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特红外原理介绍.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04702 上传时间:2019-06-23 格式:PPT 页数:178 大小:8.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飒特红外原理介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8页
飒特红外原理介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8页
飒特红外原理介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8页
飒特红外原理介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8页
飒特红外原理介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飒特红外原理介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飒特红外原理介绍.ppt(1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第一部分,红外技术原理,2,什么是红外线?,红外线是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胥尔发现的,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C)的物体都会发出红外线,又称红外辐射. 红外线是从物质内部发射出来的;反映物体表面的温度场.,3,红外光谱在电磁波中的位置,4,大气传输,大多数红外成像系统采用的响应光谱范围为大气吸收较小的波长。大气传输率的光谱范围称为“大气窗口”。,5,黑体和发射率,黑体是指吸收所有入射光线而不反射或透射的物体即黑体所吸收的红外线能量与发射红外线能量相等。 辐射率又称发射率:是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辐出度的比值。 影响辐射率的因素:材料、粗糙度、温度等。,6,二、红外热像

2、仪器成像理论,7,1、红外热像仪成像原理,它的探测目标物体自身发射的“热辐射”,将红外能量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电子处理,最终转化为人眼可见的红外图象。,8,二、红外热像仪器成像理论,温度升高,红外辐射E,传感器,采用由红外电磁能产生的热效应引起的材料性能改变原理。,电阻降低,加热,V = RI V: 电压变化 R: 由于红外吸收引起的电阻变化 I:通过辐射测热仪的恒定电流,1.红外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进入传感器,传感器吸收红外辐射,传感器温度升高。 2.传感器电阻改变。 3.电阻改变以电信号的形式被探测。 4.不需要冷却,因为采用直接加热的效应。,9,2、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采用微型辐射热量探测器

3、 工作原理:类似热敏电阻,即探测器吸收入射的红外辐射,致使自身的温度升高,从而导致探测器阻值发生变化,在外加电流的作用下可以产生电压信号输出。,10,3、红外镜头,能够将红外辐射能量聚焦到探测器上的特殊镜头。 材料是锗单晶,表面镀金钢石。 Ge是红外长波仪器镜头最好的材料,但价格昂贵。,11,4、红外热像仪的基本参数,帧频:反映探测器变化快慢的量。如HY6800帧频是50Hz,即1/50秒。,12,空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 :红外热像仪分辨物体的能力,单位mrad。可理解为测量距离和目标大小的关系。 空间分辨率为1.3mrad的热像仪,:如果被测目标与热像仪之间距离为100m,那么0.13M大小

4、的物体在热像仪的镜头聚焦,并投影到探测器上,正好充满1个探测器单元像数. 0.26M大小的物体在热像仪的镜头聚焦,并投影到探测器上,正好充满四个探测器单元像数,并能确保必然充满其中一个像数.,13,瞬时视场和分辨率的关系,单元数量,空间分辨率FOV (),180,X,FOV 角,空间分辨率有以下公式计算,FOV ,单元数量,=,14,空间分辨率,24标准镜头的视场角为24 18,空间分辨率为1.3mrad。 计算方式如下: 空间分辨率(FOV ) = =0.0013 rad =1.3 mrad,15,空间分辨率,12标准镜头的视场角为12 9,空间分辨率为0.65mrad。 计算方式如下: 空

5、间分辨率(FOV ) = =0.00065 rad =0.65 mrad,16,空间分辨率,7标准镜头的视场角为7 5,空间分辨率为0.38mrad。 计算方式如下: 空间分辨率(FOV ) = =0.00038 rad =0.38mrad,17,空间分辨率,物体成像必须充满一个像素点才能测温精确 图像中的“十”字测温交叉点的中心点。,探测器阵列的概念:,18,空间分辨率,未充满像数:,A、被测目标的小于四个像素点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不能充满一个像素点.,B、被测目标的大于或等于四个像素点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或 保证能充满一个像素点.,21,空间分辨率,为了保障红外图片细节的清晰和测温准确性,

