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3.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75727 上传时间:2019-06-1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肠梗阻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肠梗阻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肠梗阻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肠梗阻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肠梗阻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肠梗阻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肠梗阻3.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肠梗阻,概述:肠内容物通过障碍 临床表现:痛、吐、胀、闭 腹痛 呕吐 腹胀 停止排便排气,按基本病因分类 、机械性肠梗阻(mechanica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最常见 (1)肠道受压 (2)肠壁病变(3)肠道堵塞 、动力性肠梗阻(dynamic intestinal obstruction) 交感神经兴奋或毒素刺激麻痹性肠梗阻 副交感神经兴奋、铅中毒痉挛性肠梗阻 、血运性肠梗阻 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类 、单纯性肠梗阻 只有梗阻,无血运障碍 2、绞榨性肠梗阻 (strangulated intestinal obstruction) 梗阻

2、并伴有肠壁血运障碍,按梗阻的程度分类 完全和不完全肠梗阻 按发展快慢分类 急性和慢性肠梗阻 一段肠襻两端有无梗阻分类 闭袢性肠梗阻(肠扭转、结肠肿瘤) 非闭袢性肠梗阻,1、局部病理生理改变,急性梗阻 梗阻发生 气体液体潴留 肠管扩张,压力 静脉回流受阻 肠管壁坏死 动脉血运受阻 穿孔 急性腹膜炎,线检查,液平面 一般 hr出现 胀气肠袢(小肠3CM 结肠6CM), 空肠粘膜环状皱襞“鱼肋骨刺”状 回肠无此征象 结肠显示结肠袋形 (线征象必须结合临床),CT观片内容,肠梗阻判断标准1:小肠管径扩张内径大于2.5cm,结肠管径扩张大于6.0cm。近端肠管与正常或塌陷管径之间为“移行带”。 梗阻部位

3、的判定:从远侧肠管开始,逆行向近侧肠管追踪直至遇见扩张肠管为梗阻部位,通过比较扩张与塌陷肠管的分布及多少来判断梗阻平面的高低。 肠梗阻病因诊断标准:麻痹性肠梗阻CT表现为成比例的小肠和结肠扩张,而没有扩张肠袢与塌陷肠袢之间的“移行带”。存在“移行带”为机械性肠梗阻。“移行带”发现明确病变并能判断为肿瘤、肠套叠、肠扭转、疝、炎症或粪石等, “移行带”未发现明确病变则考虑为粘连性肠梗阻。 闭袢或绞窄性肠梗阻的判断:扩张肠袢及肠系膜血管以梗阻部位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或见扩张积液的肠曲呈U或C字分布,则考虑闭袢性肠梗阻;有肠梗阻存在,肠壁增厚(大于2mm),肠壁强化减弱,局部肠系膜改变(积液或水肿)则

4、为肠缺血表现,提示绞窄性肠梗阻。,气液平面、肠管扩张,梗阻发生3-6小时后,出现梗阻近端肠曲扩张、积气(红箭头)、肠内有高低不等的阶梯状气液平面(蓝箭头)。根据积气扩张的肠管形态可判断梗阻的大体部位,空肠呈鱼肋状,回肠呈光滑管状,结肠可见结肠袋。空肠段以上梗阻为高位肠梗阻,回肠段以下梗阻为低位肠梗阻,绞窄性小肠梗阻:表现为梗阻近段肠曲扩张、积液多、积气少(红箭头),即表现为腹腔内有较多的小气液平面(蓝箭头),空、回肠转位,可见“假肿瘤”征即两端闭锁的绞锁肠段内充满大量液体,致使仰卧前后位片上呈肿块影,而站立位或侧卧水平位片上则在该肿瘤块影上部见一短小的液面。,肠管扩张、积气、积液,并见结肠袋,

5、结肠梗阻的特点是梗阻近段的扩张较远离端轻。根据积气扩张的肠管形态可判断梗阻的大体部位,空肠呈鱼肋状,回肠呈光滑管状,结肠可见结肠袋。空肠段以上梗阻为高位肠梗阻,回肠段以下梗阻为低位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表现为全腹内肠管轻中度扩张,积气多、积液小,即液平面短小。,梗阻发生3-6小时后,出现梗阻近端肠曲扩张、积气(红箭头)、肠内有高低不等的阶梯状气液平面(蓝箭头)。,不完全肠梗阻:梗阻近端肠曲扩张、积气(红箭头),结肠积气(绿箭头)。,肠套叠,概述: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其远端或近端的肠腔内,使该段肠壁重叠并拥塞于肠腔称为肠套叠,其发生常与肠管解剖特点(如盲肠活动度过大)、病理因素(如息肉、肿瘤)

