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工作中职业卫生调查及检测方案编制要点.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22892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29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评价工作中职业卫生调查及检测方案编制要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评价工作中职业卫生调查及检测方案编制要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评价工作中职业卫生调查及检测方案编制要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评价工作中职业卫生调查及检测方案编制要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评价工作中职业卫生调查及检测方案编制要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评价工作中职业卫生调查及检测方案编制要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价工作中职业卫生调查及检测方案编制要点.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0九年五月,评价工作中职业卫生调查 及检测方案编制要点 沈月华 Tel:,1,一、职业卫生调查,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对作业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职业卫生调查是识别和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实施职业卫生服务和管理的重要手段。,2,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首先需通过对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作业环境进行调查,以确切了解有害因素的性质、品种、来源及职业人群的接触情况。但是,职业有害因素是否对接触者的健康造成损害以及损害的程度,则取决于作用条件,包括接触机会、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和接触强度等。 对职业有害因素的强度,及

2、其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的危险程度,还必须通过生产环境监测、生物监测和健康监护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估测。这可为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制订和修订卫生标准以及指导今后的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据。,3,1 职业卫生调查形式,职业卫生调查可分为三大类 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 专题调查 事故调查。,4,1.1 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5,1.1.1 调查目的,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的目的是掌握所管辖地区或系统内各企业,尤其是工矿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和需求,建立所管辖单位的职业卫生档案。,6,1.1.2 调查对象及要求,对所管辖的所有工矿企业,必须按单位逐一进行调查,认真填写统一表格并复核后,按计算机编码要求,进行地区

3、及专业系统列编。调查资料逐级汇总上报,每3年复核1次。在日常职业卫生工作中,需随时将生产环境监测和健康检查的结果、职业病发病情况,以及生产和企业变迁情况录入职业卫生档案,以备查阅、分析。,7,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内容包括: 被调查单位基本情况:如单位名称、地址、单位的历史、隶属关系、性质、机构设置、男女职工人数、产品种类、有害职业的分布、接触有害因素的人数、产值以及利税情况等; 主要产品和工艺流程:记录使用的原料名称、中间产品、产品及年产量、生产设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并绘制工艺流程图;,1.1.3 调查内容,8,主要工作场所的劳动条件:主要车间、工段和工种是否按照卫生要求进行合理布局、采光照

4、明、车间微小气候状况是否符合卫生要求、相邻车间有无相互影响等; 劳动组织及班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关系,每周几个工作日、每日的工作时间、加班加点情况及在外有无兼职等; 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接触人数;,调查内容(续1),9,作业环境及接触者健康状况: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影响的早期表现,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工伤的发生频率和分布情况及以往生产环境监测和健康监护资料等; 防护设备及其使用、维修等情况:针对职业性有害因素所采用的建筑设计和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如通风、除尘排毒系统、噪声及其它物理因素的防护、高温作业防护等及个人防护用品的品种和数量,使用、维修等情况;,调查内容(续2),10,生产辅助用室情况

5、:生活卫生设施中有无浴室、更衣室、休息室、女工卫生室、厕所、医疗室等; 劳动者的反应:听取劳动者对职业性有害因素危害身体健康的反应,特别是对具有刺激性或易于引起急性反应的毒物,劳动者可提供许多有价值的情况和线索。,调查内容(续3),11,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常通过“听、看、问、测、查、算”的方法进行。 听:听取介绍; 看:现场观察和查看有关的资料; 问:口头询问; 测:生产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 查:职业健康检查; 算:资料分析。 最后,对所得调查取得的资料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1.1.4 调查内容,12,1.2 职业卫生专题调查,13,专题调查是对某一系统(行业

6、)或某一有害因素的职业卫生基本情况的调查。目的在于探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工健康的影响,或就其它具体问题(如病因探讨、患病率分析、早期监测指标筛选、预防措施效果评价和卫生标准研制或验证等)进行专项调查研究。 所辖地区内存在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进行专题调查:某一系统(行业)在所辖区内所占比重较大;某一有害因素的危害性较突出,接触人数较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而出现新的有害因素者;已有的有害因素出现新的职业性病损者。,1.2.1 调查目的,14,专题调查的项目可视实际需要加以选择。 有害因素与健康关系的调查:揭示接触水平一反应关系; 工作有关疾病调查:探讨某些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导致非特异性疾患高发

