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基本知识.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012448 上传时间:2019-06-24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3.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电图基本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心电图基本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心电图基本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心电图基本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心电图基本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电图基本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电图基本知识.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心电图基本知识,什么是心电图,在心动周期中,心肌每次收缩之前,必先产生电激动,电流传布全身,产生不同的电位,而电流强弱和方向不断发生变化,身体表面各处电位也不断变动。这样通过心电图机把这种变化着的电位连续描记成的曲线就是心电图。,标准十二导联系统,标准12导联 双极肢体导联 I II III 单极肢体导联 aVR aVL aVF 单极胸前导联 V1 V2 V3 V4 V5 V6,心电图导联的电极位置和连接方式,心电图导联的电极位置和连接方式,心电图组成,心电图组成:包括P波、QRS波群、T波,有时还可看到U波。根据这些波还可分为几个段:P-R间期,Q-T间期,S-T段。,心电图各波段意义,P

2、波:最早出现的幅度最小的波,反映心房除 极过程 P-R段 实为P-Q段,反映心房的复极过程及房 室结和房室束的电活动,P波和P-R段合 为P-R间期,始自心房开始除极止于心室 开始除极。 QRS波 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 Q:首先出现的负向波 R:首先出现的正向波 S:R波之后再出现的负向波 R S波后再出现正向波 S:R波后再出现的负向波 QS:整个综合波均为负向波 S-T段 QRS综合波之后基线上的一个平段,代表 心室复极的缓慢期 T 波:平段之后的出现的波,代表心室复极的 快速期 Q-T间期心室开始除极到复极完毕的全过程的时 间,心房开始激动A 全部心房除极B 心房开始复极C 心房复极结束

3、D 心室由内向外兴奋除极E 心室复极开始F 心室复极化止G,心电图纸构造及测量,心电图纸是由小方格组成的。在标准电压为1mv,纸速为25mm/s的情况下,小方格的高度代表0.1mv,长度代表0.04s。 测量方法是用分规去测量各波段的高度或长度,时间测量应选择波形较清晰的导联。,心电图纸构造及测量,心率的计算,测量P-P或R-R间隔的时间(秒)(一个心动周期的时间)。用60相除,即为心率。 心率=60/P-P或R-R(秒) 为节省时间,也可事先列好换算表直接由表中查出心率。,心率的计算,影响心电图的技术因素,(1)交流电干扰:表现为心电图上有50次/秒的规律性细小波纹。 (2)肌肉震颤:心电图

4、上表现为大小不等、不规则,频率10-300赫兹/秒不等。 (3)导联线接错; (4)基线不稳; 产生:骚动不安,身体移动,电极板与身体接触不良,电压不稳。 (5)导联线松动或断离; 使心电图时有时无,很象窦房阻滞,窦性静止,经常检查导联线,并使导联选择器拨到正确位置。,影响心电图的技术因素,窦性心律,正常窦性心律诊断要点,P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时的电位变化。P波方向在I、II、aVF、V4V6导联中均向上,aVR导联向下,余导联可双向;P波宽度不超过0.11s;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不超过0.25mV,胸导联不超过0.2mV。,波异常,1、P波高尖,肺源性心脏病 2、P波双峰,时限增宽,二尖瓣疾患

5、,高血压病,心力衰竭。 3、P波低平,正常女性,心包炎,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全身浮肿。 4、P波消失,窦性静止,窦房阻滞,室性早搏,房颤及房扑。 5、P多于QRS,、度房室传导阻滞。 6、P波振幅时高时低,窦房结内游走性心率。,P-R间期:,自P波开始到Q波开始的间距。代表自心房开始除极到心室除极的时间,正常人0.12-0.20s。 (1)延长。见于风湿病,心肌炎,房早,度房室传导阻滞。 (2)缩短。预激综合症,心脏神经官能症。,QRS波群:,QRS波群:代表全部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 (1)时间:正常成年人多为0.06.10s,最宽不超过0.11s. (2)波形和振幅:正常人V1、V2导联多呈

