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产业结构优化 (2).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18563 上传时间:2019-06-05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66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产业结构优化 (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第四章产业结构优化 (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第四章产业结构优化 (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第四章产业结构优化 (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第四章产业结构优化 (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产业结构优化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产业结构优化 (2).ppt(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产业结构优化,孙智君,阅读文献,刘伟,等:中国产业结构高度与工业化进程和地区差异的考察,载经济学动态,2008(11)p48.,主 要 内 容,第一节 产业结构优化概述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第三节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第四节 产业结构优化与主导产业的选择,第一节 产业结构优化概述,一、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 二、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 三、产业结构效应 三、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第一节 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和主要内容,一、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产业结构优化 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 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产业结构合理化 依据产业关联技术经济 的客观比例关系 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 促进国民经济各产业 间的

2、协调发展,产业结构高度化 遵循产业结构演化规律 通过创新 加速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产业结构优化过程 影响 实现 推进,市政 场府 机有 制关 产 业 政 策,各 产业 的 供给 结构 和 需求 结构,资 源 优 化 配 置 与 再 配 置,产 业 结 构 的 合 理 化 和 高 度 化 发 展,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1.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 2.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 3.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1供给结构的优化 2需求结构的优化 3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 4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1供给结构的优化。 供给结构:指在一定价格条件下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资源等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间

3、可以供应的比例,以及这种供给关系为联结纽带的产业关联关系。,供给结构,资本 (资金) 结构,劳动力 供给 结构,技术 供给 结构,资源禀赋 自然条件 资源 供应结构,从农业角度看产业结构优化,一国产业结构 的优化 即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农业内部 产业结构的优化,通过工业化和 城镇化减少农民 达成该目地,对已经相对缩减的农业 的支持和投入,增加农业基础 设施和技术投入 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村青年 在城市劳动力 市场上的竞争力,农村公用事业 对农民发放 资金补贴 提高农村整体 生活水平,交通部 2006-2010年间 将投入1.2万亿元 用于农村道路建设,政府 2006-2010年 将投入218

4、0亿元 用于农村地区教育,2006年 将投入47亿元 新兴合作医疗 (为2005年的7倍),“十一五”农业政策,2010年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将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是以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政府 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目 标 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 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原则,自愿参加 多方筹资,以收定支 保障适度,先行试点 逐步推广,筹 资 标 准,农民个人每年的缴费标准不应低于10元,有条件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对本地新型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给予适当扶持,地方财政每年对新兴农村合作医疗农

5、民的资助不低于人均10元,农业资金供应问题,总体状况 我国农业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比重 1994年20.13%,2004年11.82%,金融业对农业支持严重不足,农村融资难、贷款难。,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农产 品深 加工 购买 农业 机械 (拖 拉机 收割 机),结算 渠道不畅 异地汇款 结算难 (只具有 同城 同地 汇兑 结算 功能),邮政储蓄 吸收农村 资金但不 发放贷款 吸收的资金 划入地市 级以上机构 再存入 人民银行 获得 利息收入,农村 信用社 将吸收 的资金 存入 县级 以上 机构,农业 银行 商业 银行 市场 运作,农业发展银行 政策性 粮棉油 收购等 流通领域 贷款 不提供

6、农业 生产 资金,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大型粮棉油基地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 沃土工程 植保工程 种养业良种工程 动物防疫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农村饮水安全 农村公路 农村沼气 送电到村和绿色能源县工程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需求结构的优化 需求结构:指在一定的收入水平条件下政府、企业、家庭或个人所能承担的对各产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比例,以及以这种需求为联结纽带的产业关联关系。,需 求 结 构,政府 (公共) 需求结构,企业 需求结构,家庭 需求结构,以上 各种需求 的比例,3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 国际贸易结构:指国民经济各产业产品或服务的进出口比例,以及以这种进出口关

