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稳态与环境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群落夯基提能作业必修3201707.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97708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稳态与环境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群落夯基提能作业必修320170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稳态与环境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群落夯基提能作业必修320170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稳态与环境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群落夯基提能作业必修320170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稳态与环境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群落夯基提能作业必修320170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稳态与环境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群落夯基提能作业必修3201707.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29讲群落A组基础题组考点一群落的特征与结构1.(2017浙江稽阳联考,6)森林的边缘到中心地带分布着不同的生物,这体现了森林群落的()A.垂直结构 B.水平结构 C.时间结构D.营养结构2.有关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称为群落的时间结构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的群落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斑块性和镶嵌性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3.(2015课标,4,6分)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

2、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4.(2014海南单科,19,2分)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5.(2017广西桂林中学第一次月考,6)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

3、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枯草杆菌和草履虫之间构成捕食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构成竞争关系B.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枯草杆菌和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变化情况C.烧杯内混合培养的每一种生物,均存在种内斗争D.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a、b两条曲线最终趋向动态平衡6.(2016湖南衡阳一模,6)将一荒地改建成(复合种植的)果园后,该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果园中果树生长整齐,但该群落也有垂直结构B.将荒地建成果园,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该地植物种类和数

4、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对果树的产量没有影响考点二群落演替7.(2017湖北恩施一中开学考,28)以下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演替B.过量砍伐的森林上的演替C.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D.裸露岩石上的演替8.(2017天津和平高二下期末,11)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描绘的景象,可视为群落的()A.物种组成B.次生演替C.垂直结构D.种间关系9.(2017浙江金华十校模考,6)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照和水分决定顶极群落的类型B.群落演替不能永恒延续地进

5、行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起始条件相同D.群落演替过程存在物质和能量循环现象10.(2016山东莱芜一中一模,10)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C.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B组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2017湖北襄阳五中开学考,30)对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动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

6、植物的分层现象群落中生物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有利于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将玉米与大豆套种,充分利用分层现象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A.B.C.D.2.(2016四川成都七中二模,6)火山爆发时炽热的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之后当地生物群落演替过程非常缓慢(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1883年 火山爆发几年后 地衣苔藓阶段 蜘蛛 1909年 草本阶段 202种动物 1919年 灌木阶段 621种动物 1934年 森林阶段880种动物A.群落的结构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不断增加B.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

7、对光能的利用率保持不变C.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该蜘蛛同化量的20%D.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捕食、竞争、共生、腐生等种间关系3.(2017河南新乡一中月考,38)同一区域生活的同种生物是种群,所有生物是群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预测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密度B.种群的“S”型增长达到K值时,种群中不再有新个体产生C.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4.(2016山东青岛期末,32)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B.若时间允许,甲定能演替

8、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一定相同5.(2015浙江理综,5,6分)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二、非选择题6.(2014课标,30,11分)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

9、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7.(2017江西南昌摸底调研,30)下图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填“1”或“2”)表示初生演替,理由是。光

10、裸的岩石上首先定居的生物是,该生物被下一阶段的生物取代的原因是。(2)C点物种多样性下降,可能的原因是。(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进行。8.(2014海南单科,28,8分)某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是由害虫A引起的。害虫引来了一种小蜂和一种小鸟,小蜂把卵产入害虫A体内,孵出的小蜂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害虫A的其他个体。小鸟特别喜食害虫A,也捕食小蜂。在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小鸟发现而被捕食。回答下列问题:(1)小鸟和小蜂的种间关系为。(2)小鸟捕食疯狂摇摆的害虫A,对A种群的生存(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是。

11、(3)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摇摆身体为小鸟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在生态系统中,信息对种间关系具有作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9.在某鱼塘中放养着A、B、C、D四种鱼,营养结构如图甲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甲(1)科研人员若调查四种鱼的种群数量,采取的方法是;若该鱼塘中只放养C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池塘中该鱼的环境容纳量(K值)是。(2)若该鱼塘中只放养A和B两种鱼(假设二者都只取食同一种藻类),两种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若该鱼塘中只放养A和D两种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若该鱼塘中只放养A和C两种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答案全解全析A组基础题组考点一群落的特征与结构1.B森林的边缘到中

12、心地带分布着不同的生物,体现了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故选B。2.A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这一个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称为群落的时间结构,B正确。不同种类淡水鱼由于食性不同,占据不同的水层捕食不同食物,C正确。不同地段的群落植被,由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和光照强度不同,出现斑块性和镶嵌性分布,为群落水平结构,D正确。3.D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演替为灌木阶段,灌木阶段物种的丰富度大于草本阶段,A错误;与草本阶段相比,灌木阶段群落的空间结构更为复杂,B错误;与草本阶段相比,灌木阶段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强,C错