6、rS型,V1的R波1.0mV。V5、V6导联可呈qR、qRs、Rs或R型, R波2.5mV。正常人的胸导联自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V1的R/S1。各肢体导联的每个QRS正向与负向波振幅相加的绝对值应0.5mV,胸导联的每个QRS正向与负向波振幅相加的绝对值0.8mV。 (3)Q波:正常的Q波振幅应小于同导联中R波的1/4, 时距应小于0.04s (唯III、aVR、aVL导联可超过),V1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呈QS型。,QRS波群:,异常: (1)间期0.10s。见于心室肥大,束支阻滞,预激综合症,室早。 (2)Q波R波1/4,心肌梗塞。 (3)低电压,心包炎,心包积液,全身浮

7、肿。 (4)电压增高,消瘦,小儿心室肥大。,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表示心室除极刚结束处在缓慢恢复复极的时间。任一导联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ST段上升在V1V2导联不超过0.3mV,V3不超过0.5mV,V4V6与肢体导联均不超过0.1mV。,S-T段:,异常: (1)上移 心动过速,心肌梗塞,心绞痛,急性心包炎。 (2)下移 心肌梗塞,心肌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T波:,代表快速心室复极的电位改变。 (1)方向:正常情况下,T波的方向多与QRS主波的方向一致,在I、II、V4V6导联向上,aVR向下。 (2)振幅:T波的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8、异常: (1)低平,心肌缺血,心肌炎,低血钾。 (2)抬高,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梗塞,室早。,Q-T间期:,从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末,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的正常范围为0.32 0.44s。 异常: (1)Q-T延长,心动过缓,左右心室负荷过重,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包炎。 (2)Q-T缩短,心动过速,高钾血症,高钙血症。,U波:,产生原理解释不一。在T波后0.020.04s出现的振幅很小的波,一般多认为U波代表后继电位的影响,其方向大体与T波相一致。在胸导联较易见到,尤其V3导联较为明显。 U波增高,见于高血压,低钾血症。,窦性心动过速和窦

9、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 1、频率 100次分 2、其他波型值在正常范围内。 窦性心动过缓 1、频率60次分 2、其他波型值在正常范围内。,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房性期前收缩(房早),1、提前出现的PQRS-T波群 2、房性的异位P波与窦性P波不同 3、PR间期0.12S 4、包括早搏在内的两个窦性波间期短于窦性PR间期的两倍,称为不完全代偿间歇,房性期前收缩 房早,房性期前收缩 房早,正常人中可有60%有,特别是在疲劳,焦虑,过度烟酒、饮茶或咖啡后出现,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更常见。如偶发无明显症状,可不做 处理。若频发,有症状者,则要遵医嘱治疗了。,室性期前收缩

10、(室早),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P波,继发S-T段与T波和主波方向相反。 2、联律间期恒定 3、代偿间期完全 4、室早可以孤立或规律出现、形成二联律(左图上)、三联律、成对室早(左下图)。 5、在同一导联内若出现不同形态的室早为多形或多源性室早。,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室性早搏,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室性期前收缩(室早),病因:焦虑、各种心脏病、低血钾、洋地黄中毒等。 处 理: 不同的室性早搏治疗目标不同 可静脉使用利多卡因50-100mg,胺碘酮75-150mg。在急性心力衰竭时发生的室性早博,洋地黄治疗可能通过改善心功能而间接控制室性早博。由洋地黄中毒所

11、致的室性早博,首先停用洋地黄,有低钾血症者应补钾。 非紧急情况下的室早口服美西律100-150mg,3-4/d,或普罗帕酮100-150mg,3-4/d。顽固性室早可用胺碘酮。若仍无效考虑联合用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在无法判定房性和交界性心动过速时的统称。 一系列快速整齐的QRS波群(160220次/分),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如合并室内阻滞、预激或室内传导差异,则QRS增宽变形,应与室速鉴别。 心电图特征 1、心室律150250次分,节律规则。 2、QRS波群形态时间正常(差传除外) 3、逆行P波(在、aVF倒置,aVR直立) 4、起始突然,常由一个房早触发,

12、下传的P-R 间期显著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因:如心衰,缺血缺氧,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等。 发作时的急性处理: 迷走神经刺激法:乏氏动作,颈动脉按压,冷水面部浸浴,按压眼球。 口服药物治疗:钙离子拮抗剂、受体阻滞剂。 静脉用药:在心电监护下使用腺苷、非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或受体阻滞剂。腺苷常用首剂量为6-10mg,稀释后静脉快速注射(2分)。或维拉帕米推5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2分)。或西地兰0.4mg稀释后静注。胺碘酮150mg缓慢静注。或普罗帕酮70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室

