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3二倍角的三角函数教案北师大版必修420170825255.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88455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WPS 页数:31 大小: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3二倍角的三角函数教案北师大版必修420170825255.wps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3二倍角的三角函数教案北师大版必修420170825255.wps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3二倍角的三角函数教案北师大版必修420170825255.wps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3二倍角的三角函数教案北师大版必修420170825255.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3二倍角的三角函数教案北师大版必修420170825255.wps(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31.3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是在研究了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具有“二 倍角”关系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它既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特殊化, 又为以后求三角函数值、化简、证明提供了非常有用的理论工具.通过对二倍角的推导知道, 二倍角的内涵是:揭示具有倍数关系的两个三角函数的运算规律.通过推导还让学生加深理解 了高中数学由一般到特殊的化归思想.因此本节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 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通过教师提出问题、设置情境及对和角公式

2、中 , 关系的特殊情形 = 时的简 化,让学生在探究中既感到自然、易于接受,还可清晰知道和角的三角函数与倍角公式的联系, 同时也让学生学会怎样发现规律及体会由一般到特殊的化归思想.这一切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 去做,“因为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 ”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 .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多地补充一些高技巧、高难度的练习,更不要再补充一些较为复 杂的积化和差或和差化积的恒等变换,教材上把积化和差公式放在了习题上处理. 三维目标 1.通过让学生探索、发现并推导二倍角公式,了解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和角公式之间的内在 联系,并通过强化题目的训练,

3、加深对二倍角公式的理解,培养运算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从而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的运用,会进行简单的求值、化简、恒等证明.体会化 归这一基本数学思想在发现中和求值、化简、恒等证明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联系 变化的观点,自觉地利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学习,引导学生领悟寻找数学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善于发现和 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倍角公式推导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应用和、差、倍角公式进行三角式化简、求值、证明恒等式.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 1

4、1 课时 导入新课 思路 1 1.(复习导入)请学生回忆上两节共同探讨的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并回忆这组公式的来 龙去脉,然后让学生默写这六个公式.教师引导学生:和角公式与差角公式是可以互相化归的. 当两角相等时,两角之和便为此角的二倍,那么是否可把和角公式化归为二倍角公式呢?今天,我 们进一步探讨一下二倍角的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应解决哪些问题呢?由此展开新课. 3 思路 2 2.(问题导入)出示问题,让学生计算,若 sin= ,( ,),求 sin2,cos2 的 5 2 值.学生会很容易看出:sin2=sin(+)=sincos+cossin=2sincos 的,以此 展开新课,并由此展

5、开联想推出其他公式.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1 还记得和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吗?(请学生默写出来,并由一名学生到黑板默写) 你写的这三个公式中角 , 会有特殊关系 = 吗?此时公式变成什么形式? 在得到的 C2 公式中,还有其他表示形式吗? 细心观察二倍角公式结构,有什么特征呢? 能看出公式中角的含义吗?思考过公式成立的条件吗? 让学生填空:老师随机给出等号一边括号内的角,学生回答等号另一边括号内的角,稍后两 人 为 一 组 , 做 填 数 游 戏 : sin( )=2sin( )cos( ) , cos( )=cos2( )-sin2( ). 思考过公式的逆用吗?想一想 C2 还

6、有哪些变形? 请思考以下问题:sin2=2sin 吗?cos2=2cos 吗?tan2=2tan 吗? 活动:问题,学生默写完后,教师打出课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正弦、余弦的和角公式,提 醒学生注意公式中的 ,,既然可以是任意角,怎么任意的?你会有些什么样的奇妙想法呢? 并鼓励学生大胆试一试.如果学生想到 , 会有相等这个特殊情况,教师就此进入下一个问 题,如果学生没想到这种特殊情况,教师适当点拨进入问题,然后找一名学生到黑板进行简 化,其他学生在自己的坐位上简化.教师再与学生一起集体订正黑板上的书写,最后学生都不 难得出以下式子,鼓励学生尝试一下,对得出的结论给出解释.这个过程教师要舍得花时间