7、系为联结纽带的产业关联关系。,国 际 贸 易 结 构,不同产业间的 进口结构和出口结构,同一产业间的 进口结构和出口结构 (即进口和出口的比例),4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 国际投资结构:是指对外投资与外国投资的比例结构,以及对外投资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和外国投资在本国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及其各种派生的结构指标。,国 际 投 资,本国资本的流出 即本国企业在外国的投资 (对外投资),外国资本的流入 即外国企业在本国的投资 (外国投资或外来投资)。,导致本国产业 对外转移,促使国外产业 对内转移,产业结构效应 产业结构效应,是指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果,即对经济增长发挥的一种特殊作用。

8、 产业的关联效应 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侧向关联 前向关联效应、后向关联效应、侧向关联效应,供应投入品 供应投入品 则:对于B产业来说 A产业就是B产业的后向关联产业。 C产业就是B产业的前向关联产业。 基础设施等就是B产业的侧向关联产业。,A产业,B产业,基础设施等,C产业,产业关联效应:指一个产业的生产、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通过它的前向、后向及侧向关联关系对其他产业产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前向关联效应:指一个产业在生产、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引起它前向关联产业在这些方面的变化,如导致新技术的出现、新产业部门的创建等。 后向关联效应:指一个产业在生产、产值、技术等方面的变化引起它的后向关

9、联产业在这些方面的变化,,建筑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后向关联效应,侧向关联效应,前向关联效应,带动为 建筑业提供 各种原材料 的产业发展,带动与建筑业 相关的城镇 公用公共事业 的发展,通过为工业和 第三产业提供 建筑物 带动其发展,商业、旅馆、饭店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 金融、保险以及其他知识服务产业,房地产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调整影响产业结构的决定因素,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结构效应(前、后、侧)发挥作用,国民经济在产业结构效应的积极作用下 取得比正常增长速度快得多的增长,产业结构优化的推动力量,1.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在核动力市场机制 2.产业结构优化的引导者政府 3.产业结构优化的主体

10、企业,第二节 产业结构合理化,一、产业结构合理化概念辨析 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衡量,一、产业结构合理化概念辨析,结构协调论(李京文等):协调即合理,合理即协调。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 结构功能论(周振华等):各产业间存在着较高的聚合质量. 结构动态均衡论(苏东水):产业与产业之间协商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产业结构合理化就是要促进产业结构的动态均衡和产业素质的提高. 资源配置论(史忠良等) :把产业结构视为某种资源转换器,并从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结构及利用的角度考察产业结构合理化。定义:“在一定的经济发展的阶段上,根据消费

11、需求和资源条件,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判定基准,能满足有效需求(包括生活上的最终需求和生产上的中间需求),并与需求结构相适应; 具有较为显著的结构效益; 资源配置合理并得到有效利用,出现资源供给不足或产品过量时,能通过进出口贸易进行补充调节; 各产业间能相互补充配套; 能吸收先进技术,有利于技术进步; 在保证技术进步的前提下吸收较多的就业人数; 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1.国际基准,将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与世界上其它国家产业结构进行比较,以确定本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 库兹涅茨的“标准结构” “钱纳里塞尔昆模型” “标准结构”法是根据不同国

12、家的发展经验和大量统计数据的回归分析而得出,因此在条件大体相同、时间相近的情况下 具有一定借鉴价值。,赛尔奎恩钱纳里结构变动关系表,评价,仅从产值结构、就业结构等截面视角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进行比较,未深入到产业结构的内核层面,难以体现对产业结构资源转换器功能的考察; 要求选择适当的参照系,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在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科技进步等方面均显示出差异性,参照国在以前某个特定时期的产业结构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以此为基础进行比较的现实意义正在削弱,因而,至多只能提供一种判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粗略线索,而不能成为判断的根据。,2.供求结构基准,G的值域为0,1,G越接近1,就表明该系统的

