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设计.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08692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55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第2章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第2章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第2章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第2章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章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设计.ppt(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第二章 交通运输系统及组织设计,2,第1-2节 教学规划 Teaching planning,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客流、物流与运输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2、重点:客流、物流、与运输的定义。 3、难点:如何把握客流、物流与运输的关系。 4、授课方式:讲授 5、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6、思考题 (1)客流、物流与运输的关系; (2)客流、物流与运输的定义;,3,2.1 客流、货流与运输,2.1.1 客流及其性质 客流是指一定数量的旅客群根据自身的需要,选用一定的交通方式,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产生位移。 构成客流的五要素为流量、流向、流程、流时、流速。 旅客运输提供的是无形产品,其核心是

2、旅客的空间位移,其主要服务对象是旅客,其次还应包括旅客出行时携带的行李、包裹及邮件。,4,1、影响旅客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 影响旅客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三类:一是出行目的;二是出行者的外部环境,即各种运输方式的供给属性,包括可达性、运输速度、方便性、舒适性与安全性等;三是旅客本身的需求属性,包括收入水平、方式偏好和出行时间价值等。,5,(1)出行目的对旅客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 出行目的可以归纳为:出差、旅游、探亲、访友、购物及其他。因公出差的旅客倾向于选择更加快速、成本较高的运输方式,而以旅游、探亲、访友等为出行目的的旅客倾向于选择成本较低的出行方式。,6,(2)供给属性对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

3、运输方式主要有普通公路班车、高速公路长途客车、铁路客车、民航客运及水路客运。 供给属性实质上是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性,包括安全性、舒适性、快速性、便利性、准时性、可达性和运输价格等。 旅客综合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票价、速度和安全性,其次是舒适性和能否直达。,7,(3)需求属性对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 需求属性主要由旅客本身的属性决定,包含出行距离、收入水平、时间价值、喜好和生理状况等诸多因素。 2、衡量旅客运输的主要指标 旅客运输量统计的主要指标是客运量和客运 周转量。衡量旅客运输的主要指标有旅客发送人数、旅客运送人数、旅客周转量、旅客平均行程、旅客平均日车公里、客车载客人数等。,8,旅客发送

4、人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从客运站始发的旅客人数; 旅客运送人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运输方式运送旅客人数,包括发送人数、通过旅客人数和到达旅客人数。 固定车底往返一次所经过的时间,叫做车底周转时间。车底周转时间是铁路运输组织统计的主要指标之一。,车底是由车辆组成,不包括机车。,9,2.1.2 货流及其性质 货流是货物在运输通道上有目的的运动。货流由流量、流向、流程、流时、流速等要素构成。 运输是使用设备和各种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10,交通运输是指人员或物品借助于运力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生的位置移动。 运力

5、系统是由运输设施、路线、设备、工具和人力组成的,具有从事运输活动能力的系统。但输水、输电供暖等不属于运输;消防车、吊车、洒水车等完成的空间位移也不属于运输。 运输是指借助运输工具、公共运输线路及其设施来实现人员与物品空间位移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11,物流是通过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信息活动,实现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物流中所指的运输与交通运输有不同之处: (1)两者劳动对象不同。一般意义的运输既包括物品的空间位移(货运),又包括人员的空间位移(客运);而物流中的运输仅仅是物品在供应地与需求地之间的实体运送,不包括人员的空间位移。,12

6、,(2)两者的工作范围不一样。一般意义的运输主要指流通领域的运输,不包括生产领域的厂内运输;而物流中的运输不仅仅包括流通领域的运输,还包括生产领域的厂内运输和厂外运输。,13,2.2 交通运输与物流系统,交通运输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运输过程所需的基础设施、运输工具和运输参与者等若干动态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构成的具有特定运输功能的有机整体。 2.2.1 交通运输和物流 1、运输是物流系统中的功能要素 运输与物流是系统要素和系统整体之间的关系。 2、运输是实现物流目的的主要手段 3、运输是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14,2.2.2交通运输在物流中的构成与作用,(1)运输是物流系统功能要素的

