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教授教你如何写出高质量的SCI论文.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04884 上传时间:2019-06-23 格式:PPT 页数:178 大小:27.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港大学教授教你如何写出高质量的SCI论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8页
香港大学教授教你如何写出高质量的SCI论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8页
香港大学教授教你如何写出高质量的SCI论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8页
香港大学教授教你如何写出高质量的SCI论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8页
香港大学教授教你如何写出高质量的SCI论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香港大学教授教你如何写出高质量的SCI论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港大学教授教你如何写出高质量的SCI论文.ppt(1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岳中琦 BSc, MSc, PhD, MHKIE, RPE 香港大学 土木工程系,香港,原始创新研究、SCI论文撰写和 科技英文演讲的经验和方法,2009年5月,人类已知,人类未知,何为科学技术的原始创新?,引言,将未知变已知,将无变有 !,引言,人类知识和能力一定增大,但未知也增多,什么是国际高质量论文和高质量英文演讲?,创新研究成果在现在或将来 被全世界人知道和应用 成为人类已知的知识和实践,引言,本报告目的,通过自己的二十多年来的 原始创新研究、SCI论文撰写和科技英文演讲的 经验和体会,来同大家 分析、阐明、说明、分享 原始创新研究、撰写高质量论文和科技英文演讲的具体、可行方法,引言

2、 科学与技术论文定义 研究问题与来源 论文撰写策划与布局 撰写容易看明、读懂论文的原因和方法 图示的重要性 如何原始创新 创新、撰写与演讲的关系 产生原始性思想的思维方法 实例详介 如何进行高质量的英文科技学术演讲 如何做到阅读英文论文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小结与展望,本报告提纲,科学与技术论文定义,科学与技术论文定义,一篇论文解决、说明、解释或求出一个问题(议题、主题、现象或未知) 这个问题必须有益于科学或技术 这个问题可以是已研究过的或新的 这篇论文必须给出一点在科学或技术上新的和有价值的结果、数据、观察、或知识 一篇高值量的论文必须让人可看、可读、感兴趣 它必须经得起时间和他人的检验和验证

3、或重现。,一篇科技论文宗旨在于揭示 同一或不同自然存在或现象之间的 客观关系或规律,耦合或预测,科学与技术论文定义,同时,这一耦合或预测过程、方法或规律是 透明的、是他人可以理解、掌握、重复和运用的,耦合或预测,例如,研究问题与来源,研究问题种类,New cases Technologies Methods Analytical or Numerical Theoretical Experimental Empirical Statistic or deterministic Local Portable Interdisciplinary,Known,Unknowns,研究问题的种类非常多,

4、研究问题来源,研究问题的来源渠道非常多 生产实践 文献综述和研究 导师和前辈 各种科技学术会议和研讨会 朋友和同行 工业界和学术团体 社会和环境 产品使用者 业主 个人兴趣和爱好 调查和统计,观察自然和现象,重大事件和灾难如汶川大地震,多层弹性力学解析解和应用的课题来源,Excavation Zone,1984年 中国煤炭科学院 李增琪先生,地下采煤引起地表移动,研究问题与来源,人类时代演变、需求、兴趣和动力!,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问题!,我们会越来越需要科技创新!,我们会越来越需要众多的科技人才!,科研导师的重要性,科研导师对大多数刚刚从事科技研究人员(特别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是极其重要的 原

5、因在于现在的科技研究是一项工作,现在很多从事科研的研究生是经过大学教育才对科研感兴趣的 同时,社会分配给从事科研的资源是十分有限的、是需要竞争才可让少数科研人员赢取得的 应该、值得研究的课题很多,但是找到一个具体、可行的而又能有科技创新的课题一般是不容易的,科研导师的重要性,导师可根据研究生的具体能力,实验室的目前条件和对本专业科研进展的认识一般可为研究生选一个可有突破的研究方向和课题 进一步的,导师可为研究生的研究工作和进展把关和反馈,可帮助研究生或同研究生一道将所做的工作提炼成一些科学问题来撰写成论文发表 更为理想的是研究生在毕业后还可独立地对本课题做更深入的工作、撰写更多的论文来发表。