13、产出结构越适应市场需求,说明该产业结构系统是趋于合理的。 单纯以需求基准来判断一个产业结构系统是否合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3.产业间比例平衡基准,“比例平衡度” 基准: i产业的实际产出为Xi (i=1,2,n),满足全部需求的产出为Xi (i=1,2,n), 则第i产业的不平衡量为 定义不平衡系数为 则整个产业结构系统的比例不平衡度为 (a的值域为(0,) 那么系统的比例不平衡度为: b的值域为(0,1),b越接近0,就说明该产业结构系统的比例不平衡度就越低,局限性:它忽略了经济非均衡增长对产业间比例的积极影响。在经济非均衡增长的情况下,各产业部门的增长速度是不同的,从而导致相互之间比例发生变

14、化,出现比例不平衡,一般情况下,这是正常的。只有那种超越了一定界限的结构失衡,才是真正的不合理结构。,利用投入产出表进行产业间协调性的分析,优点: 把产业结构合理性的内涵界定为产业间比例的协调均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缺点: 在非均衡增长条件下产业间的比例平衡是经过长期调整才最终实现的一种短暂现象,将产业间比例均衡绝对化的观点有失偏颇; 投入产出分析能够指出产业间存在哪些关联关系,但并未对这种关联关系的合理化程度做出判断。,4.结构效益基准,S为结构效益指数;Y为产值;K为资本量;L为劳动者人数;n为产业数。 表示产业结构调整后的总效益; 表示产业结构调整前的总效益。,5、 “自组织能力”基准(

15、方湖柳,2003),产业结构自身是一个有机的、开放的系统,其合理化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 自组织能力决定了产业结构的经济效率: 若产业结构僵化(产业结构自组织转换能力弱),则结构转换缓慢甚至停止,各产业间存量结构呈刚性,大量资本和劳动投入得不到合理配置,产业结构的经济绩效就必然低下; 若产业结构自组织能力强(结构转换能力强),则能通过自动学习和搜索,迅速压缩低效率产业比重,提高高效率产业比重,调整、改变产业间的生产能力配置,维护和提高产业间的关联程度及效果,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的经济绩效。 该理论停留在逻辑推理的假设阶段,内容较模糊,尚未进一步提出产业结构自组织能力的具体衡量基准。,5、不同产业

16、边际投资利润率与产业新增投资额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伦蕊,2005),产业结构自组织能力的核心体现在经济资源通过一定的产业结构自动实现最优化配置的能力; 经济资源在不同产业间实现最优化配置结果表现为不同产业边际投资利润率的趋同; 将不同产业边际投资利润率与产业新增投资额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看做产业结构自组织能力的衡量基准: 如果二者之间的相关度低,表明经济资源自动向高效率产业流动的机制受到阻滞,产业结构自组织能力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如果二者之间的相关度高,则表明经济资源向高效率产业的流动机制相对顺畅,产业结构自组织能力强,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高。,第三节 产业结构高度化,一、产业结构高度化的

17、概念与内涵 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本质内容 三、产业结构高度化测定的指标 四、小结 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的关系 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选择,一、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概念与内涵,董云鹏(2003):指产业结构随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自然环境变化、资源约束和需求结构变动向更高层次演进的过程。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实质就是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 管怀鎏(1997):指在一定经济发展总量条件下产业结构的高素质化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由产业结构体现的经济技术水平将不断提高,资源在各产业间的分布状况及配置比例,亦将发生有利于整体经济效益提高的结构性变化。,李悦等: 一是产业结构在

18、发展过程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的方向顺次演进。 二是产业结构在发展过程中,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的方向演进。 三是产业结构在发展过程中,由低附加值产业占优势比重向高附加值产业占优势比重的方向顺次演进。 四是产业结构在发展过程中,由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比重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比重的方向顺次演进。 五是产业结构在发展过程中,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顺次演进。 宋锦剑: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比例的变化;工业结构中霍夫曼比例的降低及主导产业部门的循序更替;智力信息型产业的比重增大

19、;各产业部门技术构成的提高;新兴产业的成长及衰退;产业结构更新周期的缩短;环保产业的扩大等。,小结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基本含义,产业的高附加值化和高技术化 产业高集约化 产业高加工度化 工业结构的高度化 以轻工业为重心的发展向以重工业为重心的发展推进,即重工业化。 在重工业化过程中,以原材料工业为重心的结构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重心的结构转变,即高加工度化。 在高加工度化过程中,以一般加工业为主体的结构向以技术为特征的尖端工业占极大比重的结构转变,即技术密集化。,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本质内容,1、结构规模逐步扩大:产业部门的数量及本身的规模日趋扩大 2、结构水平逐渐提高:产业经济技术水平提高 3、结