7、或加剧的因果关系; 生产环境监测方法研究:确定测定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质量控制要求; 生物监测研究:阐明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预示值、符合率,以及在早期检测职业性病损中的意义; 预防措施效果的卫生学评价:对采取预防措施前后的作业环境、职工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投入效益等。,1.2.2 调查项目,15,1.3 职业卫生事故调查,一般属于计划外应急性调查。发生急性事故性损害(如职业病危害事故、安全事故)时,职业卫生医师应会同临床医师参加抢救;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厂矿医院或诊所)应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和放射性同位素与装置放射防护条例等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及职业病报告办法,立

8、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部门报告;医疗卫生机构应会同有关部门深入现场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发生原因,提出抢救和预防的对策,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16,在现场,必须详尽了解事故发生的全过程和有关的规章制度,包括事故发生时的气象条件、设备运转情况、作业状态、操作规程及防护措施等;通过中毒病人或班组人员,了解事故发生过程及其前后细节,以及同类生产的其它作业场所是否发生过类似事故。当现场未经清理时,应迅速检测生产环境中各种可疑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如现场已遭破坏,必要时采用模拟现场试验估测接触浓度或强度。经皮肤吸收的毒物,应尽可能进行皮肤污染的测定;如有可检测的生物监测指标,

9、应及时采样测定。 最后,根据调查资料,做出综合判断,提出处理意见及防止事故再度发生的对策和措施,用书面形式上报上级机关并分发有关单位,以吸取教训。,职业卫生事故调查(续),17,2 职业卫生调查步骤,除事故调查外,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与专题调查的工作步骤基本相似,但专题调查安排的更周密。完整的专题调查可分为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18,2.1 准备阶段,19,2.1.1 制订计划,计划内容包括: 调查目的、试图寻求的答案和可能遇到的困难; 调查对象、对照的选择,样本大小和抽样原则; 调查方法; 调查项目、观察指标和检查测定方法,所需器材、经费和人力; 人员培训,调查队伍组织领导及协作关系;

10、 现场联系及时间安排; 预期结果; 数据处理,资料整理、分析和总结。,20,围绕调查内容和目的,认真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充分掌握现有资料,借鉴别人经验,使调查工作更有的放矢,效率更高。有条件者可考虑运用现代文献检索手段,如联机检索、光盘检索、国际互联网等,以便更准确、及时地了解全世界有关职业卫生与职业病方面的资料,查找到最新文献。亦可随时与世界各地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专家讨论专题的有关内容。,2.1.2 查阅文献,21,应根据调查目的、内容及统计方法,周密设计调查表格的项目及形式。每一调查项目都必须用意明确,而非可有可无。调查表格的完善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调查计划的完善与否。因此,拟好的表格最

11、好先进行试点调查,并根据试调查效果作必要修改,使其更趋完善。为便于计算机处理,调查项目尽可能量化,可在表格偏旁位置预留空格,以便填入各项目的“量值”。另外,为验证调查对象回答内容的可靠性,可在询问项,如主观症状中,随机穿插与接触反应(效应)完全无关的内容,作为“干扰性项目”。整理分析时,分别算出“症状分”与“干扰分”,供判断参考。,2.1.3 拟订表格,22,调查表的内容一般包括: 调查表的名称; 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出生地、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名称、职业、车间、工种及家庭住址; 调查项日:根据调查目的而定,一般包括职业史及接触史、疾病史、目前健康状况、不良生活方式、生产环境监

