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说病研究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93609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5.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性肝说病研究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药物性肝说病研究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药物性肝说病研究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药物性肝说病研究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药物性肝说病研究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性肝说病研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性肝说病研究ppt课件.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药 物 性 肝 病,徐xx,北京大学第x医院 2012 . 3 . 27,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吃五谷杂粮,难免一病!,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和美林公司被收购,2008年9月华尔街金融风暴,危害无时不在!,Drug,Therapeutic Effects,Adverse Effects,*Side Effects,*Toxicity,Allergy,Less Severe,More Severe,Not predictable Not dose related,* Predictable Dose related Extension of pharmacolo

2、gic effects,药物,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酒精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腹水,肝癌,其它并发症(2型糖尿病),80%90%,60%75%,0.5%5%/年,15%-30%,自身免疫,遗传及代谢,病毒,药物毒副作用不可避免!,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率逐年上升,姚海,马军伟,李冰,董培玲,丁惠国.药物性肝病与急性乙型肝炎临床对比分析,贵阳医学院学报,2008,33(2):169-172.,北京某医院,中华医学会消化协会肝胆学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监测的共识意见(年),老年人肝病20%为药物。,抗结核药 32.7% 中草药 23.4% 抗肿瘤药 10.9% 解热镇痛药 9.

3、0% 抗霉菌药 6.3% 抗生素 6.1% 心血管药 3.0% 激素类药 2.6% 抗病毒药 1.5 % 抗甲状腺及糖尿病药 1.3% 其他 3.3%,日本调查20012002年间的1016名药肝, 减肥和保健药占262例,占26% !,引起肝损的药物分类,导致肝损害的药物种类,中草药所致肝损害呈逐年上升趋势,占所有药物性肝损害20%30% 。,解放军某医院报告,樊艳华,樊贺红,吴铁镛中草药所致肝损害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5,3(5):40-41,药物种类与肝损程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22例不同年龄段DILI患者例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22例引起DILI的药物种类及构成比,122例DILI患

4、者中,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引起肝损害者42例,占34.43%(42/122),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22例DILI患者发病时各临床表现例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22例DILI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高危人群或危险因素,遗传因素个体优化治疗 HBV/HCV感染 老年 女性 合并用药 大量饮酒,药物性肝病患者女性占59.3%,急性乙型肝炎仅17.5%。,DILI的发病机制,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特点 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本身的作用 机体的特异质 药物性肝损伤的易患因素,药物代谢,转运 分泌,(MRP-2;P-糖),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特点 药物性肝损

5、伤的机制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本身的毒性作用 机体的特异质 药物性肝损伤的易患因素,药物性肝脏损伤的机制,药物本身对肝脏的损伤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直接致肝损伤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干扰细胞正常代谢,间接致肝损 机体的特异质反应 过敏性(免疫特异质):可伴过敏症状 代谢性(代谢特异质):与药酶遗传多态性相关,药物,与蛋白或脂肪、核酸等共价结合,亲电子基团,损伤肝细胞结构和功能 Ca+-ATP自稳机制破坏 线粒体受损 细胞骨架破坏,肝细胞损伤 肝细胞凋亡,耗竭GSH、诱导脂质过氧化,药物及其代谢产物 本身毒性致肝损伤,药物代谢产物,CYP450,释出酶类 释出溶酶体酶,其他自由基,氧自由基(O2),膜破坏,

6、诱导免疫损伤,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干扰代谢 间接致肝损伤,药物干扰细胞代谢的某个环节,影响蛋白的合成或胆汁酸的正常分泌,使肝细胞损伤或/胆汁淤积,药物本身对肝脏毒性特点,剂量依赖性 首次应用肝毒性物质和发生肝损伤之间的间隔常固定、短暂 暴露人群中肝损伤发病率高 在实验动物模型上可复制 可预测性 代表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四氯化碳、氯仿, 2-硝基丙烷、三氯乙烷,免疫介导的DILI机制,药物或其活性代谢产物作为半抗原,结合内源性蛋白质免疫原自身抗体 肝细胞死亡或被破坏,免疫原细胞吞噬、分解CD4+细胞识别细胞因子激活CD8+T细胞Fas或穿孔素介导肝细胞凋亡 细胞因子在药物诱导的免疫反应

