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ch7.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03821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58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ch7.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工程地质ch7.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工程地质ch7.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工程地质ch7.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工程地质ch7.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ch7.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ch7.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岩土体工程地质问题,第一节 地基评价与计算 一、均匀性评价 地基土的均匀性是控制建筑物沉降、倾斜及基础持力层的重要依据。 定量方法应考虑以下三方面: 地基持力层层面坡度大于10%时,为不均匀地基; 持力层与第一下卧层在基础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差值小于0.05b,可视为均匀地基; 据压缩层内各土层的压缩模量判断: 不均匀地基的定性确定方法:,二、承载力的确定 地基承载力应同时满足地基土的强度条件和对沉降及不均匀沉降的限制。 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 一级建筑物需采用理论计算结合原位测试确定,且需现场载荷试验验证 二级建筑物若需变形验算,可按公式计算并结合原位测试方法确定;二级建筑物若不需变形验算

2、,可按规范中承载力值并结合原位测试方法确定 三级建筑物可按规范中承载力值及邻近建筑物经验确定, 确定承载力的方法 理论计算方法: 1)极限荷载法: 临塑荷载:Pu=DND+c Nc, 缺点:Pu随D(基础埋深)增加而增加,但有临界深度问题 2)容许应力法: Pcr、 P1/4 、 P1/3,临塑荷载Pcr过于保守临界荷载P1/4 、P1/3 原位试验法:主要用于土质及软岩地基,如载荷试验、触探试验、标贯试验等。 规范查表法:不同行业执行不同的规范。有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和相关的勘察规范。 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岩土工程勘察(GB50021-9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3、(JTJ024-85)等。 特殊性土有专门规范,如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 经验类比法:工程勘察中讲。, 坝基承载力的评价(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 松软土地基的承载力 据N63.5初步评价: N63.54 的粘土为软土; N63.510的砂土为松砂层。 N63.515的粘土为硬土层; N63.530的砂土为紧密砂层。 坝基岩体的承载力 根据岩块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Rc),结合裂隙发育程度,折减后作为坝基岩体的容许承载力。 1)坚硬和半坚硬岩(Rc30MPa): fk= 1/7 Rc 裂隙不发育(间距1.0m) (1/7-1/10) Rc 裂隙较发育

4、(间距1.0-0.3m) (1/10-1/16) Rc 裂隙发育(间距0.3-0.1m) (1/16-1/20) Rc 裂隙极发育(间距0.1m) 2)软弱岩石(Rc 30MPa): fk= 1/5 Rc 裂隙不发育(间距 1.0m) (1/5-1/7) Rc 裂隙较发育(间距1.0-0.3m) (1/7-1/10) Rc 裂隙发育(间距0.3-0.1m) (1/10-1/15) Rc 裂隙极发育(间距0.1m),非经处理不宜作为水工建筑物的天然地基。,较好的天然地基。, 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岩体承载力的确定(GB50218-94) 基岩承载力基本值( fo)的确定: 岩体级别 fo(MPa)

5、7.0 7.04.0 4.02.0 2.00.5 0.5 基岩承载力标准值(fk)的确定 fk = fo 为基岩形态折减系数: 基岩面形态 平坦型 反坡型 顺坡型 台阶型 岩面坡度 010 1020 1020 台阶高5m 1.0 0.9 0.8 0.7,三、沉降和变形的评价 要求: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规定,对一级建筑物和表6-10(P120)所列范围以外的二级建筑物,除进行承载力计算外,尚应进行变形验算。 沉降计算方法: 最终沉降量:见式6-17 深度计算:见式6-19、20 考虑应力历史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P122) 大型刚性基础的沉降计算(P122),第二节 砂土地基的

6、液化,饱和砂层,其孔隙全部为自由水所充填时,受震动力往复剪切作用,使砂土颗粒骨架结构瞬间发生破坏,导致孔隙水压力骤升,砂土抗剪强度消失,从固体状态变化为粘滞流体的现象,称为“液化”。 危害: 岩土体失稳 地基承载力丧失 大面积喷水冒砂 基础沉降及不均匀沉降,(1)按成因分为: 地震砂土液化 机理:松散、饱和的砂土在受到地震瞬间振动时,产生振动增密孔隙减小,若孔隙比较大、排水条件较差时,必然导致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产生超静孔隙水压力),因总应力不变,所以有效应力急剧降低抗剪强度骤降,当u=时,0砂土在瞬间变为接近流体的状态完全液化。 动力机器基础振动液化 机理:随着振动循环荷载的作用,每次应力循