7、, 充分地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并初步地感受二倍角的意义.同时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学 生将来遇到的 3 或 3 等角的探究附设类比联想的源泉. sin(+)=sincos+cossin sin2=2sincos(S2); cos(+)=coscos-sinsin cos2=cos2-sin2(C2); tan a tan 2 tan a tan(+)= (T2). tan 2a 1 a tan 1 tan2 a tan 这时教师适时地向学生指出,我们把这三个公式分别叫作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 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确切明了二倍角的含义,以后的“倍角”专指“二倍角”.教师适时提 出问题

8、,点拨学生结合 sin2+cos2=1 思考,因此二倍角的余弦公式又可表示为以下右表 中的公式. 这时教师点出,这些公式都叫作倍角公式(用多媒体演示).倍角公式给出了 的三角函数与 2 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这组公式用途很广,并与学生一起观察公式的特征,首先公式左边角 是右边角的 2 倍;左边是 2 的三角函数的一次式,右边是 的三角函数的二次式,即左到 右升幂缩角,右到左降幂扩角.二倍角的正弦是单项式,余弦是多项式,正切是分式. 问题,因为还没有应用,对公式中的含义学生可能还理解不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并初步感性认识到:()这里的“倍角”专指“二倍角”,遇到“三

9、倍角”等名词时,“三”字 等不可省去;()通过二倍角公式,可以用单角的三角函数表示二倍角的三角函数;()二 倍角公式是两角和的三角函数公式的特殊情况;()公式(S2),(C2)中的角 没有限制, 都是 R R.但公式(T2)需在 k 2 + 4 和 k+ 2 (kZ Z)时才成立,这一条件限制要引 起学生的注意.但是当 =k+ 2 ,kZ Z 时,虽然 tan 不存在,此时不能用此公式,但 tan2 2 是存在的,故可改用诱导公式. 问题,填空是为了让学生明了二倍角的相对性,即二倍角公式不仅限于 2 是 的二倍的形 3 式,其他如4 是2 的二倍, 是 的二倍,3 是 的二倍, 是 的二倍,

10、- 是 - 2 4 2 3 6 2 4 的二倍等,所有这些都可以应用二倍角公式. 2 例如:sin =2sin cos ,cos =cos2 -sin2 等等. 2 4 4 3 6 6 问题,本组公式的灵活运用还在于它的逆用以及它的变形用,这点教师更要提醒学生引起足 够的注意. 如:sin3cos3= 1 2sin6,4sin 4 cos 4 =2(2si n 4 cos 4 )=2sin 2 , 2 tan 40 40 2 tan =tan80,cos22-sin22=cos4,2tan=tan2(1-tan2)等等. 问题,一般情况下:sin22sin,cos22cos,tan22tan.

11、 若 sin2=2sin,则 2sincos=2sin,即 sin=0或 cos=1,此时 =k(kZ Z). 1 3 1 3 若 cos2=2cos,则 2cos2-2cos-1=0,即 cos= (cos= 舍去). 2 2 2 tan 若 tan2=2tan,则 2tan,tan=0.结合 tan1,=k(kZ Z). 1 tan 2 解答:(略). 应用示例 思路 1 1 1 例 1 已知 tan= ,求 tan2 的值. 2 2 tan 4 2 解: :tan2= . 2 tan 3 例 2 设 是第二象限角,已知 cos=-0.6,求 sin2,cos2 和 tan2 的值. 解:

12、 :因为 是第二象限角,所以 sin0,tan0. 由于 cos=-0.6,故 sin= 1 cos2 =0.8. 可得 sin2=2sincos=-0.96, cos2=2cos2-1=2(-0.6)2-1=-0.28, tan2= sin 2 cos 2 24 7 . 例 3 在ABC 中,已知 AB=AC=2BC(如图 1),求角 A 的正弦值. 图 1 解: :作 ADBC 于 D,设BAD=,那么A=2. 因为 BD= 1 2 BC= 1 4 AB, 3 所以 sin= BD AB = 1 4 . 因为 02,所以 0 2 , 于是 cos= 15 4 , 故 sinA=sin2=

13、15 8 . 4.要把半径为 R 的半圆形木料截成长方形(如图 2),应怎样截取,才能使长方形面积最大? 图 2 解: :如图 2,设圆心为 O,长方形面积为 S,AOB=,则 AB=Rsin,OB=Rcos, S=(Rsin)2(Rcos) =2R2sincos =R2sin2. 当 sin2 取最大值,即 sin2=1 时,截面面积最大.不难推出 = 最大截面面积等于 R2. 4 时,长方形截面面积最大, 例 5 已知 sin2= 5 13 , 4 2 ,求 sin4,cos4,tan4 的值. 活 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角的关系,观察所给条件与结论的结构,注意二倍角公式的选 用,领悟

