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堂互动学案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336.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948414 上传时间:2019-06-12 格式:WPS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堂互动学案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336.wps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堂互动学案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336.wps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堂互动学案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336.wps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堂互动学案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336.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堂互动学案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336.wps(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堂互动 学案 人民版选修 1 1 三点剖析 一、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及其作用 公元前 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实行第一次变法。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以下 几点: 第一,颁布法律,制定连坐法。这项措施在秦国建立起了比较严密的法律体系,同时,将 百姓按照什伍体系编制起来,这为以后国家征收赋税、徭役、兵役以及进行统治创造了条件, 并在秦国建立起了基层管理体制。 第二,鼓励小农生产,崇本抑末。商鞅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这 便是封建政治的经济基础。崇本抑末的政策对当时秦国的富国强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奠 定了中国此后

2、一千多年对商业发展抑制的总体趋势,成为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 “第三,奖励军功,按军功规定给予名位的标准。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 对秦国的世卿世禄制度以及宗族势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从而避免了宗族贵族长期把持政权的 现象,此外还引进了大批的人才,扩大了秦国的统治基础。 公元前 350年,商鞅进行了第二次变法,这次变法是在第一次变法的基础上对政治、经济 更进一步的改革。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废除井田制, 开阡陌封疆”。通过这个法令,承认了土地私有制,允许百姓自由买 卖土地,并用法令的形式保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二,推行县制。将全国的政权、兵权都加以集中,建立了君主专

3、制的统一的封建政治体 制,巩固了封建统治,发展了地主经济。 第三,统一度量衡。这对秦国经济的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四,迁都咸阳,修建宫殿。 第五,改良社会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秦国地处西部,在其统治范围内有不少西 南、西北的少数民族,商鞅依照中原地区的风俗、风尚进行改革,不仅促进了秦国的发展,也 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同时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国家赋税, 加强了秦国的集权统治。 拓展延伸 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 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国内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相对较弱;注重实用、讲求功利 “的法家学说,容易受到秦国君民的认可;统治者如秦孝公

4、向全国下 求贤令”;同时,当地民 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所有这些因素,都为秦国推行比较彻底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学以致用 【例 1】 判断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政治改革,最主要的依据是( ) A.废井田,开阡陌 B.废除特权,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编制户口,推行什伍制 解析: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考查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决定一 场变革的性质和彻底性的是对经济基础的变革,经济基础指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 总和,而土地所有权又是生产关系的核心。题目中 A 项是土地所有权的变革。 答案:A 变式提升 1.“据史记记载:秦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下列商鞅变法

5、措施与之有因 1 果关系的是( ) 废井田,开阡陌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实行连坐之法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A. B. C. D. 解析:此题考查对各项措施执行效果的理解能力。由于故“勇于公战”,由于故“怯 于私斗”。 答案:C 变式提升 2.“商鞅变法法令规定: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 ”举以为收孥。 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解 析:本题是一道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商鞅变法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 是弄清材料的主旨:“奖励耕织”。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的意图

6、是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 实力,以便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据以上 分析,B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 答案:B 二、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风潮 出现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 铁器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导致上层建 筑的改革,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进行变法是满足他们要求的 最有效的途径。战争的频繁也对各国提出变法革新的要求。为了在战争中把握主动,避免失 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

7、兵。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很多国家都进 “行了改革变法。法家思想的推动。在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中,法家提倡顺应形势进 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 主要目的:改革旧的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需要,达到富国强兵和巩固统治的 目的。 拓展延伸 关于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 (1)背景相同:都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都是在 愈演愈烈的争霸战争推动下产生的。 (2)目的相同:各国统治者变法的目的都在于发展封建经济,实现富国强兵,达到对内 巩固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的目的。 (3)代表的利益相同:各国

8、的变法都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4)指导思想相同:各国的变法都是在法家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 (5)措施相同:各国的变法基本上都围绕着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变革旧的经济基础,二 是改革旧的上层建筑,以建立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和巩固统治需要的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6)影响相同:各国的变法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促进了政治的进步和经济、军事 的发展壮大。 【例 2】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2 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解析: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发展,新兴地主阶级不断要求政治权利,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答案

9、:D 变式提升 3.下列言论中,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 ) A.制天命而用之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解 析:主要考查对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主张的正确理解能力。解题时,首先要对选项涉及的 主张进行正确释读和归纳。A 项是荀子的主张;C“”项体现了 尚贤 的主张,属于墨家;D 项体 现了对农民利益的保护,是孟子的主张。B 项主张赏罚分明,是法家的主张。 答案:B 变式提升 4.商鞅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 A.保护新兴地主和商人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统一 C.鼓励和发展封建小农经济 D.巩固和完善土地私有制 解析:商

10、鞅变法的目的是通过鼓励和发展小农经济,进而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答案:C 三、商鞅变法发生与成功的原因 1.发生原因: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 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这就为变法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 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这是变法发生的阶级 力量。 新兴地主阶级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2.成功原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 时期,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商鞅变法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商鞅确立了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指导 思想,改革态度坚决,而且取信于民。 【例 3】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目的在于( ) A.废除奴隶制度 B.发展封建经济 C.废除井田制 D.取得军事优势 解 析:战国初期,秦国和东方各国相比还比较落后,秦孝公任用商鞅推行新法后,秦国在 对外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 答案:D 变式提升 5 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 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 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 只要适应历史发展的改革都是一帆风 顺的 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A. B. C. 3 D. 解析:适应历史发展的改革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如商鞅变法,排除。 答案:C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