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五周周考试题201905080214.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3001991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WPS 页数:21 大小: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大名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五周周考试题201905080214.wps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北省大名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五周周考试题201905080214.wps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北省大名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五周周考试题201905080214.wps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大名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五周周考试题201905080214.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大名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五周周考试题201905080214.wps(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大名一中 2018-2019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五周周考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 2 2 分) 1据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 老于虞庠。”唐宋以后,有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观酺”,如康熙时,举办“干叟 宴”,并在全社会旌表高寿老人。这种现象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是道德教化和政治宣传的需要 C具有鲜明的等级差别 D是宗法观念在生活方面的体现 2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 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 可见,尚书省

2、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3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变革围绕“国君通过对官员的任免和监督以加强权力 的统一和集中”“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国君掌握兵权和军权以保障国君的 ”权力和地位 等方面进行。这说明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A使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起来 B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体制 C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行了多方准备 D导致贵族分封体制开始走向崩溃 4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 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

3、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 局 A深受宗法影响 B突出皇权至上 C体现宗教色彩 D利于邻里和睦 5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文化下移趋势增强 6(题文)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 ”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 - 1 -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

4、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7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 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 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820 世纪 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 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9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

5、海表”。为实施有 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 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 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10阎毗精于建筑、雕刻,在隋“以丹青知名”,“领将作少监”。其子阎立德、阎立本“俱传 家业”。入唐,立德“为将作大匠,造翠微、玉华宫称旨(符合上意),官至工部尚书”。至立 本以将作大匠代兄为工部尚书,后任右相。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阎氏父子技艺相传职任相袭 B阎立本绘制反映唐蕃关系的步辇图 C阎氏家族的升迁受惠于举贤荐能的察举制 D阎氏父子所擅颇类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 1

6、1金史记载:“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 ”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 这表明金章宗 A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 B开始推行内阁制度 C治国理政不如金世宗 D照搬金世宗时的律令 12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 确的是( )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 2 -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A B C D 1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 时任给事中的李藩

7、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14表中为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 唐 宋 明 清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15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 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 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A开

8、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16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 - 3 - 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17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山阴志 临安志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四明志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绍兴志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A B C D 18在

9、历史学科的研究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 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C唐代 369 位宰相中有 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 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19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 是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20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效管理,其中管辖琉球的机

10、构是 A江浙行省 B宣政院 C中书省 D澎湖巡检司 21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 ”“”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 违制 - 4 - 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22下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该王朝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23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

11、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 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 ”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 A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在由朝廷任命 D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25“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 文选烂, ”秀才半 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 26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 ”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

12、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7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 - 5 - 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 28根据如图示及所学知识,军机处是 A辅助皇帝行使权力的机构 B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机构 C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 D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 29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 ”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30“清代内阁

13、处理公务的案例 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 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31明代内阁大学士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 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 ”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据此可以看出明代 内阁大臣地位始终低下 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君主专制的强化 司礼监制约并控制内

14、阁 A B C D 32明代设置锦衣卫、东厂、西厂和内行厂,负责侦察监视吏民,可以不通过司法程序任意逮 捕。厂卫的设置反映了 A官僚政治模式的异化 B传统司法体系的崩溃 C明代朝局民政的混乱 D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 331754年,乾隆皇帝在改建承德避暑山庄丽正门时,以满、蒙、汉、维、藏五种民族文字 - 6 - 题写门额。后来,又下令将清朝祖陵的石碑亦用上述五种民族文字镌刻。其意在表达 A民族主义的思想 B国家一统的理念 C民族平等的愿望 D孝亲敬祖的情感 34五代十国时期,战争不断。军队在国家中的地位大增,枢密院演变为辅政机关。北宋时, 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增设管理财政的“三司”,雍正年间,为

15、削弱诸王权力,保密军机,设 立军机处。这表明政治制度 A演变有其政治经济军事因素 B在中国古代史上越来越完善 C深刻影响了国家前途与命运 D发展使皇权与相权矛盾消失 35明代皇帝废丞相后遭遇了政事繁多无力处置的困境,为此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 又足以充分辅弼皇权的丞相的替代机构。据此可知,明代 A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 B丞相制度的存在仍具有合理性 C内阁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 D内阁实际上是丞相制度的复活 36史学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 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 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

