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上时代到发展的步伐——从深层次的视角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99339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PPT 页数:176 大小:16.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跟上时代到发展的步伐——从深层次的视角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跟上时代到发展的步伐——从深层次的视角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跟上时代到发展的步伐——从深层次的视角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跟上时代到发展的步伐——从深层次的视角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跟上时代到发展的步伐——从深层次的视角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跟上时代到发展的步伐——从深层次的视角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跟上时代到发展的步伐——从深层次的视角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ppt(1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从深层次的视角探讨信息技术 与课程的整合,泉州市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讲稿,2,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3,信息技术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从改变自己的培训活动开始,所有学员打开手机 (置于静音状态),创建移动型学习报告会,会议过程中积极思考 用短信、微博等发送自己的学习问题、感想、体会 鼓励独立思考、主动参与、批判性思维,互动参与式学习报告会,将自己的想法用短信发送到: XXX手机: 1XXXXXXXXX,互动参与式学习报告会,8,从D-learning到S-learning,d-learning E-Learning M-learning U-Learn

2、ing S-Learning,9,从D-learning到S-learning,D-learning(Distance learning,远程学习)。主要是使用印刷材料、录音带、磁盘、实验箱等媒体技术,为学生开发学习材料和提供学习支助服务的远程学习。 E-Learning源于Electronic Learning,中文译作“数字化学习”、“电子化学习”、“网络化学习”等。通过应用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内容传播和快速学习的方法。 M-learning是Mobile learning的简称,通常翻译成移动学习。它是指在终身学习的思想指导下,利用现代通讯终端,如手机、PDA等设备进行远程学习。 U

3、-Learning是Ubiquitous Learning的缩写,意思为学习无处不在,有人称之为无处不在的学习或泛在学习。 S-Learning是Smart learning的缩写,意为灵巧的学习。一种当代的、新的学习范式;个性化学习、按需服务、民主开放的教育主张;移动技术、无线技术、云技术的催化作用。,如何跟上时代的迅速发展,11,目 录,一、面向未来的教育信息化,指导思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 未来10年,是我国实施现代化建设战略的关键阶段, 是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的 关键阶段。,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以计

4、算机为生产工具的网络时代。 国际互联网 打破种族、国家、文化、语言等的差异和隔阂, 让全人类共处于同一片 天空下。在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 进行信息交流、合作与创新。 让学生走出地域局限,共享国内外最好的学校、最好的专业、最好的老师、 最好的课程;让山区与城里、海岛与平原、西部与东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与 经济发达地区、身体不健全与身体健全的学生,站在国际互联网同一起跑线上。 知识经济:把信息和知识作为最重要资源。 数字化社会:改变人们的生产、工作、生活、学习、思维方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目标: “二个基本一个进入”: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

5、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战略主题: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 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 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应用信息技术,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才能 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使我国从人口大国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才能实现教育跨 越式发展。,

6、总体发展目标: “三个基本两个显著”: 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 任务,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 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 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 息技术与教育发展融合的水平显著提升。 “三通两平台”: 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提出了为实现规划目标、完成发展任务,需在近期启动、实施的 具有

7、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 着重解决教育信息化的全局性、基础性问题,并开展前瞻性试点 示范的5项行动计划,将其作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关键抓手。 1.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 2.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 3.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 4.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行动 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教学媒体与教学系统设计、开发、应用、管理的能力) 5.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我国中小学教学信息化的四个层次,新时期教学信息化的发展内涵,制订和完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开发

8、面向各级各类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系列教材和在线课程,实行学科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教育技术培训。 建设教育技术能力在线培训平台和网上学习指导交流社区。 到2015年,建立12个国家级培训基地,健全32个省级培训基地,形成以基地为中心,辐射全国范围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体系。 中小学教师和技术人员基本完成初级培训,30%的中小学教师完成中级培训,50%的管理人员完成初级培训。 制订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学习能力标准,开发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相关课程。 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22,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参加评比或做公开课时,教师的普遍做法是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将一节课

