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2.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考点集训新人教版201707190130.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911637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WPS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2.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考点集训新人教版201707190130.wps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2.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考点集训新人教版201707190130.wps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2.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考点集训新人教版201707190130.wps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2.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考点集训新人教版201707190130.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2.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考点集训新人教版201707190130.wps(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20182018 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2.142.14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 迁考点集训 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 1(2016附中)“”吕思勉在中国通史 衣食“篇中提出, 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 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B) 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解析】根据材料,作者认为为中国服饰更为适宜,崇尚西装只是一时风气,故选 B。 2建筑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在中国,从四合院到花园洋房的变化最主要的 原因是(A)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清政府的政策 C

2、中国人自己的主动改造 D科技的发展 【解析】四合院是中国传统的民居,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和西方人到中 国定居,西式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立起欧式洋房或中西 合璧的豪宅,故选 A 项;B 项政府的政策影响不大;C、D 两项都不是主要原因。 3(2016雅礼)1902 年 2 月 1 日,清政府颁布“懿旨”,革 “除 旧例不通婚姻”“的禁令, 开 除此禁,所有满汉官民人等,著准其彼此结婚”。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A应对革命排满风潮挽救统治危机 B推进满汉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 C顺应婚姻关系民主平等的趋势 D推动婚姻主婚权向当事人转移 【解析】辛丑条约签

3、订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兴起,清政府实施婚姻改革,其目的 是挽救危机巩固统治,故 A 项正确;由于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民族歧视政策以及推翻满清政府 的民主革命思潮发展,满汉之间矛盾尖锐,故 B 项错误;清政府是封建专制政府,不是为顺应 民主平等趋势改革婚姻关系,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婚姻主婚权由传统婚姻中的父母向 当事人转移,故 D 项错误。 4(2017长郡)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 “”“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 猪尾巴满奴”。这说明(C) A 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 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 化 D封建陋习

4、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解析】A 项说法不全面,故排除;材料中体现不出民主共和思想,故 B 项错误;材料说 明,留长辫子被认为是“满奴”,是清朝的象征,而辛亥革命后开始剪辫,体现了政治变革推 动民众习俗变革,故 C 项正确;“”断发 使得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说明辛亥革命推 动人们观念的改变,但并不能以此就说明所有的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有点以偏概全, 故 D 项错误。 1 51902年,天津大公报刊登了一则征婚广告,要求女子:一不能缠足,二要通晓中 “西学术,三要 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反映出(C) A新式婚俗成为主流 B缠足陋习全面废除 C社会生活趋向文明 D

5、生活习俗全盘西化 【解析】题干现象表明部分中国人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变化,趋向文明。A“项中的 主流”、B “项中的 全面”、D“”项中的 全盘西化 说法太绝对。故答案选 C。 6(2017雅礼)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布了一系列改革风俗的条规,内 容涉及禁卖人口、禁止体罚、保护民权、严禁鸦片、禁止赌博、管制娼妓、改革历法、改变称 呼、限期剪辫、劝禁缠足、改革礼仪、树立新风等各个方面。其目的主要是(B) A扫除封建专制 B维护革命成果 C改革风俗习惯 D去除封建陋习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后的社会改革。材料中主要是改革风俗习惯,与扫除封建专制 无关,故 A 项错误;材料中进行社会习俗

6、改革,主要是废除旧的封建成规陋习,有利于维护民 主共和,故 B 项正确;C、D 两项是改革的具体内容,与题意不符。故选 B 项。 7(2017一中)1912 年 3“月,孙中山命令各省劝禁缠足,令中说: 当此除旧布新之际, 此等恶俗,尤宜先事革除,以培国本”;1916年内务部又颁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妇女缠足文;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布禁止妇女缠足条例。这主要反映了(D) A孙中山开废止缠足之先河 B辛亥革命带来习俗巨变 C民国各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D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解析】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坚若磐石地沿袭下来,材料中十多年间民国政府不断要 求,也说明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故 D 项

7、正确。维新变法就有废止缠足,开先河不妥,故 A 项错误;多次颁布命令,说明习俗顽固,巨变不妥,故 B 项错误;体现的是问题的长期存在, 未必就是效率低下,故 C 项错误。 8(2016一中)那时候,人们对待粮票的态度可以说是慎之又慎,谁家的孩子上粮店买米, 丢了钱可能还不要紧,但若是把粮票给丢了,那就是不可饶恕之罪。这一现象说明当时(C) A粮票被赋予一种浓厚的政治色彩 B粮票是人们购物的主要凭证 C粮食匮乏必须凭票进行计划供应 D粮票取代钱成为主要支付手段 【解析】粮票是特殊时期的产物,当时粮食匮乏,按计划供应,政府所给粮票仅够维生所 “用,所以丢钱不打紧,丢了粮票便要饿肚子,甚至丢性命,因

