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6单元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鲁教版20170927436.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85404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WPS 页数:22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6单元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鲁教版20170927436.wps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8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6单元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鲁教版20170927436.wps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8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6单元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鲁教版20170927436.wps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6单元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鲁教版20170927436.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6单元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鲁教版20170927436.wps(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学习目标定位 知识体系预览 1.识记: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成因、人口迁 移的主要原因。 2.理解:我国自建国以来到现在人口迁移的 特点及原因。 3.应用: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影响人口布局的 因素、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考点一 人口分布及影响因素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带。 人口密集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大部分、美国东北部。 (2)我国人口分布 分布不平衡 东部多,西部少;平原地区多,高原、山地地区少;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地区多,经济落后、 交通闭塞地区少;汉族集中地区多,少数民族集中地区少。 人

2、口分布界线 以黑河腾冲为界,东多西少。 2.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影响力逐渐减小,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 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 1 _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2012江苏地理,28(4),5 分下图是“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加拿大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_。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加拿大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国土的东南部,然后结合影响人口分布的因 素和加拿大东南部的地理特征,

3、作出符合实情的具体分析。 答案 东南部(或五大湖沿岸和圣劳伦斯河谷地) 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较早;农业基础 较好;工业发达;城市密集等。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 原 因 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 200米 地形 人类的生产生活多集中于平原地区 以下的平原 气 温:8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温带; 气候通过气温和降水来影响人口分 气候 降水:较丰富地区 布 自然 干旱地区人口依水源呈点状、线状、 人口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 环境 水资源 片状分布 布 土壤 土壤肥沃地区人口密度也高 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 矿产 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引起人口 矿产开发提供了较多的就

4、业机会 资源 的聚集 社会经济 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影响最为显 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 2 著:农业社会居民点比较分散;工业 通运输条件、文化教育 “”社会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 二战 后发展中国家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 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 宗教、文化、科技发展水平、政策、 政治文化 化 历史因素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2012上海地理,1920)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 布。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气温较适宜 位于平原地带 开发历史较长 经济相对发达

5、A. B. C. D. (2)20 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 A.人口密度低 B.开发了新资源 C.交通条件改善 D.市场广阔 解析 第(1)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西伯利亚南部地区相对纬度低,气温较高,适宜 人类的生活,且开发的历史较长,经济较发达,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第(2)题,考查人口迁移 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结合图例可以分析判断,该地区内部呈现人 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是资源的开发,经济的发展造成的。 答案 (1)C (2)B 2.2012四川文综,36(4),6 分下图为南亚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

6、图中 M 岛人口分布南稠北稀。试分析南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题干要求分析南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需从气候、地 形、水源等方面分析。解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影响上述因素的信息,如该岛地处纬度 较低的热带;该岛位置决定其为热带季风气候,降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季节 变化;结合该岛等高线地形图分析该岛的地形特点;另一方面还要分析南部与北部比较在自然 条件方面的优越性。 答案 原因:M 岛位于北印度洋,南部由西南季风带来丰沛降水,淡水资源丰富;南部地势较 高地区,气候凉爽,适宜人居;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利于农业发展。 考点二 人口的迁移及影响因素 核

7、 心 知 识 再 现 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点拨】 人口迁移一般具备三个条件 2.分类 (1)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9 世纪前 “”二战 后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 特点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少,短期流动人员增多 迁入地:欧洲,北美,西亚、北非产油国; 方向 欧洲向美洲、大洋洲迁移 迁出地: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4 (2)国内人口迁移 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新中国成立以来: 【温馨提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落后

8、地 “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 民工潮”。 3.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1)自然环境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气候 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人类生产生活影响人口迁移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 水源 规模 土壤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迁移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人口迁移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恶化而迫使人口迁移 (2)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最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 经济因素 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 大量人口迁移

9、交通通信 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 文化教育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人口迁移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 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迁 婚姻家庭 移影响较大 (3)政治因素 5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政策 可起到鼓励或限制作用 政治变革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战争 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 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有何影响? 提示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 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 高 分 素