6、另一方面,研究生应认真阅读、学习导师撰写和发表的论文, 遇到不懂的地方可面对面地向导师请教,遇到感兴趣的问题可直接同导师讨论,以便做进一步的研究,科研导师的重要性,这样做的好处很多: 至少,研究生可深入地、具体地向导师学习 读懂老师的论文能更好地理解导师的思路,易于深入地探讨问题; 从而,师生相互间能进行更有效的沟通, 学生可以站在导师几十年研究基础上很快地做出突破性成果。 导师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思想也可由研究生传承和发扬光大。,论文撰写策划与布局,Title Authors Abstract Keywords (common terms) Introduction Background Pro

7、blem Details Methodology Results and Analysis (verification & validation) Discussions (or Applications) Summary and Conclusions Acknowledgement References Appendices,论文题目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引言 问题和目的 前人工作和背景情况 本文问题的详细介绍 研究方法和过程 结果和分析验证 证明 讨论或应用 论文小结 结论和建议 感谢 参考文献 附件,单篇论文组织与结构,关键词 应该称常见普通好找词,部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组

8、成与结构 论文题目、作者 摘要、关键词 引言 问题和目的 前人工作和背景情况 本文问题的详细介绍 研究方法和过程 结果和分析验证或证明讨论或应用 论文小结、结论和建议 感谢参考文献 附件,作用 点明主题 画龙点睛 引人入胜 过目不忘,单篇论文组织与结构,承上启下 相关场景 重要性,创新心脏 营养供给 提炼结果 回归已知 回味无穷 创新环境与基础 加大支撑,作者对自己的论文常常 要问、要想、要回答、要解决的挑剔性问题,什么是本篇论文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什么? 他人对这个问题是怎样理解和认识的? 作者本人对这个问题是怎样理解和认识的? 作者本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同他人对这个问题的理

9、解和认识有何相同、区别和不同? 作者本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为何比他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更合理和值得撰文发表? 作者自己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什么? 相关的观测数据有哪些,它们有哪些内在联系?,作者对自己的论文常常 要问、要想、要回答、要解决的挑剔性问题,9) 什么是作者自己的解释、理论、假设和猜想? 10) 什么是作者自己的、具体的创新点? 11) 他人为什么没能发现这一创新点? 如何解释呢? 12) 作者自己观点是否被原始观测数据所支撑? 13) 作者自己想法中有无漏洞、跳跃 或 让人难以明白之处? 14) 作者自己的理论和方法能否被他人检验、 重复实现? 15) 作者自己的理

10、论是否是现有知识或 理论的延伸,是如何延伸的?,单篇布局,一片树叶的一个源汇中心,主次纵横脉络的分明与清晰联系,虽然单篇论文是研究一个科技问题的 但它所包含的内容却是很丰富多彩的、生动活泼的、极具生命活力的和时代气息的。 因此,单篇科技论文应有质又有量,有血又有肉。,单篇论文的质与量,那什么是一篇论文的质(血)呢? 那什么又是一篇论文的量(肉)呢?,它包括 论文第一部分中提炼出来的题目, 第三部分中科研人员的新的创新能力, 第四部分中科研人员的创新结果和数据, 以及第四和第五部分中提炼出来的新知识。,单篇论文的质与量,简单而言,一篇论文的质就是论文的新东西。,什么是一篇论文的质(血)呢?,简单

11、而言,一篇论文的量就是论文的老东西。,单篇论文的质与量,它包括 论文第一部分中的作者、摘要、关键词, 第二部分中的介绍、说明和引用, 第三部分中的借用、引用的前人知识和能力, 第四部分中的分析、论证、验证、讨论和应用等, 第五部分中的小结和建议, 以及第六部分和第七部分。,什么又是一篇论文的量(肉)呢?,可以说论文的质决定了这篇论文值不值得被发表, 而论文的量决定了这篇论文能不能被评审专家接受发表和 能不能快速容易地被读者读懂和认同。,单篇论文的质与量,科技创新产生质! 撰写和论证产生量!,Title Authors Abstract Keywords Introduction Backgro

12、und Problem Details Methodology Results and Analysis (verification & validation) Discussions (or Applications) Summary and Conclusions Acknowledgement References Appendices,在撰写论文时的重新认识与思考,此项研究解决了几个问题? 哪几个问题的研究可写成论文? 论文撰写与发表先后时间顺序表? 各个论文之间相互关系与联系? 最终各个论文是否可形成一大理论或方法? 再需要做哪些研究才可? 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是什么? 一生在科学上的贡