8、此是 不可饶恕之罪”,故选 C。 9(2016附中)1983 年,新华社发表服装模式宜解放的评论,提出男同志穿西服,女 同志穿旗袍、西服裙子,服装款式要大方,富有民族特色,符合中国人的习惯。对此理解最为 准确的是(D) A新时期中国服饰呈多元化 B中国社会生活风尚西洋化 C服饰变革促进了社会转型 D思想解放为改革开放开路 【解析】材料只是报纸的提倡,无法说明现实状况,实际上提倡多样正说明现实的单调, 2 故 A 项错误;B 项无法体现;C 项夸大了服饰变革的作用;服装模式的解放,亦是一种思维模 式的解放,结合材料时间,可知是为当时的经济改革开路,故选 D。 10某市历史教研网设计了一个关于中国

9、近代社会生活及物质变化的网页链接,其中包括 服饰、社会习俗、饮食居住、礼仪、大众传媒、交通通讯,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 合适的是(A) A流行语言 B基因工程 C菜篮子工程 D安居工程 【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选项 B 是现代社会的高科技,近代不可能出现;选项 C、D “”包含在 饮食居住 中。所以答案选 A。 二、非选择题 11(2016 一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历史上各族人民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具有民族性、时代性、传承性、地域性等特点。 “”某人以 头发 为例,制作了如下示意图: “”春秋战国华夏族 束发 “”清军入关剃发令 “”太平天国剪辫蓄发 洋务运动留学生剪辫

10、“”维新变法断发易服 清末新政新军剃发 “”辛亥革命剪辫令 它带给你的启发或思考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说明:自己提 炼主题和观点,并加以说明和论证,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参考答案】评分依据:1.主题和观点。头发样式是民族文化的符号,中国自古代就形成 这一文化,到了近代,数次剃发事件也证明了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头发变化能反映时代变 迁;顺应历史发展的发饰改良是文明进步的表现(提炼适合的主题,进一步表明观点 即可) 2说明和论证。能用材料中的案例,并发现隐藏其中的民族文化冲突与融合、政治斗争 与变革;在此基础上,恰到好处地表达现代青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结构和

11、语言。呼应主题、思路清晰、没有错误。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 3 月 5 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通令:“满虏窃国,易于冠裳,强行编发之制, 悉以腥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或遁入流,以终余年今者满廷已 ”“”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以除虏俗,而壮观瞻。 材料二 (建国初期)受当时强劲的革命思潮的影响,中国人的服饰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呈现出学习借鉴苏联服饰的趋势。在当时,服装除了最基本的功能外,更承载着表达政治倾向 和社会主义国际阵营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的政治使命。苏联服装成为思想进步、追求革命的象 “征,主导着当时人们的服饰取

12、向与选择。列宁装、依照苏联坦克兵服装设计的 坦克服”、根 “据苏联款式仿制的各种 布拉吉(连衣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闪耀在民众服装中的亮丽风景。 彭国亮印象中国民生记忆六十年 材料三 20世纪 60“”“”年代中期以后 文化大革命 兴起,在 破四旧 运动中,谁的穿戴 “如果被认为不符合无产阶级式样,或带有 封、资、修”的影响,就会在大街上被勒令停下来, 强制剪掉头发,撕烂衣服,红卫兵拿着剪刀专干此事,小脚裤管是他们最为仇视的对象,见了 就剪。 彭国亮印象中国民生记忆六十年 (1)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社会服饰变革的主要因素。 3 (2)著名历史学家冯尔康先生曾说:“冠服、发型的

13、形成同人们的政治意识紧密联系。” 因此,在特定历史时期,相对应的服饰就成为特定的政治符号。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加以论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1)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政治变革的促进(戊戌变法、辛亥革 命等);外来文化的渗透;先进人士的推动;政府政策的影响。 (2)论证: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创立民国,随后中山装、西装以及改进后的旗袍流 行,凸显了人们对民主、自由、平等的追求。建国初,中山装、列宁装、连衣裙成为人们的 普遍选择,象征着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及中苏友好关系的开创。“文革”时 “期,民众服饰的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 干部服”“的盛行,体现了极 左”的革命色彩。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