20、构联系愈益有序:各产业部门间客观存在的错综复杂的后向与前向联系愈益有序规范;投入产出须符合一定比例的要求,能更为顺利地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根本动因,创新:引入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以提高社会潜在的产出能力。而这种“新的生产函数”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一是推出了一种新的产品 二是应用了一种新的生产要素 三是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 四是采用了一种新的生产要素 五是实行了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方式。 创新直接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路径一般表现为:重大创新技术改革、技术进步和新产业的产生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高度化。,1.创新导致了技术进步 2.创新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 3. 创新可以培育新的经济

21、增长点,三、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测定指标,标准模式与相似系数 (占多数) 用国际“标准模式”为参照进行对比分析。 给出处于多个基准收入水平(以1970年美元计算)时的估计值,作为多国模式的标准值。 通过与上述标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存在的偏差,以此为参照和标准揭示今后被分析对象的演化方向。,赛尔奎恩钱纳里结构变动关系表,对该方法的小结,特点:从产值结构、就业结构等横截面视角对产业结构高度进行比较。 缺陷: 1、分析表面化,并未深入到产业结构的内核层面,难以体现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的重工业化、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等深层次内容。 2、两种方法都要求选择适当的参照系,但因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要素禀赋都

22、存在巨大差异,参照国的产业结构仅能反映其自身的要素禀赋优势,并不能作为普适于任何地区的标准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计算方法,设A为被比较的产业结构,B是参照系, XAi和XBi分别是产业i在A和B中的比重 则产业结构A和参照系B之间的结构相似系数:,已有研究,刘伟(1995):以日本为参照系,对中国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进行估计,认为中国产业结构中的就业结构与日本1930年的结构高度相似,而产值结构与日本1925年的水平基本相等 ; 洪银兴、刘志彪(2003):计算了沪苏浙8市的工业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以研究其产业结构高度和产业结构同构问题; 许达明(1996)、陈家玮(2004):分别用产业结构相

23、似性系数法比较了深圳与香港、浙江与韩国的产业结构演进水平。 等,以高级要素为特征的高技术部门比重,衡量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程度通常采用如下指标:资本劳动力比率(即有机构成),该指标提高表示产业技术水平相对提高,其产业结构趋向高度化;资本产出比率(即资本系数或加速系数),该系数降低表示经济中各产业的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产业结构趋向优化升级;产出劳动力比率(即劳动生产率),该指标提高表示结构趋向高级化。 衡量技术密集度的指标通常有:R&D费用/销售额;从事R&D活动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总人数;R&D费用/从事R&D人员数。,产业结构高度化综合指标体系,1、产业结构变动度指标 (1)一次产业产值

24、变动率 (2)二次产业产值变动率 (3)三次产业产值变动率 2、霍夫曼比例指标 3、工业加工程度指标 4、高技术产业密集度指标: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5、新兴产业产值比重指标:新兴产业产值(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6、基础产业超前系数:基础产业产值增加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率之比 7、产业水平满足率:该产业社会需求量与生产供应量的比值 8、生态环保产业的进程指标:环保投资额的增长情况、环保产业结构及人员的增长速度、三废治理率、绿化面积数及增长率,高技术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概念的区别,优点: 相比前述而言更加科学全面; 因其考虑了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水平等新内容,从而将产业发展的可持

25、续性这一动态因素纳入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测评范畴。 缺点: 其一,均以产业间结构高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产业链结构高度重视不足; 其二,部分指标虽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取值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其三,未能选取样本进一步测算具体指标值以从实证角度验证该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已有研究,程如轩(2001)、马涛(2004):尝试建立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的指标体系。 宋锦剑: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问题 等等。,(三)工业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 伦蕊(2005,江苏社会科学),特点:将总目标分解为一组各有侧重且相互联系,能够系统综合反映工业产业结构高度的指标群,以此作为综合评价工业产业结构高