9、变成多媒体。 而在日常上课时,教师的普遍做法则是将黑板上的内容搬到大屏幕上。 在学校里大部分多媒体教学设备多数仅作为电子黑板在使用,且使用率较低。 人们普遍认为一节整合课的技术难度越大,整合的效果就越好,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课件当中信息技术的含量。,23,普遍存在的困惑,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在一节课教学过程当中是否该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究竟用多少比较合适 什么样的资源和软件是好的 一节课整合到什么程度算到位了 信息技术究竟该如何发挥作用,24,教师在设计课时将信息技术作为一个教学要素直接纳进来考虑,与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和其他教学条件一同来考虑。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效果好与差主要取决于教

10、师的信息技术的技术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 信息技术的技术能力搜集资源、制作资源(图片、图像、动画、声音等) 教学设计能力理想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设计。 但信息技术普及到学科教学中毕竟是近几年的事情,教师更注重的是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还很难准确把握设计过程。 所作的整合教学设计很难做到科学有效的程度。 因此,需要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和学科教学整合方法。,主要原因,25,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6,(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nonlogy,IT):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的定义: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 通常

11、更多的是指通信和计算机技术。,什么是信息技术,27,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28,信息技术对文化、教育的影响和作用,阅读方式的变革,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 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 与电子资料库对话中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从手写向键盘、鼠标、扫描、语音等输人 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 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 电子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写作方式的变革,29,计算方式的变革,数字化高速运算的数值计算,数字化文字的表示与计算,数字化多媒体的

12、表示与计算,30,信息技术对教育内容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指出,终身教育主要内容包括: 学会认知:不仅包括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而且也包括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 学会做事:包括就业所需的各种技术、技能的学习,也包括各种社会活动所需的技能、技巧的学习 学会协作:学会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与协调合作 学会生活:在培养良好个人品质的基础上发展个人生活能力,31,信息时代的教育迫切要求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的角色向学生的导师、意义建构的促进者等多种角色转变: 做学生的导师,从“教”转变为“导”引导、指导、辅导和教导;意义建构的促进者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13、信息咨询者;团队协作者;课程开发者;学术顾问;研究者 教师的研究能力主要是指研究学生及教育实践的能力;学习者,32,传统的学习者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的角色。信息时代学习者角色应当朝以下方向转变: 主动的学习者 建构的学习者 协作的学习者 交流的学习者 情境的学习者。 反思的学习者,信息时代的学习对传统的学习者的角色提出了转变的要求,33,(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人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或者说是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系统中各要素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14、经过科学的教学设计,以改善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进而达到优化学科知识体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过程。 也可以说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34,在我国,“课程”的指称有四个层面: 一是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 二是“泛指课业的进程”(这两层含义相当于英语国家的“curriculum”); 三是“学科的同义词,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等”(相当于英语的“course”); 四是指以一定时间为单位的“一节课”(相当于英语的“lesson”)。,课程与学科,35,课程与学科

15、,课程 广义: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或指学生 各种学习活动的总和。 狭义:指一门学科。 学科是关于某种学问的科目、类别。 课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一般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等。课程涵盖学科,学科寓于课程。 因此,有的学者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称为小整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称为大整合。,36,整合,整合:不是混合,是融合。把两者融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整合是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以求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的运动。 整合的两个过程:其一,通过整合对原有领域各个矛盾的分解、化解,表现为一个去旧的过程; 其二,在去旧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生成出新体系,表现为出新的一个过程

16、。整合实则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一个扬弃的过程。,37,(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 。,3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真正走出“象牙塔”(摆脱纯理论研究范

17、畴)开始进入广大中小学课堂,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特别是因特网)逐渐普及以后才出现的事情。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建构主义倡导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使这种学习环境真正得以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中实现;而建构主义则为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也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了最有效的理论指导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主要优点(也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主要优点)是具有交互性、共享性、探究性 、协作性、自主性,而建构主义所主张的基于情景、基于资源、基于协作、基于探究、基于问题解决的自主建构理论正好能使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上述优势得到最全面的体现和最充分的发挥。 所以自九十年代初以来,

