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十实用类文本阅读:写作背景的分析与探究新人教版2017091.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86177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WPS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十实用类文本阅读:写作背景的分析与探究新人教版2017091.wps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十实用类文本阅读:写作背景的分析与探究新人教版2017091.wps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十实用类文本阅读:写作背景的分析与探究新人教版2017091.wps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十实用类文本阅读:写作背景的分析与探究新人教版2017091.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十实用类文本阅读:写作背景的分析与探究新人教版2017091.wps(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集训提升练 十 实用类文本阅读:写作背景的分析与探究 一、(2017宜春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2分) 在全球反法西斯格局中重新评价中国抗战 “文汇报:您把二战中的中国称为 被遗忘的盟友”,可见在西方的二战研究中,中国战场 的作用是被低估的。请您谈谈西方学界目前如何看待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 米特(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现代中国政治与历史学教授):中国的抗日战争在 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在西方的二战语境中,中国抗日战场的重 要性至今仍然是被忽视的。这种湮没不闻的现状很大程度上是拜冷战所赐。中国与苏联曾经同 处一个社会主义阵营,因此,在 194

2、9年以后,西方的研究对于回顾二战期间的中国历史并未 表现出多大的热忱。此外,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学者来中国学习研究和搜集中国抗战史料的 困难比较大,与中国学者合作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文汇报:您本人如何评价中国战场在二战中的地位? 米特:中国在二战期间的亚洲战场所起到的作用尤其重要。回到70 多年前,如果中国在1938 年被全面侵占,那么整个亚洲可能就不得不屈服于日本的铁蹄了。由于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 大量日本军队被牵制在中国战场,日本占领整个亚洲的企图因此无法实现。当然,中国的抗战 也是整个二战的一部分,所以美国的协助对中国最终获胜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否则中国也不可 能在 1945年获得最后

3、的胜利。 文汇报:把中国的抗战历史放到整个二战的背景中来审视,中国抗战如何影响了整个二战 的战局? 米特:我认为中国战场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在没有任何外界援助,也没有任何战争同盟可 供借力的情况下,中国军民能在漫长艰苦的岁月中坚持不懈地独立抵抗日本侵略者。 文汇报:根据您掌握的档案,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牺牲有多大? 米特:从以往历史学家的研究中可知,负责任地估计,至少 1 400万中国人在战争中丧生、 8 000 万中国人流离失所。 文汇报:您为何认为 1937年 7 月 7“日 卢沟桥事变”是二战起点,而不是普遍认为的 1939 年德国入侵波兰?这一论断的依据何在? 米特:由于中

4、国在二战中的重要作用尚未被西方充分认识,大多数历史学家倾向于将二战 起始点标志为 1939年。但是,如果我们充分将中国的抗战纳入整个二战的视野中来考虑,我 1 想,随着中国抗战历史逐渐走出被遮蔽的研究现状,越来越多的人应该会认同我的看法,以 “”卢沟桥事变 作为二战的起点。 文汇报:我们查阅您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研究成果,您多次在文章中谈到,中国取得抗日 “”战争的胜利,这对中国历史而言是个重要起点。请问这个 起点 开启了什么? 米特:中国对日抗战所取得的胜利,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中国的社会问题开始得到关注; 在这段同仇敌忾的经历中,中国人(尽管不是每个中国人)“”的 国家统一 意识极大增强;抗战

5、 经历奠定了日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总之,抗日战争重构了中国的社会与政治状况。 文汇报:您认为现代中国的起点是什么时候?如何理解八年抗战锤炼出了一个现代中国? 米特:所谓现代中国的起点并不是一个确切的年份,鸦片战争对中国而言的确有标志意义, 但是中国的现代性其实并不仅仅由鸦片战争来指示,而是有不少其他标志,包括鸦片战争之前 很长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府行为合理化的努力等。而抗日战争确实刺激了中国在更多领域 的现代化,包括科技的发展,也对中国后来的发展意义重大。 “文汇报:您认为尽管中国是 被遗忘的盟友”,但是二战对中国后来历史的持续改变非常 深刻,比对其他国家都深刻。这点如何理解? 米特:我

