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课时跟踪训练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20.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87882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课时跟踪训练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2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课时跟踪训练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2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课时跟踪训练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2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课时跟踪训练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2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课时跟踪训练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20.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物体运动的速度 课时跟踪训练1(双选)关于“龟兔赛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跑动时,兔子的瞬时速度大B跑动时,兔子的平均速度大C跑动时,龟的瞬时速度大D跑动时,龟的平均速度大解析:跑动时,兔子的瞬时速度大,A选项正确;龟用时短,平均速度大,D选项正确。答案:AD2(双选)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当t充分小时,该式可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B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不等于瞬时速度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D只有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解析:由平均速度定义式可知,当t足够小时,甚至趋近于零,该式可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A正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

2、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均等于瞬时速度,B错误;平均速度粗略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而瞬时速度精确地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及方向,C错误,D正确。答案:AD3做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经过A点时的速度为3 m/s,这表示()A质点在过A点后1 s内的位移是3 mB质点在过A点前1 s内的位移是3 mC质点在以A点时刻为中间时刻的1 s内的位移是3 mD若质点从A点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以后每1 s内的位移是3 m解析: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不能反映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只有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可以根据瞬时速度看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故D对。答案:D

3、4短跑运动员在100 m竞赛中,测得他5 s末的速度为10.4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 m/s,则运动员在这100 m中的平均速度为()A10.4 m/s B10.3 m/sC10.2 m/s D10 m/s解析:总位移s100 m,总时间t10 s,则平均速度 m/s10 m/s答案:D5(双选)中国飞人刘翔曾经在国际田径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以13秒19的成绩如愿摘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10 m是刘翔比赛中位移的大小B13秒19是刘翔夺冠的时刻C刘翔比赛中的平均速度约是8.3 m/sD刘翔经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一定等于8.3 m/s解析:刘翔在比赛中用13秒

4、19的时间沿直线跑过了110 m的距离。此110 m也等于他在比赛中的位移大小。故A对、B错。平均速度 m/s,刘翔经过终点线时的速度是瞬时速度,而不是平均速度,由题目所给条件不能确定经过终点线时的瞬时速度大小。答案:AC6(双选)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其运动情况有如下记录,则记录中表示瞬时速度的有()A质点在前5 s内的速度是8 m/sB质点在第7 s末的速度是12 m/sC质点经过某一路标时的速度达15 m/sD质点通过某一路段的速度为10 m/s解析: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它与时刻、位置相对应。答案:BC7运动员博尔特在男子100 m决赛和男子200 m

5、决赛中分别以9.69 s和19.30 s的成绩破两项世界纪录。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0 m决赛中的位移是100 m决赛的两倍B2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6 m/sC1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 m/sD100 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 m/s解析:200 m赛道是弯道,100 m赛道是直道,所以博尔特在200 m决赛中的位移小于200 m,A、B错误,C正确;根据题设条件无法知道博尔特在100 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D错误。答案:C8.如图1所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透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

6、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已知子弹飞行速度图1约为500 m/s,由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A103 s B106 sC109 s D1012 s解析:子弹的长度约为5 cm,则曝光时间内子弹移动的距离为s51% cm0.05 cm5104 m曝光时间t s106 s。答案:B9像打点计时器一样,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2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处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的速度,乙图中有滑块和长1 m左右的木板,MN是水平桌面,Q是木板与桌面的接

7、触点,1和2是固定在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此外在木板顶端的P点还悬挂着一个铅锤,让滑块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5.0102 s和2.0102 s。用游标卡尺测量小滑块的宽度d,读出滑块的宽度d5.015 cm。则:图2(1)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1_ m/s。(2)滑块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v2_ m/s。解析:由于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很短,可以用滑块通过光电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滑块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由题意可知滑块通过光电门的位移等于滑块的宽度,所以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1 m/s1.003 m/s;滑块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v2 m/s2.508 m/s。答案:(1) 1.003(2)2.50810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解析:设全程所用时间为t,则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位移分别是和,由平均速度定义得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设全程位移为s, 前一半位移和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分别为t1,t2。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得全程平均速度。答案:(v1v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