人能让他屈服。智谋与见识深远,比其他人强多了,但 是不论大事小事都反复仔细考虑,必须万无一失之后才去做。 宰相,自唐朝以来可说是礼遇最高:百官来拜见的,无论老少都要行礼,宰相直立,稍微 10 伸手扶一下来客;送客不用下台阶;客人坐得稍久了,侍吏就从旁边大声说“宰相尊重”,客 人就恭敬不安地起身离去。等到富弼做宰相,即使是小官或平民拜见他,都和他行对等的礼节, 延请就坐,说话和颜悦色,送客

28、人到门口,看到他上马才回来。自此众官员渐渐学习富弼,(礼 待下属)从富弼开始啊。 熙宁元年,调任汝州判官。诏令入朝觐见,允许坐轿到殿门。神宗御内东门小殿,让其儿 子从宫门进入,而且命令他们不要跪拜,坐下谈话,从容地向富弼询问治国之道。富弼知道神 “宗果敢有所作为,上奏说: 人主的喜好和厌恶,不能让人窥测到;能窥测,那么奸人就得以 逢迎。应当像天监视人一样,善恶都自取,然后进行惩罚奖赏,这样功劳和罪恶都各得其实情。” “又询问边疆之事,富弼说: 陛下即位不久,应当广布恩德施行恩惠,希望二十年不提用兵之 事 。”神宗沉默不语。到日影西移才告退。神宗打算将他以集禧观使留在京师,他极力推辞, 到郡县赴

29、任。熙宁二年二月,诏授职司空兼侍中,赏赐上等府第,全部辞谢,任以左仆射、门 下侍郎同平章事。 (富弼)自从辞去官职回到西都十多年了,常深居不出门;晚年请求拜见的宾客也多起来, “他都以病为理由,辞谢不见。亲近的人问他什么缘故,富弼说: 大凡对待他人,无论富贵贫 贱贤达愚钝,都应一样的以礼相待。我家许多代人居住在洛阳,亲戚故旧大概成百上千,如果 有的见有的不见,这不是同等对待的做法。如果每个人来了都接见,我年老体衰又有病不能承 ”受。 士大夫们也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怨言。 (富弼)曾经想到老子祠去,乘坐小轿路过天津桥,适逢府中把集市迁到桥边,市上的人为 富弼出行高兴,伴随着观看,直到安门,市面为之冷清了,富弼如此深得民心。等到富弼去世, 士大夫不论远近,认识不认识,见面了就相互转告,见不到面的就以信(互告),相互吊唁,常 常落泪,富弼受士大夫爱戴也是如此。哎呀!如果不是尽忠职守侍奉君主,尽仁尽义关爱民众, 他的怜悯至诚充满内心而表现在外,能像这样吗?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