18、国际上一般都认为建构主义是网络时代的一种全新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39,(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历史发展,现在,很多人总将CAI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起来,这是一种误区。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国际上信息技术教育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 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 CAL(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 IITC(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40,1、CAI(computer-assisted

19、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大约是从50年代至80年代中后期。此阶段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这些CAI课件大多以演示为主。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一般只提计算机教育,还没有提出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41,2、CAL(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大约是从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此阶段逐步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也就是强调如何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例如用计算机帮助搜集资料、辅导自学、讨论答疑,帮助安排学习计划等,即不仅用计算机辅助

20、教师的教,更强调用计算机辅助学生的学。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计算机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两种概念同时并存。,42,3、IITC(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大约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此阶段不仅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辅助教或辅助学,而更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原来的“计算机教育”概念已完全被信息技术教育所取代。,44,1、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

21、 2、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3、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 4、创设教育教学良好的环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45,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并以其为中心向其它学科扩散,实现学科课程的整合: (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信息素养的培养; (3)学科活动。,46,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完全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服务: (1)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真实世界,为学生创设体验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 (2)利用网络技术创设新型的学习环境。,47,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

22、的获取工具; 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 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工具; 作为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的工具; 作为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的工具。,48,(六)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演示工具 技术条件:多媒体教室 交流工具 特点: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 情感交流、信息交流 技术条件:网络条件、课上、课下 个别辅导工具 特点:运用个别辅导的教学软件、自学型教学课件 技术条件:学生有计算机、课上、课下 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工具 特点:运用数字化的测试题库学习的即时反馈、学习的及时评价 技术条件:学生可进行计算机操作、课上、课下,49,情境探究与发现学习工具 技术条件:计算机、网络、课上、课下 资

23、源工具 特点: 教学、学习资源的开放性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技术条件:计算机、网络、课上、课下 协助工具 特点:扩大了协作的范围、扩大了协作的空间 技术条件:计算机、网络、课上、课下 开发工具 特点:探索学习、解决问题 技术条件:计算机、网络、课上、课下,50,平台+资源 通讯+工具,收集/利用/发现/ 创作/展示/评价 讨论/合作,S,S,S,教师,学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与学,(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5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综合学习过程,继承性学习 (信息获取),批判性学习 (信息分析),创造性学习 (信息重组),综合学习过程,52,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

24、遵循的主要原则,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实质来进行整合 3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要利用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来建构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式) 4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 5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6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冲破传统教育理论的束缚,实现教育的跨跃式发展,5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学习方式要以主题为中心,以任务来驱动; 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25、教学结构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精神,54,(1)学习方式要以主题为中心,以任务来驱动,把课程学习内容联系生活和社会,综合其它学科的知识,提出各种问提并形成主题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 把学生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提,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55,(2)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利用网络技术作为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 利用多媒体与网络的情境创设功能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 利用网络的通讯功能作为协商学习和讨论学习的工具 利用网络中的信息平台作为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工具 利用网络中的测评系统作为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工具,56,(3)教学结构体现教师为主导,学

26、生为主体精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意义问题的设计者 信息海洋的导航者 情境观察的指导者 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导者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究者 协作活动的参与者 学习问题的解决者 知识的意义建构者,5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确定学习目标 设计学习策略 学习环境的选择与设计 学习情境的设计 学习资源的选择和设计 学习组织的设计 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 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 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 设计学习评价指标和评价工具,58,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59,(八)几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基于课堂讲授型的“情境探究”模式 基于网络资源利用

27、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基于专题学习网站共建的任务驱动型学习模式 基于英特网的校际远程协作学习模式,60,(1)基于课堂讲授型的“情境探究”模式,展示资源库中的一项资源创设情境,针对课程内容和展示的资源提出有关问题,利用资源库提供的资料探究问题,归纳总结,解决问题,61,情境资源展示,问题呈现工具,资源操作展示,信息加工工具,自我 评测工具,情境探究教学,信息技术应用,个案情境,提出问提,思考探索,意义建构,自我评价,课程教学过程,目标,62,主题/目标,网站 资源,课件 资源,素材 资源,网络环境/资源共享/创作工具,调查,分组活动(角色扮演、竞争、设计等),形成/展示作品,意义建构,评价作品,创

