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73073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6章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26章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26章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26章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26章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6章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6章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26章 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回顾: 糖原的基本概况,糖原(glycogen)是葡萄糖在体内的一种极易被动员的储存形式。 储量最多: 骨骼肌 浓度最高: 肝脏 红细胞除外,糖原分子只有一个还原端, 合成和分解都是在非还原端进行。,糖原的结构,磷酸化酶 从非还原性端开始,至离分枝点还剩4个葡萄糖残基止。,水解-1,4糖苷键,1 糖原的分解,糖原,葡萄糖1-磷酸,PLP (磷酸吡哆醛),AMP (别构激活剂),四聚体(B型),糖原磷酸化酶,去分支酶,双功能酶:使糖原分子分支结构线型结构 葡聚糖转移酶 淀粉1,6-葡糖苷酶,非还原性端,去分支酶,葡聚糖转移酶,淀粉1,6-葡糖苷酶, 磷酸葡萄糖变位

2、酶,G-1-P G-6-P,游离葡萄糖主要被大脑和骨骼肌吸收。,Ser,磷酸葡萄糖变位酶,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6-磷酸,磷酸葡萄糖 变位酶,己糖激酶,UDPG是G的活化形式,糖原合成的底物。 每形成一个UDPG ,消耗2个P;,糖原合酶,2 糖原的合成 场所:细胞质,将葡萄糖分子转移到已存在的、糖原非还原性末端上,从非还原性末端约7个G残基处断开-1,4-糖苷键,以-1,6-糖苷键连接到其他G残基上。,此分支点与其他分支点至少有4个G残基的距离。,合成酶 (Synthesase),ATP,分支在代谢上的重要意义,提高糖原的溶解度 增加非还原性末端 增加了糖原合酶和磷酸化酶的作用部位,加速

3、了糖原的合成和分解。,生糖原蛋白,8个,G,3 糖原的代谢调控, 糖原磷酸化酶的调控 由两个相同的亚基组成,辅基是磷酸吡哆醛。,肌肉:糖原磷酸化酶 共价调节: 磷酸化酶a: 磷酸化活性 磷酸化酶b :去磷酸化失活 异构调节: 磷酸化酶a:不受影响 磷酸化酶b : 变构抑制剂:ATP和6-P-G 变构激活剂:AMP,The a form,The b form,激酶,磷酸化酶,肝脏:糖原磷酸化酶 a型+葡萄糖失活, 糖原合酶的调控,糖原合酶a:活性,磷酸化酶a:活性,磷酸化酶,激酶,激素对糖原代谢的调节和级联放大系统,胰岛素、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促进肝脏糖原的合成及细胞内葡萄糖的分解供能

4、。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原的分解。 肾上腺素 肌肉 胰高血糖素 肝脏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与细胞质膜结合 使腺苷酸环化酶活化,从而引起细胞内的级联反应,达到调控目的,满足机体需求。,糖原合酶a 糖原合酶b,酶促酶的级联式机制: 磷酸化酶b转变为a型需要磷酸化酶激酶的催化,使磷酸化酶b每个亚基的一个丝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 磷酸化酶激酶只有在一种蛋白激酶催化下,经磷酸化后才从无活性变为有活性; 蛋白激酶又只有与cAMP(环腺苷酸)结合后,才会引起变构从无活性变为有活性; cAMP则由与细胞质膜相结合的一种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TP生成; 腺苷酸环化酶又只有在激素(如肾上腺素)的作用下才能活化。

5、 这种一个酶活化下一个酶的级联式机制,可在细胞调节中非常迅速地放大调节物浓度。 利用这种机制,只要cAMP的浓度有细微的变化,就会使大量的磷酸化酶活化或抑制,从而在瞬间内控制糖原的合成或分解,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动画), 糖原代谢的整体调节,正常情况下: 机体能量供应充足,ATP和6-磷酸葡萄糖浓度高,磷酸化酶就会受到抑制,糖原不分解; 运动状态: 能量消耗大,AMP浓度升高,磷酸化酶就会被激活,糖原分解,促进能量的产生。,应激状态(如危险或激怒时): 大脑皮层就会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引起级联反应,迅速促进糖原分解。 如机体还需肌肉运动,则神经冲动使肌肉中Ca2+浓度迅速达到10-6mol/L,使肌肉收缩与糖原分解同时进行,保证机体的应激需要。 体内的代谢受到机体多层次的严格调控。,各种糖代谢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