6、 对不同类型电气设备拍摄需要采用不同的镜头。 变电站内设备拍摄时一般采用24标准镜头(高压套管、避雷器,独立CT等)。 近距离线路设备拍摄采用12镜头(如35kV户 外线路电缆头等) 远距离线路设备拍摄采用7三倍镜头(如500kV线路耐张线夹等)。,22,NETD,NETD又称温度分辨率 是评价热成像系统探测灵敏度的一个客观参数.,23,三、影响红外测温的因素,1.观测角度的影响 朗伯余弦定律所谓朗伯余弦定律,就是黑体在任意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与观测方向相对于辐射表面法线夹角的余弦成正比。 此定律表明,黑体在辐射表面法线方向的辐射最强。因此,实际做红外检测时,应尽可能选择在被测目标表面法线方向进行

7、。,24,2、不同材料的影响,不同性质的材料因对辐射的吸收或反射性能各异,因此它们的发射性能也应不同。一般当温度低于300k时,金属氧化物的发射率一般大于0.8。,25,3、表面状态的影响,任何实际物体表面都不是绝对光滑的,总会表现为不同的表面粗糙度。因此,这种不同的表面形态,将对反射率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发射率的数值。这种影响的大小同时取决于材料的种类。例如,对于非金属电介质材料,发射率受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小或无关。但是,对于金属材料而言,表面粗糙度将对发射率产生较大影响。另外,应该强调,除了表面粗糙度以外,一些人为因素,如施加润滑油及其他沉积物(如涂料等),都会明显地影响物体的发射率。,26,

8、4、物体之间的辐射传递的影响,物体对于给定的入射辐射必然存在着吸收、反射,而当达到热平衡后,其吸收的辐射能必然转化为向外发射的辐射能。因此,当我们在一个变电站中,检测任意一个目标时,所检测出来的温度,必然还存在着附近其它物体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检测时,要注意检测的方向和时间,使其它物体的影响降到最小。,27,5、大气衰减的影响,大气对红外辐射有吸收、散射、折射等物理过程,对物体的红外辐射强度会有衰减作用,我们称之为消光。 大气的消光作用与波长相关,有明显的选择性。红外在大气中有三个波段区间能基本完全透过,我们称之为大气窗口,分为近红外(0.76 1.1um),中红外(3 5um),远红外(8

9、 14 um)。 不过,请注意,即使工作在大气窗口内,大气对红外辐射还是有消光作用。尤其,水蒸气对红外辐射的影响最大。因此,在检测时,最好在湿度小于85%以下,距离则越近越好。,28,四、红外检测专业术语,3.1、温升 :被测设备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参照体表面温度之差。 3.2、温差 :不同被测设备或同一被测设备不同部位之间的温度差。,29,3.3、相对温差:两个对应测点之间的温差与其中较热点的温升之比的百分数。相对温差t可用下式求出: 式中:1和T1发热点的温升和温度; 2和T2正常相对应点的温升和温度; T0环境参照体的温度。,四、红外检测专业术语,30,四、红外检测专业术语,3.4、环境温

10、度参照体 : 用来采集环境温度的物体。它不一定具有当时的真实环境温度,但具有与被检测设备相似的物理属性,并与被测检测设备处于相似的环境之中。,31,3.5、一般检测:适用于用红外热像仪对电气设备进行大面积检测。 3.6、精确检测:主要用于检测电压致热型和部分电流致热型设备的内部缺陷,以便对设备的故障进行精确判断。,四、红外检测专业术语,32,3.7、电压致热型设备:由于电压效应引起发热的设备。 3.8、电流致热型设备:由于电流效应引起发热的设备。 3.9、综合致热型设备:即有电压效应,又有电流效应,或者电磁效应引起发热的设备。,四、红外检测专业术语,33,3.10 、噪声等效温差(NETD):