14、“倍角”是相对的这一换元思想.让学生体会“倍”的深刻含义,它是描述两个数量 之间关系的.本题中的已知条件给出了 2 的正弦值.由于 4 是 2 的二倍角,因此可以考虑 用倍角公式.本例是直接应用二倍角公式解题,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熟悉二倍角的应用,理 解二倍角的相对性,教师大胆放手,可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完成. 解: :由 4 2 ,得 2 2. 又sin2= 5 13 , 5 cos2=- 1 sin2 2 =- 1 ( )2 =- 13 12 13 . 5 于是 sin4=sin2(2)=2sin2cos2=2 13 12 13 (- 120 169 )=- ; 5 cos4=cos2(2)

15、=1-2sin22=1-2( 13 119 169 )2= ; tan4= sin cos 4a 4a 120 169 =(- 169 119 ) 120 119 =- . 点评:学生由问题中条件与结论的结构不难想象出解法,但要提醒学生注意,在解题时注意优 化问题的解答过程,使问题的解答简捷、巧妙,规范,并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本节公式的基本 应用是高考的热点. 4 变式训练 1.不查表,求值:sin15+cos15. 解: :原式= 6 (sin 2 2 2 . 15 cos15 ) sin 15 2 sin15 cos15 cos 15 2 点 评:本题在两角和与差的学习中已经解决过,现用二

16、倍角公式给出另外的解法,让学生体会 它们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变化的魅力. 2.(2007 高考海南,宁夏卷,9)若 cos 2 sin( ) 4 2 2 ,则 cos+sin 的值为( ) A.- 7 2 B.- 1 2 C. 1 2 D. 7 2 答案: :C 3.(2007 高考重庆卷,6)下列各式中,值为 3 2 的是( ) A.2sin15-cos15 B.cos215-sin215 C.2sin215-1 D.sin215+cos215 答案: :B 1 1 例 6 证明 sin sin 2 2 cos 2 cos 2=tan. 活动:教师先让学生思考一会,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17、战胜它,并力争一题多解.教师 可点拨学生想一想,到现在为止,所学的证明三角恒等式的方法大致有几种:从复杂一端化向 简单一端;两边化简,中间碰头;化切为弦;还可以利用分析综合法解决,有时几种方法会同 时使用等.对找不到思考方向的学生,教师点出:可否再添加一种,化倍角为单角?这可否成 为证明三角恒等式的一种方法?再适时引导,前面学习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时曾用到“1” “的代换,对 1”“的妙用大家深有体会,这里可否在 1”上做做文章? 待学生探究解决方法后,可找几个学生到黑板书写解答过程,以便对照点评给学生以启发.点 评时对能够善于运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问题的学生给予赞扬;对暂时找不到思路的学生给

18、予点 拨,鼓励.“强调 1”的妙用很妙,妙在它在三角恒等式中一旦出现,在证明过程中就会起到至 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证题中,万万不要忽视它. 证明:方法一: 左 边= sin sin 2 2 (1 (1 cos 2) cos 2) 2 sin 2 sin cos cos (11 2 cos ) 2 1) (12 cos 2 = sin cos 1 cos 2 sin cos cos 2 sin sin cos cos sin 2 cos 2 sin(cos sin) cos(sin cos) =tan=右边, 所以,原式成立. 方法二: 左边 sin cos sin sin cos2 = 2

19、sin 2 2 cos 2 2 sin 2 2 cos 2 sin 2 5 = 2 sin(sin 2 cos(sin cos) cos) tan =右边. 所以,原式成立. 方法三: 左边 = (1 (1 sin 2) sin 2) cos 2 cos 2 (sin 2 (sin 2 cos 2 cos 2 2 sin 2 sin cos ) cos ) (cos 2 (cos 2 sin 2 sin 2 ) ) = (sin (sin cos) 2 cos) 2 (cos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sin) = (sin (sin cos) (sin co