26、度化水平的依据。 指标体系大类: 1.产业间结构高度: 7个个体指标,权重总和46 2.产业链结构高度:4个个体指标,权重总和28 3.产业结构升级转换能力:5个个体指标权重总和为26 指标设立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 简单原则 动态化原则,工业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综合指数 在3个分类指标(产业间结构高度指数、产业链结构高度指数、产业结构升级转换能力指数)和16个基本指标的基础上,赋予各指标以一定的权重(德尔菲方法),综合计算。,四、小结: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的关系、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产业结构合理化是高级化的基础。 产业结构高级化会促使产业结构在更高层次上迈向合理化。 高级

27、化不等于合理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是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两个基点,二者在动态变化中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产业结构渐进优化的动态过程,而这种渐进优化的过程又为持续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反过来,在经济增长发生阶段性跃升的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动会更为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渐进优化。,主导产业理论及主动产业的选择,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并起着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 主导产业的显著特征: (1)高技术进步率和高增长率 (2)产业的综合性和多层次性 (3)高关联性

28、 (4)序列更替性,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先导产业 主导产业 支柱产业 夕阳产业,(1)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联系 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同属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体系中占据战略地位的产业; 和主导产业一样,支柱产业也具有序列更替性; 动态地看,主导产业可能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2)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区别 二者在国民经济中重要性的体现方式不同; 主导产业的高增长率特征只是提供了成长为支柱产业的可能性,并不意味着主导产业必然会成为支柱产业; 某些支柱产业是由主导产业逐步发展而来,但并不是所有支出产业最初都是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理论综述 :定义,美国经济史学家、发展经济学先驱WW罗斯托(Rostow,Wal

29、t Whitman)经济成长阶段非共产主义宣言 “一个新部门(new sector)可以视为主导部门的这段时间,是两个相关因素的复合物:第一,这个部门在这段时间里,不但增长势头很大,而且还达到显著的规模;第二,这段时间也是该部门的回顾和旁侧效应渗透到整个经济的时候” 江小涓:主导产业是指“能够较多吸收先进技术、面对大幅度增长的需求、自身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部门。 刘伟:在特定的时期内,主导产业有快于其他产业的增长势头并正在或已经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优势比重;主导产业通过其前后向关联与旁侧关联能够对整个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发挥明显的主导性作用,即能够确实地将其

30、活跃的增长势头、优势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效果广泛而深刻地扩散到整个经济体系中去 。,江小涓:主导产业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或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上出现的一些影响全局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能通过其前后向关联与旁侧关联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产业部门 。,主导产业理论综述:,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 库兹涅茨的产业变迁理论 罗斯托的主导产业变迁理论,经济成长的阶段划分为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起飞、成熟、高额群众消费、追求生活质量六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的演进是以主导产业部门的更替为特征的。也就是说,他认为经济成长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相应的起主导作用的产业部门,主导部门通过回顾、前瞻、旁侧三重影响

31、带动其它部门发展 。 主导产业的作用有三个方面: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形成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率;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罗斯托的五种主导部门综合体系: (1)作为起飞前提的主导部门综合体系,主要是食品、饮料、烟草、水泥、砖瓦等工业部门; (2)替代进口货的消费品制造业综合体系,主要是非耐用消费品的生产; (3)重型工业和制造业综合体系,如钢铁、煤炭、电力、通用机械、肥料等工业部门; (4)汽车工业综合体系; (5)生活质量部门综合体系,主要指服务业、城市和城郊建筑等部门。,回顾效应是指当一个产业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时,由于其技术经济联系的要求

