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第八章糖代谢.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998429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PPT 页数:139 大小:7.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第八章糖代谢.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9页
生物化学第八章糖代谢.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9页
生物化学第八章糖代谢.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9页
生物化学第八章糖代谢.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9页
生物化学第八章糖代谢.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第八章糖代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第八章糖代谢.ppt(1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糖代谢 (saccharometabolism),糖是生物体内主要能源,生命过程 消耗能量,第八章:糖代谢,1 多糖和底聚糖的酶促降解 2 糖的分解代谢 3 糖的合成代谢,葡萄糖的主要代谢细胞定位,丙酮酸氧化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糖酵解 糖异生,动物细胞,植物细胞,葡萄糖的主要代谢途径,葡萄糖,丙酮酸,乳酸,乙醇,乙酰 CoA,6-磷酸葡萄糖,磷酸戊糖途径,糖酵解,(有氧),(无氧),(有氧或无氧),糖异生,第八章:糖代谢,1 多糖和底聚糖的酶促降解 2 糖的分解代谢 3 糖的合成代谢,1 多糖和低聚糖的酶促降解,淀粉的酶促水解 水解淀粉的淀粉酶有与淀粉酶,二者只能水解淀粉中的-1

2、,4糖苷键,水解产物为麦芽糖.,淀粉的酶促水解,淀粉酶:在淀粉分子内部任意水解-1.4糖苷键(内切酶) 淀粉酶:从非还原端开始,水解.4糖苷键,依次水解下一个麦芽糖单位(外切酶) 脱支酶(R酶):水解淀粉酶和淀粉酶作用后留下的极限糊精中的1.6 糖苷键。,淀粉酶的作用,糖原的酶促降解,糖原的酶促降解,磷酸解作用,糖原的降解需要4种酶的作用: 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 糖原脱支酶(glycogen debranching enzyme)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hosphoglucomutase) 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

3、2 糖的分解代谢,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糖的无氧酵解 (二)糖的有氧氧化 (三)乙醛酸循环 (四)戊糖磷酸途径,反应实质,个酶作用,途径具体过程,进程变化,学习途径时要重点注意噢!,提示,酵解过程要学好 首条途径很重要 总结经验找规律 后边学习基础牢 举一反三相比较 触类旁通有参照 事半功倍学的巧 一路轻松兴趣高,温馨提示,加油!,糖酵解即糖的发酵分解, 是葡萄糖经1,6-二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酸转 变为丙酮酸,同时生成 ATP 的过程。 是所有生物进行葡萄糖分解代谢所必经的公共通路 定位于细胞胞质。 又称 Embden Meyerhof Parnas途径, 简称EMP途径(EMP pat

4、hway)。,(一) 糖的无氧酵解 (anaerobeic glycolysis),1.糖酵解过程碳骨架的变化: 一分子6碳的葡萄糖经历丙酮酸最后生成两分子3碳的乳酸.,(一) 糖的无氧酵解 (anaerobeic glycolysis),(一) 糖的无氧酵解,2. 对于细菌的生醇发酵作用产生的酒精,其碳原子 的变化情况如下:,(一) 糖的无氧酵解,从能量角度看,糖酵解过程是一个放能的过程。 : 一方面从葡萄糖转变为乳酸是物质的分解过程,其中伴有自由能的释放。 另一方面ADP和无机磷酸形成ATP,是吸收能量的过程。,糖酵解过程: 10步反应 葡萄糖 丙酮酸 乳酸 能量转换发生在前10步. 可划

5、分为两个主要阶段: 前五步为准备阶段,葡萄糖通过磷酸化、异构化裂解为三碳糖。每裂解一个已糖分子,共消耗2分子ATP。使己糖分子的1,6位磷酸化。最后形成一个共同的中间产物甘油醛-3-磷酸。 后五步为产生ATP的贮能阶段。磷酸三碳糖转变成丙酮酸,每分子三碳糖产生2分子ATP。 整个过程需要10种酶,这些酶都在细胞质中,所以 , EMP途径的发生部位在细胞质中。,糖无氧酵解的实质 在无氧条件分解: G 丙酮酸 2乳酸 (放出能量),看一看总览图示P167,找一找,起始物和终产物 ATP消耗和ATP生成 碳链断裂和分子异构 脱氢氧化和加氢还原,预热环节,标一标图中步号 ,欲速则不达,答一答图中要点