7、核心。运输功能创造了物品的空间效用,储存功能创造了物品的时间效用,流通加工功能则创造了物品的形态效用。在物流系统的三大功能要素中,运输功能是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 (2)运输是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关键。 (3)运输体系的完善是实现物流社会化的基础。,15,第3节 教学规划 Teaching planning,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交通运输能力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2、重点:交通运输能力的定义。 3、难点:如何把握交通运输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4、授课方式:讲授 5、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6、思考题 (1)交通运输能力定义; (2)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16,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一、生产能力

8、与运输生产能力 任何生产过程,都是由生产人员、设施设备和生产对象组成。为了有效地完成生产活动,需要具有满足要求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是在一定的人员、设备、环境、组织管理等条件下,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17,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运输需求通过运输生产给予满足。运输需求量的满足程度取决于运输能力的大小。 运输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一定的设备、人员、环境、组织管理等条件共同作用,体系可能完成的运输数量。运输能力是运输供给量的反映。 运输生产能力具有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8,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1、从设备条件方面,要求固定设备与活动设备组成合理、协调配置。 如铁路线路与机车车

9、辆、道路与汽车、机场与民用航空器等。,19,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2、运输生产能力具有运输系统的开放性、生产过程的动态性、生产活动的协同性、能力反映的综合性等特点。 运输系统要满足社会客货运输需求,其服务对象来自社会,服务空间是开放的; 运输生产的基本产品是满足客货要求的位移,这是生产过程动态性的表现; 在运输生产过程中,需要各种要素有机联系,协调工作,这是协同性的表现。,20,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3、运输产品要求有适当的运输能力储备来适应需求的动态性,满足适度超前发展的需要。 受社会经济的影响,运输需求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而运输能力相对稳定。为了满足波动性的客货需求,需要进行运输能力的储

10、备,使运输供给相对于运输需求适度超前发展。,21,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运输能力可以定义为:在一定的设备条件、交通方式、控制条件和环境条件下,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的运输产品数量。,22,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二、影响运输能力的因素 与运输相关的各个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运输能力。主要包括: 1、设备条件 2、交通条件 3、控制条件 4、环境条件,23,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三、运输能力的分类与表现形态 1、按运输方式划分 运输能力可分为铁路运输能力、公路运输能力、水路运输能力、航空运输能力、管道运输能力,以及城市道路交通通行能力。,24,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2、按运输过程及作业环节划

11、分 运输能力可分为固定设备能力、活动设备能力和港站能力。,25,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1)交通线路固定设备能力 是指铁路区间、公路路段、水运航道、航空机场跑道、空中航线、管道、城市道路按区段或方向,在设定的活动设备和一定的管理方法前提下,以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能放行通过的标准重量的最大活动设备数。一般称为通过能力或通行能力。,26,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2)交通活动设备能力 是指铁路列车、道路车辆、水运船舶、航空飞行器等在设定的固定设备和一定的管理方法的前提下,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运输量,如客运人数,货运吨数,一般称为运载能力。,27,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3)交通港站能力 从运输对

12、象角度,表现为对人或货物的集散、容纳和办理能力。从运输载体角度,表现为对列车、车辆、船舶、飞行器、集装箱等动力载体与无动力载体的各种技术作业和维护管理能力。 交通港站能力综合地表现为对运输对象的输送能力。,28,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四、运输能力利用与能力计算的特点 1、运输能力负荷 运输能力是运输设备、交通流和运输组织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运输设备是运输能力实现的基础。运输设备实际承担的运输量及其能力利用水平称为设备的能力负荷。,29,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运输能力负荷,一般可分为技术负荷和经济负荷。 技术负荷,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运输设备的最大计算能力扣除各种损失后,技术上可能达到的