16、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 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37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表对历史概念解释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38清朝的理藩院并非从明朝继承而来,其前身大约是 1636 年建立的“蒙古衙门”,它逐渐接 管了与西藏、新疆和俄国等方面的事务。理藩院的尚书和左右侍郎通常均是满人,间或有蒙古 - 7 - 旗人,从未有汉人担任。这表明清朝的理藩院 A是独立的外交管理机构 B体现了高度的君主专制 C有一定的部族专制色彩 D有效地管辖了边

17、疆事务 39明洪武二十四年始设巡抚,初期仅为督理税粮、总理河道、抚治流民、整饬边关,后来也 执掌军事。明代巡抚虽非地方正式军政长官,但可出抚地方、节制三司。这表明巡抚的设置 A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 B有利于朝廷对地方统辖权的加强。 C削弱了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40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 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该制度 A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 B滋生因循守旧的风气 C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D弱化了对官员的控制 二、材料分析题 41国家政治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封

18、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 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 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 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 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 ”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此时的君主立宪政

19、体仍显 粗糙。(汉诺威王朝)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 议。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而且从 1714年之后,事实上放弃了 对行政权的控制。这样内阁会议先就大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如此,一个对议会负 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材料四:观察下面三幅图 - 8 - (1)分析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 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 (3)说说每一幅图反映当时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 9 - 参考答案 1B 【解

20、析】 【详解】 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政府均采取措施尊敬老人,推动社会的“尊老”之风,以此进行道德 教化和政治宣传,巩固自己的统治,故答案为 B 项。材料还涉及商朝时期,当时儒家思想尚未 形成,排除 A 项;C 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这种现象与宗法观念无关,排除 D 项。 2D 【解析】 由材料信息“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说明尚 书省在中央与地方行政运行中处于中枢的位置,故 D 项正确;唐朝三省各有其职责,中书省负 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在履行自身的职责,故 A 项 错误;拥有起草诏令制敕权力的是中书省,故 B 项错

21、误;C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点睛;本题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史料实证,是通过新材料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 常规思路,这就启示我们一定不要忽视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复习。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唐代 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3C 【解析】 从材料来看,战国时期的变法通过改革选官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和加强君主集权等方式,为建 立专制集权体制进行准备,故答案为 C 项。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秦朝统一后建立起来,排除 A 项;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排除 B 项;西周后期分封制已 走向崩溃,排除 D 项。 4A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22、“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长幼有 ”“”序男尊女卑 可得出土楼的结构特点与建筑布局体现的宗法的思想,故 A 项正确;材料中 反映的是一个家族,谈不上皇权至上,故 B 项排除;材料中宗族与宗教是两回事,故 C 项排除; 利于邻里和睦有其影响,但是反映不了题旨,故 D 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名师点晴】土楼是中原汉民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等流域历经多次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的 - 10 - 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一座土楼就是一个家族的凝聚中心。客家土楼 集体聚居的特殊性,反映了客家人的强烈的家族伦理制度。尊师重教

23、的传统,使许多土楼内专 设学堂或以祠堂祖堂兼作学堂,供本楼及邻近子弟学习文化。 5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寒门子弟在入仕群体中的比重比曹魏到东晋时期一直在下降,到东晋达到最低 值。从东晋到北宋时期一直处于上升状态。结合所学知识,曹魏时期,多数的寒门子弟在曹魏 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曹操本人也是奉行“”“”唯才是举任人唯才 的用人政 策,使得寒门子弟有机会进入仕宦生涯;曹魏后期,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土族而采纳礼部尚书 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 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此后门第声望成为选拔人才的最重 要的依据,寒门子弟上升的渠道更加狭窄,此制度为西晋、东晋沿袭,并且不

24、断强化,导致了 “”寒门子弟在入仕群体中的比例不断下降,造成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的现象;隋文帝即 位以后,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此后科举制不断完善,为广大 的寒门子弟进入仕途提供了条通道。故而才有了从隋代到北宋的寒门子弟在入仕群体中的比 例不断上升的现象。这是人才选拔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带来的变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社会 的主流思想依旧是儒家思想, 排除 A 项。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是选官制度发展的根本原因, 不是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 C 项。文化下移和下层知识分子数量 的增多有关,不是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 D 项。 【点睛】 本题作