20、s) (sin cos cos sin cos cos ) sin) (sin (sin cos) cos) 2 sin 2 cos =tan=右边. 所以,原式成立. 点评:以上几种方法大致遵循以下规律:首先从复杂端化向简单端;第二,化倍角为单角,这 “是我们今天刚刚学习的;第三,证题中注意对数字的处理,尤其 1”的代换的妙用,请同学 们在探究中仔细体会这点.在这道题中通常用的几种方法都用到了,不论用哪一种方法,都要 思路清晰,书写规范才是. 思路 2 2 例 1 求 sin10sin30sin50sin70的值. 活 动:本例是一道灵活应用二倍角公式的经典例题,有一定难度,但也是训练学生思

21、维能力的 一道好题.本题需要公式的逆用,逆用公式的先决条件是认识公式的本质,要善于把表象的东 西拿开,正确捕捉公式的本质属性,以便合理运用公式.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充分进行讨论探 究,不要轻易告诉学生解法,可适时点拨学生需要做怎样的变化,又需怎样应用二倍角公式, 并点拨学生结合诱导公式思考.学生经过探索发现,如果用诱导公式把 10,30,50,70 正弦的积化为 20,40,60,80余弦的积,其中 60是特殊角,很容易发现 40是 20的 2 倍,80是 40的 2 倍,故可考虑逆用二倍角公式. 解: :原式=cos80cos60cos40cos20 = 2 3 sin 20 cos 20 c

22、os 40 cos 80 2 2 sin 20 3 sin160 16 sin 20 sin 20 16 sin 20 1 16 . 点 评:二倍角公式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又是解答许多数学问题的重要模型和工具, 具有灵活多变,技巧性强的特点,要注意在训练中细心体会其变化规律. 例 2 在ABC 中,cosA= 4 5 ,tanB=2,求 tan(2A+2B)的值. 活动:这是本节课本上最后一个例题,结合三角形,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同时也是和与差公式 的应用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在三角形的背景下研究问题,会带来一些隐含的条件,如 A+B+C=,0A,0B,0C,就是其中的一个隐含条件.

23、可先让学生讨论探究,教 师适时点拨.学生探究解法时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由条件到结果的函数及角的联系.由于 对 2A+2B 与 A,B之间关系的看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思路,所以学生会产生不同的解法,不 过它们都是对倍角公式、和角公式的联合运用,本质上没有区别.不论学生的解答正确与否, 教师都不要直接干预.在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后,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比较各种不同的解法,并 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基础较好的班级还可以把求 tan(2A+2B)的值改为求 tan2C 的值. 4 解:方法一:在ABC 中,由 cosA= ,0A,得 5 6 sinA= 4 3 1 cos2 A 1 ( )2

24、 . 5 5 所以 tanA= sin A 3 5 cos A 5 4 3 4 , tanA= 3 4 2 2 tan A 2 1 tan A 1 ( ) 3 4 2 24 7 , 又 tanB=2, 2 tan B 2 2 2 2 所以 tan2B= 1 tan B 1 2 4 3 . 24 4 tan 2A tan 2B 7 3 于是 tan(2A+2B)= 1 tan 2Atan 2B 24 4 1 ( ) 7 3 44 117 . 方法二:在ABC 中,由 cosA= 4 5 ,0A,得 sinA= 4 3 1 cos2 A 1 ( )2 . 5 5 所以 tanA= sin A 3

25、5 cos A 5 4 3 4 .又 tanB=2, 3 2 tan A tan B 11 4 所以 tan(A+B)= 1 tan Atan B 3 2 1 2 4 . 于是 tan(2A+2B)=tan2(A+B) = 11 2 ( ) 2 2 tan(A B) 2 1 tan (A B) 1 ( ) 11 2 2 44 117 . 点 评:以上两种方法都是对倍角公式、和角公式的联合运用,本质上没有区别,其目的是为了鼓 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路去思考,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变式训练 1.(2007 广东东莞)设向量 a a=(cos, 1 2 )的模为 2 2 ,则 cos2 等于( ) A.-

