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混凝土楼盖1.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24652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PPT 页数:147 大小:8.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章混凝土楼盖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一章混凝土楼盖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一章混凝土楼盖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一章混凝土楼盖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一章混凝土楼盖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章混凝土楼盖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章混凝土楼盖1.ppt(1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混凝土与砌体结构,王玉霞 18990675563,1 混凝土楼盖,1.1 概述 1.2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 1.3 现浇双向板肋梁楼盖 1.4 无梁楼盖 1.5 装配式混凝土楼盖 1.6 楼梯,1 混凝土楼盖,主要内容: 混凝土楼盖的分类 现浇单向板、双向板肋梁楼盖 无梁楼盖 装配式楼盖 楼梯 现浇空心楼盖 重点: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计算与设计方法 双向板肋梁楼盖及无梁楼盖的设计方法,学时分配,混 凝 土 楼 盖 15 学 时,结构概念设计模块 (3.5学时),结构分析模块 (7.0学时),结构设计模块 (3.8学时),新结构与新技术模块 (1.2学时),1 混凝土楼盖,2.1 概 述 (1.0

2、学时),2.2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 (5.0学时),2.3 现浇双向板肋梁楼盖 (3.0学时),2.4 无梁楼盖 (2.0学时),2.5 装配式楼盖 (1.0学时),2.6 楼梯 (1.0学时),由混凝土梁、板组成,是一种水平承重体系,属于受弯构件。,1.1 概述,什么是混凝土楼盖结构,现浇整体式楼盖,1.1.1 楼盖的分类,(1)按施工方法分,装配式楼盖,1.1.1 楼盖的分类,(1)按施工方法分,装配整体式楼盖,1.1.1 楼盖的分类,(1)按施工方法分,肋梁楼盖,1.1.1 楼盖的分类,(2)按结构类型分,井式楼盖,1.1.1 楼盖的分类,(2)按结构类型分,密肋楼盖,1.1.1 楼盖的

3、分类,(2)按结构类型分,无柱帽无梁楼盖,有柱帽无梁楼盖,无梁楼盖,1.1.1 楼盖的分类,(2)按结构类型分,空心楼盖,1.1.1 楼盖的分类,(2)按结构类型分,钢筋砼楼盖 预应力砼楼盖 有粘结预应力砼楼盖 先张法预应力砼楼盖(不常用) 后张法预应力砼楼盖 无粘结预应力砼楼盖,(3)按预加应力情况分,1.1.1 楼盖的分类,3、房屋的顶层、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过大的楼层、作为上部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应采用现浇混凝土楼盖。,2、房屋高度50m时,8、9度设防的框剪结构宜采用现浇混凝土楼盖结构,6、7度设防的框剪结构可采用装配整体式楼盖结构;,1、房屋高度50m时,框剪结构、筒体结构及复

4、杂高层建筑应采用现浇混凝土楼盖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宜采用现浇混凝土楼盖结构;,1.1.1 楼盖的分类,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1.1.2 楼盖设计基本内容,(1)根据建筑平面和墙体布置,确定柱网和梁系尺寸; (2)建立计算简图; (3)根据不同的楼盖类型,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分析梁板内 力; (4)进行板的截面设计,并按构造要求绘制板的配筋图; (5)进行梁的截面设计,并按构造要求绘制梁的配筋图。,充分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柱网尺寸尽可能大,内柱尽可能少,近期使用要求和长期发展相结合。 尽量保证结构布置合理,造价经济 主梁:58m ; 经济跨度 板:1.72.7

5、m ,常用跨度2m。 梁格布置力求规整,梁系尽可能连续贯通。,1.2.1 结构布置,(1)布置原则,次梁:46m;,1.2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内纵墙承重,(2)布置方式,主梁沿纵向布置,主梁沿横向布置,1.2.1 结构布置,1.2.2 按弹性理论计算单向板肋梁楼盖,支座条件的简化 板:支承在次梁或墙体上,将次梁或墙体作为板的不动铰 支; 次梁:支承在主梁(柱)或墙体上,将主梁(柱)或墙体作为次梁的不动铰支; 主梁支承在墙体上:视墙体为主梁的不动铰支 主梁 主梁支承在柱上: 梁柱线刚度比 3 铰接 梁柱线刚度比 3 刚接,(1)计算简图,次梁,板,主梁,1.2.2 按弹性理论计算单向板肋梁楼盖