12、测结果、针对该项调查的体检和化验项目及结果;例 调查者对调查结果的可信度估计; 结束部分:包括调查人签字和调查日期。,拟订表格(续),23,根据调查目的,选择不同对象。一般原则是: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样本大小和抽样方法; 以密切接触有害因素的人群为观察对象,并选择同等条件非接触人群为对照组; 在评价检测指标对反应生产环境浓度或机体反应的灵敏性和可靠性时,应尽可能分别选择接触高、中、低浓度(或强度)的接触者为对象; 凡同时接触可干扰效应的其它因素者,不应列为对象; 慢性职业病调查应特别注意潜伏期,现有接触人群或曾经接触者,均应列为调查对象; 对照的选择应注意可比性,即性别、年龄、工龄等应合乎统计

13、学要求。,2.1.4 对象选择,24,在正式调查全面开展前,最好先进行一次完全按照计划进行的小型试点调查。其目的是: 检查所预定计划是否完善,切实可行; 及时发现问题,如调查表格项目是否合适,测定仪器功能是否完好,以及调查对象是否合作等; 锻炼和考核整个调查队伍,积累经验,估计不同检查者之间的差异,进一步统一方法,缩小误差,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2.1.5 试点调查,25,2.2 实施阶段,在试点调查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按照计划,全面展开工作。这一阶段应特别注意现场调查的质量控制。最好制订调查工作手册,内容包括调查员工作须知、调查项目的各项标准及操作规程等,调查员必须严格遵守调查工作手册中

14、所定的各项规章。专题调查组要建立各级分工负责的组织网络,如由项目负责人现场调查督导人调查员、摘抄员、检验员组成的三级工作网。调查中随时抽查原始记录,及时复核补漏,汇总和整理调查资料。此外,尚需掌握工作进度,注意工作中的密切配合与协调,确保按质按量如期完成调查任务。,26,2.3 总结阶段,27,2.3.1 资料整理与统计,资料检查:检查调查表格中的原始资料,内容包括: 资料的完整性,即全部项目必须符合调查设计的要求并逐项填齐; 资料的可靠性,即调查方法正确,疾病诊断明确,测定数据准确等; 资料筛选的原则性,即资料剔除不能带有主观性,取舍要有一定的原则。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剔除:项目不全、记录

15、欠正确、对照人群曾接触被调查的有害因素、接触人群曾接触足以影响调查结果的其它因素。,28,资料整理:按以下步骤进行整理和分析。 在同质基础上,按调查设计分组; 按分组要求拟定整理表,对资料进行归并、组合; 资料分析,按统计学原则,根据资料特征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和参数,探讨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问的联系及其强度,并阐明混杂效应(confounding effects)及其程度。,资料整理与统计(续),29,据调查结果写出全面总结,向所调查企业和有关上级部门汇报。报告应针对所发现的问题作出卫生学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与建议,力争把通过调查所得到的科学结论,反馈到企业职业卫生工作中去。

16、,2.3.2 调查汇总,30,作为一项科学研究,或者一项职业病危害评价,应结合调查发现,进一步复习有关文献,深化感性认识,把调查报告提炼成一篇或几篇科学论文。例:,2.3.3 论文撰写,31,二、评价工作中职业卫生 调查编制要点,32,评价单位在接受评价委托后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项目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工程概况、试运行情况。 工作过程的卫生学调查,了解生产工艺的全过程、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及产品、确定工作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以及劳动者接触方式和接触时间。 工作环境卫生学调查,包括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学卫生学、辅助用室、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施救设施、个人使用

17、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等方面的卫生防护措施的落实概况。,1 评价工作中现场调查内容,33,调查建设项目是否严格按现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规定进行施工、预评价报告与防护设施设计及审查意见落实情况。 职业卫生管理调查,了解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情况、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完善情况、职业健康教育状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结果、健康监护情况、职业卫生资料归档情况。,评价工作中现场调查内容(续),34,2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表的设计,35,项目概况调查表,36,37,职业卫生管理调查表,38,39,劳动定员调查表,40,建筑卫生学调查表,41,噪声/毒物/粉尘防护设施调查表,42,原辅材