26、1 4 B.- 1 2 C. 1 2 D. 3 2 解 析: 由| a a|= 1 cos2 = 4 2 2 ,得 cos2 + 1 4 = 1 2,c o s 2 = 1 4 , cos2=2cos2-1=2 答案:B 1 4 -1=- 1 2 . 7 1 1 2.化简: cos 4 cos 4 sin sin 4 4 . 解:原式 2 cos 2 2 sin 2 2 2 sin 2 cos 2 2 sin 2 cos 2 2cos 2(cos 2 2 sin 2(sin 2 sin 2) cos 2) =cot2. 知能训练 (2007 四川卷,17)已知 cos= (1)求 tan2 的

27、值; (2)求 . 1 7 13 14 ,cos(-)= ,且 0 2 , 解: :(1)由 cos= 1 7 ,0 2 ,得 sin= 1 4 3 1 cos2 1 ( )2 . 7 7 sin 4 3 1 tan= 4 3 cos 7 7 2 tan 2 4 3 8 3 .于是 tan2= 2 . 1 1 ( 3 tan 4 ) 47 2 (2)由 0 2 ,得 0- 2 . 又cos(-)= 13 14 ,sin(-)= 13 3 3 1 cos2 ( ) 1 ( )2 . 14 14 由 =-(-),得 cos=cos-(-)=coscos(-)+sinsin(-)= 1 7 13 1

28、4 + 4 3 7 3 3 1 . 14 2 = 3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形的主要基本公式,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以 及计算能力. 作业 课本习题 32 A 组 14. 课题小结 1.先由学生回顾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对前面学过的两角和公式有什么新的认 识?对三角函数式子的变化有什么新的认识?怎样用二倍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 求值与恒等式证明. 2.教师画龙点睛:本节课要理解并掌握二倍角公式及其推导,明白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并要 正确熟练地运用二倍角公式解题.在解题时要注意分析三角函数名称、角的关系,一个题目能 给出多种解法,从中比较最佳解决问

29、题的途径,以达到优化解题过程,规范解题步骤,领悟变 换思路,强化数学思想方法之目的. 设计感想 1.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本节课的设计流程从回顾探索应用,充分体现 了“学生主体、主动探索、培养能力”的新课改理念,体现“活动、开放、综合”的创新教学 模式.本节在学生探究和角公式的特殊情形中得到了二倍角公式,在这个活动过程中,由一般 化归为特殊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就深深地留在了学生记忆中.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流程还是比较 流畅的. 8 2.纵观本教案的设计,学生发现二倍角后就是应用,至于如何训练二倍角公式正用,逆用,变 形用倒成了次要的了.而学生从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会了怎样去发现数学规律,又

30、发现了怎样逆 用公式及活用公式,那才是深层的,那才是我们中学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 3.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根据高中三角函数的推理特点, 本节主要是教给学生“回顾公式、探索特殊情形、发现规律、推导公式、学习应用”的探索创 新式学习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温故知新的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教给了学生发现 规律、探索推导,获取新知的途径,让学生真正尝试到探索的喜悦,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 会体会到数学的美,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 2 2 课时 导入新课 思路 1.1.我们知道变换是数学的重要工具,也是数学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三角函数主要有以

31、 下三个基本的恒等变换:代数变换,公式的逆向变换和多向变换以及引入辅助角的变换.前面已 经利用倍角公式进行了简单的化简,求值及解决实际问题,本节将利用二倍角公式的逆用推导 出半角公式,并用它来解决一些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等. 思路 2.2.先让学生写出上节课学习的二倍角公式,接着出示课本例 5 让学生探究,由此展开新课.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与 有什么关系? 2 如何建立 cos 与 sin2 之间的关系? 2 1 cos 1 cos sin2 = ,cos2 = ,tan2 2 2 2 2 2 1 1 = cos cos 这三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通过上面的三个问题,你能感觉到

32、代数变换与三角变换有哪些不同吗?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联想关于余弦的二倍角公式 cos=1-2sin2 ,将公式中的 用 代替, 2 2 解出 sin2 即可. 2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提问,学生可以发现: 是 的二倍角.在倍角公式 cos2=1-2sin2 2 中,以 代替 2,以 代替 ,即得 cos=1-2sin2 , 2 2 1 cos 所以 sin2 = 2 2 在倍角公式 cos2=2cos 2-1 中,以 代替 2,以 代替 ,即得 2 cos=2cos2 -1, 2 1 cos 所以 cos2 = . 2 2 将两个等式的左右 两边分别相除,即得 1 cos tan2 = 2 1