13、献将是什么?,整个研究方向论文撰写的策划与布局,地下采煤引起地表移动,Excavation Zone,实例简介,中国煤炭科学院李增琪先生,实例简介,1995,1988,1988,Quarterly Journal of Mechan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1996, Vol.49, Pt.3, pp472-499,实例简介,1988,1988,1996,1996,实例简介,1995,1998,1999,实例简介,柔性道面层状结构弹性力学分析理论,梯度材料断裂力学分析,梯度不均质介质的边界单元法,岳中琦. N层横观各向同性的弹性层和弹性半空间问题的解析解硕士学位论

14、文D. 北京: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86 岳中琦. 多层横观各向同性弹性体动力学问题的解A. 见:全国第二届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 武汉:地震出版社,1987 岳中琦,王 仁. 多层横观各向同性弹性体静力学问题的解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24(2):202211 Yue Z Q. Solutions for the thermoelastic problems in vertically inhomogeneous mediaJ. Acta Mechn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1988,4(2):182189 Yue Z Q. On ge

15、neralized Kelvin solutions in multilayered elastic mediaJ. Journal of Elasticity,1995,40(1):144 Yue Z Q. Elastic fields in two joined transversely isotropic solids due to concentrated forcesJ. Int. J. of Engineering Science,1995,33(3):351369 Yue Z Q. Indentation of a rigid plate on a multilayered so

16、lidA. In:Aliabadi M H,Alessandri C ed Contact Mechanics IIC. Ferrara,Italy:1995,9198 Yue Z Q. On elastostatics of multilayered solids subjected to general surface tractionJ. Quarterly Journal of Mechan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1996,49(3):471499 Yue Z Q. Elastic field for an eccentrically loaded ri

17、gid plate on multilayered solidsJ. Int. J. Solids & Struct.,1996,33(27):4 0194 049 Yue Z Q. Closed-form Greens functions for transversely isotropic bi-solids with a slipping interfaceJ.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1996,4(5):469484 Yue Z Q,Yin J H. Closed-form fundam

18、ental solutions for transversely isotropic bi-materials with inextensible interface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ASCE,1996,122(11):1 0521 059 Yue Z Q,Yin J H. Backward transfer-matrix method for elastic analysis of layered solid with imperfect bondingJ. Journal of Elasticity,1998,50(?):109128

19、Yue Z Q,Yin J H,Zhang S Y. Computation of point load solutions for geo-materials exhibiting elastic non-homogeneity with depthJ.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1999,25(2):75105 Yue Z Q. Boundary matrix method for closed-form elastic solutions in soil and rock mechanicsA. In:Chwang A Ted. Proceedings of H

20、ong Kong Society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2000 Annual MeetingC. 出版地:出版社,2000,1414 Ai Z Y,Yue Z Q,Tham L G,et al. Extended Sneddon and Muki solutions for multilayered elastic materia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2002,40(13):1 4531 483 Yin X C,Yue Z Q. Transient plane-s

21、train response of multilayered elastic cylinders to axisymmetric impulseJ.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ASME,2002,69(6):825835 Yue Z Q,Yin J H. Layered elastic model for analysis of cone penetration testingJ. Int. J. for Numerical &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1999,23(8):829843 Yue Z Q. Predi

22、ction of land subsidence due to underground mining using a layered elastic modelA. In: 李永盛, 高广运主编. 环境岩土工程理论与实践C.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2534 Yue Z Q,Svec O J. Effect of tire-pavement contact pressure on the performance of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sA. In: Proceedings of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Canadian Soc

23、iety of Civil EngineeringC. Winnipeg:Canadian Society for Civil Engineering,1994,1:659668 Yue Z Q,Svec O J. Effect of tire-pavement contact pressure distribution on the response of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sJ. Canadia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1995,22(5):849860 Yue Z Q,Lee P K K. FWD evaluation

24、of pavements structural bearing capacityA. In:Proceedings of Structural Symposium 2000-Highway and Railway StructuresC. Hong Kong:Hong Kong Institution of Engineers,2000,1671941 Yue Z Q. Influence of interface conditions on backcalculated layer moduli of pavementsA. In: Proceedings of the 1995 Annua

