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组合练6含解析新人教版2019050629.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88886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组合练6含解析新人教版201905062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组合练6含解析新人教版201905062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组合练6含解析新人教版201905062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组合练6含解析新人教版201905062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组合练6含解析新人教版2019050629.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常考知识点组合练61、国语有载春秋时“重耳拜土”的故事:公子重耳(晋文公)曾流亡卫国,向老农乞食,老农举起土块给他,重耳大怒,随从却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重耳听后立即叩头拜谢,领受泥土而去。这则故事可以印证()A.封邦建国观念根深蒂固B.井田制度仍然影响深远C.统治者敬畏土地与农民D.重农思想已经初步萌芽2、三国志载:“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人名)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在职七年,器用充实。”材料中所述发明()A.代表古代冶金技术的新发展 B.是古代灌溉工具的重大创新 C.表明古代冶金材料的新创造 D.是古代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3、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

2、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自然因素制约农业经济发展 B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 C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天灾人祸是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4、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经营相对独立。但在汉武帝之后,民间资本大量由工商业转向农业,以田庄为代表的以农为主,辅以工商的混合型经营模式逐渐壮大。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间资本的经营方式较为灵活B.汉朝政府推行不抑兼并政策 C.国家垄断经营和实施专卖制度 D.私营工商业承担高额赋税5、明清时期,江

3、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这说明( )A.私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C.重农抑商政策被废弛 D.新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6、史记平准书记载:“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溢为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汉书食货志记载为“秦兼天下,币为二等。”1975年湖北出土的睡虎地秦简金布律则提到“金、布、钱”三等币制。这表明( )A.汉书的记载比史记的记载更可信B.研究历史需要运用多种史料进行互证C.文献资料比考古发现更接近历史真相D.历史文献因其年代久远均变得不可信7、图为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

4、趋势图。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A.农业税相对稳定B.税收总额呈上升趋势 C.政府推行农商皆本的政策 D.工商杂税总体增长幅度较大8、周安平在中国古代市肆考略中指出:北宋以前,“市”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壮大态势。但之后,“市”不再是零售活动的唯一形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官府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市镇开始兴起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C.坊市制度逐渐打破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9、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及唐末战争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但是,却成为皖江地区唐后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其主要原因是( )A.北

5、方先进生产力的传入 B.皖江地区社会环境稳定C.土地兼并问题得到缓解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10、“重农抑商”政策之所以得到封建统治者重视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等人的大力宣传B.封建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C.政策推动了封建社会的持续进步D.政策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11、统计,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道光十三年(1832),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47万余两增加到732万余两,增加了15.6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97万余两增加到995万余两,增加了10.26倍。这反映了( )A.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 B.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社会动荡 C.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 D.闭关

6、锁国下外贸仍有一定发展12、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种认识直接导致了( )A.不抑兼并不立田制B.民族矛盾十分尖锐C.三冗两积问题突出 D.商品经济空前繁荣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古代传统经济属于农业文明的范畴,环顾世界,在所有的农业文明中,唯有中国发展得最精密、最情致、最富于情趣,世界上再没有哪一个农业文明可以与它匹敌。 (1)根据图1,你能观察到我国古代农业采用何种耕作方式吗?(2)根据上述图片材科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末年,1711年规定:

7、“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就让丁税固定了下来。康熙蠲(jun免除)免钱粮(免交赋税) “有一年蠲及数省者”或“一省连蠲数年者”,甚至有全国性的蠲免。史载,1691年与1703年康熙皇帝免除天下钱粮2759万多两。在康熙皇帝在位的61年间,政府蠲免钱粮共计545次,免除天下钱粮计银(1)5亿两。论康熙皇帝的经济政策 材料二 康熙晚年,吏治松弛,贪污腐败,已然成风,再加上常年西北用兵,黄河泛滥成灾,造成了整个国库亏空甚多。随着地主经济的复苏,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地权转移因土地买卖而加速。农村里分化出大批无业光丁。同时,人丁逃亡和丁役不均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雍正时,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多少,

8、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实行“耗羡(官府在征收赋税时借口征收钱粮有损耗而额外加征)归公”,将此项附加费变为法定税款、固定税额,由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办公费用外,作为“养廉银”发给官吏。论雍正王朝经济改革的得失(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康雍十七经济改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二者经济改革的落脚点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二者在赋税改革上有何继承性,其主要的积极意义是什么。答案1.A 2.A 3.B 4.C 5.B 6.B 7.C 8.C 9.A 10.D 11.D 12.A 13.(1)牛耕和铁犁(铁制工具)。 (2)基本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结构;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14.(1)主要原因:清初长期战争,经济破坏严重;土地兼并,政府收入减少,社会矛盾激化;封建统治固有的腐败顽疾;从根本上巩固清初在全国的统治。(任答三点即可)落脚点:从重视农业、稳定农业入手。(2)继承性:由康熙固定全国人丁税到雍正废除人丁税,并在税收手段上进一步规范化。意义;赋税规范征收,手续简化,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从根本上促进农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任答两点即可)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