33、 cos 又根据正 切函数的定义,得到 9 tan tan sin sin 2 cos sin 2 2 2 ; 2 1 cos cos cos 2 cos 2 2 2 sin sin 2 sin 1 cos 2 2 2 . 2 sin cos cos 2 sin 2 2 2 这样我们就得到另外两个公式: tan sin ;tan 2 1 cos 2 1 cos . sin 以上我们得到的五个有关半角三角函数的公式,称之为半角公式. 在这些公式中,根号前面的符号由 所在象限相应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确定,如果 2 2 无法确定,则应保留根号前面的正,负两个符号.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式,可让学生总

34、结出下列特点: (1)用单角的三角函数表示它们的一半即是半角的三角函数; 所在象限 (2)“”“”由左式的 二次式 转化为右式的 一次式 (“”即用此式可达到 降次 的目的).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出这样的特点,并告诉学生这些特点在三角恒等变形中将经常用到.提 醒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引起注意. 同时还要强调, 本例的结果还可表示为:sin 2 = 1 c o s 2 ,cos 2 符号由 2 所在象限决定.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两种变换共同讨论归纳得出:对于三角变换,由于不同的三角函数式 不仅会有结构形式方面的差异,而且还有所包含的角,以及这些角的三角函数种类方面的差异. 因此,三角恒等变换常常先寻

35、找式子所包含的各个角间的联系,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可以联系 它们的适当公式,这是三角恒等变换的重要特点.代数式变换往往着眼于式子结构形式的变换. 讨论结果: 是 的二倍角. 2 1 cos sin2 = . 2 2 略(见活动). 应用示例 例 1 已知 cos= 7 25 ,求 sin 2 ,cos 2 思路 1 1 ,tan 的值. 2 活动:此题考查半角公式的应用,利用半角公式进行化简解题.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半角公式和 倍角公式的区别,它们的功能各异,本质相同,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解: :sin 2 = 7 1 1 cos 25 2 2 3 5 , 10 cos 2 = 7 1 1 cos

36、 25 2 2 4 5 , 3 sin 2 5 4 tan = 2 cos 2 5 3 4 . 点评:本题是对基本知识的考查,重在让学生理解倍角公式与半角公式的内在联系. 变式训练 (2005 北京东城)已知 为第二象限角,sin(-)= 24 25 ,则 cos 2 的值为( ) A. 3 5 B. 4 5 C. 3 5 D. 4 5 解析: :sin(-)= 又 为第二象限角, 24 25 sin= 24 25 . cos=- 7 25 ,cos=2cos2 2 -1, 而 2 在第一,三象限, cos 2 = 3 5 . 答案: :C 例 2 已知 sin2=- 12 13 ,2 3 2

37、 ,求 tan. 解: :因为 2 3 2 ,故 2 3 4 , 是 2 的一半,运用半角公式,有 cos2=- 12 5 1 sin2 2a 1 ( )2 , 13 13 5 1 1 cos 2 13 所以 tan= sin 2 12 3 2 . 13 例 3 已知 sinx-cosx= 1 2 ,求 sin3x-cos3x 的值. 活 动 : 教 师 引 导 学 生 利 用 立 方 差 公 式 进 行 对 公 式 变 换 化 简 , 然 后 再 求 解 . 由 于 (a-b)3=a3-3a2b+3ab2-b3=a3-b3-3ab(a-b),a3-b=(a-b)=+3ab(a-b).解完此题

38、后,教师引导学 生深挖本例的思想方法,由 sinxcosx 与 sinxcosx 之间的转化,提升学生的运算,化简能力 及 整 体 代 换 思 想 . 本 题 也 可 直 接 应 用 上 述 公 式 求 之 , 即 sin3x-cos3x=(sinx-cosx)3+3sinxcosx(sinx-cosx)= 简问题之中. 11 16 .此方法往往适用于 sin3xcos3x 的化 11 解: :由 sinx-cosx= 1 2 ,得(sinx-cosx)2= 1 4 , 即 1-2sinxcosx= 1 4 , sinxcosx= 3 8 . sin3x-cos3x=(sinx-cosx)(s