6、,杆件的简化 包括梁、板的计算跨度与跨数的简化。 计算跨度 查表采用。,(1)计算简图,1.2.2 按弹性理论计算单向板肋梁楼盖,杆件的简化 包括梁、板的计算跨度与跨数的简化。 计算跨度 查表采用。,(1)计算简图,1.2.2 按弹性理论计算单向板肋梁楼盖,补充:,5跨 按实际跨数考虑; 5跨,等 跨计算跨度相差10,按实际跨数计算。,不等跨,按五跨计算,即除每侧两跨外, 所有中间跨均按第三跨计算。,杆件的简化,1.2.2 按弹性理论计算单向板肋梁楼盖,(1)计算简图,跨数,杆件的简化,1.2.2 按弹性理论计算单向板肋梁楼盖,(1)计算简图,实际简图,计算简图,考虑构造配筋时的简图,荷载的简

7、化,板的荷载 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所受荷载为板带自重及板 带上的均布可变荷载 次梁 承受板传来的均布荷载及均布自重 主梁 承受主梁自重及次梁传来的集中力,1.2.2 按弹性理论计算单向板肋梁楼盖,(1)计算简图,折算荷载,1.2.2 按弹性理论计算单向板肋梁楼盖,(1)计算简图,什么是折算荷载?为什么要用折算荷载?,板: 折算恒载: ;折算活载: 次梁: 折算恒载: ;折算活载: 主梁: 荷载均不折减。(为什么?), 板或次梁搁置在砖墙和钢梁上时,不作此调整,按实考虑。(为什么?),折算荷载,1.2.2 按弹性理论计算单向板肋梁楼盖,(1)计算简图,案例 设计资料1、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

8、9.0kN/m2 2、楼面面层水磨石自重为0.65kN/m2,梁板天花板混合砂浆抹灰15mm.(板、次梁、主梁伸入墙长度分别为120mm、240mm、360mm),(2)活荷载的最不利组合及内力包络图,对某一指定截面而言,要确定活荷载的最不利位置,使恒载和活载合理组合后该截面的内力为最不利。,梁板上荷载有: 恒荷载:大小和位置均不变化; 活荷载:大小和位置不确定,引起截面 内力变化。,荷载最不利组合,1.2.2 按弹性理论计算单向板肋梁楼盖,1.2.2 按弹性理论计算单向板肋梁楼盖,(2)活荷载的最不利组合及内力包络图,荷载最不利组合,(a)求某跨跨中最大正弯矩:,(b)求某跨跨中最大负弯矩:

9、,截面最不利活荷载布置原则,本跨布置,再隔跨布置;,该跨不布置,两相邻跨布置,再隔跨布置;,1.2.2 按弹性理论计算单向板肋梁楼盖,(2)活荷载的最不利组合及内力包络图,(c)求某支座最大负弯矩:,(d)求某支座截面最大剪力:,该支座相邻两跨布置,再隔跨布置;,1.2.2 按弹性理论计算单向板肋梁楼盖,截面最不利活荷载布置原则,(2)活荷载的最不利组合及内力包络图,应怎样布置?,绘内力包络图 (a)内力计算,(b)绘内力包络图 将各控制截面在荷载最不利组合下的内力图绘在同一图中,其外包线表示各截面可能出现的内力最不利值,这些外包线即为内力包络图。 内力包络图包括弯矩包络图和剪力包络图。,1.

10、2.2 按弹性理论计算单向板肋梁楼盖,(2)活荷载的最不利组合及内力包络图,剪力包络图,1.2.2 按弹性理论计算单向板肋梁楼盖,内力包络图,(2)活荷载的最不利组合及内力包络图,弯矩包络图,主梁设计(按弹性理论计算):,由此可作出下列几种情况下的内力图:+; +; +,主梁设计(按弹性理论计算):,主梁剪力计算,主梁设计(按弹性理论计算):,主梁设计(按弹性理论计算):,剪力包络图,V0按简支梁计算的支座剪力 b支座宽度。,(3) 支座截面内力计算,1.2.2 按弹性理论计算单向板肋梁楼盖,弹性计算的局限性: (1)内力计算与截面承载力计算不协调; (2)不变刚度的弹性分析与构件刚度随荷载而