7、环后都会残留一定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孔隙水压力不断累积上升有效应力急剧降低剪应力抗剪强度 地基土也会变为接近流体的状态准液化。 加荷速率过快产生的液化(在静力作用下) 机理:松散、饱和的粉细砂、透水性差的淤泥质土,当所承受的荷载增量较大、较快时,若排水条件不畅时,超静孔隙水压力不断累积有效应力急剧降低剪应力抗剪强度地基土也会变为接近流体的状态准液化。,影响砂土液化的因素 土层条件 1)相对密度(Dr、e):影响土的强度; 2)颗粒特征:影响e 、e,平均粒径(D50,越细越容易, D50=0.1mm的土最容易 )、不均匀系数(Cu,越小越容易,粘粒含量越高越不容易)、形状(圆的比棱角的容易)等;

8、3)透水性:影响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渗透系数(K越低越容易); 4)土层厚度及结构:影响排水条件,上部为粘性土的双层结构最容易; 5)形成年代:越新越容易,Q3及以前的不会发生液化; 6)结构性:扰动的比胶结的容易发生液化; 7)压密状态:OCR。,地震作用强度 1)振动幅度:影响振动增密,a、V或位移; 2)振动历时:影响影响超静孔隙水压力的积累; 3)频率或周期特性:影响共振或类共振. 环境条件 1)富水性和排水条件; 2)埋深及分布状态: 影响有效应力和渗透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15m, 水电、公路桥梁规范:20m; 3)地基与基础及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局部应力集中与耦合; 4)场地地

9、貌与地形条件:影响局部地面运动(局部激化或衰减)., 砂土液化的评价 程序:地震地质条件分析初判复判(微观判别)确定:液化指标、液化等级 提出抗液化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有关规定: 1)当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9度,且场地分布有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时,应进行液化判别,并应评价液化危害程度和提出抗液化措施的建议。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可不考虑液化的影响,但对液化沉陷敏感的乙类建筑可按7度进行液化判别。甲类建筑应进行专门的液化勘察; 2)液化判别可在地面下15m深度范围内进行;当采用桩基或其它深基础时,其判别深度可适当加深(1530m)。调查和理论分析表明:7度时最大液化深度1819m、 8度时最大液

10、化深度2122m、9度时最大液化深度2425m。 3)倾斜场地及大面积液化层层底面倾向河(湖)心或临空面,且其层底坡度超过2%时,还应评价液化引起土体滑移的可能性。,液化的初判条件 1)土层年代为Q3及其以前的,可判为不液化土; 2)粉土的粘粒含量百分比c(%)10(7度区)、13(8度区)、 16(9度区)时,可判为不液化土(水电工程分别为16、18、20); 3)采用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du/m,应将淤泥和淤泥质土层扣除)和地下水位深度(dw/m,年最高水位)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的影响: du d0 +db-2 dw d0+db-3 du +dw 1.5d0+

11、2db-4.5 db基础埋深(m),2m时,取2m ; d0 液化土特征深度(m):,烈度 7 8 9 粉土 6 7 8 砂土 7 8 9,4)粒径5mm颗粒含量的质量百分比70%时,可判为不液化土; 5)当土层的VSVSt=219(KH Z rd )1/2时,可判为不液化土(水电规范)。 VSt 为上限VS ;Z为土层厚度(m); KH为amax 系数 : KH=0.1(7度)、 0.2(8度)、 0.4(9度); rd为深度折减系数 : rd =1.0-0.01 Z (当Z=010m) rd = 1.1-0.02 Z (当Z=1020m) rd = 0.9-0.01 Z (当Z=2030m

12、)。,液化势的复判(微观判别) 应采用室内试验、力学计算和原位测试相结合的方法, 当初判为可能液化或需要考虑液化影响时进行。 1)用标准贯入击数N63.5判别(普遍采用): 当实测的N63.5 Ncr时,判为可液化土,否则为不液化(仅适用于地面以下15m深度范围内)。 N63.5未经杆长修正,但应确保孔底不扰动、不涌砂,单幢建筑,试验孔3个,标贯点间距11.5m;,2)用静力触探指标判别: ( GB50021-94 ,仅适用于地面以下15m深度范围内 ) 当实测计算比贯入阻力psopscr,或实测计算锥尖阻力 qcoqccr时,应判别为液化土。 pso、 qco分别为地下水位dw=2m,上覆非

