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基础知识概述.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08075 上传时间:2019-06-23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学基础知识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药学基础知识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药学基础知识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药学基础知识概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药学基础知识概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学基础知识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学基础知识概述.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药学基础知识,药理学基础知识,药理学(Pharmacology)的任务和要求,1 药物(drug):是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2药物(drug)是如何发现的,化学物质如何才能成为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药物。,药学基础知识,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天然药化,新药研发,药理学的任务,药物,机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病治病的机制。,对机体产生兴奋还是抑制,药物,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进入机体后在机体内的分布、代谢、排泄特点,阐明药物在机体内的

2、变化规律。,例如,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组织中药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药理学,药学,医学,新药的药理学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1 临床前药理研究,药效学研究:指与该药防治作用有关的主要药理作用研究。,一般药理学研究:指除了主要药理作用之外的广泛的药理学研究研究。包括精神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其它系统的作用。,药代动力学研究:研究新药在体内的变化规律和特点,为新药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药代动力学研究主要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代谢)和排泄。,药代动力学研究为合理设计剂型和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新药的毒理学研究,全身用药的毒性试验,局部毒性试验,特殊毒性实验,药物依赖性

3、试验。,新药毒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2 临床药理研究,1 期 临床研究:确定给药剂量,耐受性以及人体内的药动学研究。,2 期 临床研究:针对适应症,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3 期 临床研究:在2期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扩大临床试验,确定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 期 临床研究:新药上市后的监测跟踪。不良反应和毒性。,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药物作用(drug action)药物效应(drug effect),引起机体活动能力提高的叫兴奋剂 stimulators or excitants,引起机体活动能力降低的叫抑制剂 depressants or inhibitors,药物的作用方式

4、,局部作用,local action,全身作用 general action ,systemic action ; absorptive action.,全身作用 以后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和两重性,1选择性:高好?低好?,2 两重性:治疗作用(therapeutics action)和不良反应(side effect),2.1 治疗作用,对因治疗:治本,对症治疗:治标,2. 不良反应,1 副作用 side effect,正常剂量应用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作用。,2 毒性反应 toxic reaction,剂量过大,长期应用。急性毒性(一次大剂量),长期毒性或慢性毒

5、性(常时间应用),3 变态反应 allergy reaction,药物刺激机体发生异常免疫反应。,4 继发性反应 secondary reaction,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医源性反应,5后遗效应:虽然血药浓度已经降至有效浓度以下,此时残留的生物效应成为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6致畸作用: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第2节. 受体理论,药物与体内的什么地方结合?,体内是否有内源性物质?,受体的特性,1 饱和性:,2 特异性:,4 高度亲和性:,5 结构专一性:,3 可逆性:,6 立体选择性:,7 区域分布性:,8亚细胞或分子特征,9 配体结合药理活性相关性,10 生物体内存

6、在内源性配体ligand,第三节 药效学概述,二、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药物为什么起作用,如何起作用?,通过以上研究,阐明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1 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脑水肿,肺水肿,便秘,脑水肿,肺水肿,静脉输入大量高渗透性液体,脱水来降低颅内压和肺内压,借助于药物的渗透压来实现药效作用。,便秘治疗,硫酸镁导泻作用,Mg2+ 和 SO4-2不被肠道吸收,形成高渗溶液,刺激肠蠕动,消除便秘。,抗酸药物中和胃酸依靠其物理性质,例如,Al(OH)3,三硅酸镁。,口服碳酸氢钠使尿液碱化,促进苯巴比妥等酸性药物的排泄。,二巯基丁二酸钠络合剂可以和汞、砷等重金属离子结合,生成环状络合物,随尿液排出

7、体外。,2 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药物的生物活性和其化学结构有关,,药物与机体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基团结合,诱发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效应。,药物在哺乳动物细胞的蛋白靶点包括:受体、离子通道、酶、载体,药物的生物活性和其化学结构有关,,药物的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血药浓度有关,又与药效的强弱有关。,最小有效剂量和最小中毒剂量,最小有效剂量也叫做阈值,指出现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最小有效剂量也叫做阈值,随着剂量增加,药理效应也增加,直到出现最大就效应。再增加剂量就会出现中毒,出现中毒的最小剂量叫最小中毒量。,治疗指数 半数致死量LD50 /半数有效量ED50,治疗指数:TI是用来估计药物安全性的常

8、数,机体对药物的作用,机体对药物的处置是药动学,研究的内容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一、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1 被动转运:药物分子从浓度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流动。,1.1 简单扩散:一些脂溶性的药物溶于脂质而通过细胞膜。,1.2 滤过:直径小于膜孔的水溶性药物,依靠流体静压和渗透压,来使药物进入低压侧的过程。,1.3 易化扩散:通过细胞膜上的特异性蛋白质通透酶的帮助来实现药物的扩散,不需要能量(ATP)。,2 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药物分子从浓度低的一侧向高的一侧流动.,依靠钠泵(Na+, K+ ATP酶); 钙泵(Ca+, Mg+ ATP酶),质子泵,氢

