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3月月考试题201904260211.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98922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3月月考试题2019042602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3月月考试题2019042602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3月月考试题2019042602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3月月考试题2019042602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3月月考试题201904260211.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罗源一中高二生物3月份考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前30题每题1分,后10题每题2分,共50分)1.匈牙利学者拜尔在进行植物生长的以下实验研究时这个实验主要证实 ( )A合成“影响”不需要光B顶端能产生某种“影响” 并能向下部传递C顶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匀会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D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B. 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 老细胞相对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D. 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3在黑暗条件下

2、,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 ( )A延缓叶片变黄 B促进叶片衰老C在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合成 D独立调节叶绿素降解的生理过程4在发现生长素的研究历程中,詹森用实验证实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琼脂传递到尖端下部,他随后还做了进一步的实验,更加肯定了该影响为化学物质的猜想。他所做的实验是()5某种植物种子经低温处理12个月后能够提早萌发。在低温处理过程中,种子内的激素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推断正确的是 ()A抑制种子萌发的是赤霉素B喷洒细胞分裂素溶液,有利于种子保藏C种子萌发时脱落酸含量升高D喷洒赤霉素,可代替低温促进种子萌发6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材料,处理如下,切

3、去胚芽鞘的尖端;尖端套上不透光的纸;不做任何处理;分别用云母片插入不同部位;用两块彼此不相连的琼脂块把尖端与下部隔开。如图所示。用左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能向左弯曲生长的有 ()AB C D7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合理的是( )A.植物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B.植物的生长发育从根本上说是激素调节的结果C.生长素与赤霉素能够协同促进果实发育D.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存在反馈调节8某研究小组对胚芽鞘尖端进行不同条件的实验处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用相同厚度无色透明的玻璃片替代云母片,实验结论不同B 光照对生长素合成的影响较小,但可影响生长素分布C 向光侧的生长素

4、在单侧光照射下大部分运输到背光侧D 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生长9用不同的植物激素处理番茄的植株,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溶液浸泡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B生长期施放适宜浓度的乙烯可促进种子的形成和果实的发育C花蕾期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以诱导无子果实的形成D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会促进果实成熟10.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从实验结果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C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1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影响某植物幼苗乙烯生成和茎切段长度的实验结果如图

5、所示。据此可知 ( )A 茎切段长度的变化只受生长素的调节B 生长素对茎切段伸长的影响具有两重性C 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生成D 生长素和乙烯对茎切段忡长的作用是相似的12.右图为某双子叶植物顶端优势示意图。下列针对植物顶端优势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将植物放入太空舱中,其不再具有顶端优势现象B植物的侧芽如b也能产生生长素C双子叶植物的根也具有顶端优势现象D打顶后,首先解除顶端优势,发育成侧枝的是a13下列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 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大麦,无须发芽就可以产生-淀粉酶B 青鲜素可延长马铃薯、大蒜的储藏期,但可能致癌C 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风

6、梨,能使凤梨有计划上市D 用于榨菜籽油的油菜开花期遇雨天,错过传粉期,可通过喷洒2,4-D提高产量14.图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表示);图2是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用图1实验即可证明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B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d时,胚芽鞘向左侧弯曲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不同,但可能形成相同的D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点时,具有最大值15.用月季作为实验材料进行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验证实验中,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预实验可以确定实验浓度梯度位于2pp

7、m6ppm之间B.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4ppmC.该实验处理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D.NAA不属于植物激素16.下图表示多种植物激素对黄瓜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代表的植物激素分别是赤霉素、生长素、乙烯B激素在促进幼苗生长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Ca浓度的激素抑制细胞伸长、b浓度的激素促进细胞伸长,激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在幼苗生长过程中,除了图中的激素外还有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1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植物幼嫩的部位生长素可以进行极性运输,且极性运输方向与光照无关B脱落酸不能为植物提供营养,但可以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C相同浓度的生长素

8、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促进效果可能相同D达尔文的实验证明生长素在背光处的分布比向光侧多18.下列叙述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A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B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C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D一亩水稻的年产量19.甲、乙两图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分别是()A衰退型、增长型B增长型、衰退型C稳定型、衰退型 D稳定型、增长型20.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下图为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B 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

9、提供更多的底物C 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D 第5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低2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些种群没有性别比例 B 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将不再增加C 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未来数量动态 D 出生率受种群的遗传特性和环境的影响22下列调查不同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正确的是 ( )A调查蝗虫的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样方划分为l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黑光灯诱捕23下列与种群数量模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数量增长曲线比数学方程式更能直观反映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B构建相应的模型后需通过实验或观察

10、等进行检验或修正C“J”型曲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DNtN0t中的含义是种群增长率24.如图所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点以保持最高的增长速率25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青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空间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26.