25、为图表型选择题,解答时对被选项要“三思”:一要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不是符合史实, 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要思考是不是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排除; 三要思考是不是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要将教材内容、图表、选项三 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本题不仅要分析图表反映的信息,还要根据时间联系当时的经济发展 状况作答。 6D 【解析】由“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可 以得出,西周建立之后,其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功臣和宗室贵戚统领,故选 D;当时是贵族政 治体制,故 A 不符合史实;题干说到的诸侯国不是以素养作为依据的,而且也不是享有

26、同等的 国家管理权,故排除 B;分封制不是构建的国家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故 C 也不符合史实。 - 11 - 点睛: 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 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 误而丢分。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 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这一题实际上是考查分封制的概念理解及其 阶段特征。 7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君主专制被颠覆不符合史实,故 A 项 错误;中央集权体制主要涉及中央与地方的

27、关系,题干现象与中央集权体制无关,故 B 项错误; 题干中的现象都是在皇帝没有能力掌握朝政的情况下,选择可以信赖的人来暂时掌管权力,这 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变态形式,故 C 项正确;皇权至高无上,D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的演进宦官、外戚专权 8C 【解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通过文物“看”历史和从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题中关键信息“秦代”“”郡 “”县 等,故选 C。 9B 【解析】元朝为实施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来管理地方,所以行省的设立旨在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和地 方之间的关系,故选 B

28、;行省没有独立的民政权,所以没有地方政治的自主性,故排除 A;行 省是中央派出的行政机构,而不是监察机构,故 C 不符合史实;行省是用来管理地方的,故与 中央政府的权力无关,所以排除 D。 10C 【解析】 根据“在隋”“入唐”,结合所学,隋唐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汉代选官制度是察举制,C 错 误,符合题意,故选 C;根据“”其子阎立德、阎立本 俱传家业 得出,阎氏父子技艺相传 职任相袭,A 正确;BD符合史实;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11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 - 12 - 者矣。”可看出金章宗从礼乐、刑法、官制等方面着手

29、,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治国理政思路, 故 A 项正确;明朝实行内阁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 ”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 可看出史家对金章宗不惜溢美之词进行赞赏,故 C 项错误;材料 “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可看出 金章宗在世宗的基础之上进行制度建设,并不是照搬, 故 D 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金朝典章制度 12B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做 本题时一定要注意不同时代的不同的标志性名词,高转筒车是唐朝的,三司使

30、是宋朝的,木活 字是元朝的,风力水车是明朝的。另外,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朝;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出现于唐朝;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出现于元朝;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出现在宋朝,依照唐、宋、元、明顺序 排列,所以按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只能是 B。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不同朝代的标志性机构等 13A 【解析】 试题分析:“”“”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 说明 给事中 属于管监察的官员,据此可以推断管 监察的唐朝门下省,应该符合题意,故选 A;B 属于军事机构、CD分别是明清时期皇帝的侍从 机构,均

31、不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代三省六部制 14B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表格体现了唐朝到清朝河南(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少, 而江苏(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多,这实质上是因为经济重心南移造成文化格局的变化,所以 本题正确答案为 B 项。 “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不能说明河南状元人数减少的情况,故 A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经济重心虽然南移,但中原地区经济却没有急剧衰退,故 C 项不符合史实; 明清时期政治重心是在北方,故 D 项也不符合史实。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5D - 13 - 【解析】 试题

3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大宛等国都属于中亚,据材料可知,张 “骞出使西域的功绩在于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 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说明了张骞所获得信息的重要性,但并不意味着直接开辟了 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和建立西汉与西方的联系,AB错误;汉宣帝时,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确 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C 项无法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张骞通西域 16C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科举制冲击到了贵族特权,而不是完全否定,所以 A 不正确,科举制加强 了中央集权,而不是皇权,所以 B 不正确,科举制以考试成绩的好

33、坏录取,重视的是知识和才 能,而不是品德,所以 D 不正确,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科举制 17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判断, 选举、新军、警察 出现于民国时期; 三省、台阁、 ”禁军、科举、坊市 应属于宋代;“”路、府、州 是元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元朝是蒙古族建立 的政权,学校考蒙古学也可判断是元代);“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是 当代的术语。所以分别是民国时期、宋代、元代、当代的地方志,按时间排列正确的 是 B 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的政治制度、行省制度;近代中国 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

