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74291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4.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高中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高中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高中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高中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21荒漠化的防治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 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重点: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植被遭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 水土流失,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 力下降,荒漠景观,1、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一、荒漠化的过程和概念,土地退化,2、荒漠化的概念,(实质、分布、成因、表现),一、荒漠化的过程和概念,土地沙漠化,土地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

2、它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石质荒漠化,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次生盐渍化,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因受人为不合理灌溉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红漠化:

3、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红漠化,阿尔金山,二、区域特征,思考讨论:1、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对气候有何影响?2、从干湿地区来看,西北地区属于何种类型?3、西北地区的地形有何特点,对降水有何影响?,思考讨论2:读图2.2思考 西北地区主要是什么植被?有何变化特点,主导因素是什么?体现了什么地域分异规律?,范围(地形区界线、包括的省级行政区),西北地区的内部差异,贺兰山以东,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以西,在200毫米以下,塔里木盆地,不足50毫米。,以贺兰山为界,东部为坦荡的高原,西部为“三山夹两盆”,由

4、东到西距海越来越远,由东到西,由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二、区域特征,4、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1)干旱的自然背景,干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盛,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干旱季节,基本条件,物质基础,动力因素,包含着漠荒化的潜在威胁,有关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最突出的特征是温度的显著升高。 据研究,1951-1999年中国北方地区最低气温显著升高,暖冬年份连续出现,近50100年有明显的干旱化趋势;20世纪70年代开始干旱化趋势加快。 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加剧了西北地区气候和土壤的干旱化。这使得该区的植被覆盖度降低,土壤结构变的更加松散,加速了土地的荒漠化。另外气

5、候增暖,大范围气候持续干旱,给各种水资源(冰川、湖泊、河流等)带来严重的影响,使冰川退缩、河流水量减少或断流、湖泊萎缩或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大面积的植被因缺水而死亡,失去了保护地表土壤功能,加速了河道及其两侧 沙化土地的扩展及沙漠边缘沙丘的活动, 使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2010年4月24日午19时09分甘肃民勤县发生大风沙尘暴天气,(2)气候异常,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多雨年,持续干旱,抑制风沙活动,加剧荒漠化进程,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小结:,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气候变异等自然条件,发展创造条件,过 程,分散土地退化,最终

6、连接,荒漠般景观,过 程,加剧加速发展,人类活动,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在缺乏能源的地区,樵采天然植被是燃料的主要来源。在鄂尔多斯沙区,每年每户大约要挖67平方米沙蒿作为烧柴。在内蒙古东部库伦旗北部的额勒顺乡,1000多户居民每年需要的薪柴相当于破坏近100平方千米的灌木林。,过度樵采,过度樵采,人口激增,过度放牧,过度放牧,短期的经济利益,过度开垦,过度开垦,人口激增,土地荒漠化,读图观察: 1、该地区河流的流向与地形有何关系?2、该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是什么?水

7、文特点是什么?3、该区荒漠化发展的趋势如何?,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能源缺乏,樵采天然植被,超载、掘井,破坏草场,影响牧草,人为因素,开垦草场,加快风蚀,生态用水缺乏、次生盐渍化,破坏植被,加速了水分和养分的流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合作探究,1、掘井的数量不同,对牧场有何不同的影响?,荒漠化,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地理位置,荒漠化,气候异常,平地沙质沉积物覆盖深厚,大风日数较多且集中,风力作用强,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异常干旱,深居内陆,气候条件,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破坏防风沙的植被,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使沙化土 地连片发展,使植被生长衰退,导致荒漠化,荒漠化的概念

8、和基本过程,小结,1 2 3 4 5,实战演习,1、下列不能用以指示荒漠化的迹象的是( ) A.土壤有机质增加 B.沙尘暴频率增加 C.土地生产力下降 D.牲畜数量或者品质下降,A,2、下列有关我国的荒漠与世界荒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都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C.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D.现代荒漠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D,实战演习,3、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新疆高原面积坦荡 B.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准噶尔盆地内 C.灌溉农业为本区的特色,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 D.内蒙古高原西

9、部的草原为我国最好的草原之一, 我国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就生长在这里,C,实战演习,4、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主要特征及产生的原因是( ) A.异常干旱,因地处内陆,又有高原对水汽阻碍 B.大风,地处背风坡 C.沙漠广布,地处副热带高压带 D.风力很大,畜牧业为主,A,实战演习,是让沙漠继续下去,还是还它一片绿水蓝天?,四、荒漠化防治措施,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减少水井数量,合理分配河流水资源,ok,节水农业,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生物 措施,工程 措施,赤峰

10、农田防护林,内蒙古牧场防护林,紧紧相邻的沙漠和绿洲,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解决能源 的途径,开源,节流,营造薪炭林,新建沼气池,利用风能、太阳能,推广省柴灶,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4.具体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练

11、习,1.由于形成荒漠化的原因不同,下图中A、B、C、D多形成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的是 ( ),B,练习,2.下图说明了( ) A我国荒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面积缩小 B自然原因对荒漠化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C人为原因对荒漠化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D荒漠化土地都有由扩大到缩小的过程,C,练习,(09江苏地理2122题)图11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34题。 3.P地与Q地相比,P地(双选) ( ) A.年大风日数少 B.年降水量多 C.年降雪日数少 D.沙尘暴日数多,AB,练习,4.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 是(双选) ( ) A.截留水分 B.改变气候类型 C.削弱风力 D.改变植被类型,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