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86567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0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第五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5第五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5第五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5第五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5第五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第五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第五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5.1.1 基本概念,1.地表水 存在于陆地表面的各种水域,如河流(包括河口)、湖泊、水库等。考虑到地表水与海洋之间的联系,在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时,还包括有关海湾的部分内容。 2.水污染源 凡是对水环境质量可以造成有害影响的物质和能量输入的来源,统称水污染源;输入的物质和能量,称为污染物或污染因子。水污染源分类,水污染源、污染物分类,5.1.2 常用水环境标准,1.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海水水质标准 (GB3097-1997) (3)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 (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5084-92) 2. 污水排放

2、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按照污水排放去向,分年限规定了69种水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1)标准分级 A.排入GB3838二类水域和GB30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 B.排入GB3838四、五类水域和排入GB3097中三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 C.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 D.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必须根据排水系统出水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分别执行A和B的规定; (2)污染物分类 A.第一类污染物 B.第二类污染物,5.1.3 评价等级的划分,1.划分依据四项指标:

3、(1)拟建项目污水排放量 5个档次: 2001000 m3/d 10005000 m3/d 500010000 m3/d 1000020000 m3/d 20000 m3/d (2)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复杂: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 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或者污染物类型数=1,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3)受纳水体水域规模 A.河流或河口:指标为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的平均流量Q。 Q150m3/s为大河;15Q150m3/s中河;Q15m3/s小河。

4、 B.湖泊、水库:枯水期蓄水面积S 当水深10m时: 50km2为大湖; 550km2为中湖; 5km2 为小湖。 当水深10m时:25km2为大湖; 2.55km2为中湖; 2.5km2 为小湖。 (4)受纳水体水质要求 以GB3838-2002为依据,根据当地地区环境质量要求确定。,2.划分方法,(1) 污水排放量越大,水质越复杂,则建设项目对地表水的污染影响就越大,要求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做的越仔细,评价等级就越高; (2) 地表水域规模越小,其水质要求越严格,则对外界污染影响的承受能力越小,评价级别也相应越高。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分级方法查表,包括建设项目对周围地面水环境影

5、响较显著的区域,5.1.4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5.2.1 调查内容,自然环境:河流或湖泊的平面图河流在枯丰平水期的水深、河宽、流量、流速、水温、河床糙率、水力坡降;水生生物;降雨。 社会环境: 居民生活取水;工农业用水 水污染源调查: 评价区范围的工厂的生产产品、规模、工艺流程、水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在河道上或湖泊上的地理位置。 水质现状调查:下文详述。,5.2.2 调 查 范 围 和 时 间,5.2.3 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断面设置 断面数量:一级、二级、三级:3个 断面位置:调查范围的两端各一断面、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设断面、拟建排污口上游500m处。 监测时间

6、按前述的调查时期的规定,每期调查一次,每次调查3至4天。,5.2.4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 选择评价因子 污水特征污染物 对纳污水体影响大的水质因子 国家和地方要求严格控制的水质因子,2 水质参数数值的确定 (1)极值法:监测数据少、数值变化大 (2)均值法:监测数据多、数值变化小 (3)内梅罗值法:,3 评价方法标准指数法 一般水质因子:Sij= Cij/Csi 式中:Sij 第 i 种污染物在第j个监测点的标准指数; Cij 第 i 种污染物在第j个监测点的现状监测值; Csi第 i 种污染物评价标准值。 Sij 1超标, Sij 1未超标,特殊水质因子 (1)DO的标准指数: 式中:D

7、Of 某水温、气压条件下的饱和溶解氧浓度, DOf =468/(31.6+T),T为水温,C ; DOj溶解氧现状监测值; DOs溶解氧评价标准值。,DOj DOs,DOjDOs,(2)pH的标准指数: 式中: pHj pH实测值; pHsd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下限; pHsu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上限。,pHj 7.0,pHj 7.0,例题1:某断面多次测量COD的浓度为15.1、16.9、19.7、18.5、14.2mg/L,试用内梅罗值法计算COD的统计浓度值,并判断是否超标(设该水域功能为类水, COD标准限值20mg/L)。,例2:用均值法、极值法、内梅罗值法计算各污染物的标准指数。(

8、T=20C),5.3.1 地表水中污染物的输移、转化、扩散 (1)物理过程(作用) 只对水中污染物的存在位置变化产生作用,而不对其性质变化产生作用。主要作用包括:移流(推流、对流)、扩散(包括紊动扩散和离散等)、沉降或再悬浮,常称稀释混合。 (2) 化学过程(作用) 主要是水中污染物经过不同的化学反应过程,其污染物的性质发生变化(如:有机变无机、高分子变低分子、溶解物生成难溶物等)。 主要作用包括:氧化或还原、分解或化合、溶解或再析出、酸碱中和、混凝及吸附等。,(3)生物过程(作用) 水中污染物在水中生物(主要是水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其性质或存在位置(状态)发生变化。其主要过程就是水生物对水中