13、利用率。 经济负荷则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运输设备的负荷既是技术上可能达到,又是经济上有利的利用率。,30,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设备的低负荷将造成设备闲置,甚至运营收入不敷支出; 而过高的负荷则将恶化运营条件,降低运输工作质量,甚至造成交通事故,同样也将增大运输成本。 过高和过低的运输负荷,在经济上都是不利的。,31,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运输生产实践表明,运输组织方法在运输能力的形成和利用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改变运输组织方法,从数量、时间和空间几个方面调节和分配运输流,有目的地实现运输能力负荷的转移或转化,可以在整体上产生更大的运输效益或效能。,32,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2、运输能力

14、中的薄弱环节及其限制作用 运输生产过程由若干环节组成,根据每一环节都有其自身的运输能力。其中,能力最薄弱的设备会限制整个运输生产过程的能力。因此,在整个运输系统中,运输能力最薄弱的环节总是对运输能力起决定性的限制作用或所谓“瓶颈”作用。,33,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在交通干线上,对运输限制部位或地段通过能力的利用,往往成为整个运输畅通的关键。因此,在这些部位或地段,需要通过周密的规划和计划,精心组织均衡运输,在保证运输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运输波动,最大限度地利用通过(通行)能力。,34,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3、无效能力 运输能力是运输生产过程中,通过固定设备和活动设备以及运输组织

15、三者的相互作用而体现的。其中,运输线路上各种固定设备所形成的最终通过能力是理论上可能实现的最大运输能力。 在运输能力中,总是存在不能被利用的部分,称为无效能力。实际被利用的能力,称为实际有效能力。,35,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实际上,除了因固定设备的检修或施工形成运输的空隙时间以外,还由于运输流的多样性,运输流的时间和空间的随机性、波动性和不均衡性,活动设备对运输固定设备的实际占用时间和占用顺序程度也不尽相同,并且运输流之间还可能彼此产生干扰和妨碍。,36,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在运输组织过程中,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规定的时间标准实现每一个运输技术作业过程。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条件下,组织运输

16、生产过程的技术管理人员和具体完成运输生产活动的人员,由于技术文化素质的差别,对运输能力的利用也可能产生差异。 由于外界环境和气候条件变化、自然灾害影响和人为失误,也会造成额外的运输能力损失。因此,在运输生产过程中,计划上安排和实际中被利用的能力总是小于理论计算的能力。,37,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不仅无效能力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而且由于运输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强关联性,某个子系统的能力损失还可能传递、影响其相邻的子系统,使之随后也产生一定的能力损失。因此,在进行交通运输组织、管理和规划时,应充分考虑运输能力利用的这个特点。,38,第3-4节 教学规划 Teaching planning,1

17、、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交通运输系统合理化的主要内容,了解交通运输系统组织设计的内容和原则。 2、重点:交通运输系统合理化。 3、难点:交通运输系统组织设计。 4、授课方式:讲授 5、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6、思考题 (1)交通运输系统组织设计基本原则; (2)交通运输系统合理化的内容;,39,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4、运输能力储备 交通运输系统不能象其它生产部门那样储备产品或半成品来增加生产经营的可靠性。只能靠储备生产能力来适应运输波动。所谓运输储备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和给定的运量条件下,充分考虑运量波动、维修作业、技术改造和系统发展等因素后,运输系统持有完成给定运输任务以外的附加能力

18、。,40,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储备能力中包括考虑运量波动和车辆运行波动的储备能力;考虑运输突发性的故障、中断、调度指挥失误等的储备能力;考虑大、中修施工及施工慢行所预留的储备能力;考虑抢险、救灾、绕行、军运等不可预测任务的储备能力等。 储备能力还包括运输系统运营初期过余的储备能力。为适应系统以后的发展阶段,在技术改造时预留的储备能力。运输储备能力是保证系统运营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运输安全指标、质量指标和效益指标的重要物质条件。,41,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按照性质,储备能力可分为通过能力储备和输送能力储备。 通过能力储备是固定设备的能力储备,主要是运输线路上的通过(通行)能力储备。