6、认为,中国在抗战胜利后,在政治方面的急遽变化是反抗外侮和抗战期间社会变 革的迫切要求的产物。 “”文汇报:您认为,对普通中国人而言,经过二战的洗礼, 国家 的概念比之前有了很大 的加强。这是为什么? 米特:抗日战争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战争期间,民族感情并非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都能被激发。但是,在很多领域,比如教育界,由于对日作战的氛围,由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 险的时刻,民族主义尤为激荡。此外,中国在医疗健康、难民救济和政府机构等各方面都有长 足进步,整个抗日战争的过程促使政府和民众之间的联系变得紧密。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中国长期成 被遗忘的盟友 原因的一项是(3 分)

7、( ) A.西方的研究对于回顾二战期间的中国历史没有很大热忱。 B.西方学者来中国学习,搜集中国抗战史料的困难比较大。 C.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西方学者与中国学者合作研究中国抗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D.中国抗战是在没有外援和借力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的。 【解析】选 D。D 项说的是中国抗战的特点。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2 A.记者在采访时首先提到米特把二战中的中国称为“被遗忘的盟友”问题,原因是在二战研究 中史学家们低估了中国战场的作用,而米特是坚持中国是二战盟友观点的人。 B.从米特对中国在抗战中起到的主要作用以及美国对中国的协助对中国最终取得抗战胜

8、利起 到重要作用等观点的分析,米特是在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中重新评价中国的抗战。 C.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因为中国在二战中的重要作用还没有被 西方充分认识,所以大多数历史学家倾向于二战起始点的标志是 1939年。 D.米特在回答记者有关中国抗战做出的牺牲有多大时用了“负责任地估计”这样的语句,“负 ”“”责任 体现了米特的科学精神, 估计 是现在还没有办法最后确定具体的数字。 E.记者在对米特提问时很注重引而不发的技巧,即只问相关的问题,而不更多地解说相关的背 景,让米特根据自己的知识去判断询问的目的然后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解析】选 CD。A“项, 史学家们低估了中

9、国战场的作用”“错误,文中说的是 在西方的二战 ”研究中,中国战场的作用是被低估的 。B“项, 在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中重新评价中国的抗战” “”错误,应该是 在全球反法西斯格局中重新评价中国的抗战 。E 项,说法错误,记者的提问 十分注重相关的背景介绍,比如第一个问题,先表述米特的观点,然后询问西方对中国在二战 中的作用的看法,目的很明确,没有让对方猜测问题。 3.“”米特认为二战的起点是 卢沟桥事变 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5 分) 答:_ _ _ 【解析】“回答问题,注重把握访谈中有关 卢沟桥事变”的所有内容,从这些内容中把握为何 “米特认为这是二战的起点问题。比如 卢沟桥事

10、变”是整个二战中最早发生的战争,如果中国 不抵抗的话,那么日本人就会占领整个亚洲;同时,中国的抗战不是独立于二战的,即中国的 “”抗战是二战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 卢沟桥事变 就是二战的开始。 答案:“”“ 卢沟桥事变 中,中国军队奋起抗击,阻止了日本人的全面侵略;如果 卢沟桥事 变”中,中国没有抵抗而被全面侵略,随后整个亚洲就会被占领。中国的抗战是二战的一部 “”分,如果把中国的抗战放到整个二战中看, 卢沟桥事变 是二战的开始。 二、(2017三明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2 分) 张充和,她选择留在自己的世界里 慕容素衣 3 在不知道充和的存在之前,我以为闺秀这种生物已经

