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李涛).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09530 上传时间:2019-06-2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6.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糖(李涛).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血糖(李涛).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血糖(李涛).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血糖(李涛).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血糖(李涛).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糖(李涛).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糖(李涛).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糖尿病病理及药物治疗,生物医学导论,胰岛及血糖代谢 胰岛素:控制糖、蛋白、脂肪代谢,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 病因:自身免疫病,胰岛B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 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 胰岛素自身抗体(IAA) 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 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 病因: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胰岛素 受体,葡萄糖,合成糖原,产生能量,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常见:胰岛素抵抗,肝,肌肉细胞,糖尿病=富贵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膏粱之变,足生大疔,黄帝内经奇病论,糖尿病的易感因素: 遗传,肥胖,饮食,体力活

2、动减少,应激状态,感染,thousands of years,100 years,人类的进化与糖尿病,糖尿病诊断 单位:mmol/L 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 正常人 6.0 和 7.8 空腹血糖过高 6.07.0 和 7.8 糖耐量低减 6.07.0 和 7.811.1 临床糖尿病 7.0 或 11.1,胰岛素分泌与血糖的关系,正常人,糖尿病人,胰岛素(Pmol/L),400,800,0 60 120 180 240,时间(分钟),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进食,4,5,6,7,8,9,10,11,血糖(mmol/L),时间(分钟),0 20 40 60 80 100 120,进食,正常人,糖

3、尿病人,正常人与糖尿病人餐后血糖变化,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喝,吃,尿,体重,土鳖扛铁牛,its not enough,心脏,足部,脑,眼,肾,慢性并发症危害,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 -在美国,77%的住院糖尿病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病变,25%合并有脑血管或周围血管病。 -在我国,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的80%为动脉粥样硬化,其中75%死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5%死于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病。,血脂紊乱: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内皮功能异常:NO合酶(NOS)减少,NO合成下降,血管扩张功能

4、降低。内皮细胞受损产生黏附因子吸附单核细胞使其聚集在破损的内皮,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表型改变,细胞外基质增多。,凝血及纤溶途径异常: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导致易发生凝血,使血液粘滞性升高;促进血小板在内皮细胞上粘附并激活。von Willebrand 因子水平升高。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 1(PAI-1)水平显著升高。,血压增高: 增加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儿茶酚胺释放;增加肾脏水钠储留;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Na+-k+泵的活性 (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高血糖 血脂异常 高血压 血液流变学异常,内皮细胞损伤,高血糖 胰岛素(?) 血小板产生前列腺素等,血小板聚集及粘附,胰岛素(?) 生长

5、因子 生长激素(?) 胰岛素(?) 脂蛋白异常,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巨噬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生移动,脂肪合成及在斑 块中沉积,血栓与血管病变,累及: 心脑血管、神经、视网膜、肾、运动系统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失去痛觉,四肢大血管病变是成人截肢的主要原因,周围神经病变肌肉萎缩,局灶性神经病面神经麻痹,足部溃疡,糖尿病肾病,发生致死性脑卒中的 危险增加23倍 3*,1. Wingard DL et al. Diabetes Care 1993; 16: 1022-25. 2. UKPDS 6. Diabetes Res 1990; 13: 111. 3. Balkau B et al. Lanc

6、et 1997; 350: 1680. 4. Kings Fund. Counting the Cost. BDA, 1996. 5. Most RS, Sinnock P. Diabetes Care 1983. 6: 67-91.,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情况,发生致死性心脏病的 危险增加24倍3*,高血压2,截肢的危险增加15倍4,5,7%,18%,35%,4.5%,患病率,脑血管疾病1,心电图异常2,间歇性跛行1,*与普通人群相比,1. UKPDS 6. Diabetes Res 1990; 13: 111. 2. The Hypertension in Diabetes Group. J

7、 Hypertens 1993; 11: 30917.,视网膜病变1,21%,糖尿病肾病2,18.1%,勃起功能障碍1,20%,足背动脉搏动无法触及1,13%,足部皮肤缺血性改变1,6%,足部振动感受阈异常1,7%,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情况,Breakfast,Lunch,Supper,Time of Day,胰岛素的作用: 加速心肌、骨骼肌转运葡萄糖入胞 促进肝脏等器官对葡萄糖的氧化与酵解 促进肝、肌肉等器官的糖原合成 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和氨基酸 抑制糖异生,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 动物基因合成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来得时) 短效、中效、长效 、超短效 、超长效 玻璃注射器专用一次性胰岛素

8、笔无针笔胰岛素泵吸入胰岛素口服胰岛素 皮下、静脉、肌肉、肺吸、腹腔、舌下或鼻腔、直肠、口服,胰腺及胰岛移植 胰腺移植:1966年人类第一例 1980年技术显著改善 1998年达万例 胰岛移植:至2000年有355例在1型病人中应用 将胰岛细胞移植到肝脏为多 来源于动物、人胰腺 80%第一年不需注射胰岛素,远期不理想,仍需用免疫抑制剂、来源有限 胰岛细胞来源: 诱导人胰腺导管细胞 诱导胎儿胰腺干细胞 克隆技术生产B细胞 基因治疗: 葡萄糖介导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原CDNA质粒基因治疗 多基因治疗,2型糖尿病的改变: 受体水平异常: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 受体前异常: 胰岛素抗体与胰岛素结合 受体后异常