34、成立 【备考分析】高考自主命题一直注重发掘地方课程资源,注重考查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 要求考生适当兼顾乡土教材,熟悉本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18C 【解析】 试题分析:这类错误即是指“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授时历是中 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之一,但是整体上不能代表中国古代科技水平,排除 A;同样的道理,西 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但是整体上不能代表明代文学,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状况不能 整体上代表南宋的城市化水平,排除 BD;C 项根据唐代 369位宰相中有 83%来自北方的情况得 - 14 - 出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这一结论,较为合理,因此选

35、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19B 【解析】 试题分析:内阁属于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奏章,根本不能独立处理政务,唐代 宰相是在皇帝的领导之下有一定的处理政务之权力,所以 A 是错误的;内阁不是政府的正式机 构,所以也没有任免官吏的权力,故 C 错误;内阁不属于正式国家政权机构,协助皇帝处理章 奏,只有六部才可以直接管理地方政务,故 D 错误;B 表述符合事实,比较准确。 考点:中国古代史隋唐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史明 清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 20D 【解析】 试题分析:江浙行省辖地相当于今天浙江、福建

36、 A 不选;宣政院管辖西藏,B 排除;中书省既 是最高行政机构,山东山西河北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则由中书省直辖称为”腹里,C 排 除;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今台湾),D 项正确。 考点: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元朝的统一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21A 【解析】 紧扣题干“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规则,可知唐代三省运作虽以服从君主专制 为前提,但基本上仍以政事堂决议为主。BD 两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关,C 不符合唐代史实。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22C 【解析】 此王朝的疆域中通过河西走廊加强对西域的管理。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 60 年)设西域都护 府,作为汉代西域最高军政长

37、官管理西域。 23C 【解析】 可从题中材料关键句进行理解判断,如“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冗官)、“文人阶层膨胀” (重文)、“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分割军权),即可判断该朝代为宋朝。 24B - 15 - 【解析】 “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说明江浙行省获 得了急事处置权。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行省长官由皇帝任命。A、C、D 表述错误。 25B 【解析】 试题分析: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文选中选录了自先秦到齐梁时期 的许多诗文作品。本题可以用排除法首先自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 儒学就没丧失过独尊地位,

38、故 A 不符合史实;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 故 C 项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不符合史实;唐朝人喜欢南朝文化太过牵强,应排除 D。唐太宗时 期,实行进士科考诗文策论,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26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可以分析得出此时门第高低把持了政治仕途, 有才华的人士因为出身低微,不能受到重用。这种制度是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AB 项 是在汉朝实行的选官制度,D 项是在隋唐时期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 考点:古代选官制度 点评:古代的选官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举

39、制最为重要,需要掌 握。除此之外,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等也需要了解。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保 证官僚机构廉洁高效的监察谏议制度等也需要掌握。 27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说明一定不是法定的 官职,故应该是 D。历史上出现上述非法定或者制度外的官员,是依照皇帝的好恶来决定的, 这恰恰说明皇权专制的加强。ABC 中的几个官职都是当时正式设立的法定官职,故都不符合题 意,排除掉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内阁制 28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军机处起到了跪授笔录

40、,上传 - 16 - 下达辅助皇帝的作用,但不能全面反映图中的信息,故 A 项是错误;军机处是隶属于皇帝下面 单立的一个机构,其下并不包括内阁、六步等,故 B 项错误;军机处是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 机构,准确地反映了图中的信息,故 C 项是最佳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 29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故 A 项中“专管军务”、D 项 “”中 专理邢狱 的说法与史实不符;C“”项中 设有官衙 的表述由题目中无法看出。故排除; “由题目中的信息 光绪谕军机大臣凡有旨皆书于册议大政得旨则与”可 知清朝的军机大臣可参与政务,

41、但无决策权,得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故 B 项的表述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军机处。 30B 【解析】 “题中清代内阁处理公务 依样画葫芦”,即是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于陈规的体现。 31B 【解析】 【详解】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 说明内阁大臣地位也曾提高,故错误;“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 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说明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 构,并且加强了君主专制权力,故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到司礼监,并且司礼监没有控制 内阁,故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 B 项,ACD 错误。 【点睛】 组合式选择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判定错误的项目,然后排除这些项目即可。