19、 输送能力储备是活动设备的能力储备,如铁路部门,在主要矿山、港口附近建立备用车辆基地,保有一定的备用车辆,在各机务段保有一定的备用机车,以备急需。,42,交通运输能力的基本概念,由于活动设备可以调拨,因此,固定设备的通过能力储备就显得更为重要 能力储备实质上是利用设备冗余或时间冗余,提高运输系统可靠性,使运输系统的发展能够适应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43,2.2.3交通运输系统运输能力,运输能力概括为以下四种: (1)固定设备的通过能力。 (2)移动设备的输送能力。 (3)线路(通道)输送能力。 (4)系统综合运输能力。是指一条路线、航道、航线的相关设备,在技术标准和能力规模上相协调,实现最优组

20、合,并通过科学的运输组织方法,按照该系统所应具有的整体性,形成一个最大的输送能力。,44,1、铁路运输能力,1)铁路固定设备的通过能力 铁路固定设备的通过能力包括区间通过能力、车站通过能力和机务段设备的通过能力等。 (1)区间通过能力。就是在保证行车安全的条件下,每昼夜可能通过区间的列车对数(或一个方向的列车数)。,45,(2)车站通过能力。 (3)机务段设备的通过能力。主要是机车检修台位和整备台位的通过能力。 2)铁路移动设备的输送能力 包括机车输送能力、车辆输送能力等。,46,3)铁路输送能力 铁路输送能力包括铁路输送能力和铁路系统综合运输能力。 (1)铁路输送能力是指在一条铁路一定的固定

21、设备、活动设备条件下,通过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一个铁路区段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大货物吨数。 (2)铁路系统综合运输能力是指组成一条铁路的固定设备、活动设备相互协调、能力适应,实现最优组合,并通过科学的运输组织形成的最大运输能力。,47,2、水运的运输能力 水运的运输能力包括水运通过能力和港口的系统综合运输能力。 水运通过能力一般是指港口的通过能力,就是港口在一定时期内所能装卸船舶的最大货物吨数,其中包括码头、锚泊地、浮筒和库场的通过能力。 港口通过能力是指船舶运输工具,通过特定的航班运输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货物输送量,成为港口的输送能力。,48,港口系统综合运输能力主要是指构成

22、港口能力的各项设备,包括码头前沿、库场设备、装卸机械设备以及港口集疏运系统能力等相互协调、适应,并实现最优组合,通过科学的运输组织所形成的港口最大的吞吐能力。,港口集疏运系统是与港口相互衔接、主要为集中与疏散港口吞吐货物服务的交通运输系统。由铁路、公路、城市道路及相应的交接站场组成。,49,3、公路运输能力,公路运输能力包括公路通行能力和公路汽车系统综合运输能力。 公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上某一地点交通的能力,以单位时间通过交通量的其车辆数表示。 公路汽车系统综合运输能力是指组成一条公路的相关设备,有机联系,能力协调,通过科学的运输组织,按照系统所应具有的整体性,实现最优组合,形成的具有特定规模的

23、输送能力。,50,4、航空运输能力 航空运输能力包括航空运输能力和航空系统综合运输能力。 航空运输能力主要是指飞机场和航空港在每昼夜可能承担的起飞和着陆的飞机数。 航空系统综合运输能力是指组成航空运输系统的运输工具、航空港以及地面上的航空设备等,能力规模相互协调适应,通过科学的运输组织,按照系统所应具有的整体性而形成的具有特定规模的输送能力。,51,5、管道运输能力 管道运输输送能力是指一年中,管道输送液体的数量,其能力是由输油管的直径大小、泵站能力以及管路的摩阻损失等特性来确定的。 6、交通运输系统综合运输能力 我国交通运输系统综合运输能力形成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1)干、支线综合运输

24、能力的形成 要形成一国或一个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综合运输能力应包括以下内容:,52,1)要建成一个全国交通运输网的主干,这个运输网是以铁路、水运干线为主体的。 2)要建成与全国交通运输网主干相衔接的、伸入到全国中小城市、地区、工矿企业和广大农村的支线和短途运输网,并形成与干线集散货物相适应的系统综合运输能力,保证短途运输的畅通。 3)一个经济区或一个省区,为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在全国交通运输网构架的基础上,结合各经济区或省区的经济、自然条件,逐步建立起本区地方交通运输网,形成符合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地方交通网。,53,(2)各种运输方式综合运输能力的形成 组成全国交通运输系

