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总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12908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44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总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一讲总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一讲总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一讲总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一讲总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总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总论.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阅读书目,古籍文献类著作 诸子集成( 先秦诸子、先秦历史) 周易 礼记 史记(司马迁) 人物志(刘劭),文化及中国文化类著作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 刘小枫中国文化特质 刘长林中国系统思维 (英)罗素(Bertrand Russell)中国问题 (美)许烺光宗族、种姓、俱乐部,薛刚译 胡道静、戚文周易十讲 李文初、蒋述卓等中国山水文化 王芬玲中国婚姻史,文学艺术类: 诗经、楚辞、世说新语、搜神记、唐宋八大家文集、窦娥冤、牡丹亭、桃花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儒

2、林外史、历代著名诗词 陈师曾:中国绘画史 沃兴华中国书法史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中国建筑史) 王子云中国雕塑艺术史 中国历代书画图录古书画过眼要录,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和研究范围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变和分期 第三节 传统文化的结构、类型和特征 第四节 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一讲 总论,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和研究范围,一、“文化”界说 易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 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 论语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 礼记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易贲

3、卦彖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范围,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氏族社会晚期、至少是周秦以来到五四时期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其境内56个民族长期创造的精神财富,即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华夏文化。它以封建文化为主导,以儒学文化为主干,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变和分期,氏族社会晚期,中国存在三大民族集团,即河洛民族(华夏集团,以仰韶文化为代表,是秦晋文化、中原文化的摇篮)、海岱民族(东夷集团,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是燕齐文化、邹鲁文化的发祥地)、江汉民族(苗蛮集团,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是吴越文化、巴楚文化的源头)。,一、原始文化传统文化的孕育期,进入奴

4、隶社会的商周,宗教唯心论(如:君权神授)和朴素唯物主义(如:五行)萌发。 在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即先秦)时期,产生了强烈的人文意识,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观察体验,形成各具特色的学说,百家争鸣,蔚为壮观,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二、奴隶制文化 传统文化的雏型期,三、封建文化传统文化的定型期,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统一是在秦汉时期,带有制度化、模式化和程序化的特征。 董仲舒对儒学进行全面改造,使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隋唐时期的佛教和道教发展为大宗,唐宋两代的文学处于世界的最高水平,科技在15世纪以前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由于儒家思想受到宗教文化的挑战,适应强化儒学需要而产生的宋

5、明理学,是儒道释三教合流的产物,带有浓厚哲理性和思辩性,为封建政治服务的自觉性。,四、近代文化传统文化的转型期,伴随着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开始了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文化发生了激烈碰撞。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传统文化既受到严重冲击,又受到各种影响,使中国文化带有新旧杂陈,“死的要拖住活的,新的要突破旧的”的特征。,第三节 传统文化的结构、类型和特征,文化的分类 (1) 两分说: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三层次说:物质、精神、制度 四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2) 从时间角度;从空间角度;从社会层面;从社会功用;从经济形态;从文化的内在逻辑层次;,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结

6、构 文化结构包括多个层面,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表层的(谓之“形而下”或“器”),观念文化是深层的(谓之“形而上”或“道”),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处于二者之间,可看作中层结构。,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 传统文化以人伦关系为出发点,强调知识与道德相统一;以惩恶扬善为宗旨,强调教化的作用;以忠、孝为是非标准,强调惩恶扬善,其内容和方式,无不与趋善求治的总目标相联系。因为所有的政治原则都从道德原则中推导出来,它属于以“求善”为目标的伦理型。且伦理学说与政治学说融为一体,又可归属于以“求治”为目标的政治型。,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传统文化以专制体制为依托,文化功

7、能被政治功能所淡化;文化专制和思想僵化,导致文化发展缓慢;敬畏君主、蔑视臣民,使得民族素质不高。加上传统文化处于辽阔的国土和半封闭的地理环境之中,因而具有丰富的多元状态和独立的、自成体系的的人文内涵。 总之,传统文化的特征:一是重整体,具有系统性;二是重人伦,具有教化功能;三是重传承,能够保持和发扬。,第四节 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学习中国文化的目的,不是发思古之幽情,食古不化,复兴儒学,而是为了把握民族文化的精神和特质,进行吸收和改造,建构社会主义新文化,使中国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我们以此进行爱国主义和基本国情教育,可以立足中国化,推动现代化;反对民族虚无主义,抵制殖民文

8、化。,一、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既相冲突,又相契合。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求是务实的精神,在建设现代化的今天,鼓舞人们不畏艰难曲折,朝着理想境界迈进。 中华民族贵和持中、正道直行的精神,对社会秩序的和谐安定有积极的意义。 传统文化中民为邦本的思想,启发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 传统文化中平均平等的思想,强调维护劳动人民的物质利益。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既不能简单肯定,也不能简单否定。学习的方法,总的说是古今中外,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批判性地继承,创造性地发展。具体地说:一是立足本国,面向世界,比较鉴别,分析综合;二是中西融化,沟通互补,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实现既是复兴、又是创新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