6、? ? ?,耗能(底物磷酸化) 放能或贮能(底物去磷酸化) 催化磷酸化、去磷酸化酶的特点 断裂反应,6C变两倍的3C(标记) 脱氢反应、H的去向 生醇发酵途径为什么分支,糖酵解,糖的无氧酵解,1,2,3,5,6,7,8,9,10,算算能量,4,4,1、葡萄糖的磷酸化,己糖激酶是能够在ATP和任何一种底物之间催化磷酸基团转移的一类酶。 1、ATP必须与Mg2+形成Mg2+-ATP复合物。游离的ATP分子对己糖激酶反而有强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2、己糖激酶是一种调节酶。它受其催化的产物葡萄糖 6- 磷酸和ADP的变构抑制。,磷酸化(消耗ATP),葡萄糖的磷酸化,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己糖激酶,2

7、.葡萄糖-6-磷酸异构化(G-6-PF-6-P),酶:磷酸葡萄糖异构酶 (phosphoglucose isomerase)又称磷酸己糖异构每酶。 G-6-P经烯醇式异构转变为果糖-6-磷酸 (F-6-P)反应可逆。,2.异构化(G-6-PF-6-P),2.葡萄糖-6-磷酸异构化(G-6-PF-6-P),3、再磷酸化(消耗ATP),二次磷酸化。形成果糖-1,6-二磷酸。 该反应不可逆 酶:称为磷酸果糖激酶(PFK), 该酶需要Mg2+参加反应。 ATP可降低该酶对果糖-6-磷酸的亲和力,但ATP对该酶的这种变构抑制效应可被AMP解除。因此ATP/AMP的比例关系对此有明显的调节作用。H+对酶活

8、性也有很大影响。,3.再磷酸化(消耗ATP),发生部位 在几位?,4.裂解(6C3C),4.裂解(6C3C),唯一的 裂解反应,5.异构化(二羟丙酮磷酸甘油醛-3-P),5、异构化,磷酸二羟丙酮 的出路,5.异构化,二羟丙酮磷酸必须转变为甘油醛-3-磷酸才能进入糖酵解途径。 之后,甘油醛-3-磷酸等都是2倍的。 酶:丙糖磷酸异构酶 (0triose phosphate isomerase) 至此完成第一阶段,消耗了2分子ATP (第1、3步)。,氧化脱氢,产生 NADH+H+ (磷酸化,使用无机磷酸),6.氧化脱氢,产生 NADH+H+ (磷酸化,使用无机磷酸),产生 的 NADH+H+ 的氢

9、,条件不同, H的去向不同,走进的途径不同。,7、去磷酸化,产生ATP,终于见到了回报!,8、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变位酶(mutase)催化甘油酸-3-磷酸变位生成甘油酸-2-磷酸,反应可逆。 需要一个重要的辅助因子:甘油酸-2,3-二磷酸,不论正反应还是逆反应,都必需先暂时形成甘油酸-2,3-二磷酸,然后才能生成终产物。,8、磷酸基变位(3位2位) 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9、2-磷酸甘油酸脱水烯醇化,9、2-磷酸甘油酸的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烯醇化酶(enolase) 这一步反应也可看作分子内氧化还原反应,分子内能量重新分布,又一次产生了高能磷酯键

10、。 反应可以被氟离子抑制,取代天然情况下酶分子上镁离子的位置,使酶失活。,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为丙酮酸并产生一个ATP分子,这是由葡萄糖形成丙酮酸的最后一步反应。催化此反应的酶称为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PK) 丙酮酸激酶的催化活性需要2价阳离子的参与,如镁离子和锰离子。PK是糖酵解途径重要的一个重要变构调节酶,ATP、长链脂肪酸、乙酰-CoA、丙氨酸都对该酶有抑制作用。而果糖-1,6-二磷酸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对该酶有激活作用。,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为丙酮酸并产生一个ATP分子,10.再去磷酸化,产生ATP,10.再去磷酸化,产生ATP (中间有一步过渡反应)