13、液化土层厚度du= 2m时,饱和土液化判别比贯入阻力基准值和液化判别锥尖阻力基准值(MPa), pso、 qco可按下表取值:,抗震设防烈度 7度 8度 9度 pso (MPa) 5.06.0 11.513.0 18.020.0 qco (MPa) 4.65.5 10.511.8 16.418.2,pscr 、qccr分别为 饱和土静力触探液化比贯入阻力临界值和锥尖阻力临界值(MPa): pscr = pso awauap , qccr= qco awauap aw=1-0.065(dw-2) , au=1-0.05( du -2) aw为地下水影响系数; au为上覆非液化土层影响系数; dw

14、为地下水位埋深(m),按建筑使用期年平均最高水位采用; du为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m),计算时宜将淤泥和淤泥质土厚度扣除; ap为土性综合影响系数:,土 类 砂 土 粉 土 塑性指数 IP3 3 IP 7 7 IP 10 ap 1.0 0.6 0.46,3)用实测的剪切波速判别: (GB50021-94 ,仅适用于地面以下15m深度范围内 ) 当实测VsVscr时,判别为不液化土或不考虑液化影响。 Vscr为饱和土Vs临界值(m/s): 砂土: Vscr=kc(ds-0.01ds2)1/2 粉土: Vscr=kc(ds-0.0133ds2)1/2 ds为测点的深度(m); kc为经验系数:,抗

15、震设防烈度 7度 8度 9度 砂 土 92 130 184 粉 土 42 60 84,第三节 岩土体的渗透稳定问题,水在孔隙中的流动过程称为渗透。 一、渗透破坏的形式 流土:在上升流作用下,动水压力超过土重度时,土体表面隆起、浮动或某一颗粒群的同时起动而流失的现象。 管涌:在渗流作用下,土体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流失的现象。 接触流失:在层次较分明,而渗透系数差别很大的两土层中,当渗流垂直于层面运动时,将细粒层的细颗粒带入粗粒层的现象。 接触冲刷:渗流沿着两种不同颗粒组成的土层层面发生带走细颗粒的现象。 二、渗透变形产生条件 土体结构: 粗细颗粒粒径比(大于20,易形成管涌); 不均匀

16、系数(Cu20管涌型;Cu10流土型); 土层结构:多层结构;二元结构 水动力条件:临界水力坡降 三、渗透变形的防治措施: 改变渗流水动力条件 渗流出口保护 土石性质改善,第四节 岩土体边坡稳定性分析,一、边坡的分类 按组成边坡的岩性分: 粘性土类边坡、碎石类边坡、黄土类边坡、岩石类边坡 按岩层倾向与坡向关系分为: 顺向坡、反向坡、斜向坡 按边坡成因分为: 剥蚀边坡、堆积边坡、侵蚀边坡、人工边坡、滑塌边坡,边坡稳定问题的特点: 1)普遍存在、大量遇到 包括自然边坡(山坡、谷坡、岸坡)和人工边坡(基坑边坡、坝肩边坡、隧洞进出口边坡、堤坡、矿山边坡、土石坝坝面边坡、船闸边坡、渠坡等) 2)变形破坏

17、形式多样、机理差别大:形式不同、机理不同,则评价方法、处理措施不同 3)在时间、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性和随机性 一次大暴雨、大地震往往造成大量的边坡稳定问题,如81年7月,四川暴雨,全省90个县州产生6万多处滑坡,规模大的有47000多处。同年8月,陕西暴雨,产生1万多处滑坡,规模大的1005处。 4)分布广、稳定问题突出 高、矮边坡都可能存在稳定问题; 土坡、岩坡都可能存在稳定问题; 陡坡、缓坡都可能存在稳定问题; 如四川云阳鸡扒子滑坡(82.7.1618, 暴雨,18日滑动,1500万m3 )坡度仅10 30 陡倾、缓倾边坡都可能存在稳定问题,如黄河小浪底1#滑坡滑面倾角20; 顺倾边坡、反