25、l Conference of Canadi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ingC. Ottawa,Canada:Canadian Society for Civil Engineering,1995,2:473483 Yue Z Q,Yin J H. Backcalculation of moduli in FWD evaluation of pavements:a solution of global minimumJ. Transactions of Hong Kong Institution of Engineers,1998,5(2):3744 Svec O

26、 J,Yue Z Q. Use of non-circular loading plates for better backcalculation of pavement moduliA. In: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 Conf. of Bearing Capacity of Roads and AirfieldsC. Minneapolis,Minnesota,USA:University of Minnesota,1994,2:1 7411 754 Yue Z Q,Svec O J. Effect of vertical non-homogeneity i

27、n pavement structural layer moduli on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A. In:ed. Proceedings of the Int. Conf. of Bearing Capacity of Roads and AirfieldsC. Minneapolis,Minnesota,USA:University of Minnesota,1994,1:109122 Yue Z Q,Selvadurai A P S. Axisymmetric indentation of a multilayered poroelastic solidA

28、. In:Selvadurai A P S ed. Mechanics of Poroelastic Media,ASME Special Publicati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C. The Netherlands:Dordrecht,1996,235241 Yue Z Q,Xiao H T. Generalized Kelvin solution based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for crack problems in multilayered solidsJ. 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

29、ary Elements,2002,26(8):691705 Yue Z Q,Xiao H T. A new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for crack mechanics in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A. In:Leung A Y T., Lu W Z ed. Proceedings of the 7th (2002-2003) Annual Meeting of Hong Kong Society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C. Hong Kong:? 出版社,2003,55 Yue

30、Z Q,Xiao H T,Tham L G. Boundary element analysis of crack problems in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J. Int. J. of Solids & Structures,2003,40(13/14):3 2733 291 ZQ Yue*, HT Xiao, LG Tham, 2004. Analysis of elliptical crack perpendicular to functionally graded interface of bonded solids under tension o

31、r shear,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Fracture Mechanics. 42: 227-248. HT Xiao, ZQ Yue*, LG Tham, YR Chen, 2005.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for penny-shaped cracks perpendicular to graded interfacial zone of bonded bi-materials,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72 (2005): 121-143. HT Xiao, ZQ Yue*, and LG T

32、ham, 2005. Analysis of an elliptical crack parallel to graded interfacial zone of bonded bi-materials, Mechanics of Materials, 37: 785-799. ZQ Yue*, HT Xiao, LG Tham, CF Lee, JH Yin, 2005, Stresses and displacements of a transversely isotropic elastic halfspace due to rectangular loadings, Engineeri

33、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 29 : 647-671. HT Xiao, ZQ Yue*, LG Tham, CF Lee, Analysis of elliptical cracks perpendicular to the interface of two joined transversely isotropic soli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 133(4): 329 354,自1984年以来 在国际SCI 科学杂志上 发表了三十多篇有关 多层弹性层材料弹性力学解析解和应用论文,实例简介,小

34、结,因此,我们可将一篇英文SCI论文比拟成文学作品中的一篇短篇小说, 在分析和总结人类某一方向已有知识和能力基础上, 来讲述一个有头有尾、有根有据的科技新思想、新现象、新数据、新方法或新规律(故事),也可将一本科技专著(包括博士学位论文)比拟成文学作品中的一部长篇小说, 是由很多既相关又独立的短篇故事串联和并联而成的一个有系统的、全面的、新的科技理论、方法和应用。,撰写容易看明、读懂论文的原因和方法,每一读者的生命和时间是有限的 每一个人的知识、智商、兴趣或需求是不一样的 人有时是很懒的、不愿无益地动脑的 科技论文对他人是新知识、是需要动脑才可读明白的 科学论文最大价值在于其内容必须是可被他人

35、重复实现的、是不以人或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 很多发表过的论文是不被他人立即重视的 语言是随历史而变化的 现在人发表论文是容易的 现在从事研究的人是很多的 人人都想得到他人与社会的认可的。,撰写容易看明读懂论文的原因,易读很重要的!,Readable,发表论文得到他人读、欣赏、真正引用或继续发展是不易的, 这是个很少人买的卖方市场。 作为一名作者有责任而且必须把论文写清楚, 以为社会节约人力和物力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废、重复或误导。,撰写容易看明读懂论文的原因,Title Authors Abstract Keywords Introduction Background Problem Detai