13、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是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多数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心电图特点: 连续3个或以上的室早,心室率100-280/min,R-R间期基本规则,窦性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呈房室分离,有时可见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病因:洋地黄中毒,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等 终止发作:血流动力学稳定和非持续性室速可用利多卡因/胺碘酮/普罗帕酮静脉注射。洋地黄中毒者用苯妥英钠100-200mg静注。而对持续性室速伴有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应选用同步直流电转复。 预防复发:积极有效治疗病因;选用胺碘酮、索他洛尔、普罗帕酮等药物;射频消融消除室性异

14、位病灶;置入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AICD)。,心房纤维颤动(房颤),心电图特征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f波代替,频率100160次分。 2、心室律极不规则,频率100160次分。 3、QRS波群大部分正常。如宽大畸形为室性差传。,心房纤维颤动(房颤),心房纤维颤动(房颤),心房纤维颤动(房颤),心房纤维颤动(房颤),心房纤维颤动(房颤),主要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亢、心肌炎、心肌病、药物中毒等。 出现急性快速心率增快有症状时需用药物处理 房颤的治疗原则: 控制心室率、预防栓塞和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控制心室率:一般选用减慢房室结传导的药物。 受体阻滞剂,起效

15、快。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 钙离子拮抗剂,静脉口服均可,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 洋地黄类可有效控制静息时的心室率,用于左室功能减退或对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禁忌(哮喘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房扑,心电图特点: P波消失,取而代之是心房扑动波(F),F波的频率在250350次/分之间。最常见的房室传导比例是2:1或4:1,由此形成的心室率约为150次/分或75次/分。,房扑,房扑,房扑,病因与房颤相似 房扑的治疗: 有药物复律、心房超速起搏、电复律和射频消融。 阵发性心房扑动的药物治疗:目的是恢复窦性心律或控制心室率。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包括:用洋地黄、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控制心室率;用

16、类(A和C)和类药物恢复窦性心律,但药物复律的疗效难以预测; 用类(A和C)和类药物促使直流电复律或心房超速起搏能有效的恢复窦性心律,同时也能有助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 反复发作性心房扑动的处理:常见于存在慢性心脏病变的患者一直用IA、IC类和类药物。,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心室颤动是一种快速、致命性心律失常,指心室完全失去收缩能力。室扑常为室颤的前奏。 心电图特点: 室扑 为快速而规则的室性异位节律,不能辨认QRS、ST段和T波,频率为150-250/min。 室颤 表现为QRS-T完全消失,代之以形态不一、大小不等、频率不规则的颤动波,频率150-500/min。,心室颤动,心室颤动和心室扑

17、动,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常见于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或严重心肌缺血)严重电解质紊乱、触电、溺水等。室颤常为心脏病或其他疾病患者临终的表现。 治 疗: 首选非同步直流电复律,用300-360J电击。反复三次后若无效,应快速给予肾上腺素1mg,或给予利多卡因50-100mg/胺碘酮150-300mg后再重复电击。 静点5%碳酸氢纳100ml纠正酸中毒。 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人工呼吸; 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和诱因,以防复发。,心肌梗塞急性期,异常Q波+损伤型ST抬高 T波可直立或逐渐倒置,高钾血症,心跳骤停的心电图形式,临床上根据心跳骤停后的心电图变化,将心跳骤停分为3 型: (1)心室颤动:在临床一般死亡中占30,在猝死中占 90。 (2)心电-机械分离:常是心脏处于“极度泵衰竭”状态,心脏已无收缩能力。无心搏出量,即使采用心脏起搏救治也不能获得效果。心电图表现为等电位线,有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在30次分以下。这种表现是机械停搏而非心电静止,为死亡率极高的一种心电图表现。 (3)心室停搏(伴或不伴心房静止):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常见窦性、房性、结性冲动不能达到心室,且心室内起搏点不能发出冲动。常发生在室上速进行颈静脉按摩或行直流电击后,也可发生于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和严重逸搏后。,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