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10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部署培训会变更调查要求孙毅2010-11.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84399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44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2010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部署培训会变更调查要求孙毅2010-1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32010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部署培训会变更调查要求孙毅2010-1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32010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部署培训会变更调查要求孙毅2010-1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32010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部署培训会变更调查要求孙毅2010-1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32010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部署培训会变更调查要求孙毅2010-1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2010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部署培训会变更调查要求孙毅2010-1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010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部署培训会变更调查要求孙毅2010-11.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0年度土地变更调查要求,北京 二一年十一月,MLR,主要内容,2,一、总体目标 二、任务内容 三、方法和要求 四、数据统计汇总 五、主要成果 六、组织实施 七、有关问题处理意见,一、总体目标,准确掌握2010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实际变化情况,保持二次调查成果现实性,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全国“一张图”工程,满足土地管理日常业务需要,实现土地管理和监管方式从“以数管地”到“以图管地”的重大转变;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现状的土地基础数据。,3,二、任务内容,(一)遥感监测 (二)变更调查,4,(一)遥感监测,主要由国家完成,国家统一采购遥感影像数据,组织加工制作遥感正射影像图,并与2009年

2、二次调查标准时点遥感正射影像图叠加分析和解译,提取年度新增建设用地监测信息。 将含有监测信息的遥感正射影像图,分期分批下发地方,地方对监测信息进行核实,并作为2010年度开展变更调查的基础资料。,5,(二)变更调查,1.境界调查 2.权属调查 3.地类调查 4.基本农田调查 5.耕地变化情况调查 6.建设用地变化情况调查 7.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填写 8.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 9.编写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6,1 .境界调查,国界、省级行政区域界线的调整,由国土资源部负责,各地不得随意更改。大陆、海岛与海洋分界线(零米线)发生变化的,应依据最新的遥感影像,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于10月31日前

3、,将调整后的所涉及图幅矢量数据和相关影像数据,以及说明材料报国土资源部,经确认并重新下发有关省控制面积后方可作为变更调查界线使用。 县级行政区域界线需要调整的,于11月20日前由省统一将涉及界线调整的所有县级调整后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相关说明材料报国土资源部检查无误的,方可作为今年变更调查基础数据库。,7,境界调整要求:,(1)由于今年变更调查时间紧任务重,调整境界线有一定组织协调、技术处理等工作量,因此原则上不调整境界线。待今年变更调查完成后,明年有充分的时间可以再进行境界线的调整。 (2)县级境界线今年确实需要调整的,必须由省级国土资源厅组织,相邻县通过协商确定一条共同认定的界线,并保证县级

4、控制面积不充不漏,于11月20日前由省统一将涉及界线调整的所有县的调整后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和相关说明材料报国土资源部检查,无误的,方可作为今年变更调查的初始数据库。 (3)沿海大陆、海岛与海洋分界线(零米线)发生变化的,一是由于泥沙淤积造成零米线变化的,可累积几年调整一次;二是由于围海造地、修筑堤坝等造成零米线变化的,由于时间紧,可在今年变更调查后再做调整。,8,2.权属调查,(1)当权属界线发生变化的,界线双方(或三方)应依法重新签定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原协议书归档。 (2)土地权属性质发生变化的,分为国有和集体按照实地现状调查确定。,9,3.地类调查,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和城镇村及工矿用

5、地归并要求,调查每一变化地块的地类及位置、范围、有关土地利用属性等,包括线状地物、图斑、零星地物、可调整地类等的调查。,10,4.基本农田调查,(1)在规定的上报变更调查成果前,能够结合规划修编的,可与规划修编一并完成基本农田调查上图工作。 (2)在规定的上报变更调查成果前,不能结合规划修编,或结合规划修编不能按时上报基本农田成果的,应按照规划、耕保部门要求,只对二次调查确定的基本农田上图成果进行调整、补划部分进行变更,形成基本农田调查成果。,11,5.耕地变化情况调查,(1)新增耕地来源调查 依据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有关材料,确定新增耕地来源类型。具体分为: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其他原

6、因增加四种类型。将新增耕地来源用代号填写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记录表上的相应栏内,土地整理(ZL)、土地复垦(FK)、土地开发(KF) 、其他(QT)。,12,新增耕地来源调查基本要求: 一是,国家将收集到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资料下发地方使用,但地方不要等,可自行收集资料开展调查。第一批10月31日以前的资料会上发;第二批,2011年1月初下发。 二是,参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资料,以实地现状为准,当实地已经耕种的,不论项目是否验收,应按耕地认定地类和范围,面积以更新后数据库量算的为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面积可作为参考。,13,(2)新增耕地类型调查及坡度分级确定 实地调查新增耕地的梯田或坡耕地类