10、 养 提 升 1.(2014海南地理,1415)下图表示我国某县 2000年、2010 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 外出区域构成。读图,完成(1)(2)题。 (1)与 2000 年相比,2010 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B.劳动力价格降低 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 D.人均产值减少 (2)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京津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 D.川渝地区 解析 第(1)题,根据图文分析,2010 年比 2000年该县外出半年以上总人口和跨省外出人口 大幅度增长,意味着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人数减少,因此劳动力紧张,价格有所提高;人 均生产规模扩

11、大;占总人口比例降低;人均产值增加。综上所述,A 项正确。第(2)题,该县 人口大规模外出,表明该县经济落后,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川渝地区经济最落后,因此选 D 项。 6 答案 (1)A (2)D 2.2013天津文综,12(2),6 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近些年,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务工的外来人员约 30%来自安徽省。 请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安徽人前来务工的主要原因。(6 分) 解析 安徽省距离长江三角洲较近,且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 答案 就业机会多(劳动力需求量大),收入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高);距离安徽近(交通成本 低;地理环境相近)。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2、 1.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推力和阻力 (1)拉力因素:主要指吸引人口迁移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来自迁入地,迁入地自然条件优越、 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推进速度快,工业布局、区域大规模开发等因素对人口有较大的吸引 力。 (2)推力因素:主要指迁出地促使人口迁出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恶化、经济落后等,促使人 口向外迁移。 (3)阻力因素:交通困难、背井离乡等会成为阻碍人口迁移的因素。 2.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

13、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以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 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 7 “国老年人向 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 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1.(2016新课标全国,45)与 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 10.41 万人, 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 14.77 万人,这是近 20 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 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

14、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 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 2015 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服务设施齐全 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适宜就业机会多 生态环境较好 A. B. C. D. 解析 第(1)题,根据题干材料知,上海市人口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是产业升级的 需求。第(2)题,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说明这些中小城市劳动力 密集

15、型产业多,就业机会多。故选 C 项。 答案 (1)A (2)C 2.(2016浙江文综,34)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 2 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 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1)(2)题。 (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 城乡间人口流动 农业专业化发展 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 B. C. D. (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解析 第(1)题,城市工业、服

16、务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增,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 8 城市,促进了城乡间人口流动,同时给农村经济带来发展,进而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故 D 项 正确。第(2)题,人口流动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A 项错误;经济因素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B 项错误;区域协调发展,使得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C 项正 确;小城镇人口也属于城市人口,其人口向大城市流动没有净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不会提高城 市化水平,D 项错误。 答案 (1)D (2)C 3.(2013课标 ,78)下图示意某城市 20世纪 80 年代和 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 该城市总人口约 1 300万。据此完成

17、(1)(2)题。 (1)20 世纪 90 年代和 80年代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 解析 第(1)题,两组图分别展示的是 20世纪 80 年代和 90年代的平均人口年变化率,20世 纪 90年代的总人口增长率小于 20 世纪 80年代,增长速度减缓,A 项错误;两个时段总人口 增长率均为正值,可见总人口增加,B 项错误;对比两组图可知,20世纪 90 年代自然增长率 大于 20世纪 80 年代,C 项错误;人口迁移量取决于国际迁移和国内迁

18、移,20 世纪 80年代两 者之和大于 1%,20世纪 90 年代两者之和约为 0,可见人口净迁入量减少,D 项正确。第(2)题, 该城市人口超千万,为超级大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说明经济水平较高,就业机 会多;国内人口迁移以迁出为主,且 20世纪 90 年代大规模迁出,说明该城市环境恶化,国内 产生其他的新兴城市和工业基地,且该城市自然增长率在 1%2%之间。这些符合美国东北部 工业区的特征,A 项正确。 答案 (1)D (2)A 考点三 人口迁移的影响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对人口迁出地、 9 迁入地、城市化和

19、就业结构的影响上。 1.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加强了与外界社会在经济、科技、文化 等 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方面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 有利 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 口迁出可以缓解当地的人地 矛盾,保护生态 第三产业的发展 环境;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大量人口迁入,增加公共设施的 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对住房、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 不足, 不利 交通、卫生、教育、社会秩序、城 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市环境等产生巨大压力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有何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

20、人口规模的扩大, 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 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 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提示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 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 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2017山西高三第二次四校联考)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1)(2)题。 10