11、在中国大地上绝迹了。完全无法想象, 时至今日,在与我相隔数万千米的大洋彼岸,一位 101岁的老人仍保持着上个世纪初的生活方 式:每日晨起,磨墨练字,吟诗填词,偶尔和同好们举行昆曲雅集,拍曲互和,以乐终日。 这位老人,就是现居于耶鲁的张充和。 她从遥远的民国走来,在旧时月色和习习古风中长大。她的名字,曾经和沈从文、卞之琳、 俞振飞等人相连,一同成为那个年代的传奇。如今,故人早逝,时移世易,属于她的时代已经 永久地过去了,她却仍然选择活在她的时代里,在去国离乡数万里之外。这是一个奇迹,独属 于她的奇迹。 和林徽因、唐瑛等民国名媛不同的是,张家四姐妹属于传统仕女。她们的爱好、才艺乃至 “心性都很 旧

12、派”,即使时代再跌宕起伏,生活再颠沛流离,她们仍固执地保持着她们闺秀式 的生活方式,时代影响了她们的生活轨迹,她们的生活本质却并未改变。这一点,在充和身上 表现得尤为突出:她考北大,国文是满分,数学却拿了零分;她嫁给了洋人傅汉思,可他是个 汉学家,对中国历史比她还要精通;她在美国的耶鲁大学任教,教的却是中国最传统的书法和 昆曲;她常和一位叫咪咪的美国女士切磋中国艺术,后来那位女士成为了比尔盖茨的继母; 年少的时候,她在苏州拙政园的兰舟上唱昆曲,如今,她仍在耶鲁的寓所和人拍曲。 充和出生于合肥一个大家庭,曾祖父张树声曾是淮军将领,官至两广总督。到了充和父亲 “”张武龄这一代,已经 弃武从文 ,他

13、索性离开了合肥,在苏州创办了乐益女子中学。 充和是在上海出生的,后被她的一个叔祖母收养。叔祖母把还只有八个多月的充和带回了 合肥老家,在那里,她一直生活到十六岁。叔祖母是李鸿章的侄女,很有见识,相当重视小充 和的教育。高薪为她聘请了一位老师,名叫朱谟钦,是吴昌硕的弟子,既有才学也很开通,他 教充和学古文,还专门弄来了颜勤礼碑的拓本,教她练字。那时的教育是先生和学生朝夕相处 言传身教,充和随朱先生从九岁一直学到十六岁,这七年间,朱先生也只有她一个学生,他留 给充和的,应该不仅仅只是深厚的国学知识。 叔祖母去世后,十六岁的充和回到了苏州九如巷。苏州生活让充和的人生路上从此多了项 终身陪伴的爱好昆曲

14、。 “汪曾祺在回忆西南联大的往事时,在文章中写道: 她唱得非常讲究,运字行腔,精微细 致,真是 水磨腔 。她唱的 受吐,娇慵醉媚,若不胜情,难可比拟。”抗战年代,她凭 着一出游园惊梦,惊艳了当时的重庆。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为纪念汤显祖诞辰三百周年, “她回国和大姐元和演了一出游园惊梦,仍赢得了满堂彩,其中一张剧照被俞平伯评为 最 ”蕴藉的一张剧照 。 4 二十一岁这年,充和以语文满分、数学零分的成绩被北大破格录取。她听过胡适讲文学史 和哲学史,钱穆、俞平伯、闻一多都是她的老师。 抗战爆发后,充和到重庆教育部礼乐馆工作,结交沈尹默、章士钊等名士,并师从沈尹默 学习书法,书法可以说是充和一生至

15、爱。她曾说,自己不爱打扮,不喜欢金银珠宝,但笔墨纸 砚一定要用最好的。由于长期练习书法,她年老了臂上肌肉仍有如少女般有力。 谈到女子,总绕不过一个情字。充和最初为大众所知,就是源于一段情事。情事的男主角 “大家并不陌生,他是当时有名的诗人卞之琳。相传那首知名的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 ”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就是诗人为充和所作。 1948 年,充和在炮火声中嫁给了傅汉思。这段婚姻对充和的最大影响是她终于选择了远 渡重洋。这个最着迷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最终却选择了去国离乡。她离开的时候还预想不到, 二十多年后,她所着迷的文化在故国大地上被粗暴地清除,三姐夫沈从