7、中具有重要作用:IFN-与肝细胞损伤有关,TNF-与淤胆性损伤有关,IL-1O对这两种因子及其引起肝损伤有抑制作用,氟烷类麻醉药致免疫性肝损伤,代谢特异质:先天性遗传缺陷,药物代谢酶遗传多态性药物代谢能力药物原型和中间代谢产物蓄积发病,代谢特异质性DILI,胰岛素增敏剂曲格列酮(troglitazone) 日本1997年3月上市至同年12月有15万2型糖尿病人应用,肝损不断出现, 日本国内紧急安全通报 2000年3月禁用,用药19万人,153人肝损住院治疗,死亡8人 肝损属特异质,CYP2C19*2等位基因变异占46%,代谢特异质性药物性肝病例举,异烟肼快乙酰化、产生较多的乙酰肼肝毒性 谷胱甘

8、肽合成酶基因缺陷,导致谷胱甘肽合成减少,机体特异质性DILI特点,与用药剂量和疗程无关,常规剂量及正常用法时对大多数人是安全的,对肝脏的损伤仅发生在个别或少数人身上 代谢性:多数在给药较长时间后出现, 常无变态反应表现,再次给药时复制出的表现出现时间也稍晚 不可预测性,在实验动物模型上常无法复制 如为免疫介导的常有发热、皮疹、EC等肝外表现,药物性肝病的易患因素,药物性肝病的易患因素,HCV (+) 药物性肝炎增加5倍 HIV (+) 药物性肝炎增加4倍 HCV(+)/HIV(+) 药物性肝炎增加14.4倍,DILI的临床表现及分类,急性药物性肝炎,肝细胞型,肝内淤胆型,(1)肝炎型,(2)脂

9、肪肝型,(1)单纯淤胆型,(2)淤胆伴炎症型,(3)混合型,慢性药物性肝炎,1.慢性肝炎型,2.慢性肝内淤胆型,3.肿瘤型,4.其他,1.用药后14周内出现肝脏损害表现(睾丸酮类激素等例外) 2.初发症状可有发热、皮疹、瘙痒等过敏现象 3.末梢血中嗜酸细胞6 4.具有肝内淤胆或肝实质细胞损害的病理和临床表现,诊断指标,5.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或巨噬细胞(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阳性 6.HBsAg、HBcAg和抗-HAV均阴性 7.再次应用相同的药物,再度发生肝损害,诊断指标,具备上述第一条再加27条的任何两条,即可考虑为药物性肝炎,DILI的临床表现,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 急性肝损伤约占报告病例数的

10、9O以上 少数患者可发生威胁生命的暴发性或重症肝功能衰竭 肝脏的适应性反应:亚临床性肝损伤,仅表现为血清丙氨酸氨基移酶和(或)ALP水平轻微升高,一般不超过正常范围上限的3倍,继续使用,可通过适应机制加以清除,不再有肝损伤;但特异质或过敏,可发生严重致命的不良反应,按国际医学科学理事会确认的标准: 肝细胞性药物性肝病(ALT/ALP5) 胆汁淤积性药物性肝病(ALT/ALPALT/ALP2) 肝血管损伤/肿瘤 按病程特征: 急性药物性肝病(肝脏炎症在6月内消退) 慢性药物性肝病( 6月或再次肝损伤),DILI的临床分类,可预测性 常与药物剂量有关,为直接肝细胞毒物。 不可预测性 常与药物剂量无

11、关,属“特异质性”,损害较弥漫,可有发热、皮疹、关节痛和嗜酸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代表了药物过敏。,在所有药物不良反应中, DILI 占6% 约占黄疸住院病人中的2%5%; “急性肝炎”住院病人中10%; 老年肝病中可达20% -40%; 欧美国家急性肝功衰竭50%,其中36%为非甾体类消炎药; 是药物上市后被撤回的最常见原因; 未能诊断肝损的常见原因(尤大于50岁); 警示:接受药物治疗患者住院期间约1%可发生DILI! Eur J Clin Pharmacol 2005,61:135,近年来 ,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日趋上升。 目前,药品+保健品3万种,其中,至少有600