39、in2x+sinxcosx+cos2x)= 1 2 (1+ 3 8 11 16 )= .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公式的变形、化简、求值,注意公式的灵活运用和化简的方法. 变式训练 (2007 高 考 浙 江 卷 ,12) 已 知 sin+cos= _. 1 5 , 且 2 3 4 , 则 cos2 的 值 是 答案:- 7 25 例 4 已知 cos =1,求证: 4 4 A sin A cos B sin B 2 2 cos sin B =1. 4 4 B cos A sin A 2 2 活动:此题可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究,由于所给的条件等式与所要证明的等式形式一致,只是将 A,B 的位置互换了,因

40、此应从所给的条件等式入手,而条件等式中含有 A,B 角的正、余弦,可利 用平方关系来减少函数的种类.从结构上看,已知条件是 a2+b2=1 的形式,可利用三角代换. 证法一: cos =1, 4 4 A sin A cos B sin B 2 2 cos4Asin2B+sin4Acos2B=sin2Bcos2B. cos4A(1-cos2B)+sin4Acos2B=(1-cos2B)cos2B, 即 cos4A-cos2B(cos4A-sin4A)=cos2B-cos4B. cos4A-2cos2Acos2B+cos4B=0. (cos2A-cos2B)2=0.cos2A=cos2B.sin2

41、A=sin2B. cos =cos 4 4 B sin B 2B+sin2B=1. cos A sin A 2 2 证法二:令 cos 2 sin 2 A B =cos, sin2 sin A B =sin, 则 cos2A=cosBcos,sin2A=sinBsin. 两式相加,得 1=cosBcos+sinBsin,即 cos(B-)=1. B-=2k(kZ Z),即 B=2k+(kZ Z). cos=cosB,sin=sinB. cos2A=cosBcos=cos2B,sin2A=sinBsin=sin2B. cos B B sin =cos 4 4 4 4 sin B cos B 2B

42、+sin2B=1. cos A sin A cos B sin B 2 2 2 2 点评: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问题,本例从角与函数的种类两方面观察,利用平方关系进行 了合理消元. 变式训练 在锐角ABC 中,A,B,C 是它的三个内角,记 S= 1 1 tan 1 A 1 tan B ,求证:S1. 12 证 明:S= 1 (1 tan ta n A 1 A)(1 ta n tan B B ) 1 1 tan A tan A tan B tan B tan 1 Ata n B 又 A+B90,90A90-B0. tanAtan(90-B)=cotB0. tanAtanB1.S1. 思路 2

43、 2 例 1 已知 sin2 010=- 1 2 ,求 sin1 005,cos1 005,tan1 005的值. 解: :因为 2 010=5360+210是第三象限的角, 所以 cos2 010=- 3 1 2 2010 . sin 2 又 1 005=2360+285是第四象限的角, 所以 sin1 005=- 1 cos 2010 2 3 6 2 2 4 2 , cos1 005= 1 6 cos 2010 2 3 2 2 4 2 , sin 1005 6 2 8 4 3 tan1 005= 2 3 cos 4 1005 6 2 . 1 sin cos x 例 2 证明 x =tan(

44、 4 x 2 ).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对于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可从三个角度进行推导:左边右边; 右边左边;左边中间条件右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试着多角度的化简推导.注意式子 左边包含的角为 x,三角函数的种类 为正弦,余弦,右边是半角 解:方法一:从右边入手,切化弦, 得 x 2,三角函数的种类为正切. tan( 4 x 2 )= sin( 4 cos( 4 系,想到分子分母同乘以 cos x 2+sin x 2,得 (cos x 2 x x (cos 2 sin ) 1 x 2 2 x x x cos x sin )(cos sin ) 2 2 2 . 方法二:从左边入手,分子分母运用二倍角公式的变形,降倍升幂,得 1 sin x cos x (co s x 2 x x (cos sin ) 2 2 2 x x sin )(cos 2 2 si n x ) 2 co s co s x 2 x 2 si n si n x 2 x 2 . 由两边三角函数的种类差异,想到弦化切,即分子分母同除以 cos x 2 ,得 13 x x 1 tan tan tan 2 4 2 tan( x x 4 1 tan 1 tan tan 2 4 2 x ) 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半角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恒等式的证明所要注意的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