18、倾边坡也都可能存在稳定问题,如黄河小浪底隧洞进出口边坡。 5)危害大 规模大 如瓦依昂(55年动工,60年9月建成)滑坡(63.10.9,10:37,滑速28m/s)的体积近3亿m3 滑距长、影响范围大 如甘肃洒勒山(兰州西南60km)滑坡(6000万m3)滑距1500 m,厚度150m 次生灾害大:二级库、涌浪 瓦依昂滑坡涌浪超过260m,约1400万m3的库水漫过坝顶 滑体性质差:松散架空、二(多)次复活 新滩滑坡(西陵峡上段,兵书宝剑峡出口的北岸,85.6.12,凌晨发生,2000万m3)为二次复活 难预报、往往具有突发性,尤其是崩塌 如湖北远安县盐池河磷矿大山崩(80.6.3凌晨,15

19、0m高,约100万m3的山体突然崩落),二、边坡变形破坏的主要类型 松弛张裂:侧向卸荷回弹而在坡内出现张裂隙的现象 蠕动变形:边坡岩体在自重应力作用下的长期缓慢变形 崩塌:重力作用下岩块突然脱离母岩高速翻滚坠落 倾倒变形 :是指边坡中的岩块向外侧临空方向产生转动的现象。 滑坡:边坡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整体滑动破坏的现象。,表面蠕变: 反倾页岩“点头哈腰”,深层蠕变:沿软弱岩层蠕动变形 灰岩;砂岩;粘土岩,(a)顺层滑坡 (b)切层滑坡 (c)均质滑坡,三、滑坡要素,四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1)地形地貌 坡高、坡度、坡顶形态(入渗补给条件)、临空条件(滑出约束、排水条件)、

20、冲沟切割(侧向切割面、排水条件)。 (2)地层岩性 软弱岩层、原生结构面,决定: 变形破坏形式:层状岩体属易滑地层,海相粘土、裂隙粘土、黄土也以滑坡为主,块状、巨厚层岩体以崩塌、滑坡为主,巨厚层软岩常见蠕变。 稳定性:是软弱夹层、泥化夹层形成的物质基础。,(3)地质构造 构造破坏是软弱夹层、泥化夹层形成的主导因素; 断层裂隙提供纵、横切割面; 裂隙化作用为地下水和风化作用提供了必要条件; 地层产状决定了边坡的结构类型。 (4)边坡结构类型 顺向坡:稳定问题突出,层面等软弱结构面构成底滑面, K缓倾K陡倾; 反向坡:切层滑坡,稳定性比顺向坡好; 斜向坡:视与冲沟的组合情况。,(5)水的作用 产生

21、动、静水压力,浮托力; 侵泡、软化、泥化、溶解、阳离子交换、失水干裂。 评价内容: 入渗补给条件; 排泄条件; 径流条件。 (6)地震作用 历史地震对边坡岩体的松动破坏作用; 地震惯性力; 液化失稳。 (7)人为因素 工程荷载:如坡顶超载、隧洞内水外渗产生裂隙水压力; 开挖改变滑动边界条件; 开挖改变水文地质边界条件; 护坡改变地下水排泄条件; 开挖爆破振动; 库水的浪击掏刷力。,1965年11月23日,发生在云南省禄劝县的马鹿塘滑坡,总方量约4亿立方米,死亡444人(一说为651人),成为新中国历史上造成人员伤亡最严重的一次滑坡。,2000年6月6日发生在四川省古蔺县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

22、害点几百处。古蔺县的20个乡镇、39000户、16万人受灾,41人死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典型实例,2001年5月1日发生重庆武隆县城的武隆滑坡,一幢九层楼房顷刻间化为乌有,造成79人死亡,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地质分析法 即历史成因法,据边坡的地形地貌形态、地质条件及边坡变形破坏的基本规律,追溯边坡演变过程,预测边坡稳定发展趋势和变形破坏方式。 类比法 根据大量已有边坡工程的设计经验,指导条件相似的各类边坡的研究和设计的一种方法。 图解法 图解计算法 极射赤平投影和实体比例投影 力学计算法,四、边坡稳定的工程地质评价方法,力学计算法: 1. 滑动边界条件分析 滑动边界条件