25、统的各种运输方式,都应该形成各自的综合运输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全国交通运输系统的综合运输能力。,54,2.3交通运输系统合理化,2.3.1交通运输合理化概念 交通运输合理化就是在保证旅客、货物多元目标位移的前提下,使用和消耗资源最为合理。 影响运输合理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运输工具:选择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领域。 (2)运输环节:减少运输环节。 (3)运输距离:缩短运输距离。 (4)运送时间:缩短运输时间。 (5)运输费用:降低运输费用。,55,2.3.2不合理运输 不合理运输是指在现有条件下,可以达到的运输水平而未达到,从而造成了运力浪费、运输时间增加、运费超支等问题的

26、运输形式。不合理运输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运输方向有关的不合理运输 (1)返程或启程空驶,空车无载货行驶是最不合理运输的主要形式。造成空驶的不合理运输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56,1)能利用社会化的运输体系而不利用,却依靠自备车送货提货,出现单程重车、单程空驶的不合理运输。 2)由于工作失误或计划不周,造成货源不实,车辆空去空回,形成双程空驶。 3)由于车辆过分专用,无法搭乘回程货物,只能单程实车、单程回空周转。,57,(2)对流运输。对流运输是指同一种物资或两种能够互相代用的物质,在同一运输线或平行线上,作相对方向的运输,与相对方向路线的全部或一部分发生对流。 对流运输有分两种情况:一是

27、明显的对流运输,即在同一运输线上对流;二是隐蔽性对流运输,即把同种物资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在平行的两条路线上,朝着相反的方向运输。,58,(3)倒流运输。倒流运输是指物资从产地运往销地,然后又从销地运会产地的一种回流运输现象。 倒流运输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种物资由销地运会产地或转运地;二是由乙地将甲地能够生产且已消费的同种物质运往甲地,而甲地的同种物资又运往丙地。,59,2、与运输距离有关的不合理运输 (1)运回运输。迂回运输是指物资绕道而行的现象。迂回运输有一定的复杂性,不能简单处之,只有当计划不周、地理不熟、组织不当而发生的迂回,才属于不合理运输。 (2)过远运输。过远运输是指舍近求远的运输

28、现象,即销地本可以由距离较近的产地供应物资,却从远地采购进来;产品不是就近供应消费地,却调给较远的其他消费地,违反了近地近销的原则。,60,3、与运量有关的不合理运输 (1)重复运输。重复运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指本来可以直接将货物运到目的地,但是在未达目的地,在其他场所将货卸下,再重新装运送达目的地;另一种形式是同品种货物在同一地点一面运进同时又向外运出。 (2)无效运输。无效运输是指被运输的货物杂质较多,是运输能力浪费于不必要的物资运输。,61,4、与运力有关的不合理运输 (1)弃水走路。在同时可以利用水运及陆运时,不利用成本较低的水运或水陆联运,而选择成本较高的铁路运输或汽车运输,使水运优

29、势不能发挥。 (2)铁路、大型船舶的过近运输。它是指不在铁路及大型船舶的经济运行里程内,却利用这些运力进行运输的不合理做法。 (3)运输工具承载能力选择不当。它是指不根据承运货物数量及重量选择,而盲目决定运输工具,造成过分超载、损坏车辆或货物不满载、浪费运力的现象。,62,2.3.3运输合理化方法 (1)提高车辆运行效率。提高车辆的运行率和实载率,减少车辆空驶,避免迂回运输、对流运输、重复运输、倒流运输等现象,缩短等待时间和装运时间,提高有效工作时间,可以有效促进运输的合理化。 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是运输合理化的一种有效方式。提高实载率可以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额定能力,减少车船空载和不满载行驶的时