21、(1)能正确反映图甲、图乙所示信息的说法是( ) A.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抚养比趋向平衡 B.图中所示中心城区外来常住人口增长幅度高于郊区人口增长幅度 C.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涌入中心城区 D.图中所示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 (2)关于外来常住人口的迁入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变化对城市发展影响不大 B.外来常住人口的文化素质大大提升了上海就业队伍的整体水平 C.“”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实现 健康城市 模式的主要方式 D.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有利于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 解析 本题组考查人口流动、迁移特征及其对城市的影

22、响。第(1)题,图甲反映的是人口性别 比变化,且性别比趋向平衡,A 无法判断,D 正确。图乙显示中心城区外来人口增长速度为负 值,郊区增长速度快,B、C 错。第(2)题,外来常住人口对城市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其 性别比变化可反映城市工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A 错。外来常住人口以进城务工人员为主, B、C 错。外来人口大量向郊区迁移,为郊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有利于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 向郊区转移,D 正确。 答案 (1)D (2)D 对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角度 11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

23、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 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一 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1.(2013课标 ,12)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 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 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

24、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贵州的迁出人口比重略高于四川,但贵州人口总量远小于四川,迁 出人口数量反而小于四川,故选项 A 错误;同理,上海迁入人口比重要高于广东省,但广东迁 入人口数量要多于上海,故选项 B 错误;浙江和江苏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的差距较小,人口自然增长率较接近,但图示浙江人口净迁入比重远高于江苏,从而导致浙江 人口增长率要高于江苏,故选项 C 正确;目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大致和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 关,因此,安徽自然增长率要高于天津,故选项 D 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皖、赣、黔

25、三 省为人口净迁出地区,且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这会加速三省的老龄化进程,选项 A 错误; 皖、赣、黔三省的迁出人口主要来自农村地区,在迁往其他省区的同时,也有大量农村人口迁 12 入三省的城市,有利于提高城市化水平,故选项 C 错误;沪、津、京三市为人口净迁入地区, 由于迁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会延缓三市的老龄化进程,同时也促进了三市的城市化进程,提 高了城市化水平,故选项 B 正确、选项 D 错误。 答案 (1)C (2)B 考向二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农村的影响 2.(2015山东文综,12)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 化现象。完成(1)(2)题。 (1)这种空

26、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 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由我国当前国情可知,城乡收入差距较大, 导致部分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第(2)“题,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 说明劳动力迁往城市,农村劳动力短缺,导致土地资源浪费,A 项正确;该现象不利于农业发 展水平的提高、城乡协调发展,B、C 错误;该现象会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升高,D 项错误。

27、 答案 (1)C (2)A 考向三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 3.2014重庆文综,13(2),8 分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移民城市洛杉矶通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美国的 科技之都 和全球性经济中心, 其电影产业也久负盛名。下图是洛杉矶主导产业演进示意图。 从人口数量和素质分析外来移民对洛杉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8 分) “”“”“”解析 注意题干要求从 人口数量 和 人口素质 两方面回答。从 人口数量 角度来说, 13 外来移民为高科技产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从“”人口素质 角度来说,外来移民为高科技 产业提供更高的科技支持。 答案 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

28、资源,有利于扩大产业规模;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有利于促进技术 创新。 4.2016江苏地理,28(2)、(3),9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 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 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 年来此过 冬养老人数近 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 钢城 向 阳光花城 的转型。 材料三 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下表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月均 13.6 16.8 21.0 24.4 25.8

29、26.3 25.2 温/ 降水量 4.2 3.5 10.0 11.7 45.4 133.4 207.1 /mm 月份 8 9 10 11 12 全年 月均 24.7 22.4 20.2 16.1 12.8 20.8 温/ 降水量 210.0 140.9 61.2 20.5 1.5 849.4 /mm 14 (1)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此外,其他地 理原因有_、_、_。(5 分) (2)“”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 阳光花城 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 _。 (4 分) 解析 第(1)题,攀枝花地处四川盆地,结合气温、降水资料知,该地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 光照充足。另外,

30、攀枝花交通发达,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齐备;地处西南,自然环境好, 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第(2)题,注意题干要求“积极意义”,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 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冬季气温较高 晴天多,光照充足 交通便利 环境优美 旅游资源丰富 (2)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 进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2015北京文综,11)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 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