9、: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系统及酶系统失常,碳水化合物 消化酶,葡萄糖,-细胞 分泌缺陷,肝糖 产生过多,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组织,葡萄糖 摄取减少,脂肪分解增多,口 服 降 糖 药 分 类,针对胰岛素不足的药物 1、细胞修复剂或再生剂 2、胰岛素制剂 礼来,诺和诺德和 3、胰岛素降解抑制剂 4、胰岛素促泌剂 (1)磺脲类药物 安万特,施维雅 (2)苯丙酸衍生物 (3)氨基酸衍生物 (4)类胰高糖素肽-1 针对胰岛素抵抗的药物 1、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 葛兰素 2、双胍类药物 百时美,施贵宝 3、胰岛素受体激动剂 4、L-酪氨酸衍生物 5、化学元素 针对葡萄糖产生过多的药物 1、-葡萄糖苷酶抑

10、制剂 拜耳 2、糖异生抑制剂,常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分类,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制剂: 磺脲类降糖药 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促进外周组织增加葡萄糖利用的药物: 双胍类(二甲双胍) 抑制肠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 -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增敏剂: 噻唑烷二酮类,双胍类,(一)磺脲类:适用于2型糖尿病病人,非肥胖者首选 机制: 磺脲类为胰岛素促分泌剂,作用于B细胞膜的磺脲类受体,关闭ATP敏感性的钾离子通道,细胞内钾离子外流减少,细胞去极化,开放钙离子通道,细胞内钙离子增加,促进胰岛素释放。,血糖下降,肝对胰岛素消除减慢,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肝糖生成,刺激胰岛素分泌,胰岛素与靶组织结

11、合能力,副作用:低血糖,常用药物有: 甲苯磺丁脲 第一代 氯磺丙脲 格列苯脲(优降糖) 第二代 格列吡嗪(美吡达、糖定清) 格列齐特(达美康) 第三代 格列喹酮(糖适平) 格列美脲 (万苏平),低血糖 症状,发抖,出虚汗,心跳加快,头晕想睡,焦虑不安,饥饿,情绪不稳,头疼,四肢无力,视觉模糊,32,(二) 双胍类:2型糖尿病病人一线用药,肥胖者首选 机制: 抑制肝糖异生,改善肝对胰岛素的抵抗 抑制食欲,抑制肠壁细胞吸收葡萄糖 促进骨骼肌和脂肪等周围组织摄取葡萄糖 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 与血脂的关系(降TG、VLDL,脂肪肝的辅助用药) 与纤溶的关系(伴心血管疾病常选用) 常用药物 1. 苯乙双胍

12、,降糖灵,价格便宜,基本淘汰。 2. 二甲双胍(格华止 ),降糖片,美国首选。 对无论有无胰岛B细胞功能的糖尿病人均有降糖作用,对正常人则无 因而更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三)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机制: 在小肠刷状缘竞争性抑制-葡萄糖苷酶,从而减少淀粉、糊精、双糖的吸收。 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不产生低血糖。,常用药物 阿卡波糖(拜唐平):主要抑制-淀粉酶,作用于大分子多糖的消化过程; 伏格波糖(倍欣):选择性抑制双糖水解酶(麦芽糖酶、蔗糖酶) 米格列醇:同上,(四)噻唑烷二酮类(格列酮类) 胰岛素增敏剂 机制: 降糖托用: 作用于肌肉、脂肪组织的核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

13、)后,增加众多影响糖代谢的相关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最终增加胰岛素的作用 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减少细胞死亡来阻止B细胞衰退。 非降糖作用:降低血压、增强心肌功能、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增强纤溶活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增加HDL-C和LDL-C浓度、降低血浆游离脂酸(FFA) 、降低尿白蛋白排泄量。 常用药物 1. 罗格列酮(文迪雅) 2. 吡格列酮(瑞彤) 适用于一些存在胰岛素抵抗明显的患者。,噻唑烷二酮类的作用机制,噻唑烷 二酮类,Cusi, 1999,脂肪细胞, 胰岛素敏感性 = 葡萄糖转化 脂肪合成 脂肪分解和FFA排出 脂肪细胞数目 leptin 和 TNF-a 分泌 (?)

14、, 血浆 FFA,Muscle,肝脏,?,b-细胞,肌肉,?, 葡萄糖摄取, 肝糖产生, 胰岛素分泌 ?,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 (磺脲类和格列奈类),高 血 糖 症,肠道糖吸收 (糖苷酶抑制剂),各类口服降糖药作用部位,肝糖输出增多 (双胍类药物),葡萄糖摄取减少(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增敏剂,格列酮类) (双胍类药物),葡萄糖,胰岛素,I,I,I,I,I,I,I,I,G,G,G,G,G,G,G,G,I,G,G,G,脂肪组织,肝脏,胰腺,肌肉,肠,I,G,碳水化合物,胃,Adapted from Kobayashi M. Diabetes Obes Metab 1999; 1 (Suppl 1

15、):S32S40.,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主要作用位点,IDDM,胰岛素抵抗,非肥胖的糖尿病患者,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明显升高者,胰岛素,罗格列酮,格列苯脲,瑞格列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该用什么药?,其他研制中的新药,肝糖生成抑制剂 糖异生抑制剂 胰岛素降解抑制剂 肾葡萄糖重吸收抑制剂 食欲抑制剂 PPAR激动剂,PPAR和PPAR双重激动剂 其他:ACE抑制剂、受体阻滞剂、钒酸盐及中草药等。,值得一提的新药: 长效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P-1)类似物 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P-1)在肠道产生 作用:刺激胰岛素分泌 减少胰高糖素分泌 延缓胃排空 使食欲减退 增加B细胞数目及体积 改善胰岛素抵抗 由于半衰期短,静脉注射后小于2分钟,所以制备成类似物可注射、口服、并延长作用时间。有关胃肠道等副作用正在研究及克服中 代表药物:礼来公司研制的GLP1类似物Byetta(Exenatide),DDP-抑制剂:通过抑制DPP-(负责降解GLP1的酶)的活性来维持体内GLP1水平,糖尿病治疗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