11、改变 的实际不相吻合。,1.2.2 按弹性理论计算单向板肋梁楼盖,(1)结构塑性铰,塑性铰的定义,1.2.3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受弯构件从钢筋屈服至截面破坏,转角剧增,即在梁内拉、压塑性变形集中的跨中区域形成一个性能特殊的“铰”。,塑性铰的特点,(1)结构塑性铰,单向性 只能绕弯矩作用方向发生单方向转动,1.2.3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塑性铰的特点,(1)结构塑性铰,有限性 只能在从受拉钢筋屈服到混凝土压碎的有限范围内转动,即 u y,2.2.3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塑性铰的特点,(1)结构塑性铰,双重性 在转动的同时既可传递剪力也可传递一定的弯矩,即截面的极限

12、弯矩 MMu,2.2.3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塑性铰的特点,(1)结构塑性铰,可控制性 可通过适当增配钢筋来控制塑性铰出现的部位,1.2.3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内力重分布 钢筋砼连续梁(板)是超静定结构,在加载的全过程中,由于构件裂缝的形成和发展,引起构件刚度的不断降低,使各截面间的内力不断变化。 亦定义为:结构由于刚度比值改变或出现塑性铰引起结构计算简图变化,从而引起结构内力不再服从弹性理论的内力分布,这种现象称为“内力重分布”。 (内力重分布与应力重分布的区别?),(2)塑性内力重分布,1.2.3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塑性内力重分布 塑性铰出现后,结构的传力

13、性能发生改变,内力向跨中发生转移的现象显著增强。,(2) 塑性内力重分布,1.2.3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a)发生于裂缝出现至塑性铰形成之前 裂缝的形成和开展 构件刚度的变化是引起应力重分布的主要原因。,(b)发生在塑性铰形成之后 塑性铰的形成 结构计算简图发生改变是引起内力重分布的主要原因。, 对混凝土超静定结构而言,其破坏标志不是某一截面屈服(出现塑性铰),而是形成机构而破坏。,内力重分布完成的两个过程,(2) 塑性内力重分布,1.2.3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a)从构件截面开裂到构件破坏,跨中和支座截面弯矩的比值不断变化,即内力发生重分布。,(b)对于钢筋砼超静定结

14、构,每形成一个塑性铰,相当于减少一次超静定次数,内力发生一次较大的重分布。,(c)通过控制支座截面和跨中截面的配筋比,可以控制塑性铰出现的早晚和位置,即控制调幅的大小和方向。,结 论,(2) 塑性内力重分布,1.2.3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a)满足力的平衡条件,对均布荷载连 续梁,绝对值:,静力平衡条件:,屈服条件:,(3)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一般计算原则,1.2.3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塑性铰是分批出现的,先出现的塑性铰必须有足够的转动能力以保证塑性铰处的砼不被压碎。塑性转动能力主要与钢材品种及配筋率有关: 钢材品种:宜采用HPB235、 HRB335 配 筋

15、 率: 即相对受压区高度 0.1 x0.35h。,(b)塑性铰应有足够的转动能力,(3)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一般计算原则,1.2.3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c)满足正常使用要求,(d)防止发生其他局部脆性破坏,(3)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一般计算原则,1.2.3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a)塑性铰法,(b)极限平衡法,(d)弯矩调幅法,(c)弯矩曲率法,工程上一般多采用弯矩调幅法,均布荷载等跨连续梁、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3)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常用方法,1.2.3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弯矩调幅法 即先按弹性分析求出结构的截面弯矩

16、值后再将结构中某些截面绝对值最大的弯矩(多数为支座弯矩)进行调整,最后确定相应的支座剪力。,分别为弯矩和剪力系数,查表选用。,均布荷载等跨连续梁、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3)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1.2.3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弯矩及剪力系数表,均布荷载等跨连续梁、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3)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1.2.3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适用范围,(3)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不应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而应按弹性理论计算内力的情况: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和疲劳荷载作用的结构; 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或二级的结构构件; 处于侵蚀性环境中的结构。

