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原电池.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04660 上传时间:2019-06-23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0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原电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一节原电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一节原电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一节原电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一节原电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原电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原电池.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原电池,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第一节 原电池,复习回顾,化学能,装置,原电池 :把 转化为 的 。,电能,负极(锌片):Zn2e- = Zn 2+ (氧化反应),正极(铜片):2H+ + 2e- = H2 (还原反应),如何确定电极名称?标出电子流向。 写出电极反应式。,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微观判断 (根据电子流动方向),电子流出的极 电子流入的极,负极 正极,较活泼的电极材料 较不活泼的电极材料,质量增加的电极 质量减少的电极,负极 正极,正极 负极,有气泡冒出的电极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的极 发生还原反应的极,宏观判断: 根据电极材料 根据电极反应 根据电极现象,负极 正极,?提出问题:

2、 必修2 的原电池,如果用它做电源,不但效率低,而且时间稍长电流就很快减弱,因此不适合实际应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没有什么改进措施?,造成的主要原因:由于在铜极上很快就聚集了许多氢气泡,把铜极跟稀硫酸逐渐隔开,这样就增加了电池的内阻,使电流不能畅通。,一、对锌铜原电 池工作原理的进一步探究,思考:能构成原电池吗?,盐桥制法:将热的琼胶溶液倒入U形管中(注意不要产生裂隙),将冷却后的U形管浸泡在KCl的饱和溶液中即可。,负极(锌片): Zn 2e- = Zn 2+ (氧化反应),正极(铜片): Cu2+ + 2e- = Cu (还原反应),电池总反应:Zn + Cu2+ = Zn 2+ +

3、 Cu,盐桥的作用:,(1)沟通电路。 (2)平衡电荷,使溶液保持电中性。,改进后的装置能持续、稳定的产生电流。,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 : Cu +2 Fe3+ = Cu2+ + 2Fe2+ 设计成原电池。你有哪些可行方案?,Cu Cu 2e- = Cu2+,比Cu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 2Fe3+ + 2e- = 2Fe2+,Fe2(SO4 )3、FeCl3等,负极: 正极: 电解质溶液:,若是采用烧杯和盐桥装置图,采用的电解质溶液又是什么?试画出原电池的装置简图。,二、原电池的设计,请将氧化还原反应 Zn+Fe2+ = Zn2+ Fe,设计成一个能产生稳定电流的原电池装置,并写出两个电极上的电极

4、反应。,(1)装置可采用烧杯和盐桥; (2)注明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3)注明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向; (4)写出两个电极上的电极反应。,提示与要求,P73 习题6,(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例1. 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金属甲比乙活泼性强的是( ),C. 将甲乙作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甲是负极,A. 甲和乙用导线连接插入稀盐酸溶液中,乙溶解, 甲 上有H2气放出,B.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比乙失去的电子多,D. 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C,三、原电池原理的应用,(2)比较反应速率,三、原电池原理的应用,例2. 下列制氢气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C. 粗锌和 1mol/L 盐酸,A. 纯锌和

5、1mol/L 硫酸,B. 纯锌和18 mol/L 硫酸,D. 粗锌和1mol/L 硫酸的反应中加入少量CuSO4,D,(3)比较金属腐蚀的快慢,三、原电池原理的应用,例3. 下列装置中四块相同的Zn片,放置一段时间后腐蚀速率由慢到快的顺序是,(4),(2),(1),(3),例4. 市场上出售的“热敷袋”的主要成分为铁屑、炭粉、木屑、少量氯化钠和水等。 “热敷袋”启用之前用塑料袋使其与空气隔绝,启用时,打开塑料袋轻轻揉搓就会放出热量。使用完后,会发现有大量铁锈存在。 “热敷袋”是利用 放出热量。 2)炭粉的主要作用是 。 3)加入氯化钠的主要作用是 。,铁被氧化,与铁屑、氯化钠溶液构成原电池,加

6、速铁屑的氧化,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电解质溶液,(4)原电池原理的综合应用,三、原电池原理的应用,镁逐渐溶解,铝极上有气泡冒出,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Mg2e=Mg2+,化学能,电能,Al,2Al+2NaOH+2H2O=2NaAlO2+3H2,Mg,拓展练习 (1)若烧杯中溶液为稀硫酸,则观察到的现象。 正极为: ; 负极反应为: 。 该装置将 转化为 。 (2)若烧杯中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则正极为 ; 总反应方程式为 。,在一 瓣橘子上相隔0.5cm分别插一小铜片 和铝片,把铜片和铝片的另一端通过导线接 触耳机的两极,试试能否听到“嘎嘎”声。能 够从耳机中听到“嘎嘎”声,说明了什么?用 其他金属、水果、液体再试一试。,研究性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