11、,自发,烯醇式不稳定!,11.丙酮酸还原成乳酸 (NADH+H+ 是6步产生的),因为无氧,2H只能交给丙酮酸,丙酮酸的羰基被还原,生成乳酸。,生醇发酵(酵母菌),ATP产生底物水平磷酸化,酵解过程的能量计算,糖解酵的生理意义: 缺氧时,糖氧化供能的重要补充途径 特殊组织和细胞糖分解供能的唯一途径; 中间产物为其他物质的合成提供碳架。 糖解酵的调节 P168: 通过催化三步不可逆反应的酶的调控实现。,(二) 糖的有氧氧化,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分解产生的丙酮酸继续进行有氧分解,最后形成二氧化碳和水。 1.丙酮酸脱氢酶系 2.三羧酸循环 3.糖有氧分解中的能量 变化 4.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12、糖的有氧氧化 主要产能途径,(二) 糖的有氧氧化,1.丙酮酸脱氢酶系 2. 三羧酸循环 3.生物学意义,G,糖的有氧氧化,第一阶段 G 丙酮酸(同糖酵解) 关键: 酵解6步产生2NADH+H+ (有氧能进入呼吸链,产生6ATP),分三个基本阶段,糖的有氧氧化,第二阶段 丙酮酸脱氢酶系的作用 丙酮酸脱氢酶系(三个酶) 丙酮酸 乙酰-COA,糖的有氧氧化,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TCAC ) 乙酰COATCAC(脱H ) 呼吸链 CO2 + H2O,1.丙酮酸氧化脱羧,此反应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丙酮酸脱氢酶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酶体系: 丙酮酸脱羧酶E1 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E2 二氢硫辛酸

13、脱氢酶E3), 6种辅因子: (TTP、硫辛酸、FAD、NAD+、CoA和Mg2+)。,第二阶段:丙酮酸脱氢酶系的作用 实质: 丙酮酸脱氢酶系(三个酶) 丙酮酸乙酰-COA 1.生成乙酰基(丙酮酸脱羧酶) 2.转乙酰基,与COA-SH生成乙酰-COA(乙酰移换酶酶) 3.硫辛酸复原(二氢硫辛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系,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丙酮酸转变为乙酰CoA 的反应步骤,反应历程可以分为4步: 1、丙酮酸脱羧反应 E1 使丙酮酸的酮基的加成,挂在TPP上(羰基碳带正电性,TPP带有负离子) 脱羧生成羟乙基-TPP,并将乙酰基转给E2 2、E2使乙酰基转移到CoA分子上形 成乙酰-CoA 3、

14、 E3催化E2的氧化复原(还原型酶脱H氧化,形成氧化型的酶)而E3 被还原打开二硫键,形成-SH,再将两个H交给E3自身的FADFADH2 4、还原型的E3再氧化复原: E3- FADH2把2H交给NAD+。,丙酮酸脱氢酶系,注意!,产生的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 产生的NADH+H+进入呼吸链产生能量。,2.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P172(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C),有氧条件 多次脱氢 呼吸链配合 ATP贮能。 氧化彻底 充分放能 发生部位 线粒体中,名称来历,2.三羧酸循环,多次脱氢 (GTP生成),循环结局,TC

15、AC名称的来历: 首先草酰乙酸和乙酰CoA缩合成 具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开始的一个循环故此得名(又称柠檬酸循环citric cycle ?,找一找途径要点,起始物和起始产物 脱氢和辅酶 脱羧、底物磷酸化 何物被消耗,预热环节,看看图纵览全貌P172,跟踪化学历程 归纳反应类型 感悟生命原理,三羧酸循环,三 羧 酸 循 环,1,2,3,4,5,6,7,8,TCAC,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丙酮酸,乙酰辅酶A,柠檬酸,异柠檬酸,-酮戊二酸,琥珀酰辅酶A,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图中要点 现场作答,起始物和起始产物? 脱氢和辅酶