17、,1.2.3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案例(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边跨:,取,中跨:,跨差不超过10%,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案例(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则由,可计算出,5.63,3.87,-3.797,-4.339,配筋计算(请同学们自行完成),案例(次梁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计算跨度:,中跨:,边跨:,取:,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案例(次梁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内力计算:,由,可计算出,76.61,-76.61,50.10,50.10,由,可计算出,配筋计算(请同学们自行完成),(1)板的计算与构造要求 计算要点 (a)一般多跨连续板按考虑塑

18、性内力重分布计算内力; (b)连续板弯矩的折减:对于四周与梁整体连接的板,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截面的计算弯矩可减少20%,边跨跨中及第一内支座截面弯矩不折减(拱作用);,(c)一般不需进行抗剪承载力计算。,1.2.4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构造要求,(a)板厚及支承长度 板 厚:一般屋盖及民用建筑楼板 60 ; 工业建筑楼盖 80; 行车道的楼板 80mm; 单向板:l/40 (连续板), l/35(简支板)。 支承长度:不宜小于板厚亦不宜小于120。,(1)板的计算与构造要求,1.2.4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b)板的受力钢筋,等跨连续板(相邻跨跨差20%

19、)受力钢筋的布置形式有: 弯起式 分离式,构造要求,(1)板的计算与构造要求,1.2.4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受力钢筋一般用HPB235级钢筋,直径常用8 mm、10mm,12mm,而且板面负筋得直径一般不小于8mm,70 mm 间距200 mm。,1.2.4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1.2.4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b)板的受力钢筋,构造要求,(1)板的计算与构造要求,(c)板中构造钢筋,分布钢筋 与受力钢筋垂直布置的钢筋 作用: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抵抗温度收缩应力;均匀分布板上荷载。 位置:布置在受力钢筋的内侧。 配筋要求: 6250,单位宽度上

20、分布筋的截面面积 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构造要求,(1)板的计算与构造要求,1.2.4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长向支座处负弯矩钢筋配置,嵌入承重墙内的板面附加钢筋,构造要求,(1)板的计算与构造要求,(c)板中构造钢筋,1.2.4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1)板的计算与构造要求,1.2.4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2)次梁的计算与构造要求,计算要点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 正截面计算: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 支座截面 按矩形截面计算 斜截面计算:按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确定横向钢筋 当截面尺

21、寸满足高跨比(l/8-l/12)和宽高比(1/3-1/2)时,不必作使用阶段的挠度和裂缝宽度验算,1.2.4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砼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C25mm 支承在砖墙上的长度:h400mm,120mm h400mm,180mm,构造要求,(2)次梁的计算与构造要求,1.2.4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等跨承受均布荷载且q/g3 按构造方式配筋 不满足上述条件时梁中钢筋弯起与截断按弯矩包络 图确定。,配筋构造,(2)次梁的计算与构造要求,2.2.4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配筋构造,1.2.4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2)次梁的计

22、算与构造要求,1.2.4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2)次梁的计算与构造要求,(3)主梁的计算与构造要求,按弹性理论计算内力 正截面计算: 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计算要点,1.2.4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3)主梁的计算与构造要求,有效高度的计算,单排布筋:h0=h-(50-60)mm; 双排布筋:h0=h-(70-80)mm。,计算要点,1.2.4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不必作使用阶段挠度验算的高跨比(l/14-l/8)、宽高比(1/3-1/2)。,支座截面内力 最危险截面在该支座边缘处,此截面的内力近似计算为:,(3)主梁的

23、计算与构造要求,计算要点,1.2.4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材料图),材料图的做法有三种: (a)纵筋不弯起不截断: 即纵筋全部伸入支座,则材料图为一直线。,主梁材料图的做法,(3)主梁的计算与构造要求,1.2.4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集中荷载处的附加横向钢筋,(3)主梁的计算与构造要求,1.2.4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为防止斜裂缝引起的局部破坏,须在S(S=2h1+3b)范围内设置附加的横向钢筋(箍筋、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箍筋的总截面面积:,吊筋的总截面面积:,箍筋和吊筋混合配置时,应满足:,集中荷载处的附加横向钢筋,(3)主梁的计算

24、与构造要求,1.2.4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两侧附加横向钢筋的计算:,(3)主梁的计算与构造要求,1.2.4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次梁传来的的集中力:,附加箍筋布置范围:,取附加箍筋:,8 200,则在长度范围内可布置箍筋的排数:,梁两侧各布置三排,另加吊筋1 18,则由:,满足要求,练习题,一、填空题,1.现浇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_,2、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设计中,板的短跨方向按计算配置钢筋,长跨 方向按 配置钢筋。 3、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设计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时,为保证塑 性绞的转动能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 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 。 4、试在