12、多种药物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损害。,降脂药可引起 转氨酶升高等肝脏问题,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 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罗苏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少数病人大剂量应用可使肝转氨酶升高 贝特类 非诺贝特、吉非贝齐、苯扎贝特:胃肠道反应等为常见副作用 烟酸类 烟酸、阿西莫司 常见副作用为面红耳赤、转氨酶升高、胃肠道反应及皮肤瘙痒等。 胆酸螯合剂 考来烯胺、考来替泊 其他降脂药物 包括弹性酶、普罗布考、泛硫乙胺、多不饱和脂肪酸等,临床常用降脂药,NCEP ATPIII.Circulation. 2002 Dec 17;106(25):3143-4

13、21,各种降脂药均有转氨酶异常报告,续上表,Tolman KG, Am J Cardiol. 2000 Jun 22;85(12A):15E-9E,ALF:acute liver failure 急性肝衰竭; Chol:cholestatic 淤胆; J:jaundice 黄疸 HC:hepatocellular(ie,hepatitis)肝细胞损伤(如:肝炎); CAH:chronic active hepatitis 慢性活动性肝炎,各种降脂药均有转氨酶异常报告,降酯药引起肝脏异常的报导,Tolman KG, Am J Cardiol. 2000 Jun 22;85(12A):15E-9E

14、,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相关肝脏反应,GIF=Gruppo Interregionale di Farmacovigilanza(Italian Interregional Group of Pharmacovigilance)意大利药物安全性数据库,他汀类降脂药可造成各种形式肝损伤,Anita Conforti, et al. Drug Safety 2006; 29 (12): 1163-1172,他汀药物所致肝损伤的类型,Sidharth S. Bhardwaj, et al. Clin Liver Dis. 2007 August ; 11(3): 597vii.,他汀药

15、物引起转氨酶异常发生率,Sidharth S. Bhardwaj, et al. Clin Liver Dis. 2007 August ; 11(3): 597vii.,降脂药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多为无症状肝酶升高或慢性药物性肝病,或有不典型症状,如:乏力、易疲倦、食欲不振等 急性药物性肝炎症状常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皮疹、搔痒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黄疸、关节痛、淋巴结肿痛等症状 病情严重者,可能发生肝功能衰竭,出现进行性黄疸、出血倾向和肝性脑病,降脂药引起患者转氨酶升高:流行病学证据,氯贝丁酯 约10%服药患者AST浓度中度升高,有些患者还伴有肌酸磷酸激酶升高 非诺贝特 至少20%患者服用此

16、药后出现AST和ALT升高 烟酸类 约30%患者服用后发生肝功能异常,每日服用3g,超过1年的患者大约有3%出现黄疸;大剂量烟酸能引起胆汁淤积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转氨酶增高超过正常值3倍的发生率大约为1%,且与剂量相关,陈成伟主编,药物与中毒性肝病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洛伐他汀作为第一个他汀类药物被批准用于临床降脂治疗 临床研究显示,肝酶水平随洛伐他汀用药剂量增加而明显升高, 因此洛伐他汀批准上市时被要求做肝毒性测试 此后所有降脂药批准上市时均附肝毒性警告,并推荐作药物肝毒性监测,降脂药的肝毒性受到关注,Tolman KG, Am J Cardiol. 2000 Jun 2

17、2;85(12A):15E-9E,洛伐他汀动物研究结果显示其可引起小鼠和狗的ALT水平一过性升高 ALT升高可能的原因有合成增多、清除减少,以及细胞膜中脂质的改变导致细胞膜异常,从而引起的ALT从肝细胞逸出 极高剂量的洛伐他汀导致家兔肝细胞坏死,动物研究显示洛伐他汀可引起转氨酶升高,Tolman KG, Am J Cardiol. 2000 Jun 22;85(12A):15E-9E,上市前研究显示洛伐他汀引起转氨酶异常,洛伐他汀上市前b期临床研究显示: 转氨酶轻度升高(未达到正常值高限三倍)的发生率为21% 转氨酶异常(上升达正常值高限三倍以上)的发生率为1.9%,且与剂量相关,Tolman

18、 KG, Am J Cardiol. 2002 Jun 15;89(12):1374-80,0.0,2.6,1.5,5.0,5mg2次/日组,转氨酶升高比例(%),洛伐他汀b临床研究中丙氨酸转氨酶明显升高患者百分比,(N=42),(N=39),10mg2次/日,20mg2次/日,40mg2次/日,(N=197),(N=80),EXCEL研究显示洛伐他汀引起转氨酶异常,Tolman KG, Am J Cardiol. 2002 Jun 15;89(12):1374-80,-0.5,3.0,2.2,3.3,5.0,安慰剂,洛伐他20mg 每晚一次,洛伐他汀40mg 每晚一次,洛伐他汀20mg 2次