16、脱羧部位 底物水平磷酸化(能量物质) 何物被消耗,何物没有变。,?,反应实质,个酶作用,途径具体过程,进程变化,学习途径时要重点注意噢!,提示,(1)草酰乙酸与乙酰辅酶A缩合成柠檬酸(citrate , CA),这是柠檬酸循环的起始步骤。 第二阶段的产物含有两个碳原子的乙酰辅酶A由此进入柠檬酸循环接受进一步氧化。 由酶是柠檬酸合成酶,它属于调控酶,是柠檬素循环中的限速酶。 柠檬酸合成酶。它的活性受ATP、NADH、琥珀酰- CoA 、脂酰- CoA等抑制。,(1)草酰乙酸与乙酰辅酶A成柠檬酸(citrate , CA) (加水缩合、2C+4C6C) *限速反应,草酰乙酸,柠檬酸合成酶,柠檬酸,

17、乙酰辅酶A,(1)草酰乙酸与乙酰辅酶A成柠檬酸,(2)柠檬酸异构化形成异柠檬酸(i-CA) (脱水再加水,羟基移位),柠檬酸通过失水形成顺-乌头酸, 然后再加水到顺-乌头酸这一不饱和的中间产物上,把羟基从原来的位置转移到相邻的碳原子上从而形成异柠檬酸。 都由顺乌头酸酶催化。,脱水再加水 羟基移位,(2)柠檬酸异构化形成异柠檬酸(i-CA),(3)异柠檬酸氧化形成-酮戊二酸(-KGA ) (脱H氧化再脱羧,生成NADH+H+),柠檬酸循环中4步氧化脱氢中的第一步。 也是两次氧化脱羧中的第一个反应。 由异柠檬酸脱氢酶 (isocitrate dehyclrogenase)催化 它是变构调节酶。受A

18、DP变构激活。该酶与异柠檬酸、镁离子、NAD+、ADP的结合有相互协同作用。,(3)异柠檬酸氧化与脱羧生成-酮戊二酸 (脱H氧化再脱羧,生成NADH+H+),(3)异柠檬酸氧化形成-酮戊二酸 (-KGA ),异柠檬酸脱氢酶,5.琥珀酰CoA转变为琥珀酸并产生一个高能磷酸键,(4)-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酮戊二酸脱氢酶,琥珀酰-CoA,-酮戊二酸,(再氧化脱羧生成NADH+H+),(4)-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由-酮戊二酸脱氢酶催化。 该在结构、功能上都与催化丙酮酸氧化脱羧的丙酮酸脱氢酶系十分相似。 包括三种酶: E1:-KGA脱氢酶 E2:二氢硫辛酰转琥珀酰酶 E3:

19、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六种辅助因子: TPP、硫辛酸、NAD+、FAD CoA、Mg2+,(4)-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5)琥珀酰CoA转变为琥珀酸 (硫激放能,产生GTP),琥珀酰CoA中高能硫酯键水解,放出的能量直接产生的高能磷酸化合物GTP。 催化反应的酶是琥珀酰-CoA合成酶 (succinyl-CoA synthase) 或称琥珀酸硫激酶(succinic thiokinase)。 是TCAC中唯一的底物水平磷酸化。 其余的能量都是以还原型辅酶NADH或FADH2形式产生的,需要经呼吸 链电子传递才能产生高能磷酸化合物。,(5)琥珀酰CoA转变为琥珀酸 (硫激放能,产生GT

20、P),(6)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第三个氧化反应。 由琥珀酸脱氢酶催化,以FAD为辅基。 此酶位于线粒体内膜,与内膜结合,是线粒 体内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余酶位于线粒体基质中。,(6)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 (再脱H氧化,生成FADH2),(6)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 (再脱H氧化,生成FADH2),(7)延胡索酸水合生成L-苹果酸,这是一个可逆反应,由延胡索酸酶或称延胡索酸水化酶(fumarate hydratase)催化。该酶具有立体异构专一性。,(7)延胡索酸水合生成L-苹果酸,(8)L-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柠檬酸循环的最后一个步骤。 这是再生成草酰乙酸反应, L-苹果酸的羟

21、基氧化形成羰基。 L-苹果酸脱氢酶 (L-malate dehydrogenase)催化, 它的辅酶是NAD+。,(8)L-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 (再脱H氧化,生成NADH+H+),(8)L-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3.糖有氧氧化中能量计算:P174表 TCAC: (3)(4)(8)步产生3NADH+H+,经呼吸链产生9ATP (5 ) 产生GTP,可以生成 1 ATP, (6) 产生FADH2,产生2ATP 共12ATP, 2倍的为24ATP。 G2丙酮酸(同酵解) 8ATP 关键: 步产生2NADH+H+ 产生6ATP(加上原来的2ATP) 2丙酮酸2乙酰COA产生2NADH+H+ 产生

