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第15讲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201707190186.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911722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WPS 页数:3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第15讲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201707190186.wps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第15讲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201707190186.wps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第15讲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201707190186.wps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第15讲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201707190186.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第15讲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201707190186.wps(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515 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 夯 实 基 础 【P28】 一、武装起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基础梳理】 1 1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1927 年 8 月 1 日,由周恩来、贺龙等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 第一枪,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秋收起义:1927 年 9 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2 2土地革命 方针确定:1927 年 8 月 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 八七会议”,确定开展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意义: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

2、前高涨。 3 3根据地建设 (1 1)“”理论:毛泽东的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 (2 2)创 建:1927年 10 月,毛泽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 3)政权建设:1931 年 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 【重难突破】 1 1“”全面认识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 (1 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 设三者结合起来。 (2 2)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党的领导是前提,土地革命是基 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斗争形式,根据地建设是物质基

3、础。 (3 3)意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 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 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2 2“工农武装割据”与军阀割据的不同 (1 1)社会根源不同。军阀割据是分散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帝国主义“”分而治之 的侵华政策的结果;“”工农武装割据 形成的社会根源在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城 市敌人力量非常强大,而在农村统治薄弱。 (2 2)形成背景不同。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地方实力派失去了凝聚核心,由此形成 军阀割据局面;大革命失败后,为挽救革命,中共确定了土地

4、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的总方针,发动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形成了 工农武装割据 局面。 (3 3)政权性质不同。军阀是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而建立的反动武装集团,它既是 “”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又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 工农武装割据 是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 代表了工农大众的利益。 (4 4)影响和前途不同。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了空前灾难,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对 “”“”象; 工农武装割据 使广大人民政治上得到解放,经济上得到翻身,使革命由 星星之火 “”形成 燎原 之势。 (5 5)出现范围不同。军阀割据遍及全国,以城市为统治中心;“工农武装割据”主要在南 部农村发展。

5、 1 【真题演练】 【例 1 1“”】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 耕者有其田 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 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 世纪 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 总数的 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 实质是(B)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特征理解材料。1931 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 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 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

6、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所以其实质是 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故选 B。A、C、D 三项是土地革命的影响,不是实质。 二、红军长征 【基础梳理】 1 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 倾“”错误,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 2 2开始:1934 年 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初期处于极度危险中。 3 3遵义会议 (1 1)内容: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 军事指挥权。 (2 2)意义: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 关的转折点。 4 4胜利 (1)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在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 (

7、2)1936 年 10 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5 5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 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长征中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 (3)长征一 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重难突破】 长征精 神 (1)敢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 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2)“其主题是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 建设事业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8、。 【真题演练】 【例 2 2】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一年中,红军转战十四个省, 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并由此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 “”神。所谓的 长征精神 是指(D) A“”实事求是,坚持两个 务必 B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革命的首创精神,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艰苦奋斗的精神 D坚忍不拔,不怕牺牲,勇往直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A 是指的西柏坡精神,B 指的是延安精神,C 是指的井冈山精神,D 2 是指的长征精神,故此题答案为 D。 【考点延伸】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

9、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形成“工 ”农武装割据 理论) (2)最高决策从错误到正确。(“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冒 险主义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逐渐走向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3)革命中心区域从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长征陕北) (4)中国时局由国共两党内战转变为共同抗日。(19271936年内战1937 年国共合作抗 日) 【真题演练】 【例 3 3】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 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C)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 左 倾错误路线 C“

10、发表 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 长征期间 ,即 19341936 年;关键信息是“民族矛盾加剧”。 长征期间,日军正逐步侵略中国,至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A 是 1927年 8 月 7 日,八七会议,中共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自此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 的革命道路,排除 A;B 项是在长征期间发生的,即 1935 年 1 月,但针对的是中共自身的方针 政策,没有体现民族矛盾,排除 B;D 是 1945 年,中共七大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排除 D;C 是 1935 年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文件,标志着中共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的开始,符合题意。 【他山之石】 关于长征的背景,岳麓版教材增加了 20世纪 30 年代初国际国内大背景:1931 年,九一 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向华北进逼,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断沦丧。但蒋介石坚 “”“”持 攘外必先安内 的政策,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集中力量 围剿 红军。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