9、污染物的利用过程。主要原因是水中生物将某些污染物作为自己的食物及营养(能量)的来源,消耗利用了水中的污染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河流中污染物的对流和扩散 (1)对流(也称移流、推流等)纵向 主要是说水中污染物受到水流运动作用,随水体流动一同迁移的情况。 (2)扩散(包括离散、弥散等)横向 主要是说水中污染物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迁移。它包括分子态扩散、水流紊动扩散和水流不均匀的离散等。,(3)稀释混合 从排污口至水质均匀混合前的水域,称为混合区。排污口排放的污染物其影响水域的边界(即受排放污水影响水域与没有受到排放污水影响水域相接的边界线)称为污染带(河流、湖库)或污染锋面(海洋)。 由于一

10、般河流的河宽远大于水深,因此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垂向(沿水深方向)容易混合均匀,且水体流动对污染物的迁移作用要大于扩散。因此,如要进行污染带(或超标水域)预测时,常采用二维模式,在实用水质模型公式中,纵向(沿水流方向)主要考虑对流作用,横向仅考虑扩散作用,垂向一般认为水质分布均匀。,5.3.2 各类水体简化的有关要求 (1)河流的简化要求 a、河流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和非矩形河流: 河流的断面宽深比20时,可视为矩形河流。 b、大中河流中,预测河段的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否则可以简化为平直河流。 小河一般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 c、水文状况或河流水质可能发生急剧变化的河段

11、,应在急剧变化之处分段,各段分别进行简化。,(2)污染源简化的要求 包括排放方式的简化和排放规律的简化。 排放方式可简化为点源和面源,排放规律可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和非连续恒定排放。在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中,通常可以把排放规律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a、对于点源排放口(位置)的处理: 排入河流的两排放口的间距较小时,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口,其位置假设在两排放口之间,其排放量为两者之和。 排入小湖(库)的所有排放口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口,其排放量为所有排放量之和。 排入大湖(库)的两排放口间距较小时,同河流情况处理。 海湾点污染源的简化由评价工作等级定。 b、无组织排放可简化成面源;从多个间距很近的排放口

12、排污时,也可以简化为面源。,5.3.3 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期与预测时段,一般划分为:建设期(施工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三个时期。 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行期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并且应分正常与非正常两种工况进行预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的要求,水质影响预测的时段,按照水体自净能力的年内变化,一般按丰、平、枯水期分层三个不同的阶段; 一、二级评价,至少应预测平、枯水期两个时段的水质影响(即水体自净一般和最小两种情况); 三级评价和二级评价时间要求较短时,可只预测枯水期(即水体自净能力最小)一个时段。,5.3.4 预测范围,预测范围:与现状监测范围相同或略小 点位布设: 现状监测点 可能受影响的

13、重要用水点 排污口附近超标区 水文水质急剧变化处,5.3.5 河流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 常用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类比分析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专业判断法; 常用:数学模式法。,5.3.6 常用河流水质模式,1 混合过程段长度 混合过程段极限的长度用下式估算: 式中:B河段平均河流(断面)宽度(m); a排污口与近岸水边的距离(m) u河段(断面)平均流速(m/s); H河段平均(断面)水深(m); g重力加速度(m/s2); I河段河流坡度。,1 完全混合模式 式中:C均匀混合断面处水质平均浓度(mg/L); Ch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Qh河流流量(m3/s); CP污染物

14、排放浓度(mg/L); QP废水排放量(m3/s)。 适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段;持久性污染物; 河流为恒定流;废水连续稳定排放。,2 河流一维稳态模式与适用条件 (1)常用公式: 式中:cx预测断面的污染物浓度,mg/L; c0计算初始点污染物浓度,mg/L; k综合衰减系数,k= k1 +k3 ,1/d; k1 降解系数; k3 沉降系数; u河流流速,m/s; x从计算初始点到下游预测断面的距离,m。 适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段;非持久性污染物;河流为恒定流;废水连续稳定排放。,(2)一般公式: 式中: k1 降解系数; k3 沉降系数; t 水团传播时间,3 河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与适用条件

15、 岸边排放 非岸边排放 式中,C(x,y)(x,y)点污染物垂向平均浓度,mg/L; H平均水深,m; B河流宽度,m; a排放口与近岸水边的距离,m; My横向混合系数,m2/s; Ch河流水质背景浓度(mg/L)。,适用条件: 平直、断面形状规则河流混合过程段; 持久性污染物; 河流为恒定流动; 连续稳定排放; 对于非持久性污染物,需采用相应的衰减模式。,4 SP模式,式中: DO预测点溶解氧浓度,mg/L; D亏氧量,即饱和溶解氧浓度与溶解氧浓度的差值, mg/L; Kd降解系数,1/d; Ka大气复氧系数,1/d; x计算初始点到预测点的距离,m。 适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段;河流为恒定流动; 污染物有耗氧性有机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 需要预测河流溶解氧状态。,总 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