25、下图绘出B支座产生(绝对值)最大负弯矩时的最不利均布活 荷载布置。(可把均布活荷载q直接画于以下连续梁图中) 5、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主梁纵向受力钢筋的弯起和截断位置,应通过 在弯矩包络图上绘制 图确定。,C20,构造,0.35,材料,练习题,一、填空题,6、塑性铰的转动限度,主要取决于 、 和混凝土的极限压缩变形。 7、对于四周与梁整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单向板,对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和支座截面进行配筋计算时,由于_ _,可将计算所得弯矩减少20%。 8、充分的内力重分布是指 。 10、按弹性理论计算连续梁、板的内力时,计算跨度一般取 之间的距离;按塑性理论计算时,计算跨度一般取 。 11、图示5跨钢

26、筋混凝土连续梁,求D支座的最大负弯矩(绝对值)时,活荷载最不利布置为 ,求C支座左边最大剪力(绝对值)时,活荷载最不利布置为 。,钢筋的品种,配筋率,板内拱作用,形成足够的塑性铰,使结构变成机动体系,支座,净跨,1 ,3, 4,2,3,5,练习题,一、填空题,11、对于嵌固于承重墙内的板,沿墙长在板面上每米长度内应配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200mm的板面附加构造筋。 2、 现浇楼盖在主、次梁相交处,次梁上的全部荷载以集中力的形式传给主梁的梁腹部,从而有可能使主梁下部的梁腹内出现八字形的斜裂缝。规范要求,应在次梁两侧的主梁配置钢筋,且此部分钢筋应布置在长度为s= 的范围内。,横向钢筋,2

27、h1+3b,练习题,二、选择题。,1、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主次梁相交处,在主梁中设置附加横向 钢筋的目的是( ) A、承担剪力 B、防止主梁发生受弯破坏 C、防止主梁产生过大的挠度 D、防止主梁由于斜裂缝引起的局部破坏 2、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l1为短边的计算跨度, l2为长边的计算跨度( ) A. 当 时,可按双向板进行设计 B.当 时,可按双向板进行设计 C. 当 时,可按单向板进行设计 D. 当 ,宜按单向板进行设计 3、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中存在内力重分布是因为:( ) A. 钢筋混凝土的抗压性能不同 B. 受拉混凝土不断退出工作 C. 各截面刚度不断变化,塑性铰的形成 D.

28、结构由钢筋、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练习题,二、选择题。,5、板内分布钢筋不仅可使主筋定位,分布局部荷载,还可( ) A、承担负弯矩 B、承受收缩及温度应力 C、减小裂缝宽度 D、增加主筋与混凝土的粘结 6、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除需要按计算配置纵向钢筋外,还应按构造要求配置( ) A、架立钢筋 B、弯起钢筋 C、箍筋 D、分布钢筋 7、计算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时,对板和次梁可采用折算荷载来计算,这是考虑到( ) A、板的长跨方向也能传递一部分荷载 B、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 C、支座的弹性转动约束 D、出现活荷载最不利布置的可能性较小 8、五等跨连续梁,为使第三跨跨中出现最大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

29、( ) A、1、2、5跨 B、1、2、4跨 C、1、3、5跨 D、2、4跨,练习题,二、选择题。,9、五等跨连续梁,为使离端第二支座出现最大剪力,活荷载应布置在( ) A. 1、2、5跨 B. 1、2、4跨 C. 1、3、5跨 D. 2、4跨 11、四跨连续梁,为使第三跨跨中出现最大正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 ( ) A. 1、2、4跨 B. 1、2、3跨 C. 1、3跨 D. 2、3跨 12、整体现浇肋梁楼盖中的单向板,中间区格的弯矩可折减20%,主要是考虑: ( ) A. 板内存在的拱作用 B. 板的安全度较高,可进行折减 C. 板上活载满布的可能性较小 D. 板上荷载实际上也向长跨方向传递