42、32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明代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依据材料可知,明代设立厂卫机构对人民实行特务统治, 厂卫参与司法,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正常法制秩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政治后果。这反映了官僚 政治模式的异化,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明代传统司法体系仍然存在, 并未崩溃;C 选项错误,厂卫的设置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不是明代朝局民政混乱;D 选 - 17 - 项错误,厂卫的设置反映了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代军 机处的设置,厂卫机构的设置不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33B 【解析】 【详解】 材料核心信息:五族文字

43、并用范围扩大。乾隆皇帝通过扩大五族文字应用范围,彰显五族的地 位与作用,进而有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反对民族分裂,故答案为 B 项;材料没有体现强调本民 族或本国利益与地位的信息,无法得出民族主义的结论, A 项排除;五族排序有讲究,以满族 为先,C 项排除;孝亲敬祖不是材料主题,材料主题是五族文字并用的政治意义,D 项排除。 34A 【解析】 【详解】 根据“军队在国家中的地位大增,枢密院演变为辅政机关”“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增设管理 财政的三司”“保密军机,设立军机处”可知,枢密院、三司、军机处的设立都有其政治 经济军事因素,故 A 正确;枢密院、三司、军机处机构的设立不能说明政治制度在中国古

44、代史 上越来越完善,排除 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枢密院、三司、军机处的设立影响了国家前途与命 运,排除 C;明太祖废除丞相,皇权与相权矛盾消失,D 不符合题意,排除。 35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明朝内阁制度。依据材料可知,内阁是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弼皇权。 这说明明代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明代废除 了丞相制度,丞相制度并不存在;C 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内阁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 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D 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内阁制度防止了大臣专权, 加强了中央集权,与丞相制度有本质上的不同,不是丞相制度的复

45、活。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36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王朝官员由开始和皇帝一起坐着到站着,再到跪着,显示 出皇帝的地位越来越高,反映了皇权逐渐加强,中央的权力逐步集中到皇帝一人,C 选项正确。 - 18 - 材料反映的是皇帝与群臣的关系,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A 选项排除。内阁制度开始形成于 明成祖时期,并非明太祖朱元璋时期,B 选项排除。材料中只反映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变化,未 反映六部与丞相之间的关系,D 选项排除。 37D 【解析】 【详解】 重农抑商是指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但不是禁止商业活动,故 A 错 误;三 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

46、中央政治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产物,但不是体现近代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中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故 B 错误;行省是元朝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 各行省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是仍要受中央节制,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央中书省,故 C 错误; 明朝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对皇帝负责,直接听命于皇帝,虽然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 的现象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是来自于制度及其职位,而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 故 D 正确。 38C 【解析】 【详解】 结合材料“清朝的理藩院其前身大约是 1636 年建立的蒙古衙门”可知理藩院是满族 为管理蒙族事物而设立的衙门,具有部族政治色彩,故 C 正确;由材料

47、“它逐渐接管了与西藏、 新疆和俄国等方面的事务”可知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物和与外国的交往,不是独立的外交管 理机构,故 A 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君主专制,故 B 错误;材料表明理藩院主要是掌管边疆少数 民族事务,不是对整个边疆的管理,故 D 错误。 39B 【解析】 【详解】 明代设巡抚虽并不是地方正式军政长官,但其有执掌军事的权利,可以看出巡抚的设置加强了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故 B 正确;巡抚不是地方正式军政长官,是中央 官员,其权利的扩大并不能扩大地方的行政权利,故 A 排除;材料中没有提及六部,所以不能 得出是否削弱了六部的权限,故 C 排除;材料中没有提到中央与地方

48、是否对立,故不能得出是 否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故 D 排除。 40C - 19 - 【解析】 【详解】 官员直接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 环节,减少了办事环节,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故 C 正确;除奏折制度之外,皇帝获取信息还 存在其他途径,不能说明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排除 A;奏折制度与滋生因循守旧的风气无关, 排除 B;材料只是反映了奏折制度减少了办事环节,无法体现对官员的控制减弱,排除 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 官员直接向皇帝单独呈送奏事进言的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 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41(1)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 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 (2)明朝:不是法定一级的中央行政机构(或皇帝的顾问机构);对皇帝负责。 英国:是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负责 (3)图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