7、型,内业依据利用DEM制作的坡度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套合,确定新增耕地坡度分级。坡度 2的视为平地。将坡度 2的新增耕地类型的代号,填写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记录表上的相应栏内,梯田(TT)、坡耕地(PD)。,14,(3)新增耕地田坎面积的确定 一是,经过土地整理后的田坎,不能按系数扣除。应逐条调绘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并注记田坎宽度,通过内业重新计算整理后的耕地面积、田坎面积。 二是,其他方式新增耕地中的田坎,可采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省级确定的本地区同类型耕地田坎系数,按系数在耕地图斑中扣除田坎面积,或实地逐条调查扣除田坎面积。,15,(4)可视为补充耕地的园地调查 年度内将闲置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8、开发整理成园地,并经土地和农业等相关部门共同认定能调整成耕地的,作为“可视为补充耕地的园地”,在相应属性表中加注“KB”。,16,(5)可调整地类调查 对于因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变为园地、林地、草地以及坑塘等农用地,且耕作层未破坏的,可认定为可调整地类。包括:可调整果园、可调整茶园、可调整其他园地、可调整有林地、可调整其他林地、可调整人工牧草地、可调整坑塘水面7个可调整地类,可调整地类在相应属性表中加注“K”。 二次调查标准时点数据库中,认定的园地、林地、草地以及坑塘等农用地,不能随意变更为可调整地类。,17,6.建设用地变化情况调查,(1)新增建设用地类型调查 新增建设用地类型,分为本年批准

9、本年建设、本年批准未建设、本年未批先建三种类型。将新增建设用地类型用代号,填写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记录表上的相应栏内,本年批准本年建设(B)、本年批准未建设(P)、本年未批先建(W)。 实地建设以施工人员进入、工棚已修建、塔吊等建筑设备已到位、地基已开挖,以及为实施建设而进行的土地平整等实质性建设为判断标准。,18,(2)往年“批而未用”土地建设情况调查 对二次调查标准时点数据库中,作为建设用地的“批而未用”土地,本年度实地已实质性建设的,更改标注为“PJ”。此部分不属于当年新增建设用地。,19,(3)新增建设用地细化调查 对新增建设用地中的城市(201)、建制镇(202)、村庄(203)、采矿

10、用地(204)、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05),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细化调查统计到商服用地(05)、工矿仓储用地(06)、住宅用地(07)、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08)、特殊用地(09)的一级类和二级类街巷用地(103)、空闲地(121)中的一类或几类。,20,新增建设用地细化调查要求: 一是,细化调查图斑不需在变更调查底图上标绘和填写调查记录表。细化调查面积数据主要用于本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分析。 二是,调查中,对实际用途不明、认定细化分类有困难的新增建设用地,可参照规划或设计用途来确定其细化地类 。 三、细化地类及面积直接填写新增建设用地细化调查面积统计汇总表。 四、细化调查的各地类面积

11、之和,必须等于新增的城市、建制镇、村庄、及采矿用地的图斑面积。,21,7.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填写,需要专门讲解,这里不作介绍了。,22,8.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1)数据库更新首选增量更新的方式,实现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的更新。 (2)按照数据库更新有关要求,利用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建库软件,将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以及外业调查结果输入计算机,更新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同时,利用县级建库软件,生成并输出变化图斑的增量数据及相关统计报表。 (3)利用国家统一下发的更新数据上报软件,将导出的增量数据进一步检查封装,生成用于上报的更新数据包,通过县、地(市)、省、国家的逐级检查及核查,最终实现从县到国家各级数

12、据库的同步更新。,23,9.编写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按照土地变更调查技术要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编写提纲要求,编写各级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其中县级报告是基础。,24,三、方法和要求,总体要求: 变更调查采用综合调绘法。对于影像不全、影像不清晰、影像未反映的新增地物,采用其他方法补测。,25,(一)有影像地区,采用综合调绘法: 将国家以县为单位下发的遥感监测成果(已经提取了新增建设用地信息),通过目视解译,补充和标注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结合本地区建设用地审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资料,以及2009年标准时点调查数据库等相关资料信息,制作土地变更调查底图,标注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对内业标注

13、的变化信息必须到实地进行全面核实、调整和补充调查,将确认的变化图斑、界线的位置、地类和其他属性,调绘到变更调查底图上,作为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的依据。,26,(二)没有影像地区,对于没有影像、或提供的影像不清晰或影像未反映的新增地物,地方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应采用其他方法补测进行调查。具体其他补测方法,主要包括实测坐标法、直接补测法、间接补测法等。具体方法和要求可参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培训教材。调查应详细记录变化图斑的位置、范围、形状,以及变化地类、属性等内容,作为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的依据。,27,调绘方法选择: 调绘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影像质量、时间,及现有仪器设备确定。两种方法视具体情况可单