11、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27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宜采用的做法是 ( )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B必须逐一计数该地域内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C对某种植物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同种植物均须统计28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a、b、c三种类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我国近年人口调查中,获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一定为c图表

12、述类型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a图表述类型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c图表述类型D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b所示类型29在培养瓶内饲养黄猩猩果蝇,其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呈“S”型B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的波动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改变造成的C即使持续输入营养,种群数量也不会呈现“J”型增长D若引入黑腹果蝇后,可能导致黄猩猩果蝇K值下降30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13、A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B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标志物脱落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D在患者的家系中调查某种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31某植物正常传粉形成幼果后,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喷洒幼果,可能出现的是 ()A种子明显增多B形成无子果实C部分果实脱落 D果实较大32.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33.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

14、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 )Ac Bd Ca Db 34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外源生长素(mg/L)NPA(mol/L)00.0010.010.13弯曲角度(度)3740312216生长速率(mm/天)151713118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B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

15、素的运输有关3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36.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预测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号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4支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B4支试管内的种

16、群数量同时达到K值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37.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38.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测得一定体积培养液中小球藻种群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则在0T0时间段内,小球藻种群密度的变化为 ( )A增大 B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39.如图

17、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生长素浓度大于h时抑制生长B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C若幼苗表现出向光性,且向光侧的浓度为f,则背光 侧的浓度大于f小于2fD若水平放置幼苗表现出根向地性,近地侧浓度为g, 则远地侧浓度可能为2f40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乙种群为害虫,则在t4时防治效果最佳Bt1t2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4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D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二、非选择题(共50分)41.(10分)激动素是一种细

18、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了探究激动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生长状态一致的豌豆苗随机分为A、B、C三组,实验处理如表。处理后,定期测量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1)从实验结果可知,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这种现象称为 。(2)A组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B组相应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原因是 。(3)为了验证激动素对A组侧芽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应该增加一个处理组D,D组的处理是 ,预测该处理的实验结果是:D组侧芽生长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A组的生长量。42(16分)下表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玫瑰插条生根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编号123456

19、7生长素溶液浓度(mol/L)0(清水)10-1410-1210-1010-810-610-4平均根长(cm)2.22.83.64.86.35. 03.1(1)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植物体内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 (2) 根据上表实验结果分析,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3)在上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生长素促进玫瑰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的实验步骤:在浓度 之间配制等浓度梯度的生长素溶液5组。取长势、长度等生理状况均相同的玫瑰插条若干,平均分为5组,并编号。分别用等量且适宜的上述配制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对应组的玫瑰插条相同时间。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玫瑰插条的根长度,并 。(3) 膨

20、大剂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膨大剂最可能是 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西瓜坐果初期适量使用膨大剂可提高产量,但有些瓜农使用膨大剂后出现西瓜爆裂现象,可能的原因是施用膨大剂的 和 不合适。43.(12分)某学习小组根据“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利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可以采用_法,吸出培养液计数之前,将盛培养液的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_,便于估算。(2)酵母菌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都是_;图中_浓度的培养液中种群的K值最大。(3)酿酒和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

21、,当酵母菌数量为_时,最适宜分离获得菌种;K值之后,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_。44(12分)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用了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原生动物进行以下实验,各取10只原生动物A和B,以同一种杆菌为饲料,分别放在相同容积的容器中单独培养,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表。天数/天动物/只246810121416A1560808180828180B1235506061626062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原生动物A单独培养6天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生态学上称此数量为 。(2)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单独培养时,A、B种群增长都属于 型增长。(3)如果将原生动物A和B放在同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

22、,假如有一个种群全部消亡了,那么能够生存下来的种群最可能是 ,判断的理由是 。但达到稳定状态时,种群数量比单独培养时要 。(4)有人提出一种观点:混合培养时,生存下来的生物产生了杀死另一种生物的物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以证明其观点是否正确,你的实验思路是: 。学校: 高二年 班 号 姓名: 2018-2019学年度罗源一中高二生物3月月考答题卷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二填空题:41.(10分)(1) (2) , (3) , 42.(16

23、分)(1) , (2) (3) , (4) , 43.(12分)(1) , (2) , (3) , 44.(12分)(1) (2) (3) , , (4) 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CCADDACBC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ADCBBDBB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DDDBDDAAC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CBBCDBBADD41.(10分)(1)顶端优势(2)低于顶芽是产生生长素的场所,去除顶芽后没有生长素向下运输(3)去除顶芽,用蒸馏水涂抹侧芽小于42.(16分)(1)吲哚乙酸 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 (2)定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先增强后减弱(3)10-1010-6 计算平均值 (4) 细胞分裂素 浓度和时间43.(12分)(1)抽样检测 酵母菌分布均匀 (2)先增大后减小 10% (3)K/2 代谢产物的积累导致酵母菌繁殖受影响(或答“营养物质的消耗”或“pH改变”)44(12分)(1)环境容纳量(或K值)(2)“S”(3)A A繁殖速率比B快(出生率大) 少(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用单独培养过原生动物A的培养液单独培养原生动物B,观察其数量变化(2分)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