13、误;与上一个阶段相比,草本阶段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大幅度增加,导致异养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度增加,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通气性越来越好,从而为灌木阶段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D正确。4.D该种鱼的幼体可以捕食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也可以捕食浮游植物,所以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A正确;幼体可捕食动物和藻类,但成体仅捕食动物,可见该种鱼幼体和成体所处的营养级有区别,B正确;水体中不同物种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而该种鱼的成体和幼体属于同一种群,其分层现象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D错误。5.D两种草履虫都捕食枯草杆菌,二者构

14、成竞争关系,A正确;a曲线表示被捕食者枯草杆菌的数量变化,b曲线表示随后放入的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变化情况,B正确;烧杯内混合培养的每一种生物内部都存在种内斗争,C正确;由于烧杯中加入了一定量的枯草浸出液,营养物质有限,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营养物质消耗完,a、b两条曲线最终趋向于零,D错误。6.D果园中有各种生物,此群落存在垂直结构,A正确;人类活动往往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正确;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C正确;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可能对果树的产量有影响,D错误。考点二群落演替7.D火灾过后的草原

15、上的演替,过量砍伐的森林上的演替,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因为都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还有植物繁殖体,所以都属于次生演替。裸露岩石上的演替没有土壤条件,属于初生演替,D正确。8.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绘的是火灾之后植物复苏的景象。由于火灾之后,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植物复苏”可视为群落的次生演替,B项正确。9.B水分、温度等条件共同决定顶极群落的类型,A错误;群落的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并非永恒延续,当一个群落演替到顶极群落时,演替就不再进行,B正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次生演替具有土壤条件,C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有

16、物质循环但没有能量循环,D错误。10.B沙丘、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错误;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B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错误;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然发生微小的变化,D错误。B组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C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错误;合理密植是针对同种生物来说的,与植物的分层无关,错误。2.A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逐渐增加,B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指的是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是个体之

17、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捕食、竞争、共生、寄生等种间关系,腐生不是种间关系,D错误。3.D预测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A错误;种群的“S”型增长达到K值时,种群新产生的个体数目与死亡的个体数目相等,B错误;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错误;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D正确。4.C甲表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错误;若环境条件不利,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B错误;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C正确;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

18、甲、乙群落结构不一定相同,D错误。5.B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种内斗争、种群空间特征等方面的知识。该灌木群落随生长进程空间分布会发生变化,必然会导致群落水平结构发生变化,A项正确;演替是随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现象,而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该灌木群落中物种种类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空间分布发生变化,不是演替所致,而是该灌木群落内的种内斗争、种子的传播等因素引起的,B项错误;一个种群种内竞争(斗争)加剧,不利于集群分布,而均匀分布能降低种内竞争;沙漠干旱缺水,大灌木种内竞争加剧,易形成均匀分布,C项正确;植物通过风吹、动物携带等方式传播种子,如果种子传播能力弱

19、,不能远离母株,易造成集群分布,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6.答案(1)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3)变快未发生改变解析(1)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所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故在光裸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次生演替中,虽然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故次生演替的速度快,经历的时间短。(3)该地区气候越来越干燥,自然演替的最终

20、方向是荒漠,由于人类的开垦活动,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故人类开垦活动使群落演替速度加快,但演替方向未发生改变。7.答案(1)2曲线2的起始物种数为0地衣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2)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或人为干扰)(3)速度和方向(写全才给分)解析(1)曲线2中演替是从没有任何生物的地方开始的,表示初生演替。光裸的岩石上进行的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光裸的岩石上首先定居的生物是地衣,该生物被下一阶段的生物苔藓取代,原因是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2)在C点外界环境剧烈变化,动植物种类减少,物种

21、多样性下降。(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8.答案(1)捕食和竞争(2)有利小鸟在捕食该害虫A的同时也捕食了害虫A的天敌(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3)调节解析(1)小蜂通过将卵产入害虫A体内获得营养,小鸟喜食害虫A,也捕食小蜂,故小鸟和小蜂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2)一些体内有小蜂幼虫的疯狂摇摆的害虫A易被敌害发现,害虫A及小蜂幼虫被捕食,这对于害虫A种群的生存有利。(3)信息传递在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方面有重要作用。9.答案(1)标志重捕法b(2)解析(1)调查鱼类(动物)种群数量的常用方法是标志重捕法。从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种群数量增加到a后,环境并不能承受,资源不能满足要求,种内斗争加剧,种群数量减少,并最终在b位置左右保持稳定,因此池塘中C鱼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b。(2)A、B两种鱼的食性相同,对同一种浮游藻类的竞争激烈,竞争能力弱的将被淘汰,对应图;A、D两种鱼为捕食关系,对应图;A、C两种鱼的食性不同,竞争程度小,可达到各自的K值,对应图。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