22、6ATP 合计:38ATP,4.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1)可使糖彻底氧化,释放大量能量,是动植物及微生物中普通的代谢途径。 (2)不仅是糖,而且是脂,蛋白质等许多能与物质彻底氧化供能的必经之路。 (3)产生的重要的中间产物为许多其他物质(脂、蛋白质等)的合成提供C架。 (4)是联系各种物质代谢的重要的中间枢纽(通过共同的重要的中间产物联系起来)。 柠檬酸循环具有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双重性或称两用性。,5.TCAC的调节P174下: 主要是三个步骤的酶: (1)步的 *柠檬酸合成酶是关键的限速酶, (3)步的异柠檬酸脱氢酶 (4)步的a-酮戊二酸脱氢酶,6.两条途径的分支及区别表,比一比 填一

23、填,糖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的关系,(三)乙醛酸循环三羧酸循环支路,乙醛酸循环(glyoxylate cycle) 途径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产生乙醛酸。 只存在于植物、微生物体内。 包括两种特殊的酶: 异柠檬酸裂合酶(isocitrate lyase) 和苹果酸合酶(malate synthase) 使TCAC途径变短(支路),乙醛酸循环(glyoxylate cycle) 三羧酸循环支路,和TCAC 比比看,原来它 超了近道!,乙醛酸途径示意图,(三)乙醛酸循环,乙醛酸途径反应式:,乙醛酸循环尤其在植物种子萌发时将贮存的三 酰甘油通过乙酰-CoA转变为葡萄糖。,乙醛酸途径的生理意义: 是三羧酸循环

24、的补充。 植物,微生物利用此途径将脂肪代谢中产生的乙酰辅酶A转变成糖。(可将种子中储存的三酰甘油通过乙酰辅酶A转变成糖)。,(四)戊糖磷酸途径,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又称戊糖支路、己糖单磷酸途径(hexose monophosphate pathway)。 及戊糖磷酸循环(pentose phosphate cycle)等。 强调的是从磷酸化的六碳糖形成磷酸化的五碳糖。该途径广泛存在于动、植、微生物体内,是生物体葡萄糖代谢的另一条途径。,(四)戊糖磷酸(glyoxylate cycle)途径 是糖代谢中第二重要的途径(循环反应),在细胞质溶胶内进行。

25、 1.核心反应(反应实质): G-6-P + 2NADP+ + H2O 核糖-5-P + 2NADPH + 2H+ + CO2 2.实质:1 从一个G-6-P开始,每循环一次有两次脱氢,一次脱羧,相当于消耗一分子G-6-P。2 结果是生成了一分子的5-P-核糖和2分子的还原性的辅酶。 特点:脱氢酶的辅酶NADP+(产生NADPH + H+),戊糖磷酸(glyoxylate cycle)途径(1),戊糖磷酸途径的两个阶段,2、非氧化分子重排阶段 6 核酮糖-5-P 5 果糖-6-P 5 葡萄糖-6-P,1、氧化脱羧阶段 6 G-6-P 6 葡萄糖酸-6-P 6 核酮糖-P 6 NADP+ 6 N

26、ADPH+6H+ 6 NADP+ 6 NADPH+6H+,6CO2,6H2O,总反应式,戊糖磷酸途径,戊糖磷酸途径的氧化脱羧阶段,NADPH+H+,5-磷酸核酮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6-磷酸葡萄糖酸,CO2,6-磷酸葡萄糖 脱氢酶,内酯酶,6-磷酸葡萄糖酸 脱氢酶,戊糖磷酸途径的非氧化分子重排阶段,戊糖磷酸途径的总反应式,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产生大量NADPH,主要用于还原(加氢)反应,为细胞提供还原力 产生大量的磷酸核糖和其它重要中间产物 与光合作用联系,实现某些单糖间的转变,6 G-6-P + 12NADP+ +7 H2O 5 G-6-P + 6CO2 + 12NA