11、用热像仪观察一个低空间频率的靶标时,当其视频信号的信噪比(S/N)为1时,观察者可以分辨的最小目标与背景之间的等效温差。NETD是评价热像仪探测目标灵敏度和噪声大小的一个客观参数。 3.11、准确度:在最大测量范围内,允许的最大温度误差,以绝对误差或误差百分数表示。,四、红外检测专业术语,34,五、检测环境条件要求,4.3.1 、一般检测的要求 a) 被检设备是带电运行设备,应尽量避开视线中的封闭遮挡物,如门或盖板; b) 环境温度一般不低于5,相对湿度一般不大于85%;天气以阴天、多云为宜,夜间图像质量为佳;不应在雷、雨、雾、雪等气象条件下进行,检测时风速一般不大于5m/s,现场观察可参照附

12、录D;,35,五、检测环境条件要求,4.3.1 、一般检测的要求 C) 户外晴天要避开阳光直接照射或反射进入仪器镜头,在室内或晚上检测应避开灯光的直射,宜闭灯检测。 D) 检测电流致热型设备,最好在高峰负荷状态下进行。否则,一般应在不低于30%的额定负荷下进行,同时应充分考虑小负荷电流对测试结果的影响。,36,4.3.2、精确检测要求,除满足一般检测的环境要求下,还满足以下的要求 a)风速一般不大于0.5m/s; b)设备通电时间不小于6h,最好在24h以上; c)检测期间天气为阴天、夜间或晴天日落后2h后;,37,4.3.2、精确检测要求,d)被检测设备周围应具有均衡的背景辐射,应尽量避开附

13、近热辐射源的干扰,某些设备被检测时还应避开人体热源等的红外辐射; e)避开强电磁场,防止强电磁场影响红外热像仪的正常工作。,38,4.4、检测仪器的要求,4.4.1 便携式红外热像仪 能满足精确检测的要求,测量精度和测温范围满足现场测试要求,性能指标较高,具有较高的温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具有大气条件的修正模型,操作简便,图像清晰、温度,有目镜取景器,分析软件功能丰富。,39,4.4、检测仪器的要求,4.4.2 手持(枪)式红外热像仪 能满足一般检测的要求,有最高点温度自动跟踪,采用LCD显示屏,可无取景器,操作简单,仪器轻便,图像比较清晰、稳定。,40,4.4、检测仪器的要求,4.4.3 线

14、路适用型红外热像仪 满足红外热像仪的基本功能要求,配备有中、长焦距镜头,空间分辨率达到使用要求。 当采用飞机巡线检测时,红外热像仪应具备普通宽视野镜头和远距离窄视野镜头,并且可由检测人员根据要求方便切换。,41,4.4、检测仪器的要求,4.4.4 在线型热像仪 将热像探头固定在被检测设备附近,进行在线测试,并将信号反馈到主控系统。要求有外部供电接口,连续稳定工作时间长,并能满足全天候的环境使用条件,其信号和接口可根据系统要求定制。,42,六、现场操作方法,5.1、一般检测 仪器在开机后需进行内部温度校准,待图像温度后即可开始开始工作。 一般先远距离对所用被测设备进行全面扫描,发现有异常后,再有

15、针对性地近距离对异常部位和重点被测设备进行准确检测。 仪器的色标温度量程设置在环境温度加10K-20K左右的温升范围。 有伪彩色显示功能的仪器,宜选择彩色显示方式,调节图像使其具有清晰的温度层次显示,并结合数值手段,如热点跟踪、区域温度跟踪等手段进行检查。,43,六、现场操作方法,5.1、一般检测 应充分利用仪器的有关功能,如图像平均、自动跟踪等,以达到最佳检测效果。 环境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对仪器重新进行内部温度校准,校准方法按仪器的说明书进行。 作为一般检测,被测设备的辐射率一般取0.9左右。,44,六、现场操作方法,5.2、精确检测 检测温升所用的环境温度参照体应尽可能选择与被测设备类

16、似的物体,且最好能在同一方向或同一视场中选择。 在安全距离允许的条件下,红外仪器宜尽量靠近被测设备,使被测设备(或目标)尽量充满整个仪器的视场,以提高仪器对被测设备表面细节的分辨能力及测温准确度,必要时,可使用中、长焦距镜头。线路检测一般需使用中、长度焦距镜头。,45,六、现场操作方法,5.2、精确检测 为了准确测温或方便跟踪,应事先设定几个不同角度的方向和角度,确定最佳检测位置,并可做上标记,以供今后的复测用,提高互比性和工作效率。 正确选择被测设备的辐射率,特别要考虑金属材料表面氧化对选取辐射率的影响。 将大气温度、相对湿度、测量距离等补偿参数输入,进行必要修正,并选择适当的测温范围。,4