30、间,减少浪费。,63,(2)选择最佳运输方式:如长距离、大批量货物运输应采用铁路和水路运输;小批量、短距离运输采用公路运输;价值高的货物或紧急物资且长距离采用航空运输。 (3)发展社会化运输体系:实行运输社会化,可以统一安排运输工具,避免迂回、倒流、空驶和运力选择不当等不合理形式。 (4)发展直达运输和配载运输。 (5)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载工具,如集装箱运输、托盘运输、罐车运输、散装车运输等。,64,(6)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就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运输范围内和统一运输过程中,按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连续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体系。 综合运输体系包含三个子系统: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

31、和结合部系统;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体系;综合运输管理和协调系统。,65,2.3.4 交通运输规划模型,运输线路的选择影响到运输设备和人员的利用,合理选择运输线路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基于物流的运输规划模型包括: 1、最短路径法:是指在一个已知由链和节点组成的网络中,其中节点代表运输地点,链代表节点之间的成本。由已知节点出发,沿最佳经济效益路线,将货物送达目的地。,66,2、里程节约法:基本思想是假设P是出发地点,A和B分别是所要到达的地点,他们相互之间的距离分别为a、b和c。从P分别达到A和B,则总里程为2a+2b。从P到A,再到B,然后回到P,则总里程为a+b+c。两种方法的里程

32、差为a+b-c。如果a+b-c0,那么第二种方式将使总里程达到节约。,67,2.4 交通运输系统的组织设计,交通运输系统组织设计的目的是能够有效地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通过布设和选用有效的基础设施、线路网络等,以最有效的成本为社会提供最佳服务。 2.4.1 交通运输系统组织设计概述 交通运输体系组织设计是指为适应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和环境的发展和变化,进行综合交通网与枢纽的布局,包括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建设时序的协调,技术装备水平和空间分布上的协调等。,68,1、交通运输系统的特点 (1)是一个连续性过程,其连续行表现为运输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运输生产时间的连续性,通过运输生产过程实现旅客

33、和货物的位移。 (2)又具有多环节和多功能、超区域的特点。 (3)具有网络性特点。 (4)又是一个动态网络系统。,69,2、交通运输系统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 (1)各种运输方式在发展规模和空间位置上能满足区域物流、客流的要求,能够进行合理分布。 (2)各种运输方式的线路实现合理衔接和合理组合,合理地建设组合枢纽和节点,方便旅客出行,方便物流功能的衔接、协调,能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最有效的运输能力。 (3)实现客货在交通运输网上流动的有序性和合理性。,70,2.4.2 组织设计内容,交通运输系统的组织设计优于技术设计,应根据组织设计的要求,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经济资源和现有设备,通过技术设计实现组织设

34、计的要求。 1、交通运输系统设计的原则 (1)满足社会、经济、人口、国防、环境等方面的运输需求,并与国家的社会经济规划结合起来。 (2)充分考虑交通运输大系统和各个子系统的各种技术特点与环境的要求,进行综合协调规划和发展,以发挥最大的综合运输效益。,71,(3)在运输系统设计中,要努力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综合运输能力,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投资效益。 (4)根据国家政策,通过对环境的调查研究,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规划设计,最后提出综合运输发展方案。 (5)特别要注意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设计的整体协调,网络和枢纽系统的衔接和优化。 (6)要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无论城市、地区、国家,在一

35、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均应有相应的多种运输方式。,72,2、交通运输系统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 (1)对相关资料进行归类和建档; (2)现状调查和运输需求分析; (3)明确目标、政策和准则,对运输体制和财政现状进行分析与预测。 (4)对交通运输供给能力、运输组织和管理现状分析,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5)进行区际运输预测,提出未来可供选择的运输方式。 (6)对交通运输分配比例短缺的关键项目进行分析与评价,编制运输系统方案,并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73,2.4.3 组织设计思路,在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中必须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彻到底,主要体现为: (1)明确组织设计思路,确立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交通运