27、DPH +12H+,3.戊糖-P途径的生理意义: (1) 是细胞产生 NADPH + H+(还原性的辅酶)的途径。它在生物合成中起到氢供体的作用(在脂肪酸、胆固醇的合成中以及光合作用中充当氢供体),用以维持谷光甘肽的还原状态,缺乏还原性辅酶细胞容易出血,易患贫血); (2) 产生的核糖-5-P 为核酸的合成提供了原料,还能够产生很多3C,4C,5C,6C化合物,是细胞内不同结构糖分子的重要来源。,3 糖的合成代谢,(一)蔗糖(saccharose)的合成 (二)淀粉(starch)的合成 (三)糖原(glycogen)的合成 (四)糖原的异生作用,(一)蔗糖的合成,蔗糖合成在高等植物中合成主要

28、有两种途径:,(一)蔗糖的合成,蔗糖合成在高等植物中合成主要有两种途径:,UDPG的结构,(二)淀粉(starch)的合成,1、淀粉的结构特点 2、直链淀粉合成 淀粉合成酶催化,形成-1.4糖苷键 需引物(Gn)、G载体ADP 3、支链淀粉合成 淀粉合成酶催化,形成-1.4糖苷键 Q酶催化分支: 既能催化-1.4糖苷键的断裂, 又能催化-1、6糖苷键的形成 淀粉合成需要引物:可以是麦芽糖,麦芽三糖,麦芽 四糖甚至一个淀粉分子,作为合成的基础。,1、淀粉的结构特点,开始分枝的残基,非还原端残基,两个葡萄糖单位之间的1,6-糖苷键,两个葡萄糖单位之间的1,4-糖苷键,直链淀粉的合成,支链淀粉合成

29、(形成 a -1,6-糖苷键),特点,(二)淀粉(starch)的合成,糖原的生物学意义:,(三)糖原(glycogen)的合成,糖原的生物学意义: (1) 它是动物体储存能量的,能够动员的多糖。 (2 )肝糖原主要是补充血糖。 (3) 肌糖原为肌肉收缩供能。 糖原的生物合成(要点) 1.由焦磷酸化酶催化1-P-G 2.由UDP携带G。 3.由引物引导, 4.由糖原合成酶连接葡萄糖。 5.由分支酶催化分支。,(三)糖原的合成,(三)糖原的合成,催化糖原合成的三种酶,1、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催化单糖基的活化形成糖核苷二磷酸,为各种聚糖形成时,提供糖基和能量。 动物细胞中糖元合成时需UDPG

30、;植物细胞中蔗糖合成时需UDPG,淀粉合成时需ADPG,纤维素合成时需GDPG和UDPG 2、糖原合成酶 催化-1,4-糖苷键合成 3、糖原分支酶 催化-1,6-糖苷键合成,糖原新分支的形成,(四)糖原的异生作用,1.糖(糖原)异生概念:是指从非糖物质合成葡萄糖 (糖原)的过程。 2.非糖物质(原料):丙酮酸、丙酸、乳酸、生糖氨基酸、 甘油等。 3.过程实质:基本上是糖酵解途径的逆过程,但不完全相同。因为在酵解过程中有三步是不可逆的反应,需要其他酶采取迂回措施绕道而行,催化绕过这三步不可逆反应,才能完成糖的异生过程。,糖酵解和葡糖异生反应中酶的差异,糖原(或淀粉),葡萄糖-1-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1,6-二磷酸,糖酵解,烯醇丙酮磷酸,丙酮酸,葡萄糖,己糖激酶,果糖激酶,二磷酸果糖磷酸酯酶,丙酮酸激酶,丙酮酸羧化酶,6-磷酸葡萄糖磷酸酯酶,葡萄糖-6-磷酸,草酰乙酸,PEP羧激酶,糖原 异生作用,糖异生的生理意义,机体糖不足时,靠糖异生能补充血糖; 清除废物, 变废为宝的重要途径。 (如有毒乳酸的转化)。 是反刍动物利用纤维素分解供能的必然途径; 糖异生 反刍动物-纤维素(水解) 乙酸等 G 分解供能,糖代谢的主要途径,本章结束 课后预习:第九章脂代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