17、6,六、现场操作方法,5.2、精确检测 记录被检设备的实际负荷电流、额定电流、运行电压,被检物体温度及环境参照体的温度值。,47,七、红外检测周期,检测周期应根据电气设备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及重要性,并参照设备的电压等级、负荷电流、投运时间、设备状况等决定。电气设备红外检测管理及检测原始记录。,48,七、红外检测周期,7.1变(配)电设备的检测 正常运行变(配)电设备的检测应遵循检测和预试前普测、高温高负荷等情况下的特殊巡测相结合的原则。一般220kV及以上的交(直)流变电站每年不少于两次,其中一次可在大负荷前,另一次可在停电检修及预试前,以便使查出的缺陷在检修中能够得到及时处理,避免重复停电。

18、,49,七、红外检测周期,7.1变(配)电设备的检测 110kV及以下重要变(配)电站每年检测一次。 对于运行环境差、陈旧或有缺陷的设备,大负荷运行期间、系统运行方式改变且设备负荷突然增加等情况下,需对电气设备增加检测次数。,50,七、红外检测周期,7.1变(配)电设备的检测 新建、改扩建或大修后的电气设备,应在投运待负荷后不超过1个月内(但至少在24h以后)进行一次检测,并建议对变压器、断路器、套管、避雷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缆终端等进行精确检测,对原始数据及图像进行存档。,51,七、红外检测周期,7.1变(配)电设备的检测 建议每年对330kV及以上变压器、套管、避雷器、电容式电压

19、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缆头等电压致热型设备进行一次精确检测,做好记录,必要时将测试数据及图像存入红外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有条件的单位可开展220kV及以下设备的精确检测并建立图库。,52,8判断方法,8.1表面温度判断法 8.2同类比较判定法 8.3图像特征判断法 8.4相对温差判断法 8.5档案分析判断法 8.6实时分析判断法,53,8.1表面温度判断法,主要适用于电流致热型和电磁效应引起发热的设备。根据侧得的设备表面温度值,对照GB/T 11022中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各种部件、材料及绝缘介质的温度和温升极限的有关规定,结合环境气候条件、负荷大小进行分析判断。,54,8.2同类比较判断

20、法,根据同组三相设备、同相设备之间及同类设备之间对应部位的温差进行比较分析。对于电压致热型设备,应结合本标准的8.3条进行判断;对于电流致热型设备,应结合本标准的8.4条进行判断。,55,8.3图像特征判断法,主要适用于电压致热型设备。根据同类设备的正常状态和异常设备的热像图,判断设备是否正常。注意应尽量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对图像的影响,必要时结合电气试验或化学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56,8.4相对温差判断法,主要适用于电流致热型设备。特别是对小负荷电流致热型设备,采用相对温差判断法可降低负荷缺陷的漏判率。,57,8.5档案分析判断法,分析同一设备不同时期的温度场分布,找出设备致热参数的变化

21、,判断设备是否正常。,58,8.6实时分析判断法,在一段时间内使用红外热像仪连续检测某被测设备,观察设备温度随负载、时间等因素变化的方法。,59,9诊断判据,9.1电流致热型的判断依据 电流致热型的判断依据详细见附录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电流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60,表A.1 电流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61,图J.7互感器变比接头发热,62,图J.8电流互感器接头发热,63,图J.16耦合电容器电容接头发热,64,表A.1 电流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65,图J.42 220kV线夹发热,接触不良,66,表A.1 电流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67,表A.1 电流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

22、据,68,图J.41 500kV线路线夹发热,接触不良,69,表A.1 电流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70,图J.43 隔离开关内转头发热,接触不良,71,图J.45 隔离开关刀口发热,刀口接触不良,72,表A.1 电流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73,图J.46 断路器内静触头发热,接触不良,图J.48 断路器触头发热,内部接触不良,74,图J.47 断路器中间触头发热,接触不良,75,*50.0C,*19.0C,20.0,25.0,30.0,35.0,40.0,45.0,50.0,76,表A.1 电流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图J.9 互感器内接头发热,77,78,表A.1 电流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