36、ls Methodology Results and Analysis (verification & validation) Discussions (or Applications) Summary and Conclusions Acknowledgement References Appendices,论文撰写基本单元拼盘法,将所有相关数据与事实划分成最小事实或数据单元。 再根据人类已有公认知识和科学规律并依照自然逻辑将这些最小单元事实和数据重新组合起来。 用图、看图来解释、说明您对每一重要议题的理解:数据、过程、方法、发明或发现。 形成论文以说明您的某一重大或有益发现或证明您的理论或

37、学说思想。,撰写容易看明读懂论文的方法,Simple English Logics in English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Programming),撰写容易看明读懂论文的方法,解析方法来估算滑坡引起的泥石流的最大流量(2007),用图、看图、对照图来解释、说明自己的理解、过程、方法、发明或发现。,Title Authors Abstract Keywords Introduction Background Problem Details Methodology Results and Analysis (verification & validation)

38、Discussions (or Applications) Summary and Conclusions Acknowledgement References Appendices,首先,根据提炼好一个问题,写出论文初步题目,写出论文初步摘要 第二,将相关图画好和将表做好 第三,将相关参考文献根据问题和内容分组例好(第六部分) 第四,跟具论文问题和参考文献对比,将第二部分写好, 第五,对照图、看图来讲论文第三、四和五部分写好。 再将论文第一部分写好; 论文题目可修改,题目要小、尖和细,要与论文一个问题密切相关,要向孙悟空的金钢钻、钻出人类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天网,从而形成新的天网。 在写作过程中

39、,可进行精细修改。,撰写容易看明读懂论文的程序,中英文字表述与用法的最大区别是 句号和逗号在中文和英文用法的不同,中文逗号(,)可用于一个或多个完整独立的句子。 中文句号(。)表示一段完整意思,可有一个或多个完整、独立句子用逗号(,)相联 。,英文逗号(,)一般不可用于一个完整独立的句子。 英文句号(.)表示一个完整句子,可有逗号(,)(和介词)联接一个或多个不完整句子。 一段完整意思要用一个或多个完整句子加句号表示。,中英文字表述与用法的最大区别,中文:材料的弹性变形是材料在内力或外力作用下的必须经历的第一变形响应和非破坏阶段,因此,弹性力学一直是众多科学和工程领域最根本的理论基础之一,这些

40、领域包括岩土工程、岩石力学、土力学、道路工程、基础工程、地震学、塑性力学、计算力学和断裂力学等。,英文:材料的弹性变形是材料在内力或外力作用下的必须经历的第一变形响应和非破坏阶段. 因此,弹性力学一直是众多科学和工程领域最根本的理论基础之一. 这些领域包括岩土工程,岩石力学,土力学,道路工程,基础工程,地震学,塑性力学,计算力学和断裂力学等.,中英文字表述与用法的最大区别,如何原始创新,如何原始创新,三项具原始创新的 研究实例,传统滚筒式压路机,原始创新实例 A,应力与变形集中造成 沥青混凝土拉张挤压破坏并残留,新型平板式压路机,两种压路机结果比较,传统滚筒式压路机,新型平板式压路机,非均质材

41、料 (土、岩石、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等工程材料) 数字图像结构测量分析 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for Mechanical Analysis of Inhomogeneous Materials,原始创新实例 B,沥青混凝土细观结构数字图像定量分析,这一发现同沥青混凝土因碾压而形成的过程是一致的,我们在1992-1993年定量地发现:,骨料在水平面上的剖面比其在深度剖面上大!,沥青混凝土细观结构数字图像定量分析,非均质材料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U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Waterways Exp

42、erimental Station (WES)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tistical Sciences, USA NSF Center for Advanced Cement-Based Materials, USA Iowa State University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Penn State University Stanford University Union Colleg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University of Co

43、lorado at Boulder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anpur, Indian Jord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rd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Valencia, Spain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Universities in China,引用我们这项论文的研究人员单位,相关工作和发表的论文可参见,现场测量 岩土材料力学强度与细观空间分布的 钻孔过程

44、自动数字监测法 Automatic Drilling Process Monitoring for In-Situ Measurement of Geomaterial Strength and Distribution,原始创新实例 B,气压冲击旋转式钻孔机,Existing Drilling Machine,现有钻机,1=手动操作台, 2=提升与给进马达, 3=回转钻盘动力头, 4=滑行主梁, 5=环形链条, 6=螺纹轴接头, 7=钻杆, 8=冲击钻锤, 9=钻头, 10=前顶板和钻杆定中支架, 11=钻杆管螺纹接头, 12=冲击压缩流体软管, 13=给进压缩流体软管, 14=提升压缩流体