30、了一部分,13、连续单向板内跨的计算跨度:( ) A. 无论弹性计算方法还是塑性计算方法均采用净跨 B. 均采用支承中心间的距离 C. 弹性计算方法采用净跨 D. 塑性计算方法采用净跨,练习题,二、选择题。,13、五等跨连续梁,为使离端第二支座出现最大剪力,活荷载应布置在:( ) A. 1、2、5跨 B. 1、2、4跨 C. 1、3、5跨 D. 2、4跨 14、塑性铰与理想铰的主要区别是: ( ) A. 塑性铰不能转动,而理想铰可在两个方向做无限的转动 B. 理想铰集中于一点,故只能承受一定数值的弯矩,而塑性铰可承受较大的弯矩 C. 塑性铰是单向铰,只能在弯矩作用方向做有限的转动,转动的大小受

31、材料极限变形的限制 D. 塑性铰集中于一点,而理想铰形成在一小段局部变形较大的区域 15、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中存在内力重分布是因为:( ) A. 钢筋混凝土的抗压性能不同 B. 受拉混凝土不断退出工作 C. 各截面刚度不断变化,塑性铰的形成 D. 结构由钢筋、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 16、整体现浇肋梁楼盖中的单向板,中间区格的弯矩可折减20%,主要是考虑:( ) A. 板内存在的拱作用 B. 板的安全度较高,可进行折减 C. 板上活载满布的可能性较小 D. 板上荷载实际上也向长跨方向传递了一部分,练习题,三、判断题,1、 多跨连续梁按弹性理论计算时,由于其支座弯距比跨中弯矩大,所以一 定先在支座

32、处出现塑性铰。( ) 2、连续单向板受力筋沿板的短跨布置,但还要在垂直于受力钢筋的长跨方向布置分布钢筋。( ) 3.超静定结构钢筋混凝土内力重分布始于塑性铰的形成。且超静定结构在形成塑性铰到形成破坏机构还有相当的强度储备。( ) 4.静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存在塑性内力重分布,超静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才具有内力重分布的现象。( ) 5.预制板在砖砌体上的最小支承长度为80mm。( ) 6、单向板的经济跨度为34米. ( ) 7、某5跨连续梁求某支座绝对值最大的支座负弯矩时,应在该支座左跨或者右跨布置活荷载,然后每隔1跨布置活荷载. ( ) 8、梁的弯矩包络图就是梁的抵抗弯矩图. ( ) 9、静定的

33、钢筋混凝土结构,只要构件截面出现裂缝,必将在构件内产生内力重分布. ( ),练习题,三、判断题,12、梁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时,要求弯矩调整系数0.35. ( ) 13、超静定结构钢筋混凝土内力重分布始于塑性铰的形成。( ) 14、超静定结构在形成塑性铰到形成破坏机构还有相当的强度储备( ) 15、不论按弹性还是塑性理论计算梁中间跨的计算跨度,其计算结果都是一样的. ( ) 16、 的板,可按单向板进行设计。由于单向板上的荷载主要沿板的短边方向传到相应的支承梁上,所以只需沿板的短跨方向布置受力筋,而沿板的长跨方向不必布置任何钢筋。 ( ) 17、在楼盖结构中,作用在板面上的荷载是按板带竖向弯曲刚

34、度的大小来分配的,故在板上,板跨小的方向分配到的弯矩值就大。 ( ) 18、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计算时,对于板和次梁由于假定支座视为集中于一点并可自由转动的支承链杆,故计算简化与实际约束之间产生的误差是采用在恒载+活载总值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恒载,相应减小活载的方法进行修正。( ) 19、按弹性理论计算主梁支座截面的配筋时,其内力设计值应以支座边缘截面为准,即 。( ),练习题,三、判断题,20、不论静定和超静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随外载的增大,均存在截面应力重分布的现象,而塑性内力重分布只存在于超静定结构内,静定结构中不存在塑性内力重分布。( ) 21、对于嵌固于承重砖墙上的板,应配置直径不小

35、于6mm,间距不大于200mm的构造钢筋,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 时才能截断,以防止板面上出现裂缝。 ( ) 22、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的内力重分布可概括为两个过程,一个是结构各部分抗弯刚度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内力重分布,一个是塑性铰形成后由于结构计算简图改变而引起的内力重分布,且第二过程的内力重分布比第一过程的内力重分布大得多。( ) 23、 受集中力作用的两跨连续梁按弹性理论计算时,由于支座截面的弯矩值比跨中截面的弯矩值大,所以一定先在支座处出现塑性铰。( ) 24、塑性铰形成在一小段局部变形很大的区域,塑性铰形成于受弯构件中截面应力状态的a,转动终止于a 。( ) 25、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