23、的组成 滑动面(底滑面) 特点: 1)产状平缓、产状稳定; 2)分布范围广; 3)f、c值低; 4)其走向与边坡走向小角度相交。 常见的滑动面:软弱夹层、断层面、片理面、层理面。 切割面 1)纵向切割面: 产状陡; 走向与边坡走向大角度相交; 以剪应力为主,法向应力很小。 2)横向切割面: 产状陡,当产状平缓时,具有底滑面的作用(双滑面); 走向与边坡走向小角度相交; 属拉裂面,可为追踪面。 临空面:滑移体的自由滑出面 类型: 1)水平临空面:河床面; 2)陡立临空面:深潭、深槽、冲刷坑、下游基坑; 3)陡倾角的过河断层破碎带、软岩、风化深槽、裂隙密集带潜蚀溶洞。,2.受力条件分析 上部建筑物

24、及滑体自重:W 水压力: 扬压力:很不利、很重要(可抵消自重),且难于精确确定 组成:浮托力+渗透力 影响因素: 1)地下水位、地表水位 2)岩体渗透性:岩溶及结构面的发育程度、分布、充填、性质、连通性; 3)排水、减压措施。 地震力:设计烈度 7度时考虑 1)水平地震惯性力: W建筑物及滑体重量; KH水平向地震系数,取0.1(7度)、 0.2(8度)、 0.4(9度); CZ包括地基影响在内的综合影响系数,取0.25; F地震惯性系数,垂向取1.5(根据坡高确定) 2)地震动水压力:(坝坡或堤坡两侧有高水头差时需考虑) 波浪压力及冰压力:(坝坡或堤坡两侧有高水头差时需考虑) 注意:上述荷载

25、并非同时存在,分为: 基本荷载组合:正常运行期间的各种荷载组合; 特殊荷载组合:暴雨、地震及其他临时荷载情况下的组合。,圆弧滑动: 对均匀土体或节理发育的岩体或弃石堆积边坡,(2) 平面滑动,(3) 双滑面:等K法、剩余推力法 (4) 多滑面,五、不稳定边坡的治理措施 防渗:防止地表水入浸滑坡体,设排水沟等。 排水:对地下水丰富的滑坡体可在滑坡周界5m外布置截水沟、排水隧洞,滑坡体内设盲沟、排水孔、排水廊道。 削坡减重及反压: 边坡加固:修支挡建筑物、护面、锚固、灌浆,第八章 岩土工程勘察,1、岩土工程勘察等级,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的划分及相应阶段的勘察任务,3、岩土工程勘察的手段,4、各类工

26、程的勘察要求,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勘探与取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与监测等。,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是工程建设必须遵守的程序,是国家一再强调的十分重要的基本政策。“各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勘察体制基本上还是建国初期的前苏联模式,即工程地质勘察体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施岩土工程体制。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除了应正确反映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外,还应结合工程设计、施工条件,进行技术论证和分析评价,提出解决岩土工程问题的建议,并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

27、21-2001) 规范适用于:除水利工程、铁路、公路、桥隧工程、航天飞行器发射基地、文物保护等工程以外的工程勘察。 公路、桥隧工程: 结合以下二者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勘察阶段: 可行性研究工程地质勘察 初步工程地质勘察 详细工程地质勘察 可行性研究工程地质勘察 目的:研究场区内的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对方案比选有关键性影响的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重点工程 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比选依据 分为:预可行性研究(预可)、工程可行性研究(工可) 内容: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地理、地形、地貌、地质、地震、气象、

28、水文等自然特征,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筑路材料来源、运输条件等 深度:据公路等级、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勘察合同 重点:不良地质路段、特殊性岩土区 新建公路可勘重点:地质构造活动区、高烈度地震区、高地应力区、可液化软土区、软土地区、滑坡群、天然建材,初步勘察: 目的:据合同要求,在工勘基础上,对公路工程建筑物场地进一步做好工程地质比选,为初步选定工程场地、设计方案和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提供必须的工程地质依据。 任务: 查明场区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做出评价; 综合工程地质勘察,查明对确定工程场地位置起控制作用的不良地质条件、特殊性岩土的类别、范围、性质,评价对工程的危害程度,提供避绕或