16、文被迫去扫女厕所,二 姐夫周有光下放到农场。而孤悬于海外的她,反倒保存了一方传统文化的小天地。天地虽小, 但能够容下一个优雅而干净的灵魂,已经足矣。 充和一生醉心艺术,但始终保持着老派人游于艺的态度,书法也好,诗词也好,都是写了 就写了,没想过要结集出版,更没想过要去抢占艺术史上的一席之地。 英国诗人济慈的墓志铭上写着一句话:这里躺着一个人,他的名字写在水上。充和,也是 “这样一个 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啊。写的过程就是消失的过程,像飞鸟掠过,天空却并没有 任何痕迹。 不过,充和这样旧派的人,未必会喜欢这类新诗风味的句子。她自撰的诗中有一句意思和 “”此相仿,足以概括平生: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

17、微茫度此生。 这一曲微茫,正是民国年间的古韵遗响。随着那个年代的远去,已成绝唱。 【相关链接】 2015 年 6 月 17“日, 合肥四姐妹”唯一在世者、著名书法家张充和在美国家中逝世,享 年 102岁。她自幼学习古文及书法,十六岁师从沈传芷等学习昆曲。1934 年考入北京大学中 文系。抗战爆发,辗转重庆,研习古乐,并师从沈尹默习书法。1948 年,与德裔美国汉学家 傅汉思结婚,1949 年移居美国,在耶鲁大学教授书法二十多载,成为中国古典传统文化在海 外的珍贵薪传。(京华时报)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张充和每日研墨练字,与同好们举行昆曲雅集,

18、拍曲互和,以乐终日。 B.张充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其主要包括中国古典诗词、中国书法和中国传统戏曲。 5 C.张充和即使移居美国,也选择留在自己的世界里,她在耶鲁大学教授书法,成为中国古典传 统文化在海外的薪传。 D.战乱时期,张充和即使再颠沛流离,也不忘唱昆曲度日,完全置战争于身外,不关心国事。 【解析】选 D“”。 不关心国事 说法有误。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A.张充和借助与诗人卞之琳的恋情走进艺术的殿堂,如卞之琳为她写的断章,并在艺术史 上占了一席之地。 B.张家四姐妹和林徽因、唐瑛等民国名媛,都领一时风气之先,尤其张充和,读大学、嫁洋人,

19、与时俱进。 C.张充和一生痴迷于中国传统文化,即使 101 岁了,还每日晨起,磨墨练字,吟诗填词,这是 她那个时代所独有的。 D.在 21世纪的今天,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张充和依然保持着上个世纪初的生活方式,选择了 留在自己的世界里。 E.张充和自撰的“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两句诗,概括她的一生并表达了对现实 的反叛。 【解析】选 CD。A“项, 张充和借助与诗人卞之琳的恋情走进艺术的殿堂”“并 占了一席之地” 分析有误,属于无中生有。B“项, 张家四姐妹和林徽因、唐瑛等民国名媛,都领一时风气之 先”“分析有误, 和林徽因、唐瑛等民国名媛不同的是,张家四姐妹属于传统仕女。她们的爱 ”好、才艺乃至心性都很 旧派 。E“”项, 对现实的反叛 分析有误,属于无中生有。 6.为什么说张充和是一个大家闺秀、传统仕女?当下社会还需要这样的人吗?请结合材料谈 谈自己的看法。(5 分) 答:_ _ _ 答案:第一问:出身豪门;从小接受国学教育,又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 深厚;从小研习书法并坚持终生;热爱中国传统戏曲并痴迷一生。(2 分)第二问:社会发展自 然需要与时俱进,不能与时代隔绝;但在这个追逐利益的现实社会里,也依然需要有对民族传 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否则就成了无根的群体。(3 分)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