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调考试题2017072501118.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91078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调考试题201707250111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调考试题201707250111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调考试题201707250111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调考试题201707250111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调考试题2017072501118.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调考高二年级历史试题(分值 100分 时间 9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材料中所提的这种表现形式是指(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2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

2、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3、1934年,古史专家傅斯年教授撰夷夏东西说,指出:“现在以考察古地理为研究古史的这一道路,似足以证明三代及近于三代之前期,大体上有东西不同的两个体系。这两个体系,因对峙而生争斗,因争斗而起混合,因混合而文化进展。”傅斯年在这里强调的是( )A.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路径 B夏朝文明是从西部迁徙到中国的C.中华文明是

3、在野蛮与文明的交流中发展起 D中华文明是从野蛮时代发展而来的4、与宗法制行用于贵旅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A.贵族 B.平民 C.官僚 D.诸侯5、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 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 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 D. 由“公天下”至“家天下”6、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

4、,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制度是( )A创立郡县制 B确立三省六部制 C开创科举制 D确立王位世袭制度7、据文献资料记载:宋时有州官田登,州境内皆呼灯为火:上元放灯,州吏贴出榜文云:“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时人讥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段材料本质上反映( )A宗法制度 B封建等级制度 C文官制度 D避讳制度8、元史释老传记载:“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乃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民犷则好斗,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A元代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B元代对蒙古地区实行了有效的行

5、政管理 C元代对西藏地区采取特殊统治政策 D元代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汉化”政策9明制,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以往,太监读书识字是被严令禁止的。明宣宗不仅改了这个规矩,而且在他的鼓励下,宫里还成立了专门的太监学堂。明宣宗这一作法当时最可能是( )A提高官员素质 B牵制内阁权力 C减少决策失误 D完善办事程序10.“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新全球史中

6、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A井田制 B均田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11、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A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B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C 反封建思想产生, 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12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这一言论说明他( ) A主张“致良知”以成“圣贤” B提倡“格物致知”以求“理”C宣扬“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D认为物质享受是“秉赋之自然”13中国古代

7、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是( )A发明本心 B格物致知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14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最近,由此形成的思想是A经世致用思想 B民贵君轻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民主共和思想15晚清曾国藩除了推崇理学大师程朱外,还特别赞赏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等精明强干的政务活动家,主要目的是( )A镇压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B贯彻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C发挥儒学精神中经世致用的一面 D学习

8、他们推动清朝实现政治改革16古代中国“无论士农工商,立论,言必称三代(夏、商、周);著文,开篇必是子曰诗云”。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言必称三代”说明秦朝和两汉开创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B“子曰诗云”强调诸子百家和唐朝诗歌对中国文化影响绵长C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D古代文学呈现古典与高雅的趋势172009年6月,一座高六米,重约三吨的董仲舒铜像在董子文化园落成。回顾历史,董仲舒对发展儒家思想作出了杰出贡献。董仲舒主张“以教化为大务”,又主张“正法度之宜”。对此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A把儒家思想变为封建正统思想 B宣扬“君权神授”,神化皇权C实质是“外儒内法”,巩固皇权专制 D要人君遵循

9、天道,以限制君主权力18战国时期,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法。这主要说明了( )A各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尚C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用D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19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8世纪初期 20世纪初期A B C D20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辩证思维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21春秋战国

10、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主导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是(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道家思想22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转变”的表现是( )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 B. C. D.2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句话应出自( )A董仲舒 B 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24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了( )

11、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25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周朝王室的衰落 B礼乐制度的崩溃 C铁犁牛耕的出现 D宗法关系的疏远 26(2016河南开封一模25)南宋大官僚“张俊发收租六十四万斛。偶游后圃,见一老兵昼卧。询知其能货易,即以百万付之。其人果往海外,大获而归”。由材料可知() A南宋政府实行重商政策B地租主要形式为实物地租

12、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D南宋商品经济发达,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7(2016四川德阳一模8)明洪武28年规定,凡洪武27年以后新垦的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征税)”“若有司增科扰害者罪之”。这些措施()A导致了土地兼并加剧B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加重了生态环境压力 D增加了农民的税赋负担28(2016湖南岳阳一模3)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主要说明()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29(2016广东高考适应性考试25)根据北魏的

13、均田制,大部分国有土地授出后要求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分配,但这种“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A抑制了土地兼并B加剧了皇权的衰落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D造成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30(2016河南焦作一模26)下表为“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年代 案件总数 长工案件 短工案件 雍正 17211740 40 19 21 乾隆 17411760 81 37 44 17611780 93 43 50 17811800 131 48 83 嘉庆 18011820 283 107 176 A案件增多说明农村阶级矛盾尖锐B雇工数量

14、增多说明晚清人地矛盾突出C农村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D晚清小农经济有破产趋势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31(25分)大历史观用长时间、远距离、宽视界审视历史,着重大众的集体智慧,目的是勾画一个历史的大纲,着重东西的汇合。中西农耕文明下表反映的是1014世纪中西的农业状况类别中国欧洲主要作物谷物、稻类、麦类麦类农业结构种植经济为主农牧兼营、以牧为主地租实物地租占主导货币地租占据主导劳动力需求需要充足的劳动力人口从土地中游离出来,成为城市无产者耕作状况12亿亩,养活了比欧洲更多的人口96亿亩(1)据表格内容比较分析古代的中西农耕文明。(8分)工业文明崛起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

15、显变化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从哥伦布横越大西洋,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航行到印度西部海岸,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欧洲的统治也迅速地扩大到全球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文明多元一体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中国在春秋战国时代本来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地域

16、文化,有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秦陇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等,但后来才合成一个大体统一的华夏文化。印度佛教文化是以和平的方式传入中国的,外来的印度佛教与本土的儒、道两家从来没有因文化的原因发生过战争,只有三次因政治经济的原因有着冲突,当时的朝廷曾对佛教加以打击,但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在中国儒、道、释三种文化是同时并存的。汤一介“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3) 概述材料中作者对不同文化发展的观点。结合近代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流的史实来说明此观点。(9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北宋思想家“二程”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继而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即“今日格一件,

17、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自有贯通处”。明朝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继而提出“致良知”的认识论,即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中国儒学史论材料二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中国儒学史论材料三 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如果国王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人民就应

18、当推翻他的统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请回答:(1)宋明理学是糅合了哪些思想形成的?(2分)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2)材料二中顾炎武是如何批判材料一中思想的?(2分)综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有何特点。(2分)(3) 材料三中“理性”与材料一中“天理”有何区别?(2分)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反封建方面有何发展之处?(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以上差异的根源。(1分)1-5 BCCAD 6-10 CDCBB 11-15BAAAC 16-20 CCCBC 21-25 ADCCC 26-30 BCBDC【答案】(1)都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推动了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19、)。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达,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比较高;把人口和土地牢固地结合起来,农耕经济长期比较稳定,但不利于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古代欧洲:欧洲的农业状况更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2)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代议制;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大发展,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促进人们思想解放。(3)观点: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吸收与融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对外来文化的主动学习和借鉴,促进了不同文化可以多元共存、和平共处。(4分)史实:中国近代的“西学东渐”的有关史实,学习了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3分)西方启蒙思想家,如康德、伏尔泰借鉴了儒家的思想文化。(2分)17(1)佛脚和道教的思想,(2分)(2)反对理学空谈义理,强调经世致用。(2分)儒学逐渐走向极端,出现反传统儒学,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2分)(3)材料一中“天理”的实质是封建等级秩序,材料三中的“理性”指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2分)发展之处: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出资产阶级国家学说。(2分)根源在于社会经济基础的差异。(2分)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