29、治理对策的依据; 初步查明场地地基的地质条件,为选择构筑物结构和基础类型提供依据; 查明沿线筑路材料的类别、料场位置、储料和采运条件; 查明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对大型公路工程建筑物场地按设计需要进行场地烈度鉴定或地震安全性评价; 提供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所需的地质资料。 方法:准备工作;调查与测绘;勘探;测试 详细工程地质勘察 目的:据设计文件确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技术要求勘察,确定路线、构筑物的位置、编制 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准确、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 任务: 进一步查清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公路路线和构筑物的布设位置; 查明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准确提供工程和基础设计、施工必须的

30、地质参数; 查明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的分布范围、性质,提供防治必须的地质资料和地质参数; 对沿线筑路材料料场进行复核、补勘,确定料场。 方法:准备工作;调查与测绘;勘探;测试 重点: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工程构筑物位置,不良地质: 岩溶 滑坡 崩塌与岩堆 泥石流 积雪 风沙 采空区 水库塌岸 强震区 地震液化 涎流冰,特殊性岩土: 黄土 冻土 膨胀性岩土 盐渍土 软土,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

31、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涎流冰:山区公路挖方边坡截断地下含水层处,含水层中的水在冬季边渗边冻,可以漫延整个路幅,长可达数十米乃至百余米,称为涎流冰。,岩土工程勘察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勘察文件的活动。,释义来源于2000年9月25日国务院293号令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理。其总则第二条有关的原文如下: “本条例所称建设工程勘察,是指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地理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建设工程勘察文件的活动。”,第一节 岩土工程勘察分级,依据:工程重要

32、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甲级、乙级、丙级,意义:不同工程其勘察要求不同,为了勘察工作突出重点,区别对待,以利管理,有必要进行分级。,一般情况下,勘察等级可在勘察工作开始前,通过搜集已有资料确定。但随着勘察工作的进展,对自然认识的深入,勘察等级也可能发生改变。,工程重要性等级,根据工程规模和特征以及由于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工程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后果,分为三个工程等级:,一级工程:重要工程,后果很严重; 二级工程:一般工程,后果严重; 三级工程:次要工程,后果不严重。,仅为比较原则的规定。以住宅和一般公用建筑为例,30层以上可定为一级,7-30层的可定为二级,

33、6层及以下可定为三级。,场地等级:,一级场地:(复杂场地)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1、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 2、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 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强烈破坏; 4、地形地貌复杂; 5、有影响工程的多层地下水、岩溶裂隙水或其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需专门研究的场地。,场地等级:,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1、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 2、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 3、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一般破坏; 4、地形地貌较复杂; 5、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场地。,场地等级:,三级场地:(简单场地)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1、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小于6度,或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

34、段; 2、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 3、地质环境基本未受破坏; 4、地形地貌简单; 5、地下水对工程无影响。,从一级开始,向二级、三级推定,以最先满足的为准;,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确定。,地基等级:,一级地基(复杂地基):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1、岩土种类多,很不均匀,性质变化大,需特殊处理; 2、严重湿陷、膨胀、盐渍、污染的特殊性岩土,以及其他情况复杂,需作专门处理的岩土。,多年冻土情况特殊,勘察经验不多,应列为一级地基。严重湿陷、膨胀、盐渍、污染的特殊性岩土指自重湿陷性土、三级非自重湿陷性土、三级膨胀土等。,地基等级:

35、,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1、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 2、除本条第1款规定以外的特殊性岩土。,三级地基(简单地基):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1、岩土种类单一,均匀,性质变化不大; 2、无特殊性岩土。,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甲级,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乙级,除勘察等级为甲级和丙级以外的勘察项目;,丙级,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对于岩质地基,如果场地和地基条件比较简单,勘察工作的难度是不大的。故即使是一级工程,场地和地基为三级时,勘察等级可定为乙级。,第二节 岩土工程勘察阶段的划分 及

36、相应阶段的勘察任务,根据我国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数十年勘察工作的经验,勘察工作宜分段进行。 1、勘察是探索性很强的工作,总是由粗而细,由浅而深,不可能一步到位; 2、各设计阶段对勘察成果也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划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三个阶段。,各行业设计阶段的划分不完全一致,工程规模和要求各不相同,场地和地基的复杂程度差别很大,要求每个工程都分阶段勘察是不实际也是不必要的。对城市和工业区,一般已经积累了大量工程勘察资料,当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经确定时,可以直接进行详勘,对高层建筑和其他重要重要工程仍宜分阶段进行。 核电厂岩土工程勘察划分为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工程建造等五个勘察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