36、法设计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时,为保证塑性铰的转动能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0.1b。( ),练习题,三、判断题,26、在楼盖结构中,作用在板面上的荷载是按板带竖向弯曲刚度的大小来分配的. 故在板上,板跨小的方向分配到的弯矩值就大。 ( ) 27、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计算时,对于板和次梁由于假定支座视为集中于一点并可自由转动的支承链杆,故计算简化与实际约束之间产生的误差是采用在恒载+活载总值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恒载,相应减小活载的方法进行修正。 ( ) 28、多跨连续梁按弹性理论计算时,由于其支座弯距比跨中弯矩大,所以一定先在支座处出现塑性铰。( ) 29、混凝土强度等越高

37、,构件形成塑性铰时,其塑性转动能力越大。( ) 30、楼盖结构中,在主、次梁相交处,次梁在负弯矩作用下截面上部处于受拉区,使混凝土产生裂缝,而次梁传给主梁的集中力实际上作用在主梁截面高度的中、下部,往往在主、次梁交接处会出现八字形的斜裂缝,故应在交接处一定范围内配置附加箍筋或吊筋。( ) 31、超静定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力重分布始于塑性铰的形成。配筋率越大,塑性铰的转动能力也越大。 ( ),练习题,三、判断题,36、次梁传递给主梁属间接加载,该处应设附加箍筋或吊筋。 ( ) 40、垂直主梁分布的板面附加箍筋主要用来承担可能产生的扭矩。( ) 45、按弹性理论计算主梁支座截面的配筋时,其内力设计值应

38、以支座边缘截面为准,即 。 ( ),四边简支板承受板面总荷载q作用,板中心两个方向的挠曲变形应相等。,双向板与单向板的理论判定,1.3 现浇双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与单向板的理论判定,1.3 现浇双向板肋梁楼盖, 随着l02/l01比值的增大,大部分荷载沿短跨方向传递,弯曲变形主要在短跨发生;通常以l02/l012为界来判定单向板(2) 和双向板(2)。,双向板的受力变形,1.3.1 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计算,(1)双向板的受力特点,双向传力,双向受弯,但短跨方向传递的荷载和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均大于长跨方向,(2)双向板的实用计算,泊松比(砼) 时:,实用表格进行计算法,1.3.1 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计

39、算,单区格板的计算 由板支承条件查得表中系数。,泊松比 时 : 表中系数,多跨连续双向板的计算,基本假定: (1)支承梁的抗弯刚度很大,其垂直位移可忽略不计; (2)支承梁的抗扭刚度很小,可自由转动。,(2)双向板的实用计算,跨中最大弯矩:活载棋盘式布置,支座最大弯矩:活载满布,1.3.1 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计算,假定可将支撑梁视为双向板的不动铰支座,棋盘式荷载布置,计算跨中最大弯矩,该区格活载满布,然后跨区格布置活载,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多跨连续双向板的计算,(2)双向板的实用计算,1.3.1 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计算,对称荷载,反对称荷载,荷载等效,对称型荷载作用,中间支座视为固定支座,各外支承

40、边应根据实际支承条件而定,(4),(6),(5),多跨连续双向板的计算,(2)双向板的实用计算,1.3.1 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计算,计算跨中最大弯矩,反对称型荷载作用,中间支座看成铰支承,各外支承边应根据实际支承条件而定,跨内最大正弯矩,g、q作用下,单区格板,计算出两种荷载情况的实际跨中弯矩,进行叠加,等区格连续双向板,跨中最大挠度也按上述方法计算。,计算跨中最大弯矩,多跨连续双向板的计算,(2)双向板的实用计算,1.3.1 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计算,计算支座最大弯矩 活载最不利布置方法 为简化计算,假定各区格均布满活载。 支承条件 中间支座均为固支,边支座按实际支座情况而定。 内力计算 根据支承