28、作作品,(2)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6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主题研究性学习模式 WebQuest,webquest,一种双边互动的教学、学习模式,是基于网络下的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有绪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估、结论等基本要素构成。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两位教授伯尼道格(BernieDodge)和汤姆马奇(TomMarch)首创。 WebQuest的主要方法是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引导,以一定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WebQuest 要求教师依据这种方法建立了自己的 WebQuest 课程网页,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64,把 WebQuest设计成网页形式 分为六大模

29、块,65,(3)基于网站共建的任务驱动型学习模式,专题学习网站,结构化知识展示,专题性资源,网上学习工具,网上自我评价,把专题学习内容相关以文本/ppt文件/网页、 /WebQuest、Moodle平台等方式结构化处理并展示,专题学习素材/相关资源网站的链接/学习工具(字典、辞典、仿真实验等),答疑和指导/远程讨论区域/协商、集成、创作工具/,思考性问题/形成性练习/总结性考查/自查量表,66,根据学习网站的专题内容与学习资源状况,提出任务,并通过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 (1)收集专题相关资源,上传资源,丰富资源库内容 (2)利用专题资源,创作新网页课件,丰富知识库内容 (3)利用专

30、题资源,环绕课程教学,形成学生作品,并对学生的创作实践进行评比、共享。 (上海顾路中学的Moodle学习平台),67,校际远程协作学习是指校际之间,环绕相同的主题,分别以网站方式,相互展示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学习体会,共同总结学习收获的一种协作学习方式。 以课程内容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 以网页设计、制作、观摩、讨论过程进行学习 不同地区相关学校组成学习共同体,(4)基于因特网的校际远程协作学习模式,68,基于英特网的校际远程协作学习模式,网页2,69,创设教育教学良好的环境,良好的交互性使个别化、个性化协作化的学习成为可能; 网络化、多媒体化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形式更多样、教学时空更

31、宽阔。,70,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方式,作为学习对象 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 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71,三、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堂教学结构性变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创建新型教学结构!,72,国际潮流来看,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正在逐步进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在进入这个阶段以后,实际上信息技术就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即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结合在一起。 目前很多学校的教改实验很少涉及到教学结构的改革。往往停留在内

32、容、手段、方法的改革,因而不能触动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这类深层次的问题。只有在教学结构改革的前提下进行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整体改革,才能触动教育思想、观念、理论这类比较核心的本质问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学校教学的深化改革。,7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等同于CAI,CAI仅仅是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变,它基本上没有改变教学内容,更没有改变教学结构。如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所创建的理想学习环境和全新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所以二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当然,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有时也可以用CAI课件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某种工具,所以“整合”也并不完全排斥CAI。

33、不过,整合过程中运用CAI课件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CAI运用还是有所不同,74,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当前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忽视“教学结构”改革 “ 教学结构”是指 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改革,不一定会触动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等深层次问题;教学结构改革才能觸动这类问题。,75,(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多年来统治各级各类学校的传统教学结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在这种结构

34、下,教学系统中四个要素的关系是: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甚至是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教师通过口授、板书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用耳朵在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相当于收音机或电视机);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作为辅助教师教、即用于演示重点和难点的直观教具,传统CAI就是起这种作用; 在这种结构下,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来源,老师讲这本教材,复习和考试都是依据这本教材。,76,(二)忽视教学结构改革的严重后果,传统教学结构的 教育思想:传道授业解惑,重教轻学 教学理论:传递接受 学习理论:刺激反应 后果 窒息创造性思维,抑制创新人才成长,77,(三