14、独使用,也可同时使用。,28,四、数据统计汇总,统计汇总包括,县级统计汇总,地(市)级、省级、国家级汇总。县级统计汇总是基础。,29,(一)县级数据统计汇总,方法及流程: 依据变更调查底图和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更新数据库,由数据库直接生成土地变更一览表。 依据土地变更一览表,由数据库直接生成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平衡表)。 依据土地变更一览表,由数据库直接生成按权属性质、耕地坡度分级、可调整地类、新增建设用地类型、新增耕地来源类型等各类面积统计汇总表。 直接填写新增建设用地细化面积统计表。 由数据库直接汇总基本农田面积和地类。 编写县级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30,(二)地(市)级、省级、国家

15、级数据汇总,方法及流程: 上一级依据下一级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逐级汇总生成各级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 上一级依据下一级的各类面积统计汇总表,逐级汇总生成按权属性质、耕地坡度分级、基本农田、可调整地类、新增建设用地类型、新增耕地来源类型、新增建设用地细化调查等各类面积统计汇总表。 编写各级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31,(三)汇总总体要求,1.按行政调查区域统计汇总。 2.年初面积必须与上一年度上报国家的数据库中面积保持完全一致。 3.各地类面积之和等于行政辖区控制面积。 4.按权属性质统计面积之和等于行政辖区控制面积。 5.更新后数据库各类面积统计数据、增量更新统计数据,应与逐级上报的统计汇

16、总表保持一致。,32,五、主要成果,(一)县级调查成果 1.外业调查成果:主要包括,外业调查图件、坐标表等其他地物补测资料。 2. 数据库成果:主要包括,更新后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数据包。 3.各类统计汇总表:主要包括,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土地变更调查记录一览表,变更调查各类面积统计汇总表,包括下列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按权属性质统计汇总表。 耕地坡度分级面积统计汇总表。 基本农田面积统计汇总表。 可调整地类面积统计汇总表。 建设用地类型面积统计汇总表。 新增建设用地细化面积统计表。 新增耕地来源类型统计汇总表。 4.文字成果: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

17、析报告。,33,(二)地(市)级、省级、国家级汇总成果 1.数据库成果:地(市)级、省级更新后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及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数据包;国家级更新后的土地调查数据库。 2.变更调查各类面积统计汇总表: 土地变更调查记录一览表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按权属性质统计汇总表 耕地坡度分级面积统计汇总表 基本农田面积统计汇总表 可调整地类面积统计汇总表 建设用地类型面积统计汇总表 新增建设用地细化调查面积统计汇总表 新增耕地来源类型统计汇总表。 3.文字成果: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34,六、组织实施,(一)组织分工 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作为一项基础性调查工作,涉及国土资源管

18、理的多个部门。2010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监测工作需要规划、耕地保护、执法和地籍等多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其中: 1 .规划部门负责提供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下达、执行情况资料,负责提供基本农田补划、调整等相关图件、数据等资料,配合开展土地利用年度变化分析。 2 .耕地保护部门负责提供年度建设用地审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基本农田依法批准占用及补划等方面的数据、资料及政策依据,核实确认年度审批建设用地的变更调查上图结果。 3 .执法监察部门负责提供本年度违法用地的数量、范围、位置及查处情况,并对年度违法用地的变更调查上图结果核实。 4 .地籍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实施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完成相关部门有关资料的

19、调查上图工作,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全面查清年度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情况。,35,(二)时间安排 具体按照2010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实施方案执行。,36,七、有关问题处理意见,(一)关于先行用地调查问题 对于先行用地,按照未批先建(W)调查,并在分析报告中说明。 (二)关于临时用地调查问题 对于有临时用地手续的,不进行调查,无手续的按未批先建调查。,37,(三)关于耕地与田坎关系的处理 1.按系数扣除田坎面积的,耕地增减,田坎也应相应增减。 2.坡改梯耕地,田坎系数按照测算的同类型耕地的田坎系数确定。 3.土地整理耕地,重新量算耕地面积、田坎面积。,38,(四)关于勘测定界成果使用问题 1.同一地物,在勘测定界图和正射影像图上,形状基本一致,边界基本套合,只是由于成图比例尺不同造成的移位的,应按照影像确定地物的位置和范围。 2.“本年度批准未建设”土地的位置和边界走向,按照勘测定界图确定。 3.同一地物,在勘测定界图和正射影像图上,位置基本一致,但形状不一致,应查找原因,如“批少占多”等,应按实地现状调查。 4.不论是否使用了勘测定界成果,建设用地面积应以更新后数据库量算的为准,勘测定界面积可作为参考。,39,40,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