9、泵。,主动转运也叫做逆流转运,药物分子从浓度低的一侧向高的一侧流动的过程需要ATP。,3 膜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大分子药物的转运伴随膜的运动。从浓度低的一侧向高的一侧流动.,胞饮(pinocytosis) :吞食或入胞,某些液体蛋白质或生物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生物膜内陷,形成小胞吞食进入细胞内部。,胞吐(exocytosis) :胞裂外排或出胞,某些液体蛋白质或生物大分子物质,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例如,腺体分泌和递质的释放。,二、药物的吸收和影响因素,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药物的吸收与给药途径、药物的理化性质以及环境

10、因素有很大关系。,药物的吸收部位,消化道吸收,主动转运,与分子量、药物的脂溶性有关。,注射部位吸收,与注射部位和剂型有关,呼吸道吸收,离子大小和药物性质有关,皮肤吸收,药物吸收的影响因素,1 药物的理化性质。难溶性药物不吸收。钡盐,2 首过效应(first pass effect):受到胃肠道酶和肝微粒体酶的影响,药物被代谢失活。硝酸甘油口服90被破坏。,3 吸收环境:胃排空和肠蠕动都影响药物的吸收。,药物分布和影响因素,药物吸收以后,通过各种生理屏障经血液转运到组织器官的过程叫分布(distribution),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与血浆蛋白结合,饱和性和竞争性,局部器官的血流,组织亲和力,碘

11、、四环素、重金属,体液的pH值,体内组织屏障,4 药物的代谢,药物代谢的目的,药物的代谢主要在肝脏进行,受到酶的催化,这些酶叫药酶。,灭活 inactivation,活化 activation,促进排泄,药物的代谢分为两相:,氧化,还原,水解,第一相反应,结合,第二相反应,药物的排泄,1 肾脏排泄,2 胆汁排泄,3 乳汁排泄,4 其它途径排泄:唾液、泪液,药物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利用度,药物被机体利用的速度和程度,t/h,最低有效浓度,第四章 影响药效的因素,第一节 机体方面的因素 一、年龄和性别的影响 二、功能和病理状态的影响 (一)功能状态 (二)病理状态 1.肝功能状态 2.肾功能不全

12、 3.营养不良 4.其他疾病 如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三、个体差异和遗传因素 (一)个体差异(individual variation) 1.量的差别 少数人对药物特别敏感,称高敏性(hypersensitivity);另有少数病人对药物特别不敏感,称耐受性(tolerance) 2.质的差别 如变态反应(allergy),这是由免疫反应异常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action)。,(二)遗传因素 个别病人用治疗量的药物后,出现极敏感或极不敏感的反应,或出现与往常性质不同的反应称特异质(idiosyncrasy)。 1.药物吸收和分布异常 2.

13、代谢过程异常 3.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4.药物引起溶血性贫血 四、种属差异 (一)动物种属差异 (二)人种或民族差异,第二节 药物方面的影响,一、剂量和剂型的影响 不同浓度的乙醇的作用也不一样。 剂型对药效的影响表现在起效和药物的持久作用。 药物的剂型可影响药物的体内过程,主要表现在吸收和消除方面。,二、给药途径和反复用药的影响 给药途径不同,药效也不同,以硫酸镁为例子 给药时间的影响(饭前还是饭后)? 反复用药: 1.耐受性(tolerance) 快速耐受性(tachyphylaxis) 交叉耐受性(cross tolerance) 2.抗药性(resistance,3.药物依赖性 根据

14、药物使人体产生的依赖性和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通常分为两类: (1)躯体依赖性(physical) 过去称成瘾性(addiction),现也称生理依赖性(physiological)。 (2)精神依赖性(psychic dependence) 曾称习惯性(habituation),现也称心理依赖性(psychological dependence)。,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药动学方面和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一)药动学方面 1.妨碍药物的吸收 (1)胃肠道pH改变 (2)形成络合物 (3)影响胃排空和肠蠕动 2.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 3.影响药物代谢 (1)加速药物代谢 (2)减慢药物代谢 4.影响药物排泄,(二)药效学方面 1.协同作用 (1)相加作用(additive effect, summation) (2)增强作用(potentiation) (3)增敏作用(sensitization) 2.拮抗作用(antagonism) (1)药理性拮抗(pharmacological antagonis (2)生理性拮抗(physiological antagonism) (3)生化性拮抗(biochemical antagonism) (4)化学性拮抗(chemical antagonis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