3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和创建新型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正是为了有效地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即彻底改变教学系统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整合对教学过程具有五种宝贵的特性: 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组织与管理 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和高级认知能力的合作式学习 丰富的网络资源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的研究性学习,78,(四)新型教学结构 “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36、,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而且老师越主导,学生就越被动。我们现在倡导的新型教学结构则是要把这二者结合起来。国外的建构主义只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往往忽视教师的作用。我们在引进国外建构主义的时候,不应盲目照搬,而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加以创造性的发展与运用。,79,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另一部分是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 环境的设计实际上是要求设计出能提供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良好环境,例如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以及组织合作学习等等。可见,学习环境是促进学习的外部条件,是外因。 由于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学习者的“自主建构

37、”,这就要求学习者应具有高度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如何调动这种主动性与积极性呢?这就要靠自主学习策略,包括支架式、抛锚式、启发式、自我反馈等等策略,这些自主学习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内因。,80,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要抓住内因和外因这两大块,这两大块中的哪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比如学习诗词,要求学生领会诗中的内涵、意境,这就需要创设和该诗词相关的环境、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这样的情境靠谁创设?不可能由学生自己创设,得由老师来完成。 信息资源的提供也是这样,网上的信息浩如烟海,垃圾也很多,反

38、动的黄色的都有。老师如果不事先去仔细挑选,不去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的学科站点,那肯定会浪费很多时间,而有用的东西却没有学到多少。 又如合作式学习,如上所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很强调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多种方法,有讨论、有辩论、有角色扮演等等。以讨论为例,围绕什么主题来讨论,初始问题如何提出,怎样提出后续问题,从而把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等等,这也得靠老师去设计,也即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81,实际上建构主义提倡的以学为主、或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其每一个环节要真正落到实处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二者并不矛盾,它们完全可以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统一起来,统一的

39、具体体现就是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在这种结构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发挥得够不够,靠什么来检验?就靠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由于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发挥在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等方面(而不是板书、讲授和满堂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必然会体现得越充分。这正是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灵巧学习(Smart learning)是信息化教育的第四次浪潮!,一种当代的、新的学习范式。 个性化学习、按需服务、民主开放的教育主张 移动技术、无线技术、云技术的催化作用,灵巧学习(

40、Smart learning)特征,灵巧学习(S-learning) :以优秀工具促进优秀学习,当前研究:电子书包作为灵巧学习平台的设计视图,云上资源,校园管理学习环境、网络教育服务供应商,强制Push,正式学习,关联机制,非正式学习,学习服务平台,Pull,学习资源,Push,分析,Pull,数字课堂,协同探究,个人学习,情境模式,(引自: 郁晓华, 2011),网上社区,虚拟学具 (个人学习),学习服务 (本机),学具/服务 (班级学习),关联阅读 (选读行为),关联阅读 (电子商务),关联阅读 (泛资源),学具/服务 (社会学习),电子课本,e-Books,电子书包系统功能框架,(来源:

41、祝智庭,2010),萨尔曼可汗,88,可汗老师,颠倒课堂,基本情况,哈佛、麻省理工双学位,不具备课堂教学经验,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愿意尝试和创新新的教学模式,89,可汗 历程,第1部分,课堂教学结构性变革,教学结构的变化,新课导入,知识讲解,布置作业,课外练习,传统课堂:先教后练,91,新课导入,知识讲解,布置作业,课外练习,课堂教学结构变革:先学后教,预习指导,知识预习,研讨 练习 辅导,前部分课,后部分课,92,布置预习,“翻转课堂”的启迪,变革,夸美纽斯以来的传统课堂结构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 班级集体教学的传统教学流程,“翻转课堂”的启迪,变革,夸美纽斯以来的传统课堂结构

42、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 班级集体教学的传统教学流程,不是视频取代教师和课堂 不是三分屏和人头像课件 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 改变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 颠覆了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启迪(续),变革,技术支持下让所有学习者都能得到适合的个性化教育,先学后教 自主学习,96,97,国外的案例,科学教师 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 ( 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 ),美国林地公园高中( 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 ),2006年,我们观察到,学生真正需要教师在身边帮助的时候,是他们在做功课遇到问题卡住的时候。学生并不需要老师在