6、以及肠功能失调、蠕动异常有关。,1.按病因分型 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 绝大多数原发性肠套叠发生在婴幼儿,其中尤以411月者最多,男性约为女性的2倍。一般认为小儿常有肠蠕动功能紊乱及肠痉挛发生,严重持续的痉挛肠段可被近侧的蠕动力量推入相连的远侧肠段,特别是回盲部呈垂直方向连续的位置更易套入。继发性肠套叠多见于成年人患者,是由于肠壁或肠腔内器质性病变(如息肉、肿瘤、梅克尔憩室内翻及阑尾残端翻入肠内等)被蠕动推至远侧而将肿物所附着的肠壁折叠带入远侧肠腔。,2.按发病部位分型 可分为回肠一结肠型、回肠盲肠一结肠型、小肠一小肠型.以及结肠一结肠型。 (1)回肠一结肠型:回肠从距回盲瓣几厘米到数十厘

7、米处开始,套入回肠最末段,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鞘内。此型约占总数的30%。 (2)回肠育肠一结肠型:回盲瓣是肠套叠的头部,带领回肠末端进入升结肠,盲肠、阑尾也随之翻入结肠内。此型多见,占总数50%60%。 (3)小肠一小肠型:小肠套入小肠,较少见。 (4)结肠一结肠型:结肠套入结肠,也少见。 (5)多发肠套补:如回结套和小肠套,或小肠有2处套叠,极少见。,临床表现,1.阵发性腹痛 2.呕吐 3.便血 4.腹部包块,肠套叠的方向: 一般肠套叠是顺行的, 与肠蠕动方向一致 近端套入远端内, 极少数可逆行。,头部 套入部 颈部 鞘部,肠套叠的病理类型:,约50一60 约30% 约10 特点:回盲瓣是头

8、部 特点:回肠是头部 特点:复套,回肠套入回肠 盲肠、阑尾套入结肠内 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 后再套入结肠内,诊断,1. 根据肠套叠四大主要症状: 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 、肠样肿块。 一个或两个症状均要考虑该病,三个可确诊。,辅助检查: 钡餐造影:在小儿的肠套叠中的应用是无价值的,而且是禁忌作此检查。 原因:小儿肠套叠是小儿的急腹症,钡剂下行缓慢,不易到达回盲部,而且在回盲部显示不清,诊断率低。,钡灌肠: 可见到钡剂充盈套入部的远端,钡柱的远端呈杯形或新月形充盈缺损,在钡柱的压力下,套入部向回盲部退缩。 复位的标准为:钡剂充盈盲肠及末端小肠一定高度,并可见钡剂和气体混和 价值:由于钡灌肠对小肠型

9、套叠、复杂型套叠诊断率低,复位率不如空气灌肠,而且有穿孔的危险,目前已少用,价值不大,CT表现:肠套叠的初期,因套叠部较浅,而表现现为一肠系膜脂肪环绕的靶样分层肿块。 随套入肠段的延伸从肠壁的增厚,出现特征性的层状结构:外筒在cT影像上表现为较簿的膜状结构,中筒为较厚的软组织密度层,越靠近套叠颈部越厚,这 一 现象是由于肠壁翻转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和套人部肠管的轴向蠕动加压所致;内筒多较中筒薄。,CT表现:当套叠肠拌的走行与CT扫描层面相垂直的时候,套叠段表现为典型的高低不等五层同心环状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中心密度较高,为萎陷的套入段肠管(内简);第二属呈环状低密度,为肠系膜脂肪,共内多发小点状影为肠系股内血管断面,第三层的高密度环,为中筒的粘膜层;第四层表现为稍低密度环为中简的粘膜下层和肌层;最外层为高密度环,为中简的浆膜层和外鞘(鞘部)共向构成。 当中筒与外销间进入气体时,在二者之间入时还可见到不连续的气体影。当出现腹水和肠壁内气体时-提示血液循环障碍。 强化与正常肠管强化比较,强化程度减弱或者延迟强化,提示肠壁血运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