36、输系统设计的指导原则和方法体系。 (2)确立组织设计原则,在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环节中保证子系统的设计和总体运输系统设计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3)调动产、学、研集成优势,科教发展从总体上保证组织设计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4)强调系统整体价值,有效地发挥资源和环境在交通运输总体规划中的最大效用。,74,作业,P31,第1、2、3题,75,节约里程法,基本原理是几何学中三角形一边之长必定小于另外两边之和。,往返发货与巡回发货车辆行走距离 l=2(l1+l2)-(l1+l2+l3)=l1+l2-l3,76,节约里程法应用案例,由配送中心P向AI等9个用户配送货物。图中连线上的数字表示公路里

37、程(km)。靠近各用户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各用户对货物的需求量(t)。配送中心备有2t和4t载重量的汽车,且汽车一次巡回走行里程不能超过35km,设送到时间均符合用户要求,求该配送中心的最优送货方案。,77,某配送中心配送网络图,78,计算配送中心至各用户以及各用户之间的最短距离,列表得最短距离表:,79,80,由最短距离表,利用节约法计算出各用户之间的节约里程,编制节约里程表:,81,82,根据节约里程表中节约里程多少的顺序,由大到小排列,编制节约里程顺序表,以便尽量使节约里程最多的点组合装车配送。,83,84,根据节约里程排序表和配车(车辆的载重和容积因素)、车辆行驶里程等约束条件,渐进绘出

38、配送路径:,85,路径A:4t车,走行32km,载重量3.7t; 路径B:4t车,走行31km,载重量3.9t; 路径C:2t车,走行30km,载重量1.8t。 总共走行里程93km,共节约里程63km。,86,案例:由配送中心P向A、B、C、D、E等五个用户配送物品。图中连线上的数字表示公路里程(km),括号中数字表示对货物的需要量(t )。配送中心备有2t 和4t载重量汽车,且汽车 一次巡回行驶里程不能超过30km。求解该配送中心满意的送货方案。,87,88,节约里程表,89,节约里程数额排序表,90,按里程顺序表并考虑配送中心的约束条件,确定配送路径为: (1)PCDEP:4t车一辆,载

39、货3.5t,行驶里程30km; (2)PAP:2t车一辆,载货1.5t,行驶里程16km; (3)PBP:4t车一辆,载货3t,行驶里程6km。,91,1. 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求一个顶点到其他各顶点的最短路径。 算法: (a) 初始化:用起点v到该顶点w的直接边(弧)初始化最短路径,否则设为; (b) 从未求得最短路径的终点中选择路径长度最小的终点u:即求得v到u的最短路径; (c) 修改最短路径:计算u的邻接点的最短路径,若(v,u)+(u,w)(v,w),则以(v,u,w)代替。 (d) 重复(b)-(c),直到求得v到其余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特点:总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求得

40、最短路径。,92,顶点A到其他顶点的最短路径,8 ACFDE,7 ACFD,6 ACB,5 ACF,2 AC,最短 路径,5 ACF,6 AF,F,8 ACFDE,9 ACBE,10 ACFE,E,7 ACFD,7 ACFD,8 ACD,D,2 AC,C,6 ACB,6 ACB,8 AB,B,从A到各顶点的最短路径,终点,93,网络拓扑图,计算从A节点出发到达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94,第1步: N=A D(A)=L(A,A)=0 第2步 D(B)=L(A,B)=2 更新 D(C)=L(A,C)=1 更新 N=A,C U=a,c,95,第3步(从C节点出发相邻的3个节点BDE) D(B)=D(C)+L(C,B)=3 D(D)=D(C)+L(C,D)=4 D(E)= D(C)+L(C,E)=2 更新 N=(A,C,E) u=a,c,e,96,第4步 D(F)=D(E)+L(E,F)=4 D(D)=D(E)+L(E,D)=3更新 N=(A,C,E,D) U=a,c,e,d,97,第5步: D(F)=D(D)+L(D,F)=8 大于先前的路径 不更新 D(B)= D(D)+L(D,B)=6大于先前的路径 不更新 U=ab,aced,acef,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