45、软管, 15=前进旋转压缩流体软管, 16=后退旋转压缩流体软管, 17=主供压缩流体软管,18=步履或铁架支撑机构,压缩机 (或油泵) (俗称风车),DPM 法简介 (监测钻孔过程测定岩土体力学强度与分布方法),装有DPM的现有钻机,1=手动操作台, 2=提升与给进马达, 3=回转钻盘动力头, 4=滑行主梁, 5=环形链条, 6=螺纹轴接头, 7=钻杆, 8=冲击钻锤, 9=钻头, 10=前顶板和钻杆定中支架, 11=钻杆管螺纹接头, 12=冲击压缩流体软管, 13=给进压缩流体软管, 14=提升压缩流体软管, 15=前进旋转压缩流体软管, 16=后退旋转压缩流体软管, 17=主供压缩流体软

46、管,18=步履或铁架支撑机构,压缩机 (或油泵) (俗称风车),100=动力头位置传感器, 101=轴接头转速传感器, 102=提升压力传感器, 103=后退旋转压力传感器, 104=给进压力传感器, 105=前进旋转压力传感器, 106=冲击压力传感器, 107=动态数据采集器, 108-114=采集器连接电线, 115=个人电脑硬盘或便携存储器, 116=数据电信号流动方向, 117=圆套铁环,DPM 法简介 (监测钻孔过程测定岩土体力学强度与分布方法),DPM法 = 技术发明,DPM单孔测量数据,时间,动力头位置(m),冲击压力(MPa),提升与给进压力 (MPa),旋转压力 (MPa)

47、,岩土力学强度随单孔钻进深度变化的测量结果,净钻时间(分),钻头钻进深度 m,压缩流体压力值 (MPa),DPM 法简介 (监测钻孔过程测定岩土体力学强度与分布方法),自动随时监测钻孔过程 = 原位连续测量岩土材料力学强度 + 不同强度材料的空间分布,DPM 法 = 技术发明,US Patent US 6,637,523 B2 and China Patent ZL 01140858.8,DPM 法 = 科学发现,岩土抗钻强度 = 钻头深度随时间变化的速度,压缩流体压力值 (MPa),净钻时间(分钟),钻头钻进深度 m,钻头进深随时间呈分段线性变化 表明 钻进速度随深度呈分段匀速变化 每一匀速

48、段代表一段均匀抗钻岩土层,净钻时间(分钟),钻头钻进深度 m,推进气体压力值,岩土抗钻强度随钻头进深的变化规律,钻头钻进速度,旋转气体压力值,冲击气体压力值,岩土抗钻强度层,例二,DPM 能快速、自动、实时、连续、精确、原位地 测量和表述 各种地下软硬岩与土地质体的 细观强度和空间分布 特别是地下断层和强度差土层和缝隙的位置,知弱知强,才能有效加固边坡!,DPM法 详介可参见 2004年发表于 (IJRMMS) 的论文,DPM 方法,如何原始创新,自然或工程实践的原始观察和长期存在的问题 现有科技理论或方法一定有一些基本假设或局限性,对某一基本假设和局限性的改变和取消可产生原始创新成果 现代测

49、试技术和方法、数据处理手段的不断提高和 普及更给我们带来了定量和数量化的能力和手段 通过大量地采集原位试验和测量的时间和空间序列数据,可得到更能反映自然本质的、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和方法,但是发现或找到一个具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或规律 还是很不容易的!,在前面介绍的工作中, 我们已具体地运用了这些认识 来从事、进行科技的创新研究!,如何原始创新,是基于人们对沥青混凝土道路实践的长期原始观察和认识 利用了现代的机械制造技术和力学分析手段 来建立了 新的原位沥青混凝土道路碾压技术和方法 进一步地来 发现和找到了 新的、具普遍意义的自然规律 可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和延长道面的使用寿命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新的碾压技术是传统技术的一个简单的、但具根本意义的改进。,新型平板式压路机 可以说,如何原始创新,是自然界、岩土工程实践的原始、长期观察 是新的工程实践而遇到的、新的问题 利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