18、料调查表,43,个人防护用品调查表,44,辅助卫生设施调查表,45,工时调查表,46,危害因素与接触情况调查表,47,某2600MW热电厂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表 某冶炼厂搬迁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编制要点,例:,48,三、评价工作中检测方案 编制要点,49,1 检测方案编制前的准备,检测方案内容包括:选择采样点、采样对象、采样方法和采样时机等。为了正确制定检测方案,必须在采样前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必要时可进行预采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 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生产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 工作

19、流程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的完好程度等。,50,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 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 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个人防护设施及使用状况等。,检测方案编制前的准备(续),51,2 检测点选择的基本要求,应满足工作场所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应满足职业卫生评价的要求。 应满足工作场所环境条件的要求。 在采样的同时应作对照试验,即将空气收集器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

20、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因此检测方案中样品数量应加上空白对照数。,52,3 评价检测工作中采样的要求,评价检测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等。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应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连续采样 3 个工作日,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时,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个工作日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连续采样 3 个工作日。,53,4 定点采样,54,4.1 定点采样点的选择原则,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

21、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 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 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55,4.2 定点采样点数目的确定,工作场所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凡逸散或存在有害物质的工作地点,至少应设置1 个采样点。 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3 台设置1 个采样点;410 台设置2 个采样点;10 台以上,至少设置3 个采样点。 一个有代表性

22、的工作场所内,有2 台以上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逸散同一种有害物质时,采样点应设置在逸散有害物质浓度大的设备附近的工作地点;逸散不同种有害物质时,将采样点设置在逸散待测有害物质设备的工作地点,采样点的数目参照前项确定。,56,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在每个工作地点设置1个采样点。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10米设置1个采样点。 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休息室,至少设置1 个采样点。,定点采样点数目的确定(续),57,4.3 定点采样时段的选择,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随季节发生变化的工作场所,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季节选择

23、为重点采样季节。 在工作周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 在工作日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58,5 个体采样,59,5.1 个体采样对象的选定,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采样对象。 在工作过程中,凡接触和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的劳动者都列为采样对象范围。 采样对象中必须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其余的采样对象应随机选择。,60,5.2 个体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在采样对象范围内,能够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其中应包括接触

24、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3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61,个体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续),在采样对象范围内,不能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6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62,6 职业接触限值 为最高容许浓度的采样,用定点的、短时间采样方法进行采样; 选定有代表性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点; 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 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15min。,63, 职业接触限值 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采样,用定点的、短时间采样方法进行采样; 选

25、定有代表性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点; 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 采样时间一般为15min;采样时间不足15min时,可进行1次以上的采样;,64, 职业接触限值 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采样,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存在状况,或采样仪器的操作性能,可选择个体采样或定点采样,长时间采样或短时间采样方法。以个体采样和长时间采样为主。,65,8.1 采用个体采样方法的采样,一般采用长时间采样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接触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劳动者作为重点采样对象。 按照个体采样要求确定采样对象的数目。,66,8.2 采用定点采样方法的采样,劳动者在

26、一个工作地点工作时采样 劳动者在一个以上工作地点或移动工作时采样,67,8.2.1 劳动者在一个工作地点 工作时采样,长时间采样方法:选定有代表性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点;采样仪器能够满足全工作日连续一次性采样时,在全工作日内可进行1次采样;采样仪器不能满足全工作日连续一次性采样时,可根据采样仪器的操作时间,在全工作日内进行2次或2次以上的采样。,68,短时间采样:选定有代表性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点;在空气中有害物质不同浓度的时段分别进行采样;并记录每个时段劳动者的工作时间,采样时间一般为15min 。,劳动者在一个工作地点 工作时采样(续),69,8.2.2 劳动者在一个以上工作地点或移动工作时采样,在劳动者的每个工作地点或移动范围内设立采样点,分别进行采样;并记录每个采样点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在每个采样点,应在劳动者工作时,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 每次采样时间一般为15min 。,70,某2600MW热电厂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检测方案 某冶炼厂搬迁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检测方案 某化工厂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检测方案编制要点,例:,71,1,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