43、教室里给他们讲授和传递信息,他们可以自己学习知识内容。 于是,我们考虑改变课堂教学的方法,“如果我们预先录制好课堂讲授内容,让学生把观看视频学习作为家庭作业的一部分。然后,我们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帮助学生弄清楚他们不懂的概念,不是更好吗?” 于是,我们的“翻转课堂”就诞生了。,-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 2012年6月 12日,99,2006年,科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为学生录制在线视频课程。 学生晚上在家观看教学视频,第二天同学一起在教室做实验和作业,遇到问题有老师和同学可以请教。 这跟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被称为“颠倒的课堂”,广泛流传开

44、来。,美国林地公园高中( 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 ),课前,课中,课后,翻转课堂结构,翻转课堂的效果,经过两年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数据表明,我们的学生在翻转课堂环境中比传统的课堂学习效果更好, 从那时起,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断提高,学生和家长的反馈非常肯定。 特点对于中等学生和平时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影响最大。,102,2010年,卓越的数学和科学教学 美国总统奖 Presidential Award for Excellence for Math and Science Teaching,104,国内的实践,105,新绛中学 每天只上半天课,新课导入,知识讲解,布置作业

45、,课外练习,课堂教学结构变革:先学后教,预习指导,知识预习,前部分课,后部分课,106,研讨 练习 辅导,布置预习,教学方法单一;学习方式被动,学生缺少自主创新和实践机会,教学过程应试倾向严重。 86.7%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实践、讨论交流等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69.8%的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学生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一项教学调查表明,教学策略多样化是激发学习兴趣和体验学习成功的突破口,直到今天,在大多数课堂上,我们依然看到,学生的独立分析和探究常常不被优先重视。教师常常代替学生分析,代替学生探究。当学生难以体验到学习兴趣和学习成功的幸福感的时候,学习效果怎么会好?学

46、生怎么可能非常投入地学习?,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如何在未来社会生存,需要学什么东西,找什么工作、做什么生意,已经变得与过去越来越不同的时候,学生对学习和生存的需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的时候,整个教育将要发生结构性变革。,教育面临结构性变革,中国教育技术专家的关注,何克抗: 关于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学习与思考,原文载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第8-16页.,教育系统的重大结构性变革,传统教育结构,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评价,教育环境,技术支持的学习模型,资料来源:美国教育部,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2010.,未来的学习是什么样子?,传统教室教学一般是一个教师用相同的方法把相同的信

47、息传递给所有学习者。,114,新的模型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让他们能通过几个方面提供的灵活性和丰富的资源来调控他们自己的学习。在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资料来源:美国教育部,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2010.,我能够做什么?,全新思维革新教育 A Whole New Mind Learning,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Why Right-Brainers Will Rule the Future,为什么右脑者将掌控未来?,罗杰斯佩里:左右脑分工理论 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小测验,智商在事业成功中的比重: (A) 50%-60% (B) 35%-45% (C) 2

48、3%-29% (D) 15%-20%,答 案,4%-10% 如果你仅局限在标准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 那说明你已经是典型的左脑思维习惯了。,左脑在做什么?,右脑在做什么?,祝智庭,英特尔未来教育三亚会议报告,2008,左半脑主要负责逻辑理解、记忆、时间、语言、判断、排列、分类、逻辑、分析、书写、推理、抑制、五感(视、听、嗅、触、味觉)等,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因此左脑可以称作“意识脑”、“学术脑”、“语言脑”。,右脑具有图像化机能,如企划力、创造力、想像力; 与宇宙共振共鸣机能,右半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像、灵感、顿悟等,思维方式具

49、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等。如第六感、透视力、直觉力、灵感、梦境等; 超高速自动演算机能,如心算、数学; 超高速大量记忆,如速读、记忆力。,右脑像万能博士,善于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许多高级思维功能取决于右脑。把右脑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才能表现出人类无穷的创造才能。所以右脑又可以称作“本能脑”、“潜意识脑”、“创造脑”、“音乐脑”、“艺术脑”。,右半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像、灵感、顿悟等,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等。,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教育的历史责任: 从童年时代开始培养 中华民族下一代的 全新思维,四、21世纪教师的专业发展,注: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