31、而成为 2014 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读图,回答第 1 题。 1.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特征。由题意可知,“城市牵挂”程度越高,人口迁出比例越大。读 图可知,甲地受南方牵挂远大于北方,说明人口迁出比例南方比北方高,A 项错误;北京、上 海和深圳附近的广州(省级行政中心)相比,甲地向其迁出的人口比例都较高,B 项错误;珠江 三角洲样本城市数量比四川盆地多,且牵挂程度高,故甲地向珠江三角洲人口迁出比例比向四 川盆地人口迁出比例高,C 项正确;同样,从

32、样本城市数量及分布、牵挂程度分析,甲地向内 陆城市的人口迁出比例比向沿海地区人口迁出比例低,D 项错误。 15 答案 C 2.(2014广东文综,6)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 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 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解析 沿海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推进了家乡的城市化进程,A 项 不符合题意。沿海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带来先进的技术,促进家乡经济的发展,B 项不符合题 意。返乡就业后不再进城打工,减少了春运的客流量,C 项符合题意。返乡就业,

33、不仅带来生 产经验,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观念,有利于促进区域文化交流,D 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3.(2013北京文综,3)20世纪 5070 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城市知识青 年有计划迁入 A. B. C. D. 解析 20 世纪 507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受到限制,随着东北工业基地的建设和“北大荒”的开发,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迁入大批人 口。 答案 D (经典高考题)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 (下图),结合 所学知识

34、,完成 45 题。 4.19952009 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A.迁入率持续上升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5.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16 解析 第 4 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人口迁入率始终高于人口迁出率,即该区域人口机械 增长始终为正值,所以,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第 5 题,影响人口迁移方向与规模的主要因 素是经济因素。一般规律是由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故上海符合题意,安徽、湖南、河南以 人口迁出为主。 答案 4.D 5.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起了大规

35、模的 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 “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 移民就业”“向 移业就民”转换。据此完成 67 题。 6.“”下图中最容易吸引 移民就业 的工业部门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移业就民 带来的影响有( ) 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缓解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 降低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 A. B. C. D. 解析 第 6 题,容易吸引移民就业说明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图丙中工资比重较高,为劳动力导 向型产业。甲代表的工业部门为技术导向型产业,乙为动力导向型产业,丁为原料导向型产业。 第 7“题, 移业就民”是指劳动密集型

36、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这样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 的进程,同时也有利于加快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 答案 6.C 7.A (2017东北三省四市联考)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下图示意我国 2012 年 省际人口净迁移率与城市化率线性关系。读图,回答 89 题。 17 8.据图可知( ) A.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净迁移率呈正相关 B.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口流入区和流出区的城市化水平 C.北京迁入人口数量最多是因为北京经济最发达 D.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贵州人口迁出率最高 9.关于黑龙江人口净迁移率和城市化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净迁移率低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B.人口净迁移率

37、低主要是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C.城市化水平较高主要是因为黑龙江地广人稀,人口数量少 D.城市化水平较高主要是因为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解析 第 8 题,由图可知西藏人口净迁移率为正值,但城市化水平很低,黑龙江省人口净迁移 率为负值,城市化水平较高,所以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净迁移率不呈正相关,故排除选项 A;我 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应该位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故排除选项 C;贵州人口迁出率高, 主要是由于经济较为落后,故排除选项 D;城市经济较为发达,是我国的主要人口流入区,人 口流入导致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化水平增加,而人口流出区主要为农村,人口流出增加,农村 人口减少,城市人口比重相对增加,即城市化

38、水平增加,故选项 B 正确。第 9 题,资源开发、 工业发展是促进黑龙江省早期城市化发展和现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重要原因,故排除选项C、D; 2012 年前后,黑龙江省等东北老工业区,由于矿产资源枯竭、技术水平落后等原因导致传统 工业衰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人口迁出大于迁入,即人口净迁移率低,故选项 A 正确。 答案 8.B 9.A (2017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模拟)下图示意 2000年黑龙江省流出人口构成。读图,完成 10 11 题。 18 10.2000 年黑龙江省流出人口( ) A.迁入地选择广泛,全国分布比较均匀 B.迁移目的地选择主要受距离影响 C.以社会型迁移(拆迁、婚姻、投亲等)为