23、判据,79,图J.31 变压器套管发热套管缺油及柱头发热,图J.33 套管柱头发热,内连接接触不良,80,81,表A.1 电流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图J.13 电容器熔丝发热,82,83,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电压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 表B.1 电压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84,表B.1 电压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图J.6 互感器介质损耗偏高发热,B相,85,86,表B.1 电压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表B.1 电压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图J.10 耦合电容器电容量减少10%,引起发热,88,图J.11 耦合电容器介质损耗超标,发热,89,图J.17 断路器并联电容发热,90,表B.

24、1 电压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图J.14 电容器局部发热,92,图J.15 电容器介质损耗偏大引起发热,93,表B.1 电压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表B.1 电压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图J.30 变压器的套管温度异常,套管缺油,96,图J.31 变压器套管发热套管缺油及柱头发热,97,图J.36 变压器套管发暗,套管缺油,98,表B.1 电压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图J.19 110kV氧化锌避雷器发热,100,图J.20 220kV避雷器发热,101,表B.1 电压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图J.40 瓷绝缘子低值,发热,103,图J.39 瓷绝缘子发热,表面污秽,104,图J.37 合成

25、绝缘子内部受潮,发热,105,图J.38 合成绝缘子端部棒芯受潮 ,发热,106,表B.1 电压致热型设备缺陷诊断判据,108,10缺陷类型的确定及处理方法,红外检测发现的设备过热缺陷应纳入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的范围,按照设备缺陷管理流程进行处理。 根据过热缺陷对电气设备运行的影响程度分为以下三类:一般缺陷、严重缺陷、危机缺陷。,109,10缺陷类型的确定及处理方法,一般缺陷:指设备存在过热,有一定得温差,温度场有一定梯度,但不会引起事故的缺陷,这类缺陷一般要求记录在案,注意观察其缺陷的发展,利用停电机会检修,有计划的安排试验检修消除缺陷。 当发热点温升值小于15K时,不宜采用附录A的规定确定设备

26、缺陷的性质。对于负荷率小、温升小但相对温差和大的设备,如果负荷有条件或机会改变时,可在增大负荷电流后进行复测,以确定设备缺陷的性质,单无法改变时,可暂定为一般缺陷,加强监视。,110,10缺陷类型的确定及处理方法,严重缺陷:指设备存在过热,程度较重,温度场分布梯度较大,温差较大的缺陷。这类缺陷应尽快安排处理。对电流致热型设备,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加强监测等,必要时降低负荷电流;对电压致热型设备,应加强监测并安排其他测试手段,缺陷性质确认后立即采取措施消缺。,111,10缺陷类型的确定及处理方法,危机缺陷:指设备最高温度超过GB/T 11022规定的最高允许温度的缺陷。这类缺陷应立即安排处理。对

27、电流致热型设备,应立即降低负荷电流或立即消缺;对电压致热型设备,当缺陷明显时,应立即消缺或退出运行,如有必要,可安排其他实验手段,进一步确定缺陷类性质。 电压致热型设备的缺陷一般定为严重及以上的缺陷。,112,七、红外热像仪操作注意点(1),红外热像仪不要对着超高温物体(如太阳、电焊等)测温,以免对探测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 对红外热像仪的存储卡不要轻易进行格式化操作,以免产生图像不能存储的后果,对不需要的文件只要进行删除操作就行。如一定要进行格式化操作时,文件系统必须选择FAT的格式。,113,红外热像仪操作注意点(2),热像仪启动后请先核对一下设置参数,特别是日期、时间的设置,以利于图像的