19、/日,洛伐他汀40mg 2次/日,谷丙转氨酶(U/L),ULN范围为50U/L(年龄66岁)和65U/L(年龄66岁),EXCEL研究中各组谷丙转氨酶水平的平均变化,(N=1374),(N=1366),(N=1354),(N=1396),(N=1368),AFCAPS/TexCAPS研究显示洛伐他汀引起 转氨酶异常,转氨酶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值高限三倍的 患者比例,患者比例(%),Tolman KG, Am J Cardiol. 2002 Jun 15;89(12):1374-80,AFCAPS/TexCAPS研究显示洛伐他汀引起 转氨酶异常,转氨酶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值高限十倍的 患者比例,患者比例

20、(%),Tolman KG, Am J Cardiol. 2002 Jun 15;89(12):1374-80,强化他汀治疗相关研究(随访期达5年)中 患者转氨酶升高至3倍上限的比例,高剂量他汀治疗更易导致患者肝酶升高,患者比例(%),PROVE-IT,Phase Z of the A to Z trial,TNT,IDEAL,SPARCL,Jane Armitage. Lancet 2007; 370: 178190,他汀在已有肝酶升高患者更易引起肝酶异常,两组均使用他汀药物,患者比例(%),肝酶升高患者比例,p=0.002,Sidharth S. Bhardwaj, et al. Clin

21、 Liver Dis. 2007 August ; 11(3): 597vii.,控释剂型烟酸可引起转氨酶水平异常,研究显示控释剂型烟酸产生肝毒性的发生率更高 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18名服用控释剂型烟酸的患者中,12名患者因为转氨酶水平上升至正常水平上限的三倍而需要退出研究 其中5名患者出现了症状性肝功能异常 而普通剂型烟酸较少有肝毒性报告,Tolman KG, Am J Cardiol. 2000 Jun 22;85(12A):15E-9E,脂肪的最终利用部位在肝脏,通过肝细胞的氧化反应消耗脂肪,提供能量。减少外周脂肪组织和降低血脂,也是通过动员外周脂肪组织和血脂至肝脏,故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

22、要器官 脂肪肝是脂肪在肝脏的利用障碍所致,若滥用降脂药,其后果是将外周脂肪组织和血脂驱赶至肝脏,不仅增加了肝脏的负担,甚至加重原已存在的脂肪肝,造成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 不少降脂药本身对肝功能有一定损害作用,长期应用降脂药后,会出现肝功能异常,肝脏在脂肪代谢中的作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约90% 4周内发病,重型4周后多,平均潜伏期81天。瘦身和保健药平均为83天。药肝潜伏期最长可350天。,全身表现 有关药物 过敏反应 发热、皮疹、嗜酸细胞增多 氨苯砜、苏灵大、苯妥英 假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对氨基水杨酸、苯妥英、苏灵大 淋巴结增生、淋巴细胞增多 和异形淋巴细胞 抗核抗体 甲基多巴、呋喃

23、妥因、酚丁、二甲胺四环素 LE因子 抗微粒体抗体 氯塞苯氧酸、双肼苯哒嗪、氟烷 造血系统 保泰松、苯妥英 骨髓损伤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症 溶血性贫血 肾损伤 甲氧氟烷、苏灵大、苯茚二酮 胃肠道(溃疡、胰腺炎) 保泰松、四环素,慢性药物性肝炎,上世纪70认识到药物可诱导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相彷的肝损伤,现已知大多药物性慢性肝炎与AIH相关 不明原因的慢性肝炎应考虑药物诱导的AIH 所服用的任何药物都应怀疑 药物撤除后仍有6%可发生慢性肝病,药物性肝病 临床分类,药物性肝病的诊断,(一) 困惑: 发病时间差异太大 临床表现与用药关系隐蔽 大多数肝病医师兴奋点为病毒性肝炎 所谓病因未定肝

