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22360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62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科.网,课标领航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学.科.网,1984年,美国科学家模拟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建造了“生物圈号”实验室(见右图),但仅过了一年,实验宣告失败。,“生物圈号”实验说明,在目前技术条件下,人类要想在生物圈之外建造一个适于人类长期生活的生态系统是很困难的,它不能像真正的生物圈那样,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情景导航,学.科.网,核心要点突破,实验探究创新,基础自主梳理,知能过关演练,第 5 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科.网,基础自主梳理,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2、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保持或恢复,学.科.网,思考感悟 如何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上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提示】 从生态系统的结构上看: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数量比例相对稳定,食物链、食物网相对稳定。 从生态系统的功能上看: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种类 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_的能力。 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_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保持原状,外界干扰,四、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点 1不同的生态系统在两种

3、稳定性的表现上有差别,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_越复杂,其_就越强, _就越高。 2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受到相同的干扰(破坏)后,其_与恢复时间不同。 五、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 2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食物网,自我调节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恢复速度,核心要点突破,特别提醒 如果要对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则必须强调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好,生态系统的恢复力较高,反之亦然。,下列实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 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

4、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C乡村有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边洗东西,可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为原来的状态 【尝试解答】 _D_,【解析】 本题的分析如下:,【探规寻律】 简单记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抵抗干扰,保持原状”抵抗力稳定性。 (2)“遭到破坏,恢复原状”恢复力稳定性。,跟踪训练 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 )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 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

5、性仍很强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是随意增加生物种类,改变其营养结构,A B C D 解析:选A。,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1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其中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1)负反馈调节 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最初发生的那种变化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相对稳定。 实例: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 结果: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

6、成分所引起的变化。,(2)正反馈调节 作用:加速生态系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向着更好或更坏的方向发展,即人们常说的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 实例: 结果: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引起的变化。,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如:CO2过量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SO2的过量排放引起酸雨及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无一不是生态系统遭受干扰的程度远远超过其自我调节能力所引起的。,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兔子种群数量和植物种群数量之间的反馈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兔子种群和植物种群数量的这种调节属于_调节,它是生态系统的

7、_能力的基础。 (2)这种调节对生态系统有何意义?,【思路点拨】 该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我调节机制。正确解答该题,首先认真分析图中兔子种群与植物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然后再根据所学的原理作答。 【尝试解答】 (1)负反馈 自我调节 (2)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稳定,【互动探究】 (1)题中兔子种群数量与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用曲线如何表示? (2)若把兔子种群全部消灭,植物种群会怎样变化? 提示:(1) (2)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探规寻律】 解答反馈调节问题时三点注意 (1)理解正反馈和负反馈的含义; (2)反馈调节具有普遍性,从分子(酶活性的调节)、个体、种群到生态系统处处都存在反馈

8、调节; (3)反馈调节是长期进化的结果,这样生物体自身才能保持稳态,生物体才能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生活。,实验探究创新,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 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 1实习原理: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与其稳定性密切相关。将少量植物、以该植物为食的动物和其他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密闭的广口瓶中形成一个小生态瓶。,2小生态瓶的设计要求及分析,3.小生态瓶稳定性的观察与分析 (1)观察 观察的内容为植物、动物的生活情况,水质情况(由颜色变化进行判别)及基质变化等。 比较各组小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时间的长短。,(2)分析 小生态瓶中虽然成分齐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可以进行能量流动

9、和物质循环,但是由于小生态瓶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自动调节能力极差,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极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极易被破坏。因此小生态瓶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稳定状态。,实战演练 为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缸,各缸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缸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注:“”表示有;“”表示无。 (1)乙缸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_,原因是_。 (2)丙缸比甲缸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_。 (3)丁缸与甲缸相比,氧气含量_,原因是_。 (4)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_; _。,【解析】 与甲缸相比乙缸缺乏光照,稳定性遭到破坏,种群密度逐渐减小。丙缸缺少分解者,有机物不被分解,故含有较多的有机物。丁缸多了一种消费者小鱼,小鱼呼吸要消耗氧气,故氧气含量比甲缸少。,【答案】 (1)下降 缺乏光照,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生长 (2)缺乏泥沙,分解者数量太少 (3)减少 消费者较多,消耗较多的氧气 (4)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光能) 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之间应保持适当比例,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