28、查找。 仪器必须聚焦清晰。 为获取高质量的图像,在存储时,请先冻结图像,看图像是否满意,再用菜单进行保存。,114,准确测温注意事项:,针对不同的检测对象选择不同的环境温度参 照体; 测量设备发热点、正常相的对应点及环境温度 参照体的温度值时,应使用同一仪器相继量; 正确选择被测物体的发射率; 作同类比较时,要注意保持仪器与各对应测点 的距离一致,方位一致;,115,正确键入大气温度、相对湿度、测量距离等 补偿参数,并选择适当的测温范围; 应从不同方位进行检测,求出最热点的温度 值; 记录异常设备的实际负荷电流和发热相、正 常相及环境温度参照体的温度值。,准确测温注意事项:,116,6.2.1

29、 、箱体涡流损耗发热,变压器漏磁通产生的涡流损耗引起箱体或部分连接螺杆发热,其热像特征是以漏磁通穿过而形成环流的区域为中心的热谱图。,117,6.2.1 、箱体涡流损耗发热,118,6.2.2 、变压器内部异常发热,当变压器内部出现异常发热时,有可能引起箱体局部温度升高。这种热谱图不具有环流形状。这类缺陷同时伴有变压器内部油的气化,可采用红外诊断与色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119,6.2.2 、变压器内部异常发热,120,无热油循环的部分管道或散热器在热谱图上呈现低温区。,6.2.3.2 、 管道堵塞或散热器阀门未开,121,6.2.3.2 、 管道堵塞或散热器阀门未开,122,6.2.

30、3.3 、油枕缺油或假油位,热谱图上油枕内油气分界面清晰可辨。,123,6.2.3.3 、油枕液面弯曲,124,6.2.4.1 、高压套管介质损耗增大,热像特征是套管整体温度偏高。正常时同类比较相间温差不应超过1K。,125,6.2.4.1 、高压套管介质损耗增大,126,6.2.4.2 、套管缺油,热像特征是以油面处为最高温度的热像,油面有一明显的水平分界线。,127,6.2.4.2 、套管缺油,128,6.2.4.3 、导电回路连接件接触不良,热像特征是以发热点为中心的热谱图。 对有温度差异设备的拍摄方式: 1、多角度观测,尽可能在发热部位的法线位置进行红外拍摄。 2、同一设备间隔三相从相

31、同角度、相同距离进行红外拍摄,便于对比分析。 3、可见光与红外图片一一对应,拍摄角度与部位一致。,129,6.2.4.3 、导电回路连接件接触不良,130,6.2.5 、铁芯绝缘不良,干式变压器在热谱图上表现为以缺陷部位为中心的局部温度升高。油浸式变压器在吊罩后施加一定的试验电压才能观测铁芯的绝缘损坏情况,必要时配合变压器大修进行。,131,6.4.1.1 、电压互感器,内部损耗异常:电磁型电压互感器的储油柜表面温升及相间温差不得超过下表的规定,,132,6.4.1.2 、电压互感器,缺油 :在热谱图上油气交界面清晰可辨。当油面降至储油柜以下时互感器的散热条件变坏,可引起整体温度升高。,133

32、,6.4.1.2 、电压互感器缺油,134,6.5.1 、电流互感器内部损耗异常,电流互感器的储油柜表面温升及相间温差不得超过下表的规定:,135,6.5.1 、电流互感器内部损耗异常,136,6.5.2 、电流互感器,内部连接件接触不良 : 其热像特征是以接触不良处为中心的热谱图,最高温度在出线头或顶部油面处。电流互感器内部连接件接触不良时,内外部的温差为30K45K,油浸式互感器的表面温度应限制在55以下。,137,6.5.2 、电流互感器-内部连接不良,138,6.5.3 、电流互感器-外部连接不良,139,6.6.1 、电缆出线接头接触不良,140,6.6.2 、电缆头局部绝缘不良,是

33、指电缆头因加工不良或长期运行造成绝缘局部损伤、受潮、劣化等缺陷,其特征是电缆头交叉处出现局部绝缘区域温升偏大。,141,6.6.2 、电缆头局部绝缘不良,142,6.6.3 、电缆头整体绝缘不良,是指电缆头因加工不良或长期运行造成绝缘整体受潮、劣化等缺陷,其特征是整个电缆头温度偏高。,143,6.6.3、电缆头整体绝缘不良,144,6.6.4 、电缆头出线套管绝缘不良,是指35kV以上电缆出线套管因密封不良,引起进水受潮的缺陷。其特征是套管整体温度升高,靠近法兰的中下部温度偏高,同类比较时相间温差不应超过0.5K。,145,6.6.5 、电缆整体发热,是指电缆绝缘老化或过负荷运行所引起的缺陷。