24、炎,非甲非戊肝炎 忽视药物性肝炎存在 无很好确诊方法和诊断标准,(二) 诊断基于逻辑推理 无绝对标准和特殊诊断标志 可信度有赖于证据力度和排除其它疾病 寻找可能药物反应的阳性特征 对组织学特点进行评估(但非典型及长潜伏期缺 乏帮助),日本“肝和药物”研究会诊断标准1978 1、 用药后14周*1发生肝功损害。 2、 初发症状有发热、皮疹、搔痒和黄疸等(2项) 3、 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增加(6%)或白细胞增加*2 4、 药物淋巴细胞刺激试验和皮肤试验阳性 5、 偶然再用药再次发生肝损。 * 1:无绝对时限限定;*2:尽早检测;确诊1+4或1+5,拟诊1+2或1+3 1988年,Danan方案(欧洲

25、) 1993年,国际共识会(ICM)通过改良Danan方案 1997年,Maria方案 2004年,DDW-Japan日本肝病学会方案, (在1993年方案增加DLST),(三) 诊断沿革,药物性肝炎诊断标准(2004 DDW Japan 改良),注:* 有时4月后出现抗HCV,DLST 实施规范:抗凝剂,细胞液成份,难溶药物处理,药物稀释浓度, PH等,培养时间,淋巴细胞活力确认。 结果解释提示:免疫抑制剂/激素应用/肝损极期假阴性,生物修饰剂假阳性。,最后判断: 5: 可能性大;3-4:有可能; 2,可能性小。,排除诊断应考虑的因素 (一),排除诊断应考虑的因素 (二),排除诊断应考虑的因

26、素 (三),一般病理特征: 1、小叶中央边界较为明显的坏死(局灶性) 2、肝脏炎症较轻,小胆管胆汁淤积较明显; 3、门管区炎症程度较轻(可能有胆管破坏性病变) 4、多数为嗜中性细胞或嗜酸性细胞浸润 5、类上皮肉芽肿形成; 6、微泡性脂肪变(线粒体损伤)和脂肪性肝炎;,肝脏组织病理学 - 活检,DILI诊断线路图,治疗:立即停用有关药物和可疑药物 轻度可短期康复 重症者和肝功衰竭者按肝功衰竭处理 非特异性解毒剂可选用N-乙酰半胱氨酸 肝内胆汁淤积可用熊去氧胆酸 或慎用糖 皮质激素(显著高敏者) 1、一般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2、可能继续恶化数周; 3、胆汁淤积型病情可能延迟达一年; 4、ALT下

27、降可能预示肝功衰竭而未必肝损缓解,药物性肝病治疗,药物性肝病治疗,如果患者因某种疾病而不能停用药物或改用其他药物时,应减少剂量或改变用法,同时给予适当的保肝药。,促进体内药物的清除 清除胃肠残留的药物 促进药物在体内的排泄:透析,血浆置换,“解毒”疗法,1. 葡萄糖醛酸内酯:肝泰乐:许多毒物和药物与之结合为无毒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后由尿排出。 2. 谷胱甘肽:为谷氨酸、胱氨酸和甘氨酸三者构成的三肽化合物,可捕捉体内自由基,保护细胞膜。 3. 水飞蓟素类:利加隆:。140mg,tid.益肝灵。竞争结合毒物的受体,阻止诸如四氯化碳、乙醇等进入细胞。 4. 易善复:多烯磷脂酰胆碱,5ml/支,2-4支

28、/日 5. 凯西莱:又称“硫普罗宁”,为N-甘氨酸,促进重金属从胆汁、尿和粪便中排出。有片剂(100mg,tid)和针剂(100-200mg,qd) 6. 甘草甜素类: 对多种肝毒剂有解毒作用。,“降酶”疗法,1.联苯双酯、垂盆草:近期作用肯定,远期疗效较差,不推荐。 2.甘草甜素、复方甘草酸苷:慢性肝损害降酶作用稳定。 具有醛固酮作用,可致水钠潴留。 20ml/支,40-80ml, qd。 3.易善复:10-20ml,qd,静滴,或 2#, tid,口服。,“利胆”疗法,1.苯巴比妥:肝微粒体酶诱导剂;促进球蛋白和胆红素结合,增加转运;增加肝细胞膜钠-钾ATP酶活性。 2.门冬氨酸钾镁:降B