32、,会对后向关联的部门提出新的投入需求。而这些新的投入需求,将会促进后向关联部门技术、组织以及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旁侧效应是指主导部门的成长还会引起它周围地区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趋向于在更广泛的基础上推进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升级。 前瞻效应是指主导产业的发展激发了一种“刺激力”,即主导部门的成长诱导了新兴工业部门、新技术、新原料、新材料的出现,改善了自己提供给其他产业产品的质量。,主导产业的转换和发展,主导产业的基准 (1)罗斯托基准 (2)赫希曼基准 利用投入产出法中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衡量、分析和反映产业关联强度 。 感应度系数衡量前向关联度的大小,是指国民经济

33、经济各部门每生产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一个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 影响力系数衡量后向关联度的大小,是指某个部门生产一个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案例:根据甘肃省2002年投入产出模型对全省国民经济整体划分的33个部门的影响力和感应度系数判断其主导产业 感应度系数 农业2.6356 化学工业1.3134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2.5323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1.3096 石油、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3364 纺织业1.2718 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2.2431 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2391 金融保险业2

34、.0759 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1.2301,影响力系数 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2.3311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4823 旅游业1.6235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3.3991 金属制品业 1.4646 化学工业2.8744 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1.4352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6824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4082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9766 结论: 感应度系数较大的部门明显集中于原材料、能源和交通运输等部门。 影响力系数大的部门主要集中在加工业、旅游业。,(3)筱原三代平的两基准理论 两基准理论是指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 收入弹性基准要求把积累投向收入弹性大的行业或部

35、门,因为这些行业或部门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便于利用规模经济效益,迅速地提高利润率。 生产率上升基准(比较技术进步率基准)要求积累投向生产率(指全要素生产率)上升最快的行业或部门。 两基准理论以下列条件为基本前提: 基础产业相当完善,不存在瓶颈制约;或者即使存在一定程度的瓶颈制约,但要素具有充分的流动性,资源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向颈瓶部门转移,尽快缓解瓶颈状态。 产业发展中不存在技术约束。 不存在资金约束。,(4)过密环境基准和丰富劳动内容基准,过密环境基准是指政府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必须以环境污染少、能源消耗低、生态既不失衡又不至于造成过度集中的环境等为选择基准 。 丰富劳动内容基准要求在选择主导产业

36、时首先考虑发展能为劳动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工作岗位和稳定的劳动场所的产业。,二、主导产业形成的条件 1足够的资本积累。 2充足的市场需求。 3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三、主导产业的实现形式 1市场自发调节。 2政府积极干预。,(五)主导产业的转换和发展-主导产业发展的五个历史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选择,(一)产业结构渐进式优化升级 1、产业结构渐进式升级是指产业结构升级按照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内在要求而循序渐进的模式。 典型国家:英国和法国 2、产业结构渐进式优化升级模式的特点 以农业为起点,以需求为导向,循序渐进地实现由低级产业向高级产业的过渡 产业结构升级过程十分漫长,尤其是第一次

37、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的首次升级或迈入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生活呈现出持续的高增长率;持续的高投资率;体制、观念、组织等的革命性变化等特征。 由于先行国家的工业化过程基本上都没有面临人口压力,并且农业比重下降是工业比重上升的前提,因此这些国家大多未出现“二元结构”,而且各部门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几乎是同步变化的。,(二)产业结构跨越式优化升级 1、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打破产业结构演进规律而压缩推进的模式,即采取超前配置产业或是几个发展阶段同时推进的发展模式,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特殊形态。 2、主要特点 打破先行国家那种按部就班发展经济、产业结构由低到高平稳前进的战略,而是根据本国的发展特点,按照某种标准

38、,选定一个或几个主导产业,重点倾斜发展,以此在短期内带动整个经济飞跃和产业结构升级。 3、优势:在发展过程中避免了自我开发技术要走的弯路,降低了技术开发的风险和大规模资本投入,可以直接利用成熟技术,借鉴先进的组织形式发展本国经济,尽可能短的时间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注意:政府在东亚地区各经济体中的作用失误,案例:美国主导产业的发展,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机械化带动经济的起飞 1、技术的创新: (1)经济现代化发端时间:18世纪末 积极引进技术 努力开展发明创造 从手工业、加工向机械化 (2)经济现代化发端地点:早期(新英格兰:瀑布作动力源) 蒸汽机发明以后(东北部:制造业中心) (南方、西