34、电缆及电缆头的外表最高允许温升不得超过下表的规定:,146,6.6.5 、电缆整体发热,电缆绝缘老化或过负荷运行所引起的缺陷。,147,6.7.3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诊断按下表规定:,148,6.7.3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149,6.8.1 、 并联电容器(串联电容器),并联电容器(串联电容器)诊断按下表规定:,150,6.8.1 、电容器介损偏高,151,6.8.1 、电容熔丝接头接触不良,152,6.8.1 、电容器局部放电,153,6.8.2 、耦合电容器,耦合电容器诊断按下表规定:,154,6.8.2 、耦合电容器介损超标,155,6.9.1 、绝缘子,正常绝缘子

35、串的温度分布同电压分布规律对应,即呈不对称的马鞍型,相邻绝缘子之间温差很小。 低值绝缘子的热像特征是钢帽温升偏大;零值绝缘子是钢帽温升偏低;污秽绝缘子表现为瓷盘温升偏大。,156,6.9.1 、低值绝缘子,157,6.9.1 、零值绝缘子,158,6.9.1 、污秽绝缘子,159,6.10.2 、穿墙套管支撑板发热,大电流穿墙套管的支撑铁板未开口,引起较大的涡流损耗。,160,6.10.2 、穿墙套管支撑板发热,161,6.10.3 、阻波器内避雷器损坏,正常的避雷器基本不发热。如明显发热说明避雷器已损坏。,162,6.10.3 、阻波器内避雷器损坏,163,164,165,九、风级、风速与表

36、象,166,线路拍摄,对天气的要求:在无风或微风的非雨天进行红外拍摄。,167,线路拍摄,如500 kV、220kV耐张线夹拍摄方式: (1)站在杆塔下(在保证安全距离前提下,离被侧目标越近越好),挑选最佳角度进行拍摄。 (2)对每基500kV线路耐张塔单个耐张使用7望远镜头进行红外拍摄,有温度差异的耐张线夹进行多角度红外拍摄,同时可见光与红外角度一一对应。,168,线路拍摄,如下图*线19号C相(左),169,线路拍摄,如下图*线19号C相(左),170,线路拍摄,(3)对每基220kV线路的大号侧及小号侧(ABC相)进行红外拍摄,对于有温度差异的耐张线夹使用12或7镜头进行多角度拍摄,可见

37、光与红外角度一一对应。,171,线路拍摄:如下图*线17号小号侧,标题 值 S01:最高温度 23.65 S02:最高温度 24.63 S03:最高温度 48.98,172,线路拍摄,173,线路拍摄,174,变电拍摄,对天气的要求: (1)户外电压致热型设备:必须在晴朗的夜晚,风力小于三级时进行红外拍摄。 (2)户内电压致热型设备:可全天候进行红外拍摄。,175,变电拍摄,客户的交流和以往的拍摄经验,拍摄时应注意的细节 : (1)电压致热型设备温度差异往往在0.5-2之间,拍摄时比较容易忽视,需多角度观测,频繁调节仪器色表。 (2)对电压致热型设备:绕设备一圈进行红外观察,观察设备不同部位是否存在温度差异。,176,变电拍摄,(3)对未见明显温度差异:选择最佳角度对ABC单相分别进行红外拍摄。 (4)对有温度差异设备:进行多角度红外拍摄,同时可见光角度与红外一一对应。 (5)对于有温度差异设备的局部,根据现场情况选用12或7镜头进行局部放大拍摄,同时尽可能在法线位置拍摄。,177,变电拍摄,(6)在有风情况下,在电缆的背风侧进行拍摄。 (7)拍摄时,背景物尽量少或者无。,178,变电拍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