41、情况和g+q的荷载查单区格板的表格 计算相应的支座弯矩。,当相邻两跨所求得的同一支座的弯矩不等时,支座弯矩可取两种板计算所得的平均值 。,多跨连续双向板的计算,(2)双向板的实用计算,1.3.1 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计算,【例题1.3】 已知某厂房双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布置如图所示,板厚选用100mm,楼面永久荷载标准值q3.16kN/m2,楼面活荷载标准值q5.0kN/m2。求双向板的内力。,1.3.1 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计算,解, 荷载设计值计算:,恒载设计值,g3.161.23.8 kN/m2,活荷载设计值,q51.36.5kN/m2,合计 pgq10.3 kN/m2, 按弹性理论计算:,在求各

42、区格板跨内正弯矩时,按恒载满布及活荷载棋盘式布置计算,取荷载,ggq/23.86.5/27.05 kN/m2,qq/26.5/23.25 kN/m2,区 格,A,lx/ly,4.2/5.40.78,跨 内,计算简图,0,0.2,mx,my,(0.02817.05+0.05853.25)4.226.85,(0.01387.05+0.03273.25)4.223.59,6.850.23.597.57,3.590.26.854.96,支 座,计算简图,0.067910.34.2212.34,0.056110.34.2210.19,B,(0.03087.050+0.05963.25)4.1327.01

43、,(0.02127.05+0.03243.25)4.1324.35,7.010.24.357.88,4.350.27.015.75,0.081110.34.13214.25,0.072010.34.13212.65,4.13/5.40.77,区 格,C,lx/ly,4.2/5.330.79,跨 内,计算简图,0,0.2,mx,my,(0.03187.050.05733.25)4.227.24,(0.01457.05+0.03313.25)4.223.70,7.240.23.707.98,3.700.27.245.15,支 座,计算简图,0.072810.34.2213.23,0.057010.

44、34.2210.36,D,(0.03757.050.05853.25)4.1327.75,(0.02137.05+0.03273.25)4.1324.37,7.750.24.378.62,4.370.27.755.92,0.090510.34.13215.90,0.075310.34.13213.23,4.13/5.330.78,由该表可见,板间支座弯矩是不平衡的,实际应用时可近似取相邻两区格板支座弯矩的平均值:,AB支座,(12.3414.25)/213.30 kNm/m,AC支座,(10.1910.36)/210.28 kNm/m,BD支座,(12.6513.23)/212.94 kNm/

45、m,CD支座,(13.2315.90)/214.57 kNm/m,各跨中、支座弯矩既已求得(考虑A区格板四周与梁整体连接,乘以折减系数0.8),即可近似按,算出相应的钢筋截面面积,取跨中及支座截面h0x80mm,h0y70mm。具体计算不赘述。,板面荷载按最近的传力途径向周边的支承梁传递。,支承梁的内力计算要点: 单跨梁:按实际荷载直接计算内力; 连续梁且跨差不超过10%:按折算荷载查表计算支座弯 矩,按实际荷载求跨中内力。,(3)支承梁的计算,1.3.1 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计算,1.3.2 双向板按塑性理论计算,(1)双向板的破坏特征 荷载较小时,符合弹性理论 荷载增大 出现平行于长边的首批裂

46、缝 裂缝向四角延伸 钢筋屈服,形成塑性铰 塑性铰线 形成破坏机构。,(2)双向板的极限分析,机动分析法,极限平衡分析法,1.3.2 双向板按塑性理论计算,关系式,其它破坏形式,验算表明,当满足:,时将不会发生上述破坏,1.3.2 双向板按塑性理论计算,(3)双向板的设计方法,1.3.2 双向板按塑性理论计算,计算步骤,(2)从中央区格开始,确定荷载 ,选定 和 各值,求出该区格板的跨中弯矩 、 以及支座弯矩,计算公式,(1)将楼盖划分为不同的双向板曲格,(3)将支座弯矩值作为相邻区格板的共界弯矩值,依次向外计算各 区格板,直至楼盖的边区格板和角区格板,跨中弯矩 以及支座弯矩的计算,采用分离式配筋,取,各塑性铰线上的总弯矩,(3)双向板的设计方法,1.3.2 双向板按塑性理论计算,带入总弯矩极限平衡方程,可得:,跨中弯矩 以及支座弯矩的计算,(3)双向板的设计方法,1.3.2 双向板按塑性理论计算,采用分离式配筋,采用弯起式配筋,取,/2,各塑性铰线上的总弯矩,跨中弯矩 以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