39、主 D.男女性别比例略有失调,青年受高等教育机会低 11.黑龙江省流出人口结构的影响有( ) A.降低社会抚养比B.劳动力短缺 C.恶化人口性别结构 D.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解析 第 10题,黑龙江人口迁入地选择广泛,相对集中在辽宁、山东、内蒙古等经济相对发 达地区或资源开发地,距离最近的吉林并不是人口迁入地最大地区,故 B 错。以青壮年为主, 应该是务工、经商移民为主;女性略多于男性,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故 D 对。第 11题, 流出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加剧了黑龙江省的人口老龄化,提高了社会抚养比,农村劳动力大量 流失,造成劳动力短缺,土地利用效率下降。流出人口男女相比差别不大,对人口性别

40、结构影 响不大。 答案 10.D 11.B 二、综合题 12.(2017武汉高三质量检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迁移日渐频繁,老龄化现象也 日趋严重。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 年我国部分地区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统计图。 19 省区 65岁以上人口比重/% 省区 65岁以上人口比重/% 重庆 13.25 安徽 10.53 四川 12.76 辽宁 10.22 江苏 12.25 广西 9.29 天津 11.46 浙江 9.2 山东 10.98 河南 8.93 上海 10.64 北京 8.58 湖南 10.57 广东 7.24 材料二 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养老压力已经成为我国面临

41、的重大问题。上面表格是 2014 年我国 部分省区常住人口老龄化数据。 2015年 10 月 29日,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指出,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 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 行动。 (1)由于人口迁移导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不一致。分析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并分析人 口迁移对迁出地区造成的影响。 (2)据材料,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其原因。 (3)比较四川省和广东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4)有人认为,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就是放弃坚持 30多年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 多生多育,你是否

42、认同这样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结合坐标图,横坐标是常住人口,纵坐标是户籍人口。图中斜线右下的省份 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说明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多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斜线左上的省 份情况则相反,多为内地经济欠发达省份,继而总结出人口迁移的空间分布特点,再结合所学 20 知识得出影响。第(2)题,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即可得出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原因。第(3)题, 结合表格及区域知识即可分析出两省的老龄化差异及成因。第(4)题,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言 之有理即可。 答案 (1)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由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迁移; 由农村向城市迁移。有利影响:促

43、进了迁出地区与外界经济发达地区的交流;缓解了当地的就 业、环境压力。不利影响:农村人口从事农业的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土地荒芜,粮食产量下降 等;农村凋敝,使农村文化景观、乡土建筑遭到破坏;出现留守儿童、农村孤寡老人的抚养等 社会问题。(利弊分析,任意 2 点即可) (2)人口老龄化的特点:老龄化严重;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任答 2 点即可) 原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出生率下降明显;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水平进 步,养老制度的逐渐完善,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迅速上升。(任答 2 点即可) (3)四川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广东高,四川常住人口进入严重老

44、龄化,广东常住人口属于 老龄化。广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入,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 重下降;四川省属于人口迁出大省,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多,使得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比重 上升。 (4)不认同。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依然是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对原有人口发展战略 的调整完善,并不是鼓励多生多育;实施“”二孩政策 有利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缓解人口老 龄化;但我国人口基数大,资源环境压力依然较大,所以现在还不能鼓励多生多育。(语言通 顺,符合逻辑即可) 13.读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判断甲、乙两国间人口的迁移方向,并说明理由。 (2)分析甲、乙两

45、国间人口迁移给两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3)甲、乙两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情况,除可以用上图表示外,还有其他形式,如下面所示。请 21 再设计一种新图形来表示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情况。 解析 从图中可读出甲、乙两国三个年龄段人口的比重,再分析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及存在的问 题。甲国青少年比重大,人口就业压力大,乙国青少年比重小,老年人比重大,劳动力不足, 由此可判断出甲、乙两国间人口迁移方向。甲国人口迁出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获得外汇收入, 乙国人口迁入可以缓解劳动力不足,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 (1)甲国人口向乙国迁入。甲国青少年比重大,人口就业压力大;乙国青少年比重小, 老年人比重大,劳动力不足。 (2)甲国: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获得外汇收入。乙国:可以缓解劳动力不足,促进经济发展。 (3)图略,要求图例或注记正确,图形美观。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