39、方:棉花、小麦种植中心) 以上区域特色经济的形成是各地联系的越来越紧密 交通运输业发展(水运、公路) 2、制度的创新: 工厂体制 股份制 通用制(惠特尼公司:滑膛枪),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基础工业的发展带动经济腾飞 火车头:铁路 开始时期:19世纪30年代 铁路建设过程中的创新: 钢轨代替铁轨-延长铁路的寿命 挂钩、气闸和信号行车的安全性 全美统一列车时间表-规范了火车的运行 伴随铁路建设,一些大工业(钢铁、石油、机器制造发展起来。(安德鲁。卡耐基的钢铁帝国-约翰。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国-最具特色的机器制造业在此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又反过来又使各产业的机械化得以实现) 以上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

40、工业部门的兴起(面粉制品和奶制品、纺织工业、木材加工、烟草、造纸等,其中铁路的前后侧向关联效应不可忽视),三、20世纪初期,以汽车工业为主体的主导产业群带动美国经济快速发展 在初期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基础上,开始发展化学工业、电气设备和汽车工业 产业升级与经济繁荣。 汽车工业-现代美国工业化的象征 制度的创新-分期付款业务、特许经营权制度 发明家、推销员或专有技术人员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销其产品或服务 低成本 汽车工业的繁荣 钢铁、建筑、化学工业、电气设备等拉动作用很大。,四、第三次工业革命,技术密集型产业推动第三次产业发展 产业转移-集中发展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等-第三次科技革

41、命 生产自动化 新的商业环境-企业管理范围扩大(生产计划、产品开发、市场营销、雇员培训、与顾客关系等都需要非生产性专业服务人员)、政府对公共事业投资的支持、金融部门的发展、教育部门的扩大等 第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 大于70%-后工业时代,五、信息产业的崛起及其影响 里根政府-经济结构的艰难转型 1993克林顿政府-科技委员会、总统科技委员会、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1993年,研发总投入:1600亿美元 联邦政府所占比重:40%-50% 300亿美元投入关前通信、全美计算机网络、生物技术等民用技术。,第四章重点习题,一、名词解释 产业结构优化、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创新、产业结构合理化 二、单项

42、选择题 1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 A产业结构高度化 B产业结构合理化 C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 D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最终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2以下不属于供给结构的是() A资本结构 B资源条件 C消费结构 D自然条件,3最终产品具有() A微弱的前向关联关系 B强烈的前向关联关系 C微弱的后向关联关系 D强烈的后向关联关系 4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一般高增长部门由于距离创新起源更远而处于相对优势 B一般高增长部门由于距离创新起源更近而处于相对优势 C一般低增长部门由于距离创新起源更远而处于相对优势 D一般高增长部门由于距离创新起源更远而处于相对劣势,三、多项选择题 1 产业结构

43、优化的对象主要是() A供给结构优化 B需求结构优化 C国际贸易结构优化 D国际投资结构优化 2衡量产业优势地位的标准有() A产业内厂商数量 B附加值高低 C产业产值 D产业关联效应 3主导产业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 A足够的资本积累 B充足的市场需求 C政策扶持 D创新 4以下情况中()是因为需求结构变化不能适应供给变化而导致的产业结构不协调 A高档商品出现无法吸引低收入阶层 B产品生产出来已经过时了 C某些时尚产品消费者买不到 D抢购风,四、判断题 1产业结构优化过程是通过政府的产业政策来调整和推进的。( ) 2创新的经济学含义是创造出新的商品和服务。( ) 3受原材料供应影响较大的产业如果前向关联效应大,则其是有优势地位的产业。( ) 4只有少数同时兼备创新和较强扩散效应的产业,才能成为主导产业。( ),五、简答题 1简述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 2简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概念和本质内容; 3简述产业结构市场调节机制、计划调节机制优缺点及局限性; 六、论述题 1试述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之间的关系、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2、韩国产业结构演变的过程、特点和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