29、IL,防止肝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 3.UDCA:促进内源性胆汁酸分泌,减少重吸收。增加胆汁转运蛋白活性,相关药物,1.优思弗(Ursofalk):进口UDCA。250mg/片。治疗剂量为10-15mg/kg体重/日 2.思美泰(Transmetil):腺苷蛋氨酸。作为甲基供体和生理性硫基化合物的前体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的化学反应。主治肝内瘀胆。500mg/支,500-1000mg,qd, 静点或肌注 4.门冬氨酸钾镁类。,“护膜”疗法,1. 易善复:又称“易善力”或“肝得健”。属必需磷脂类且内含多种维生素,有胶囊和针剂。主要是稳定肝细胞膜并促进肝细胞再生和修复。600mg, tid300mg,

30、tid 2. 凯西莱:又称“硫普罗宁”,为N-甘氨酸,促进肝细胞再生和修复。,易善复有效保护肝细胞 逆转肝酶升高,肝功能损伤 ALT/AST升高,细胞膜破裂是转氨酶升高的重要病理 基础,各种病因 侵袭肝脏,肝细胞 受损,肝细胞膜 损伤,肝细胞膜 破裂,细胞膜磷脂丢失 膜结构破坏 ALT/AST溢出,转氨酶升高,膜空泡形成,膜空泡融合、破裂,脂滴形成,脂质堆积、脂肪变、胞膜破裂,易善复的组成,“必需”磷脂 (EPL, PC) - 双亚油酰 (18:2-18:2) PC (DLPC) - 棕榈基亚油酰 (16:0-18:2) PC (PLPC) - 油酰亚油酰 (18:1-18:2) PC (OL

31、PC) - 亚油酰 (18:3-18:2) PC (LLPC) - 硬脂酰亚油酰 (18:0-18:2) PC (SLPC) - 棕榈基油酰 (16:0-18:1) PC (POPC) - 硬脂酰花生四烯酰 (18:0-20:4) PC (SAPC),94-96% 40-52% 23-24% 12-13% 6-7% 6% 3-4% 1-2%,易善复 有效防治药物性肝病,易善复有效修复肝细胞膜损伤,易善复(多烯磷脂酰胆碱)为人体必需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细胞器膜的基本成分,易善复进入肝脏,有效补充因肝细胞损伤而丢失的磷脂,易善复通过补充细胞膜磷脂,有效恢复肝细胞膜完整结构,修复肝细胞损伤,恢复肝细

32、胞膜完整结构,有效降低血液中ALT/AST水平,阻止肝细胞ALT/ AST溢出,恢复肝细胞膜屏障作用 有效抵御有害物质侵袭,改善肝脏 解毒功能,改善 代谢功能,胡国平等。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5年第5卷第7期 543-8,易善复有效恢复肝功能,促进营养物质和电解质跨膜交换 增加细胞内酶类活性,有效恢复 肝功能,易善复对代谢紊乱的影响,改善血液脂质代谢紊乱 (至1989年205项7606例临床试验结果) TC8-30%,LDL-C10-30%,TG12-58% ,HDL-C10-45% 减少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保护胰岛B细胞,改善胰岛素抵抗 有助于预防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33、及冠心病的发生,范建高,曾民德主编.脂肪性肝病,2005,易善复有效缓解药物所致转氨酶异常,P0.05,ALT上升百分比(%),(n=52),(n=48),易善复有效预防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血清ALT水平升高,MarpaungBP, et al. Therapiewoche1988;38:734-740,(n=70),(n=55),ALT异常比例(%),P0.0001,吴梅娜等,中国肿瘤临床 1998(25)9:663-665,易善复有效降低肿瘤化疗患者ALT异常比例,易善复有效缓解药物所致转氨酶异常,糖皮质激素,1. 存有争论,多认为仅用于少数有特殊适应症的病例,不可滥用。 2. 用法:强的松30-45mg/d, 3-5天后,若BIL下降40-50%,剂量减半,以后每天减5mg,总疗程控制在12天。对无效病例,最多用7天。 3. 激素试用的DILI:肝内胆汁淤积、慢活肝、肉芽肿肝炎和肝紫癜病,小 结,在药物代谢过程中,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或通过免疫机制间接引起肝损害; 任何病人在用药过程中或以后出现肝损害,应考虑DILI可能,并及时停用可疑肝损药物; 停药后多数病例能自然恢复; 各种保肝、利胆、降酶和护膜药物均可使用,酌情选用2-3种即可,如多烯磷脂酰胆碱; 激素仅用于少数有特殊适应症的病例,不可滥用。,Thanks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